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光升

黃光升

黃光升(1506-1586年),字明舉,號葵峰,明·泉州晉江潘湖臨漳人。元處士贈徵仕郎天麟黃權八世孫。 累官戶刑二尚書,是明代一位倡導教育興國尊師重教的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水利學家和歷史學家,曾救護因上疏勸諫明世宗而被下獄的海瑞。官至刑部尚書,卒贈太子少保,諡號恭肅。

基本介紹

  • 本名:黃光升
  • 字號:明舉
    葵峰
  • 所處時代:明
  • 民族族群:漢
  • 出生地:福建泉州潘湖臨漳
  • 出生時間:1506
  • 去世時間:1586
  • 主要作品:《昭代典則》
  • 主要成就:戶刑二尚書
  • 祖籍:福建莆田黃巷
人物生平,人物評價,個人著述,家族世系,

人物生平

黃光升(1506-1586年),字明舉,號葵峰,明·泉州晉江潘湖臨漳人。 累官戶刑二尚書,是明代一位倡導教育興國尊師重教的政治家、軍事家、法學家、水利學家和歷史學家,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戶部主事海瑞買棺材,別妻子,散童僕,以死上疏,勸說世宗不要相信陶仲文這班方士的騙術,應振理朝政,因而激怒世宗,詔命下獄論死。 遭迫害入獄。黃光升則把海瑞上疏比擬兒子罵父,以減輕罪責,並乘機把海瑞留在獄中,營護海瑞甚力(詳見《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才奏請釋放海瑞出獄。世宗死後獲釋。海瑞隆慶四年曾前往福建晉江潘湖黃光升尚書府拜謁黃光升,以表營護之恩,有潘湖海瑞歇馬廟可證及《中國歷史大辭典》第3681頁有載。其主張和倡導“昔我先皇之有天下也,惟是教學為先”及“師嚴然後道尊,道尊然後民知敬學”的樸素唯物主義進步思想被刻入泉州府學碑。明神宗萬曆帝朱翊鈞特欽賜御匾《尚書允敬承》贈予潘湖臨漳黃光升。
明尚書黃光升陵明尚書黃光升陵
萬曆十四年(1586年)黃光升卒後,黃文簡應光升子喬棟、喬棠所請,為作《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行狀》中曰“黃生自游庠校時,輒已知景影,公既從宦,強半家居,得陪公杖憒之末奉渠誨,故知公詳,謹次公生平行狀,文岳大筆采揮焉。”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綜述舊《郡志》、《閩書》、黃文簡撰《行狀》、《道南源委》、新《郡志》、《通志》等有關記述,亦為作《傳》。《泉州歷史網分段按注如下。
明萬曆已醜進士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
“黃光升,字明舉,別號葵峰,晉江人。父綬,接蔡文莊(蔡清)學派。
光升登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為吏部選人,即明法律、書數、考論、國家掌故。”
明尚書黃光升墓志銘明尚書黃光升墓志銘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公諱光升,字明舉,明·嘉靖七年戊子(1528年)薦於鄉(中舉人),越明年已醜(1529年)成進士。” 初授浙江長興令。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授長興令,理煩治劇,紀綱肅然。”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令浙江長興(縣)。
故劇邑也,賦役浩穰,吏緣為奸,又多傅圖虛糧,鈹輸者苦之。公躬自綜覆,定輸收夤卷,仍下首正之令,俾各以頃畝自實。吏民憚公嚴明,莫敢隱蔽,瑤賦為之一清。
邑名家貴人善請寄,其百姓故善訟。公屏謝饋遺,以古懸魚自勵,人亦不敢以私謁兩造至前,既得情立遣之,有‘訟庭如水’之謠焉。
薄書於餘暇,則延諸雋士,為校藝講業,斌斌多興起者。
居五年,以治行冠於兩浙。”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擢刑科給事中,以艱歸。服闋,起兵科。”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嘉靖十四年乙未(1535年)秋,奉聖書征;是冬拜刑科給事中。(在官嚴誣告、權輕重、詳訟詞、懲奸慝、省佐證。)
嘉靖十五年丙申(1536年),遭母(吳氏)喪歸(晉江潘湖)。
嘉靖十九年庚子(1540年),免喪還朝,復補兵科。”
浙江按察司僉事、浙江布政司參議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以剛介不阿時相,出為浙江僉事。遷參政,修築海塘以收水利。”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時信州(宰輔夏言,江西信州人)柄國方興,霍尚書韜、郭通候熏互相詆訐。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濟,而各分町畦日尋戈戰,非所以尊朝廷定國是。’信州(夏言)銜之。
嘉靖二十年辛丑(1541年),出為浙江按察司僉事,然未幾而信州(夏言)歸矣!
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年),晉浙江布政司參議。信州(夏言)起家還政府 ,道浙東,諸藩臬多逆諸境上,公第遣剌候道而巳。信州(夏言)念前隙,恚甚然,亦不能中也。”
廣東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參政、廣東按察使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
“歷廣東按察使 。
時海寇為患,光升下令能捕獲者,與所獲財物,寇遂息。
安南莫正中與莫浤翼爭立,敗而來歸,其酋范氏(范子儀)、潘氏以兵攻欽州,索正中殊急。光升密授主將俞大猷方略,伏兵挫之。二酋奔,浤翼斬之以獻,尋率其黨聽命,安南以安。
已而復有討定瑤黎及俘新會賊功。”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
“嘉靖二十六年丁未(1547年),晉廣東按察司副使。
嘉靖二十九年庚戌(1550年),晉四川布政司左參政。
嘉靖三十二年癸丑(1553年),晉廣東按察使。
公居官皆累閥積資,若循階而登,少躚躐處,所至率懋聲跡。
在浙江職,董水利,力排眾議,修築捍海塘,改竣諸暨泌湖蓄泄,山會蕭 (蕭山)、諸(諸暨)之水,(山陰會稽[今紹興縣]、蕭山、諸暨)四邑籍不苦甘旱澇,民迄於今德之。(還提倡興學,編寫縣誌,政績顯著。)
在廣東職,巡視海道,兼管市舶。(廣東沿海民眾有的挾舸入海和夷人互市,時有搶掠;加上不法官吏侵削,“夷市” 課稅入庫只有十分之一)公檄下濱海,郡邑嚴乾攝之令,諸小民修牢盆業,及諸夷持貸貿易者,為詳譏察程緡笄,諸奸猾無得漁獵其間,夷、民均利,軍興賴以饒給。(徵得“夷稅”十減其六,而課入庫銀卻加倍增長。)
(越南) 交南莫正中與土舍莫宏翼爭立,敗而來歸(到廣東避難),逆酋圍欽州 (今廣西欽州縣),索正中殊急。(總督歐陽必進命黃光升速調東莞、新會二縣守兵)公密授俞都督( 俞大猷 ,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俞大猷)方略,伏兵海島連戰,大挫之。莫宏冀疑關聽命,定秉承襲(明朝廷承認莫宏冀繼承王位),交南以安。
它如連山(連岩)崖州之役,部勒諸將士討定,征黎(瑤黎)殤厥,築魁而止。事寧,督府奏捷,皆首最公功,顧卒無異擢也。
公居恆語人曰:‘人臣弟以不欺事君,以仁恕馭民,天下奚憂弗治矣。’ 總粵憲尤留意爰書,所平反冤獄甚眾。
新會盜陳文伯剽據四出,督府檄公及兩兵憲討平之。諸將領獲一賊,亂而緋袍,目為陳文伯也。同事者心動,將上功於督府,公引狄武襄事折之,竟中輟。其不欺類如此。”
四川布政司右布使、左使、都察院右副都御史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遷右副都御史,巡按四川。疏止採辦丹砂、麩金及勻停水陸郵傳,歲省民財數十萬。會建三殿,需巨木,市鬻有法,不須加派。”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嘉靖卅三年甲寅(1554年),晉四川布政司右布使。
嘉靖卅四年乙卯(1555年),晉左使。
嘉靖卅六年丁巳(1557年),晉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撫四川。
公宦蜀中久,洞晰其民情利病,嘗重編全省瑤籍,調適劑量,吏無得以意高下;核秋糧,剩餘米,為勢豪詭匿者抵免丁糧物料之派,遂永著為挈令。
(世宗崇信道教,篤信方士陶仲文)比開府,會(大享殿、大高元殿等)三殿營建,需鉅材蜀中。公酌定郡邑大小、道里遠近,給其組輸運。諸司期會,移旁午蓋,揮劃瞬發以為常。且與諸長吏約曰:‘緩課督,杜侵明玩視茲禁。為百姓豺狼者,有朝廷三尺法在!’以故輦輸不絕,而黔蒸忌勞。公猷閔然,嘆曰:‘ 蜀民力憊矣!’又奏乞停取丹砂,免麩金,蒙罷焉。”
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三殿)工成,擢兵部侍郎,總四川、湖廣、貴州三省討叛苗,撫降二十八寨。”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嘉靖卅九年庚申(1560年),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湖廣、川、貴軍務。
屬苗夷煽叛,疆吏弗能制。公激薦士侄,選將俞大猷、石邦憲、安大朝等,屬以兵事,戒偵候,密按伏,諸苗聞風瓦解矣!遂乃宣布恩信,俾攜鑰飯犢者為齊民,而誅剿其負險怙亂者。復下令勿燔聚落,勿逆壺漿,計前後所降二十八寨,所招回流移軍民六百戶。
事聞,世宗皇帝嘉公功,賜寶鏹文綺。”
工部右侍郎、南京戶部尚書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召入工部,尋進南戶部尚書。嚴嵩竊柄,政以賄成,諸督撫無能徒手保位者。光升自疏議外,絕不為私交。時光升著廉名,且有督木、撫苗功,嵩亦采輿論,以艱鉅相畀意,不能無望也。”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嘉靖四十年辛酉(1561年),改工部右侍郎,尋晉南京戶部尚書。
先是(嘉靖三十九年[1560年])振武營兵變(南京振武營因總督糧儲侍郎 黃懋 ,官裁軍餉,惹起變亂),戒主計大臣。
公至,則與大司馬豐城李公協謀底定(黃光升一面疏請恢復軍餉原額,一面及時處理負責處理軍庫主事黃鶚的不法行為,責成司法查覆,使“庫藏為之一清”),疏請於朝曰:‘按令申江西、湖廣轉襄留都(南京),歲漕百二十八萬。厥後戚輸擄減,加以逋負漂失,戌卒警驁侍哺,遂脫巾。乞念根本重地,復會計原額。’部覆報可。自是戚漕百萬,軍輸儲不乏,卒伍無訛矣!
是時分宜(嚴嵩,江西分宜人)秉政,公疏議外,絕不為私交,分宜(嚴嵩)亦采輿論用。”
刑部尚書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
“嵩敗,華亭徐階雅相知,遂力推轂焉,自南京入長司寇。
時世宗暮年,譴戮不測,階與光升斡旋調劑,求生法外,寓生法中,良亦有獨苦者。所讞楊選嚴世蕃海瑞三獄,委曲平停,得從寬減。
給事中沈束以言事囚系十六年,光升疏乞蠲宥,有旨放為編民。”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
“公故楚蜀急則之楚蜀,留都(南京)急則之留都(南京),公所戡定經略,鹹倬著績效,而華亭徐文貞公(徐階)雅相重,亦頗從旁推轂,(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十月)乃改公刑部尚書。
公慨念郡國刑獄率多冤濫,由長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陳六事曰:‘重檢覆之官,嚴誣告之罪,權輕重之情,詳有詞之審,懲奸匿之端,省於證之累。 ’疏入,上嘉納,下所司焉。
給事中沈公束以建言,遂特命釋歸,中外快之。
通政司參議胡朝臣坐蔗繕司時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為昭雪,竟得辭。
世宗皇帝英毅獨斷,法官讞上詞多手自裁決,或持旨詰責廷臣凜凜。公據經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皆此類居多。”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所指“楊選、嚴世蕃、海瑞三獄”是:
楊選案:
黃光升審理薊遼總督、侍郎楊選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楊妻流放二千里。
嚴世蕃、羅龍文案 :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御史彈欬嚴嵩之子嚴世蕃在其母喪期內仍放任縱淫,並嚴嵩父子不法事。世宗罷嚴嵩相位,法司判嚴世蕃謫戌雷陽衛(在廣東省) 。
嚴世蕃同他的爪牙羅龍文逃回安徽徽州,經常誹謗朝政,建造園亭,聚眾4000人,氣焰囂張。南京御史林潤得悉這一情況,當即上疏。
世宗詔令逮捕嚴世蕃、羅龍文下獄,並令刑部尚書黃光升、左都御史張永明大理寺卿張守直審理。黃光升查明嚴世蕃、羅龍文與海寇汪直勾結,聚集亡命之徒,南通倭,北通虜,準備叛亂,疾書上奏。嚴世蕃、羅龍文被處死,籍沒嚴嵩家產,計黃金3萬餘兩,白銀2.5萬餘兩,其他珍寶所值又數百萬。
海瑞案:
宰相徐階力救海瑞,黃光生則把海瑞上疏比擬兒子罵父,以減輕罪責,並乘機把海瑞留在獄中,營護海瑞甚力(詳見《中國歷史大辭典》)。直至同年十二月世宗駕崩,穆宗即位,才奏請釋放海瑞出獄。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 :
“按:公為司寇時所讞三獄,當時眾論未允,而擬海剛峰(海瑞)子罵父律,尤貽物議。
今細閱《閩書》公本傳云:
海瑞為戶部主事,嘉靖末上疏,直攻上身。上怒甚,讀之至手顫;已感其忠,留中月余;尋疾甚,逮系之,下旨內閣,罵瑞詈君不絕口。光升擬子罵父律以進,留中未下。會上崩,(海瑞)得釋。
蓋上,天也,而又聖躬疾甚,當其怒時,至不可忍,孰謂先臣而後君?不擬重律進者,上怒瑞,瑞立死矣。寧少安上意,俾就長系,寬解或有日,蓋其用心之微如此。
當光升之為刑部也,世廟在位久,雄斷淵衷,群臣無能測,嬰鱗之僇,其時三尺,未易直伸。而眾喙復難盡置,光升委曲平停,求生法外,寓生法中,良亦有獨苦者。’
此段《閩書》敘述獨詳,可見恭肅之出脫剛峰處在此。《傳》云:‘父有爭子,以子原有諫親之義也。’引此以斷,其亦前輩委曲之苦衷乎!論世者自有所考雲。”
請老家居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光升在事久,屢欲告歸,華亭(徐階)固挽之,曰:‘藉公清德,以風庶僚。’比華亭(徐階)為高拱擠去,光升亦請老家居(故里潘湖垵邊)。”
明 · 黃文簡 《尚書贈太子少保 黃恭肅 公行狀》 :“ 會隆慶改元 ( 穆宗 ·隆慶元年,1567年) ,新鄭 ( 高拱 ,河南新鄭人) 相,以藩抵舊臣,見柄用方,與 徐文貞 公 ( 徐階 ) 修宿寡忌者,因並側目公。公曰: ‘ 吾可以懸車矣! ’ 連疏乞骸骨, (四月) 得旨賜馳驛傳歸。歸而楗戶,部掃寂如也。 ”
召為南京刑部尚書致仕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隆慶四年(1570年),召為南京刑部尚書。高拱以內閣典銓,嗾私人用稽命論劾,竟罷還里。”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隆慶四年庚午(1570年)春,蒲坂楊襄毅公(楊博謚襄毅)秉銓(任吏部尚書),公用薦者言,起家拜南京刑部尚書。再疏辭弗允,遂束裝。行抵留都(南京)而襄毅公(楊博)去位,新鄭(高拱 )方以綸扉典銓部,給事中韓某(一說王時舉)阿新鄭(高拱)意,劾公犀慢不恪,勒致仕(回歸故里潘湖垵邊)。”
居家終老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公賦性剛毅,自縣令至司寇,所至訟獄得平。引大體,達情事,生平論學,一以考亭(朱熹)為主,重實踐而擯玄虛,故其褆身居官,確有榘矱。筮仕四十餘載,未嘗以寸楮尺帛濡跡權門。先世田廬之外,無所增拓,食不重味,衣不襲帛。里居謙退,約飭宗族屏絕紛囂,日惟焚香著書,矻矻終老弗懈。”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公賦性剛毅,生平論學,一以考亭(朱熹。朱熹晚年居住建陽市考亭村講學)為主,重實踐而擯玄虛。故其祉身居官,鹹確有榘矱,筮仕四十餘載,未嘗以寸楮尺帛濡跡權門。
奉賜外,家無它贏,食不重味,衣不襲帛。子喬棟自臨安守棄官歸侍,貧弗克自給,公怡笑曰:‘真吾子矣!’
里居約飭宗族,屏絕紛囂,日惟焚香著書,訖訖終其身弗懈雲。”
黃光升歸家後,居鄉謙退,郡國守相時造謁,與言國家大計及其平日曆官,厝履以為常。晚與縉紳耆宿為洛杜之游,品茶聊天,稱道而不亂。他閉門自重,大有吾泉文宗歐陽詹之風與儒家孔子、朱熹之范。(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歐陽詹、朱熹》)
晚年著書立說於南安葵山董埔,自號“葵峰”。
身後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
“卒年八十一,贈太子少保,謚恭肅。”
“子喬棟,事父至孝,以蔭授臨安知府,有廉名,著《十二經傳習錄》、《讀書管見》。”(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州人名錄·黃喬棟》)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
“明·萬曆十四年丙戌(1586年)九月初七日,南京刑部尚書、晉江葵峰 黃公卒於臨漳里第。
閩撫按官為請恤典於朝,公季子喬棠方仕為光祿署正,亦陳情以請聖上,下其疏禮部。禮官言公熏德純懿,為國名臣,於令甲宜從優恤,上諭之。於是賜公祭葬,贈太子少保,謚恭肅,蓋恤典冊隆備焉。
先是公治壙於邑鐵灶山之原,效劉忠宣公故事,自為壙志遣其子喬棟等。業已遵治,命賜公所為志,藏諸幽矣!”
配留氏、王氏俱贈一品夫人。
神宗特遣福建左布政使陳馮孜造墳安葬。
海瑞及聞黃光升卒 ,悲傷至極,帶病前來晉江奔喪。

人物評價

郭正域:黃光升當謚,是海瑞當殺也(註:黃光升是營護海瑞恩人,郭正域從中搞鬼)。(《明史·卷二百二十六·列傳第一百十四》

個人著述

清·李清馥《閩中理學淵源考·卷61·恭肅黃葵峰先生光升》:“著有《四書紀聞》、《讀易私記》、《讀書愚卷》、《讀詩蠡測》、《春秋采義》、《歷代紀要》、《昭代典則》(28卷,參見泉州歷史網《泉南著述·昭代典則》)、《陶集、杜律註解》數百卷藏於家,而《讀易私記》學者尤尚之。”
明·黃文簡《尚書贈太子少保黃恭肅公行狀》:“所著有《四書紀聞》、《讀易私記》、《讀書愚卷》、《讀詩蠡測》、《春秋采義》、《歷代紀要》、《陶集註解》、《杜律註解》數百卷藏於家。”
一、金墩黃氏祖訓:
戀祖愛鄉 黃巷祖德 鞏溪儒業 軍城孝廉 金墩宗功 岸公忠義 仁穎福佑 繼往開來
獻公處士 長行文正 用藏清惠 明舉恭肅 鳴周文簡 文華武英 宗麟錫袞 書香傳家
敬祖尊宗 敦親睦族 務引大體 忠貞報國 謙恭治學 勤儉治家 尊老愛幼 待人以誠
教子訓兒 吃苦耐勞 飲水思源 崇儒重教 敬老尊賢 友善處世 清白作人 踏實做事
二、金墩黃氏族規家風:
祖先靈爽 子姓恩禮 父慈子孝 兄友弟恭 憶苦思甜 教子示孫 端篤早暮 胸懷大志
學以立身 忠以事君 孝以事親 廉以居官 行於其躬 質營厚殖 勤學敦書 宵燈課雨
志所欲酬 郁為虹緋 上下尊卑 紀善除惡 士農共賈 志在四方 才德立身 建功立業
克勤克儉 樂善好施 寬厚廉平 志存高遠 艱苦創業 勵精圖治 保家衛國 匹夫有責

家族世系

《 潘湖臨漳黃光升家譜》
一世[唐莆陽岸公十七代孫]天麟諱權公近次子少名亨字本經行千二元處士贈徵仕郎由莆陽黃石金墩徙居泉郡城南潘湖黃厝其曾孫福祿壽香英五人於明洪武二年移居潘湖歐厝接歐陽氏外祖業捐銀重修歐陽氏宗祠與仁穎書院名後帶觀字立碑為記以長子鳳貴馳贈郡教授征仕郎宋度宗鹹淳辛未年正月初九年子時生元順帝至正辛卯年九月初二酉時卒葬觀音疊座穴坐乙向辛兼卯酉元配洪氏貞卿贈孺人生於南宋度鹹淳壬申年正月二十日申時卒先居熙春鋪市曹巷後隨長子黃鳳居泉郡布金院後元順帝至元乙亥年十月十三日亥時卒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山坐申向寅矧兩肩垂落山水繞抱有情風氣藏聚龍旺穴尊朝端從美真吉地也俗呼金墩壽山中壙洪氏祖媽一棺一槨季子仕虎孫香公伯元玄元曾孫長生玄孫昶公加洋日休杏塘日習凡八壙附焉舊有山門金墩衍派坊一座在焉繼配歐陽氏秀卿封孺人元成宗大德丁酉年四月廿三日辰時生元順帝至正乙巳年十二月十二日巳時卒子三長鳳公洪氏出因仕於泉郡布金院遂居焉次仕龍居潘湖季仕虎居霞浯俱歐陽氏出
二世[唐莆陽岸公十八代孫]鳳公天麟諱權長子乳名洲字仕鳳號潘山晚號十四致政洪氏出近公長孫以祖新州府學教授世襲薦授蒙古學教授元世祖至元癸已年五月二十日子時生明太祖洪武戊申年十一月十四日申時卒元順帝至正甲午十四年致政歸鳳公晚號由此名也塋在晉邑二十四都金墩教授山坐辰向戌兼乙辛配吳氏封宜人分衍晉邑二十四都侖山卅五都下輦歐祠山子二祼公福公
仕龍權公次子字原慈又字希亮號湖山歐陽氏出國學生泉郡名醫後抵京都為仕元英宗至治辛酉年七月廿二日酉時生明成祖永樂丁亥年十二月初七日亥時卒歿於京邸遺骸遷回故里塋於新門外三十三都紫帽雞籠山穴坐未向兼醜配張氏鄭氏封孺人子五福公祿公壽公香公英公
仕虎權公三子字希谷又字原善晚號太新歐陽氏出分衍霞浯里賣域厝侖蒼園美彭江縣鐘會元英宗至治壬戌年七月廿八日申時生明永樂庚寅年二月初七日亥時卒配陳氏贈孺人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觀音疊座穴坐申向寅於金墩開泉大娘洪氏陵西側子四長君章次伯元季玄元四玄才
三世[唐莆陽岸公十九代孫]祼公鳳長子字顏祥號明齋晚號明室仕鳳長子元仁宗延祐乙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時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十四日子時卒配王氏隨父居廿四都侖後子四智公晉公習公早夭旨公入布金院為僧
福公乳名房字顏吉號頤齋鳳次子元仁宗延祐丁巳年三月十五日寅時生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十二月廿八日丑時卒配賴氏孫氏合塋於烏石山天鵝煦卵穴子賢公
福公祖名均玉仕龍長子字永錫號宣毅以次子永貴馳贈戶部員外郎泉郡少林寺拳師以耆宿執國賦於京邸元順帝至正辛卯年十月廿五日卯時生明太祖洪武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時卒福暨元配馬氏孺人塋在紫帽雞籠山以衣冠當公骸附靈於父左畔坐未向兼醜傳潘湖臨漳及永春儒林里泉州伍堡新門街祠堂巷子三長遜永公長生
祿公仕龍次子字均寶又字永崇號鳳泉臨漳元順帝至正癸巳年二月十二日巳時生明成祖永樂癸卯年三月十一日卯時卒傳本里井頭房子三長顯文徙漳浦獅頭山次顯章移本邑憲台廟內靈水車厝黃厝三顯奇徙居台灣漉港媽祖宮後
壽公仕龍三子字均夏又字永昌號棲叟元順帝至正乙未年六月初十日子時生明成祖永樂癸卯年十月初三日卯時卒以長伯父仕鳳萌授鄉飲大賓塋在亭店李厝山配李氏封孺人傳煙浦埭奄上中興房
香公仕龍四子字均復又字永斌號直善元順帝至正丁酉年四月廿日子時生明成祖永樂癸卯年八月十六日卯時卒以人材舉薦辟臨漳知縣所著有儒林紀事先儒行周學記仁穎春秋潘湖紀年三教源流金墩要錄彥盟要言黃直善詩集嘗捐俸伐石勒碑立功德亭為記配陳氏封孺人傳南京金湖鄉及永春儒林里子二顯矮顯奴
英公仕龍五子字均實又字永盈號世芳官漳州府學教授元順帝至正己亥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時生明成祖永樂癸卯年十一月廿三日卒配莊氏贈孺人本里後壁房傳漳郡溪山黃宅
君章仕虎長子字均長號光保由雙溝下坂徙居南安梅山配顏氏葬南安十七都官園大帽山大石下仙人踞腳穴長祖興徙永春官田市儒林里次啟運徙永寧隍城南門海埭頭季啟連偕子孫英經南安下尾黃埔徙溫州龍灣曾孫丹鼙移居金樹頭
伯元仕虎次子配李氏子三長養賜徙龍溪廿二都文獻山次養則徙泉城北門金墩季養贍徙安平嶺頭廟
玄元仕虎季子恩貢生通商外府於永寧港官運司經歷配陳氏子二長子江公徙浙江溫州鹿城仲子淮公徙泉城筍溪前墩移居同安鼎尾賣麻街本邑潘徑仕春前山葬附南安福泉山金墩壽山五虎朝金獅穴洪氏祖媽陵
玄才仕虎四子字顏昌號金霞傳霞塢黃厝元順帝至正丁酉年二月初五日酉時生明成祖永樂庚子年七月廿六日子時卒配吳氏子五長子美次子明季子禮四子智五子信
四世[唐莆陽岸公二十代孫]智公祼長子字有庶又字伯壽號侖峰行正一元至元已卯年四月十九日生明洪武庚申年四月廿八日卒配孫氏謚一泰孺人子二道觀次內遜承父命回莆居黃石金墩水南書街黃宅葬雪庵寺東
晉公祼次子字有寶號昌壽晚號宣義行正二公年三十九富有租七百石耋尤耽閒逸逮兒成立後寓虎岫寺竟優遊以其終身焉配許氏謚二泰孺人子二佛觀外遜
習公祼季子字有宣早歿
旨公祼四子字有寬入布金院為僧
賢公宋進士太師莆陽金墩始祖黃府七代孫乳名旺福公子字彥德號逸齋居泉郡南街寓卅二都騎龍山黃坂以子應貴贈文林郎龍游縣丞晉階三級累封浙江龍游縣令生元順帝至元己卯年五月廿一日卯時生明永樂戊子年十二月十四日卒適五齡母傅氏歿掬於繼母孫氏公媽合葬烏石山天鵝煦卵穴坐未向兼醜配蔡氏傅氏子二長應公居黃坂仲惠公居南街
長遜福觀長子字孟文號毅齋與鄰鄉瀆頭涵江橋北籍陳公毅齋結為義兄盟弟交遊回教開齋逸樂明太祖洪武甲寅年九月初二日寅時生明英宗正統甲子年二月初九日子時卒塋於卅二都潘湖山南麓金交椅穴坐壬向丙兼子午配鳳池李氏雉娟繼配鄭氏子四真生真寶真賜真回
永公福觀次子字長治號儒林官翰林學士少為邑庠生洪武中通學諸生訐奏教諭以事從潘湖被逮至南京悉革為民永髫年時得發戶部充吏因典簿書習法律部尚書試而奇之以人材舉薦授戶部主事升員外出守寧波節冗清獄鋤盜安民調湖州復調江西廣信知府清操不渝勤民勵節拜翰林院內閣學士從南京致仕歸徙居永春縣西廿五都儒林里僅營一宅明太祖洪武乙卯年三月初七日卯時生明宣德庚申年十一月廿三日申時卒配陳氏居永春城西儒林里分衍泉州新門街勝得鋪祐聖里所著有儒林春秋金湖文集金墩詩集子昶公
長生福觀季子字孟全號心泉配郡城孝感巷蔡氏子三長貴居舊鋪次旭居府城伍堡街季旦公徙溪亭鋪黃宅
顯矮香長子留居南京北郊金湖鄉之黃厝子二端公瑞公
顯奴香次子永樂間任海陽主簿居永春縣西二十五都儒林里明太祖洪武戊辰年八月廿五日辰時生永樂乙未年十二月三十日未時卒配蓬萊劉氏分衍永春廿五都儒林與泉州新門勝得鋪祐勝里子二齋公齊公
祖興君章長子字啟速號紹庵元末自霞浯遷入永春官田市儒林配南安辜氏葬十一都龜山看溪頭子二永資永賢
啟運君章仲子自霞浯雙溝下坂徙居二十都永寧城南門海埭頭
啟連君章季子偕子孫英經南安下尾黃埔曾孫丹鼙移居金樹頭
子美玄才長子明太祖洪武庚申年四月初五日子時生明英宗正統乙丑年十二月十三日辰時卒配普角孫氏子三廷滿廷昭廷宗
五世[唐莆陽岸公廿一代孫]應公賢長子字伯允號簡齋明太祖洪武庚申年七月初一日子時生明永樂甲申進士官文林郎縣丞浙江龍游知縣晉階三級由南街徙卅二都黃坂明英宗正統丁丑年五月初五日丑時卒配蔡氏傅氏塋在三十三都烏石山天鵝煦卵穴坐未向兼醜子怡公
佛觀晉長子生明太祖洪武辛亥年正月廿日亥時卒明宣德癸丑年十一月三十日丑時配楊氏子三公庚寅生媽奴
真生長遜長子字伯思號誠齋傳本里長房配曾氏孺人號順德傳本里長房歐溪頭子三長勝宗次繼宗居舊鋪季信宗
真寶長遜次子字伯圭號侃齋晚號心宇配史氏號靜德玄孫轉陽傳南安葵山董埔金墩
真賜長遜季子字伯恭號素齋晚號素履傳東庫及湖口田洋明永樂癸卯年正月廿日卯時生明成化甲辰年正月初九日辰時卒配陳氏號慈惠塘市女涵江下行陳氏號勤謹女子五尚仁尚德尚義尚質尚智
真回長遜四子字伯敬號簡齋配陳氏號端淑孺人玄孫心宇傳南安洪瀨街隘門六角內金墩
昶永子字伯暢號儒林十八齡領鄉薦明宣德舉人官海陽知縣明永樂戌子年十一月初五日子時生明弘治壬戌年十二月初三日未時卒壽九十有八葬南安福泉山附塋於金墩開泉祖媽洪氏陵矧兩肩垂落山水繞抱有情風氣藏聚龍旺穴尊朝端從美真吉地也俗呼金墩壽山猛虎下山穴配孫氏子二長府照磨昊公返永春儒林次司經歷晟公守祖居潘湖臨漳
貴公長生長子析居晉江卅二都舊鋪配蔡氏子四長景泰丙子舉人恭公仲明成化壬辰進士寬公季信公四敏公俱早卒葬歐嶺山南麓
齋公顯奴長子字伯庵徙居浙江江山金墩
齊公顯奴仲子字伯正由永春儒林遷居泉州縣后街黃宅配陳氏皆登賢書以子銘貴封戶部主事徙居縣后街子二銘公爃公
六世[唐莆陽岸公廿二代孫]怡公應子字於純怡明成祖永樂庚子年八月初十日子時生三十齡曾寓居於東郊淺土謀生其後回金墩拜祖配吳氏烏石山女無出明成化巳丑年十二月十三日丑時卒立侄祺公為嗣居南安黃坂
性公惠子字於縉號理庵太學貢士明宣宗宣德庚戌年七月十七日寅時生明景泰丙子年三月十九日未時卒隨祖父怡公至三山莆陽金墩塋在三十六都五斗內蓮花坑俗呼世嘉坑渴馬飲泉穴艮坤寅申向配余氏子四祝早夭祥復夭禮公字廷文祺公字廷睿繼怡公為嗣
尚仁真賜長子字於慎號存情晚號淳質東庫長房配曾氏孺人號順德居東庫長房子四長啟發次啟生季啟昌寓居大興順天府衙四啟隆寓居南京應天府衙黃宅
尚德真賜次子字於道號存性東庫二房傳泉郡城南潘湖湖口田洋明天順丁丑年九月十八日丑時生配青陽山霞行質齋妹號勤裕嘉靖已丑年十月初二日卯時卒塋於烏石山卿相池西南側子二天爵天倫
尚義真賜三子字於宜號存情居東庫三房子四長喬遷次喬升居臨海金崎季喬新徙居浙江上虞豐惠金湖四喬森居南京下關碼頭黃宅
尚質真賜四子字於繪號存穎晚號敦嚴東庫四房傳本里橋頭配李氏惠安白崎女號端莊子鍵公
尚智真賜五子字於明號存慧居東庫五房子二天秧天敘
昊公昶長子字於天徙南安尾墘次紱公徙永春桃源後洋
晟公昶仲子字於成歲貢返居晉江縣三十五都潘湖鄉埯邊明天順間歷官運司經歷知府以孫光升貴累贈兵部侍郎總督少師太子少保戶刑二部尚書生明宣宗宣德乙卯年八月廿七日申時卒明武宗正德甲戌年九月廿四日戌時大中丞少司馬坊在袞繡鋪仁風門內配南安三十二都油園南院陳氏塋於油園祖山頭駿馬板埯穴坐未向兼醜子二長綏公綬公
恭公貴公長子長生孟孫明景泰丙子舉人少侍父在饒陽縣學署勵志攻書及父歿母老家故貧乏以次婚嫁弟妹季信公敏公早卒撫諸侄成家立業皆授其教既告歸優遊潘湖田裡二十餘載卒七十有六蔡清為銘其墓
寬公貴公次子明成化壬辰進士浙江刑部僉事功德碑曰奉天承運皇帝敕曰朕惟刑部古司寇之職掌天下刑獄之政故置屬特詳於諸部非仁恕明敏之士官克稱焉爾刑部湖廣清吏司主事黃寬登名甲第擢掌花封四遷秩於今官克詳刑於邦禁宜隆恩典用譽爾勞茲特進爾階承德郎賜之敕命為爾榮爾尚體欽恤之意盡審克之能使刑不濫而民不冤斯稱任用爾惟欽哉弘治六年七月十八日賜祭葬歐嶺南麓舊有馱龜石人石馬石虎石羊各一對碑亭在焉
信公貴公季子早卒
敏公貴公四子早卒
銘公齊長子字於鼎明成化甲辰舉人弘治癸丑進士歷官戶部主事妣林氏子二文漢才碩
爃公齊次子字於宣明弘治壬子舉人癸丑聯捷進士歷官桂林知府妣王氏無出繼子才碩
七世[唐莆陽岸公廿三代孫]祺公怡繼子字廷睿號守輕禮公弟居歐祠山配陳氏子南康莆田知縣高州府同知金公
禮公性長子字廷文號守軒旌表孝子崇祀縣學忠孝祠以孫鳳翔貴累贈太子太保資政大夫南京禮部尚書長兄祝早夭二兄祥復夭弟禪失殆九齡而孤嘗去三山渭陽省親明憲宗成化丙戌年十月十九日子時生配鄭氏無出林氏號勤慈壽七十五所千戶居歐祠山明世宗嘉靖戊子年二月廿日子時卒壽六十有三塋在卅三都烏石山東北側土名五點埔天鵝煦卵穴坐酉卯庚甲向子繼宗
天爵尚德長子字汝厚號勤勉傳本里湖口長房烏叔堂房
天倫尚德次子字汝重號勤樸晚號金山歸祖與族人交遊絕無間言長幼有序於鄰耕學課雨農事儉約持躬自是鄉人敬之至預知其能昌厥後矣以孫一魯貴誥贈武功大夫生明成化丁未年八月初六日寅時卒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申時余乃潘湖人生於鄉湖口家惟白葉鄉庶本無肉食薄有數頃田力耕在杏塘餓饉苦頻仍日休移加洋季子日習守振宇返潘湖及履石鐘山戴星與披月備嘗辛苦役用酬劬勞德爰就窄蝸廬家宅堪容膝徑留知音跡奢念既不萌子瞻金墩亭夢得陋銘室往事自追憶天倫尚德次子字汝重號勤樸歸祖與族人交遊絕無間言長幼有序於鄰耕學課雨農事儉約持躬自是鄉人敬之至預知其能昌厥後矣生明成化丁未年八月初六日寅時卒明嘉靖戊申年八月初四日申時天倫與配林氏往漳郡行貨居南安廿二都禮順裏白葉鄉杏塘塋於張坑大山子三日休日章日習
綏晟長子字元鈺配蔡氏受易於蔡清之門俞虛江塾師由潘湖埯邊徙居郡城新門鋪仔巷同仁精舍子二長光璠號見梅次光瑀
綬晟次子字元璽號東峰明弘治年間歷歲貢萬載教諭究心理學幼尊古禮由永春學其後回潘湖埯邊受易於蔡清之門折衷傳義明憲宗成化乙未年六月十日未時生明嘉靖庚申年十月廿四日午時卒於京壽八十有五運靈柩回潘湖以子光升貴累封兵部侍郎雲川貴三省總督俗呼軍門贈戶刑二部尚書塋於南安三十二都霞美柑欖埯配明正德甲戌進士新門蘇輔長女繼配油園南院陳氏俱贈太夫人子三光升光慶光霽
文漢銘公長子字汝郎嘉靖乙酉舉人妣李氏嘉靖戊子舉人泉城伍堡新門街勝得鋪嗣子一廷楫
八世[唐莆陽岸公廿四代孫]繼宗禮長子字子述號友竹以子鳳翔貴封翰林院編修文林郎累贈太子太保資政大夫南京禮部尚書明武宗正德丙寅年十月初七日寅時生明穆宗隆慶壬申年七月初五日申時卒壽七十六塋在一都鐵灶山東峰林蔭處觀音疊座穴坐辛乙戌辰向為壙二右配王氏行楷字碑曰封翰林院編修文林郎友竹黃公墓配邱氏封夫人無出葬潘湖鄉官園北畔下輦山世氏封夫人葬世家坑鳳梧號西山鳳翊號岐山附王氏封夫人壽八十八子三長鳳梧號西山次鳳翊號岐山季鳳翔號儀庭晚號止庵
金公祺子字際貴號玉泰明弘治癸亥年七月初三日寅時生明隆慶四年舉人歷官南康莆田知縣高州府同知配巫氏劉氏明萬曆癸酉年十月初一日酉時卒葬坪山黃厝子五文晏文貴文賢文穎文德
日休天倫長子字際仁號期賓以子襄貴累封太僕寺卿傳南安馬林加洋葬福泉山金墩壽山配楊氏子五長襄公次衷公季袤公四裹公五褒公
日章天倫次子字際傳號朝賓祖為征役迫促與兄日休弟日習同徙於南安白鶴鄉居住以避寇追迫乎之急其子孫曾三代單傳祖雖力農性能嗜學遇士人而起敬課諸子勤學耕桑端篤早暮至老不倦宜乎自是構堂聿新桂蘭輩出明正德庚辰年五月廿一日酉時生明萬曆庚寅年三月十八日寅時卒葬在南安雙溪口虎仔山配廿九都前頭吳氏子一魯
日習天倫季子字際仕號湖賓行貸漳郡溪山地瘦人稀不忍離散承父命回居南安白葉杏塘配傅氏子葬南安張坑大山金墩祖陵五長一道次一德季一杏四一塘五一葉
光璠綏長子字際興號見梅郡庠生就學於潘湖仁穎書院抗倭英雄俞大猷塾師明弘治癸亥年三月初二日未時生明萬曆甲申年十二月廿七日巳時卒塋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醜配蔡氏子二喬松喬昆
光瑀綏次子字際興號見梅郡庠生就學於潘湖仁穎書院塋在三十二都覆船山穴坐未向兼醜配王氏子一吳縣縣丞喬遠
光升綬長子字明舉號葵峰泉州新門街臨漳開族祖年少就學於潘湖仁穎書院敬奉孔子朱子歐子嘉靖戌子已醜聯捷進士授長興令歷官尚書省主事員外郎寧波知府首創五縱五橫魚鱗塘四川布政使兵部右侍郎兼右僉都御史奉敕總督湖廣川貴等處軍務以子喬棟貴晉贈資德大夫復以孫琰貴歷官侍經筵官工部左郎資政大夫正治上卿南京戶部刑部南京刑部尚書三任尚書贈太子少保在官嚴誣告權輕重詳訟詞懲奸慝省佐證有廉聲居官清介不事田宅子孫至無以為衣食居家杜門以經史為業少保公入鄉賢祠尚書陳道基題其潘湖垵邊儒林堂雲文靖廳旋馬居守上世之蔽廬清獻夜焚香動遵先民之遺矩蓋實錄也及葵山董埔四房年老歸隱居葵山董埔志史著書自取號葵峰其尚書坊為青草石與從侄鳳翔榜眼坊俱在陽義鋪麗正門內清源山巢雲岩青天白天為少保公所題其裔世居新門臨漳仁風永春儒林葵山董埔四房生明武宗正德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時卒明神宗萬曆丙戌丁亥年九月初七日亥時壽八十一欽賜諡號為恭肅新門街西鋪仔巷舊有臨漳房祠堂塋在南安三十二都鐵灶鄉坐艮兼寅醜正對紫帽山石翁仲虎馬羊龜馱碑石亭文筆望柱各一對及牌坊一座為避盜為三左壙留氏夫人右壙王氏夫人壙後有石翁仲虎馬羊文筆望柱各一對牌坊龜馱碑亭孔子廳為衣冠墓皇帝遣福建布政使司陳左布政使諭祭正陵在南安一都修文里錦源鄉新門山名曰臥牛穴塋坐巽向丙午偏南朝紫帽有墓道碑從侄黃鳳翔為少保公銘詩曰曳履聲高北斗邊蒼生雅望屬林泉衡門總似懸車日華表俄鶩化鶴年滿篋詩書遺舊業九重綸鋍勒新阡典型舊宿今何在一奠生芻祗惘然其臨漳黃氏祠堂尚書第坐落在新門街南側鋪仔巷對面舊溫陵鎮新門三百八十七號城立第五段第一三七號面積約半畝由少保公之裔孫黃泰鑒承繼其祖業及土地公巷東側舊祠巷有天麟黃權八世孫臨漳開族祖恭肅黃公祠三開間一座東至王宅西至祠堂巷北至新門街南至祠地之石牌坊一座太子少保恭肅公小宗俱在新門勝得鋪昭惠新隅鋪仔巷西側舊曰祠堂巷口土地公巷左右側舊其大門口有石獅仔各一對尚書坊在陽義鋪麗正內著有學田記清復府學西庚門河溝內池記四書紀聞讀易私記十卷讀書愚管詩經蠡測十四卷春秋采義歷代紀要昭代典則十二卷陶集註解杜工部七律詩解二卷泉郡志二十二卷子三長喬棟居仁風門內次喬植居新門勝得鋪文勝里留氏字惟爾出累贈一品夫人季喬棠居永春儒林里王氏出累封二品夫人一女適筍江大房史朝宜季子大學士史君繼偕
光慶綬次子字明堂號獅峰居郡城東門其裔返居永春縣西二十五都儒林里貢生府照磨江寧教諭以子喬柱貴誥贈廣東按察司經歷配鄭氏子二長喬柱廣東按察司經歷次喬梁俱居臨漳大宗一女適南安梅溪僉憲陳君學伊
光霽綬季子字明齊號二峰配陳氏子二長喬遠吳縣知縣次喬近
廷楫文漢子字才遠又字際賢號仰槐明嘉靖丙午舉人歷官處州推官壽六十有二子國鐘
九世國著號龍源日休長子著有四書易經集說葬南安馬林金墩新山晉江潘湖歐祠山族弟文山開族祖榜眼南京禮部尚書黃鳳翔撰為之撰銘謁潘湖湖口感言詩祖地獅山南信步吟嘯北潘湖歐公鄉行周唐年跡天倫出湖口白葉貧寒書國著衣錦歸謁祖戚淚摧居加洋西角子五巍岑嶺崗嵐
國華日休次子居加洋後塘角
國英諱文豪日休季子明嘉靖進士金山令廉州知府經南靖金墩山嵌下徙南安楊坂橋池頭
國萱日休四子居加洋東角析居泉城東魯棋盤園
國薴日休五子居吉塘析居晉邑泮宮卅一都謝厝街
一魯日章子字國參號哲齋晚號濱南金湖民生善文能武嘉靖間隨父避倭追役遂經漳郡金墩山徙南安白葉鄉杏塘人少丁稀按祖業儒乎未修卷目孜孜好學無休章習時人學養功深功名必求白鶴拳初祖以曾孫錫袞貴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傅聖祖東閣武英大學士自立祖號金湖明嘉靖辛亥年十二月廿四日亥時生明天啟辛酉年九月十七日子時卒塋在南安廿三都加洋鄉青龍山配仕村陳氏夫人子魁南
一道字國萁日習長子居白葉鄉杏塘天倫祖宅南
一德字國芏日習次子自白葉鄉杏塘移居青山宇雅
一杏字國芸日習三子居白葉鄉杏塘天倫祖宅北
一塘字國蘊日習四子居白葉鄉杏塘天倫祖宅西
一葉字國芷日習五子居白葉鄉杏塘天倫祖宅東
喬棟光升長子字以藩號肖葵臨安知府中憲大夫居臨漳勝得鋪文勝里年十四補博士第員試以孟孝經合為黃氏十三經嘉靖間以父光升蔭中憲大夫歷官衡州府同知雲南臨安知府太守公入晉江縣鄉賢祠孝悌祠明嘉靖辛卯年三月初一日亥時生明萬曆乙巳年十月初八日亥時卒配陳氏安福縣訓導陳會女繼配潘氏南安處士志昂所著有金墩黃氏十三經傳習錄讀書管見詩經名物考三禮輯義老子解杜詩五律集解希豳集詠無益子集葬在南安三十二都果園錦源山之原俗呼山仔頭魚蝦嬉水穴舊曰橋沉出翰林為壙三左若右已厝陳潘二孺人姻親詹仰庇茲於十二月十四日奉太守公以銘域厥考斯德厥崗斯子三暉公燁公燧公
喬植光升次子字以培明世宗嘉靖壬辰年十月初八日未時生以父恭肅蔭入太學順天府中式明嘉靖甲子鄉試王大道榜舉人以子琰貴封餘姚知縣明神宗萬曆辛卯年十一月廿三日卯時卒配留氏夫以父恭肅蔭入太學舉嘉靖甲子順天鄉試留氏歸喬植未有子置妾莊氏甫四歲喬植卒其裔後分居東門外驛路鋪東嶽行宮留莊氏年各二十餘矢志並守四十餘年琰公成進士以餘姚令滿贈留氏封莊氏並為孺人子琰公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東南麓
喬棠光升三子字以蕾徙居永春儒林里嘉靖間以父光升蔭二兄喬植順天中式改蔭歷官府同知明嘉靖乙未年七月初七日子時生明萬曆庚辰年十月十五日辰時卒配吳氏子二長涓公肇慶教授次延公西安副將葬南安卅二都福泉大山猛虎下山穴
十世[唐莆陽岸公廿六代孫]魁南一魯子字爾賢號振樂以父一魯貴蔭千戶世襲復以孫錫袞貴累贈光祿大夫太子太傅柱國東閣武英殿大學士明神宗萬曆丙子年六月廿二日子時生清順治辛丑年六月廿四日子時卒塋在三十二都鐵灶鄉秀林山有碑記在焉聘陳氏子振宇
煇公喬棟子郡庠生明穆宗隆慶丁卯年十月初五日卯時生明崇禎甲申年四月十六日申時卒塋在三十二都潘湖山配慶遠君長女右都御史張岳長孫女氏子一維垓女三長女適趙日崇子世易次女適王宗會子應昶孫毓昆三女適丘宇燾子堯觀
燁公喬棟次子返居永春儒林里庠生配陳容女繼配潘維馨女子二女二長子維塏次子維坿繼叔燧為嗣長女適王居圻子承鑌次女適惠安縣駱鐸子駱坰
燧公喬棟三子晉江縣庠生配通政使楊廷相女無子維坿繼叔為女二長女適蔡增彥子嗣廷次女詹洪漸子蔚林曾孫
琰公喬植子字瑩甫號姬璧晚號百拙居士明萬曆丁酉科舉人戊戌趙秉忠榜進士歷官承德郎南海知縣南京戶部廣東司主事餘姚知縣著有瑩甫詩文集萬曆癸酉七月二十日卯時生明崇禎癸未年十二月初二日子時卒塋在鐵灶山亭宅後遷塋於福泉大山鄉仙人撤網穴配徐氏蔣氏無子以潘湖埯邊族子維垿為嗣
烻公喬棠長子郡庠生徙惠安龍山尾厝黃宅析居惠邑金墩山中厝子維塬[3]
塤公喬棠次子肇慶教授徙居南安三都昭文里葵山董埔四房是其派配富氏子維城[3]
炷公喬棠季子徙林邊曾坑下角泉州棋盤園
烺公喬松子舉人歷官國子監學錄分衍南安三都葵山董埔生明穆宗隆慶戊辰年二月三十日寅時明熹宗天啟乙丑年十一月初三日丑時卒塋在三十五都潘湖山配董氏子維填
爟公喬昆子領明萬曆戊子鄉薦舉人歷官都察院司務子維墩
十一世 維垓煇公子有文學善書明天啟丁卯年戴震雷榜舉人歷官湯溪知縣配通政使楊廷相子楊璋生子三女一長錦江仲錦湖季錦海裔居郡城臨漳勝得鋪文勝里一女適李之慎子李錫溫陵鎮新門三百八十七號裔孫黃泰鑒女黃雪娟為其裔尚書第東至王維湛宅西至王鼎銘宅南至古城基北至新門街面積一畝一分三厘其裔又建黃公恭肅小宗於土地公巷俗曰祠堂巷東至王宅西至祠堂巷南至古城基北至新門街塋於南安一都修文里錦源山南麓之原
維塏燁公子配孫懋相女一女適安溪詹仰庇子詹洪謙分六房於東門外驛路鋪黃宅徙永春環翠亭
維坿燧公繼子配洪有鼎女一女適徐用賓第六子徐鴻逵鋪仔巷同仁書舍清水房子二長自來徙仁鳳門外東禪寺邊次自回徙崇福寺邊
維城焆公子貢生肇慶教授徙林邊曾坑下角
維填烺公子號碩齋先生妣孺人嘉城田氏南安卅二都福泉鄉名曰雞母石刻有新門黃府山界燈火穴分衍漳州溪山臨漳台黃厝徙靈水車厝泉城棋盤園
維垿琰繼子號滋梨潘湖垵邊族裔繼琰為嗣妣俞氏大猷曾孫女子二長明新字錦清徙水頭東山堡次昭新字錦源徙林邊曾坑大蓮公次東茂荷公塋於濠格山之原
十二世[唐莆陽岸公廿八代孫]錫袞又名炳朱字宗麟號肇盛晚號潘湖叟欽賜御匾卿相揚祖武明熹宗天啟辛酉年七月廿九卯時生清聖祖康熙丁亥年五月廿日巳時卒原塋壩頭山欽賜祭葬改塋鐵灶山法藏寺東南麓過小坑溝旁穴坐酉向卯朝潘湖有石翁仲石將軍石望柱在焉大學士坊康熙庚戌為潘湖叟黃錫袞東閣武英殿大學士坊立在潘湖湖口黃相府卿相堂後廢配福建總督姚氏啟聖妹柔順誥封正一品衛國夫人崇禎癸酉年八月十九日卯時生康熙丁亥七月初二日已時卒子三芳琮芳環芳珠
明袞振宇次子諱燦朱字宗麒號肇昌幼弱多病幸遇神醫治癒崇禎已卯歲貢以兄錫袞蔭授清監察御史生天啟壬戌年五月十二日戌時卒康熙乙亥年十二月初一日子時配楊氏號儉順封宜人經筍溪西畔王宮金墩徙西墩
民國辛卯年仲秋之吉元處士黃權二十世孫印尼古都斯畢錫甘針記黃渭源黃朝買仝修
《明刑部尚書恭肅黃公墓志銘》
明賜榜眼及第國子監祭酒族年侄黃鳳翔頓首拜撰文
明賜榜眼及第翰林院侍講姻晚生李廷機頓首拜篆額
明賜進士會魁翰林院編修族年孫黃汝良頓首拜書丹
少保公歿子喬棟喬植喬棠襄事請銘曰先父有言知我者莫如吾金墩祭酒黃止庵先生嗚呼蓋余何忍銘哉公乃潘湖金墩黃氏初祖元處士天麟諱權八世孫也名德為世所宗其先莆陽黃石金墩人也四傳為高祖諱永字長治號祖興嘗寓居永春儒林里金墩曾祖諱昶宣德舉人府照磨迨公之祖父諱晟運司經曆始復回晉江潘湖臨漳里第公之父諱綬萬載教諭皇恩浩瀚四代俱誥贈尚書母曰吳氏配留氏王氏以上四代俱贈夫人仲弟光慶季弟光霽蓋余弱冠時喜文交於潘湖臨漳而師於公為余族伯諱光升字明舉號葵峰少就學於潘湖仁穎書院明嘉靖戊子薦於鄉越年已醜聯捷進士宦遊四方歷官至正治上卿侍經筵官資政大夫刑部尚書余以公幸會潘湖臨漳里第公既歿況乎質行百貌之相賢也初授長興令理煩治劇紀綱肅然吏民憚公嚴明莫敢隱蔽瑤賦為之一清薄書於餘暇則延諸雋士為校藝講業斌斌多興起者居五年以治行冠於兩浙嘉靖乙未秋奉聖書征是冬拜刑科給事中丙申遭母喪歸庚子免喪還朝復補兵科時信州柄國內臣互詆公昌言大臣宜和衷共濟而各分町畦日尋戈戰非所以尊朝廷定國是信州銜之甲辰晉浙江布政司參議廣東按察司副使四川布政司左參政廣東按察使公居官皆累閥積資若循階而登少躚躐處所至率懋聲跡在浙時董水利力排眾議修築捍海塘改竣諸暨泌湖蓄泄會蕭四邑諸水籍不苦甘旱澇民迄於今德之廣東職巡視海道兼管市舶諸奸猾無得漁獵其間夷民均利軍興賴以饒給徵得夷稅十減其六而課入庫銀卻加倍增公密授俞都督大猷方略伏兵海島連戰大挫之庚申晉兵部右侍郎兼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總督湖廣川貴軍務公激薦士侄選將俞大猷石邦憲安大朝等屬以兵事戒偵候密按伏諸苗聞風瓦解矣事聞帝嘉公功賜寶鏹文綺召入工部尋進南戶部尚書嚴嵩竊柄政以賄成諸督撫無能徒手保位者光升自疏議外絕不為私交時光升著廉名且有督木撫苗功嵩亦采輿論以艱鉅相畀意不能無望也公所戡定經略鹹倬著績效而華亭徐文貞雅相重籍公清德以風亦頗從旁推轂嘉靖壬戌改刑部尚書公慨念郡國刑獄率多冤濫由長吏不奉宣德意乃疏陳六事曰重檢覆之官嚴誣告之罪權輕重之情詳有詞之訟審懲奸匿之端省於證之累疏入上嘉納下所司焉給事中沈公束以建言遂特命釋歸中外快之通政司參議胡朝臣坐蔗繕司時事永戌非其罪也公力為昭雪竟得辭世宗皇帝英毅獨斷法官讞上詞多手自裁決或持旨詰責廷臣凜凜公據經引律原情所委曲平停良亦有獨苦讞楊選嚴世蕃海瑞三獄一為楊選失城案公審理薊遼總督侍郎楊選因失城守坐死罪特旨楊妻流放二千里二為嚴嵩不法案公審理御史彈欬嚴嵩之子嚴世蕃在其母喪期內仍放任縱淫並嚴嵩父子不法事世宗罷嚴嵩相位上詔令逮捕嚴世蕃下獄問斬三為海瑞直諫案嘉靖丙寅戶部主事海瑞買棺材別妻子散童僕以死上疏帝怒詔命下獄論死華亭徐公力救海瑞公則把海瑞上疏擬子罵父律以輕其罪留獄中營護海瑞甚力直帝崩穆宗即位奏釋海瑞出於獄公賦性剛毅生平論學以考亭為主重實而擯玄虛故其祉身居官鹹確有榘矱筮仕四十餘載未嘗以寸楮尺帛濡跡權門奉賜外家無它贏食不重味衣不襲帛里居約飭宗族屏絕紛囂日惟焚香著書訖訖終其身弗懈雲公歸家後居鄉謙退郡國守相時造謁與言國家大計及其平日曆官厝履以為常晚與縉紳耆宿為洛杜之游品茶稱道而不亂閉門自重有行周仁穎之風孔朱之范甲第當年龍虎榜湖山千古薜蘿情公居官清介廉明不事田宅子孫至無以為衣食居家杜門以經史為業入鄉賢祠我渡曰文靖廳旋馬居守上世之蔽廬清獻夜焚香動遵先民之遺矩蓋實錄也明武宗正德丁卯年十一月十五日卯時生明神宗萬曆丙戌丁亥年九月初七日亥時卒於臨漳里第壽八十有一閩撫按官為請恤典於朝公季子喬棠方仕為光祿署正亦陳情以請聖上下其疏禮部禮官言公熏德純懿為國名臣於令甲宜從優恤上諭之賜公祭葬贈榮祿大夫太子少保謚恭肅蓋恤典冊隆備焉先是公治壙於邑鐵灶山之原遣其子喬棟諸業已遵治命賜公所為志藏諸幽矣配留氏王氏俱封一品夫人子三長喬棟次喬植季喬棠神宗特遣福建左布政使陳馮孜造墳安葬孫五長曰煇曰燁曰燧曰琰曰燧系之歷南北戶刑兩部薦登入座恪修職業茂著聲猷鄉邦倚重為典刑部京都朝野推其風節奄臨躬穸良用靈傷祭壇載殞用彰殊渥爾靈不昧性質端雅賢惠維穎制科蜚英瑣蘭譽望夙孚於藩臬增猷益著於鄉里郡閭薦躋八方出樹殿邦之績稱入朝折獄之良倚重於朝廷至潘湖臨漳鄉間林壑賜環未及易簀人俄聞者碩雲亡雅望深重維念叔配之宜偕寧祀儀之並建幽靈銘曰曳履聲高北斗邊蒼生雅望屬林泉衡門總似懸車日華表俄鶩化鶴年滿篋詩書遺舊業九重綸鋍勒新阡典型舊宿今何在一奠生芻祗惘然黃公任重職繁履薄臨遑恤其瘁孝廉勤慈清德以風肅然持躬鹹勤職誰與公貴予實貴之公實誨之茲惟之窆穹而巍俾益奮金墩之鶴飛
襄事孤子喬棟喬植喬棠泣血稽頭 期服孫煇 燁燧 琰 炷稽首同勒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