麵條節

麵條節

1111”看起來很像細長的麵條日本全國制面協同組合聯合會於1999年將11月11日定為“麵條之日”,即麵條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麵條之日
  • 別稱:麵條節
  • 節日時間:11月11日
  • 節日類型:傳統節日
  • 流行地區:日本
  • 節日飲食:麵條
  • 節日意義:紀念日本獨特的麵條歷史與速食麵的發明
  • 設定地點:日本
  • 設立機構:日本全國制面協同組合聯合會
  • 設定時間:1999年
節日起源,日本人吃麵條習俗,

節日起源

日本最早關於中國麵條的記載是明朝遺臣朱舜水流亡到日本後,用麵條來款待日本江戶時代大名——水戶藩藩主德川光圀
“ラーメン”的名稱的來源有多種說法。被最多人認同的說法是來自漢語的“拉麵”,所以漢字寫做“拉麵”。另外的說法包括:老面滷麵、柳面、撈麵(粵語)。
明治時代早期,拉麵是橫濱中華街常見的食品。1900年代,來自上海和廣東的中國人在日本賣切面,配以簡單的湯底和配料。在昭和年間,拉麵在日本開始流行。那時拉麵被叫做“支那そば”或“南京そば”(以中國都市命名乃強調其為中國產,而非特指南京)。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來自美國的廉價麵粉和從中國戰場回來的士兵使得中國風味的麵條大行其道。同時日本政府禁止使用一切關於“支那”的辭彙,故改稱為“中華そば”。“そば”是日本使用蕎麥製作的蕎麥麵條
1910年出生於台灣台南市的吳百福(日文名安藤百福)在1958年發明的速食麵(速食麵)叫“拉麵”,創立日清食品公司。拉麵成為流行的方便食品。由此“拉麵”這個詞的使用也超過了其他的名稱的使用。1980年代,日本拉麵成了日本飲食文化的代表之一,日本各地都有人研發出別具地方風味的拉麵。
1999年,為紀念日本獨特的麵條歷史與速食麵的發明,日本全國制面協同組合聯合會將11月11日定為“麵條之日”,即麵條節。
麵條節

日本人吃麵條習俗

日本人主食以稻米麵食為主,幾乎不用油類的植物炒菜,也很少吃大塊的肉類。冷盤、麵條、壽司等是其最為普通的食物。而且,日本的麵條是很有名的,花樣繁多。日本人吃麵條講究一根不剩,這與日本資源缺乏、土地貧瘠有很大關係。
而在吃麵時,日本人習慣直接從湯碗把面吸啜入口,且必會發出響聲,依據日本人的習俗文化,吃麵時發出響聲是表示麵食很美味,亦是對廚師表示讚賞的方式。
食用麵條需趁熱吃,在日本吃麵時發出大聲的唏聲也不會有人認為吃相不雅。
在日本,一碗拉麵通常是賣幾百日元。拉麵店通常兼營鍋貼,一、二百日元一份幾隻鍋貼。一碗拉麵不夠的顧客可以花一、二百日元加大麵條的量(湯和面碼不變),或要一份鍋貼。
拉麵的經營者通常會提供一些免費的朝鮮泡菜胡椒香辛料、焦蒜等,供食客調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