乘隙

乘隙

《乘隙》是沈括所寫的一篇文言文。該文言文告訴我們事情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如果總是沿襲老一套,那么肯定會反受其害的。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乘隙
  • 外文名稱:Chengxi
  • 作品別名:乘隙三例
  • 創作年代:元豐五年(1082年)
  • 作品出處:《夢溪筆談
  • 文學體裁:文言文
  • 作者沈括
漢語詞語,沈括作品,原文,原文注釋,原文譯文,作品賞析,作者簡介,

漢語詞語

  1. 趁閒空。
    隋 李德林 《從駕還京》詩:“玄覽時乘隙,訓旅次山川。”
  2. 利用機會。
    南朝 梁 慧皎 《高僧傳·譯經中·鳩摩羅什》:“ 什 乘隙而挫之,外道折伏,愧惋無言。”
    《新唐書·劉黑闥傳》:“每乘隙奮奇兵,出不意,多所摧克。”
    清 祁寯藻 《痘詩付彭孫》:“遂令工豎巧乘隙,出入鼻潛膏肓。”
    凌力 《星星草》第二六章:“幾次挖掘長壕,有時因為壕未挖成而被捻軍乘隙突過,有時因為捻軍調頭遠遁而未奏效。”

沈括作品

原文

濠州定遠縣1一弓手,善2用矛,遠近皆服其能。有一偷亦善擊刺,常蔑視官軍,唯與此弓手3不相下4,曰:“見必與之決生死。”一日,弓手者因事至村步5,適值6偷在市飲酒,勢不可避,遂曳矛而斗。觀者如堵牆。久之,各未能進。弓手者忽謂7偷曰:“尉8至矣,我與汝皆健者,汝敢與我尉馬前決生死乎?”偷曰:“喏9。”弓手應聲刺之,一舉而斃10,蓋乘其隙也。
又有人曾遇強寇斗,矛刃方接11寇先含水滿口,忽噀12其面,其人愕然,刃已揕[zhèn]胸。後有一壯士,復與寇遇,已先知噀水之事,寇復用之。水才出口,矛已洞13頸。蓋已陳芻[chú]狗14,其機已泄,恃勝失備,反受其害。(選自《夢溪筆談》)

原文注釋

  1. 濠州定遠縣:地名,今屬安徽。
  2. 善:擅長。
  3. 弓手:又稱弓兵,宋代地方治安軍之一。
  4. 不相下:你不服我,我不服你。
  5. 村步:村埠頭。步,通“埠”,碼頭。
  6. 值:恰逢,正趕上。揕[zhèn]:用刀劍等刺。
  7. 謂:對……說。
  8. 尉:縣尉,維持本縣治安。
  9. 諾:表示同意、遵命的應答聲。
  10. 斃:死。
  11. 接:接觸。
  12. 噀[xùn]:含在口中而噴出。
  13. 洞:貫穿。
  14. 已陳芻[chú]狗:“結芻為狗,巫祝用之”;“芻狗”,古代祭祀用的以茅草紮成的狗。結草為狗,巫祝祭祀時用,用後即棄之。這裡指“識破機關”,已經過時。

原文譯文

濠州定遠縣有一個弓兵,善於使用長矛,遠近同行都畏服他的技能。有一個小偷也善於擊刺,常常蔑視官軍,惟與這位弓兵技藝不相上下,說:“與弓兵相見一定要進行生死決鬥。”一天,弓兵因公事來到碼頭,恰逢小偷在市肆喝酒,來勢迅猛,不可躲避,就拖矛來斗,圍觀的人很多。許久,兩人都僵持不進。弓兵對小偷說:“縣尉來了。我和你都是好漢,你敢和我在縣尉馬前決一生死嗎?”小偷說:“好。”弓兵話剛落舉手就刺,一下就把小偷刺殺,大概是趁其分神不備而勝利。
又有人與小偷爭鬥,雙方兵器相交,小偷先含一口水在嘴裡,忽然噴在對方臉上,愕然之間,刀已穿胸而過。後來一個壯士又遇上這個小偷,已經預先知道他有含水噴人的一招,小偷果然又使出此種伎倆,水才出口,壯士的長矛已經貫頸刺出,立斃小偷。大概他已經識破機關,機謀已泄,依仗詐術失去防備,反受其害。

作品賞析

所謂“盜亦有道”,上文中有兩個恰恰是“強盜無道”,或因傻楞喪命,或仗藝欺人反失其命,皆是“下三爛”之類,小聰明之流。又名《權智》《弓手與小偷》
寓意:事情總是在不斷發展變化中,如果總是沿襲老一套,那么肯定會反受其害的。

作者簡介

沈括(公元1031~1095年),字存中,杭州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北宋科學家、政治家。1歲時南遷至福建的武夷山、建陽一帶,後隱居於福建的尤溪一帶。仁宗嘉祐八年(公元1063年)進士。神宗時參與王安石變法運動。熙寧五年(公元1072年)提舉司天監,次年赴兩浙考察水利、差役。熙寧八年(公元1075年)出使遼國,駁斥遼的爭地要求。次年任翰林學士,權三司使,整頓陝西鹽政。後知延州(今陝西延安),加強對西夏的防禦。元豐五年(1082年)以宋軍於永樂城之戰中為西夏所敗,連累被貶。晚年以平生見聞,在鎮江夢溪園撰寫了《夢溪筆談》。
沈括的科學成就是多方面的。他精研天文,所提倡的新曆法,與今天的陽曆相似。在物理學方面,他記錄了指南針原理及多種製作法;發現地磁偏角的存在,比歐洲早了四百多年;又曾闡述凹面鏡成像的原理;還對共振等規律加以研究。在數學方面,他創立「隙積術」(二階等差級數的求和法)、「會圓術」(已知圓的直徑和弓形的高,求弓形的弦和弧長的方法)。在地質學方面,他對沖積平原形成、水的侵蝕作用等,都有研究,並首先提出石油的命名。醫學方面,對於有效的方藥,多有記錄,並有多部醫學著作。此外,他對當時科學發展和生產技術的情況,如畢升發明活字版印刷術、金屬冶煉的方法等,皆詳為記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