鯇

鯇,中文漢字之一,現代漢語中指“草魚”,生活在淡水中,是中國特產的重要魚類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鯇
  • 外文名: grass carp
  • 領域:農業科學
簡介,生活習性,養殖技術,提升品質措施,品質效果分析,

簡介


鯇魚,棲息於平原地區的江河湖泊,一般喜居於水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性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生殖季節親魚有溯游習性。已移殖到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因其生長迅速,飼料來源廣,是中國淡水養殖的四大家魚之一。
中國重要淡水經濟魚類中最負盛名者當推鯇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青魚(Mylopharyngodon piceus)、鰱(Hypophthalmictuthysmolitrix)、鱅(Aristichthys nobilis)等世界著名的“四大家魚”,雖均為中國特有魚類,而鯇魚以其獨特的食性和覓食手段而被當做拓荒者而移植至世界各地。其體較長,略呈圓筒型,腹部無棱。頭部平扁,尾部側扁。口端位,呈弧形,無須。下咽齒二行,側扁,呈梳狀,齒側具橫溝紋。背鰭和臀鰭均無硬刺,背鰭腹鰭相對。體呈茶黃色,背部青灰略帶草綠,偶鰭微黃色。
鯇魚肉性味甘、溫、無毒,有暖胃和中之功效,廣東民間用以與油條胡椒粉同蒸,可益眼明目。其膽性味苦、寒,有毒。動物實驗表明,鯇魚膽有明顯降壓作用,有祛痰及輕度鎮咳作用。江西民間用膽汁治暴聾和水火燙傷。膽雖可治病,但膽汁有毒,常有因吞服過量鯇魚膽引起中毒事例發生。中毒過程主要為毒素作用於消化系、泌尿系,短期內引起胃腸症狀,肝、腎功能衰竭,常合併發生心血管與神經系病變,引起腦水腫、中毒性休克,甚至死亡,對吞服鯇魚膽中毒者尚無特效療法,故不宜將鯇魚膽用來治病,如必須套用,亦需慎重。鯇魚
【釋名】形體長而身體圓。肉鬆厚,形態像青魚,有青、白兩種顏色。白色鯇魚味道好,它也叫草魚。
【性味】味甘,性平,無毒。
【功效主治】作用是溫暖中焦的脾胃。不可多食,否則會引發多種瘡瘍。它的膽汁味道苦,性寒,無毒。臘月將其陰乾,可治療咽喉腫痛及傳染病,用水沖服。若是有骨鯁、竹木刺在咽喉中,可以用酒化三枚魚膽,溫開水呷幾口,即可吐出異物。

生活習性

鯇魚一般喜棲居於江河、湖泊等水域的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具河湖洄游習性,性成熟個體在江河流水中產卵,產卵後的親魚和幼魚進入支流及通江湖泊中,通常在被水淹沒的淺灘草地和泛水區域以及乾支流附屬水體(湖泊、小河、港道等水草叢生地帶)攝食育肥。冬季則在幹流或湖泊的深水處越冬。鯇魚性情活潑,游泳迅速,常成群覓食,性貪食,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其魚苗階段攝食浮遊動物,幼魚期兼食昆蟲、蚯蚓藻類浮萍等,體長約達10厘米以上時,完全攝食水生高等植物,其中尤以禾本科植物為多。鯇魚攝食的植物種類隨著生活環境裡食物基礎的狀況而有所變化。
鯇魚和其它幾種家魚的生殖情況相類似,在自然條件下,不能在靜水中產卵。產卵地點一般選擇在江河幹流的河流匯合處、河曲一側的深槽水域、兩岸突然緊縮的江段為適宜的產卵場所。生殖季節和鰱相近,較青魚和鱅稍早。生殖期為4-7月,比較集中在5月間。一般江水上漲來得早且猛,水溫又能穩定在18℃左右時,鯇魚產卵即具規模。鯇魚的生殖習性和其他家魚相似,達到成熟年齡的鯇魚卵巢,在整個冬季(12月至2月)以Ⅲ期發育期階段越冬;在3-4月份水溫上升到15℃左右,卵巢中的Ⅲ期卵母細胞很快發育到Ⅳ期,並開始生殖洄游,在溯游過程中完成由Ⅳ期到Ⅴ期的發育,在它溯游的行程中如遇到適宜於產卵的水文條件刺激時,即行產卵。通常產卵是在水層中進行,魚體不浮露水面,習稱“悶產”;但遇到良好的生殖生態條件時,如水位陡漲並伴有雷暴雨,這時雌、雄魚在水的上層追逐,出現仰腹顫抖的“浮排”現象。卵受精後,因卵膜吸水膨脹,卵徑可達5毫米上下,順水漂流,在20℃左右發育最佳,大約30-40小時孵出魚苗。
鯇魚生長迅速,就整個生長過程而言,體長增長最迅速時期為1-2齡,體重增長則以2-3齡為最迅速。當4齡魚達性成熟後,增長就顯著減慢。1冬齡魚體長為340毫米左右,體重為750克左右;2冬齡魚體長約為600毫米,體重3.5公斤;3冬齡魚體長為680毫米左右,體重約5公斤;4冬齡魚體長為740毫米左右,體重約7公斤;5冬齡魚體可達780毫米左右,體重約7.5公斤;最大個體可達35公斤左右。
鯇魚生長快,個體大,最大個體可達35公斤。肉質肥嫩,味鮮美。每百克可食部分含蛋白質15.5-26.6克,脂肪1.4-8.9克,熱量83-187千卡,18-160毫克,30-312毫克,0.7-9.3毫克,硫胺素0.03毫克,核黃素0.17毫克,尼克酸2.2毫克。鯇魚因食性簡單,餌料來源廣泛,且生長迅速,產量高,常被作為池塘養殖和湖泊、水庫、河道的主要放養對象。自1958年人工催產、受精孵化技術成功後,魚苗、魚種來源容易,已成為中國主要精養對象。鯇魚還因其能清除水體中及沿岸的草,而被漁民用於在外盪放養一、二年,以開荒除草。鯇魚因其能迅速清除水體各種草類而被稱為“拓荒者”。中國唐代末期在廣東有將荒田築埂,灌以雨水,放養鯇魚一、二年,以清除野草,使成熟田的記載。鯇魚常與鰱、鱅混養在一起,投入青草飼養鯇魚,而遺留在水中的飼料和鯇魚排出的廢物,以培養浮游生物,作為鰱、鱅的飼料。鯇魚廣泛分布於中國除新疆和青藏高原以外的廣東至東北的平原地區。自1958年人工催產授精孵化成功後,已移植至亞、歐、美、非各洲的許多國家

養殖技術

過去常規養殖鯇魚都是以混養為主,3年才能養成,成本高,資金占用時間長。無公害鯇魚高產高效快速養殖技術,現介紹如下。
1、池塘要求:池塘面積以10-20畝為宜,水深2-2.5米,淤泥厚度不超過20厘米。每10畝池塘配套功率為3千瓦的增氧機和自動投餌機各1台。2、池塘清整:冬季排乾池水,凍曬20天以上。魚种放養前15天,進水10-20厘米,每畝用生石灰150公斤清塘消毒
3、魚种放養:春節前後,每畝放規格為200-250克/尾的鯇魚種300尾,規格為15-20尾/公斤的鯽魚種300尾,規格為5-6尾/公斤的鰱魚種50尾、鱅魚種10尾。魚种放養前用5%食鹽水浸泡消毒5-10分鐘。
4、飼料投餵:以投餵顆粒飼料為主,飼料蛋白質含量在28-32%,輔投青綠飼料。飼料投餵遵循“前粗後精”和“四定四看”的原則,一般每天投餵2次,以2小時內吃完、鯇魚攝食8成飽為宜。3-6月以投餵蛋白質含量為28%的顆粒飼料為主,日投飼率為3%,適量投餵青飼料;7-9月,控制顆粒飼料投餵量,日投飼率為1.5%左右,顆粒飼料蛋白質含量為28%,加大青飼料投餵量,控制魚病發生;10-11月投餵蛋白質含量為32%的顆粒飼料。連續投餵顆粒飼料一段時間後,應停餵顆粒飼料1周,間隔期內投餵原糧飼料。平時注意在飼料中適量添加維生素等藥物,避免鯇魚患肝膽綜合症等疾病而造成大量死亡。
5、水質管理:正確使用增氧機,6-10月晴天無風天氣,每天下午1-3時開機增氧2小時,凌晨適時增氧;連續陰天應提早增氧。適時向池塘加注新水,採取“小排小進、多次換水”的辦法逐步調控水質。6-9月,每隔3-5天加注新水1次,每次加水10厘米左右,每隔15-20天每畝水面1米水深用生石灰10-20公斤化漿全池潑灑1次。
6、病害防治:採用“前粗後精、精青結合”的方式投喂,控制鯇魚肝膽綜合症發生。鯇魚常見病有赤皮病、爛鰓病、腸炎病,一般採取內服外潑相結合的治療方法,外潑主要以漂白粉、二氧化氯等消毒劑為主,連用3天;內服以“三黃粉”藥餌效果較好,每50公斤魚體重用三黃粉(大黃50%、黃柏30%、黃芩20%,碾成碎粉後攪勻)0.3公斤與麵粉糊混勻後拌入飼料中投喂,連用3-5天。
7、適時捕撈:適時將大規格成魚起捕上市是鯇魚高產養殖的重要措施,主要目的是降低池塘水體的載魚量,促進後期池魚快速生長。一般於7月底起捕1次,在清晨水溫較低時起捕。

提升品質措施

1. 魚塘消毒
鯇、麥溪鯉和文㞧鯉的養殖過程中均採取大水面養魚方式, 一口魚塘均在500畝以上水面, 若有魚病發生再進行治療十分困難。因此, 魚病防治堅持“預防為主”的原則, 在養殖前必須對魚塘進行徹底消毒和乾曬。具體做法是:在每年12月底前, 把淺水區塘水排乾, 接著畝施生石灰100~150千克, 達到殺菌、殺蟲的目的;然後, 利用冬季少雨乾燥天氣, 使塘底在太陽下乾露曬到翌年1月底。這樣不僅可以殺菌和消除敵害, 還可以進一步改良魚塘的底質, 使其土壤疏鬆通氣, 促使塘泥中有機物質、礦物質等養分充分氧化、分解、釋放, 從而使野生荸薺、麻慈、茆草、芡實等天然植物在翌年可以更好地發芽且有足夠的養分吸收生長, 為麥溪鯇、麥溪鯉和文㞧鯉提供充足天然餌料, 以及優良的生長水體環境, 有利於品質的提升。
2. 種苗選擇與培育
麥溪鯉和文㞧鯉之所以具有地方特色, 重要因素是其獨特的鯉魚種篩選。為了保證品質, 必須挑選具有頭小、肚大、背寬、尾短圓等特徵的本地土生土長鯉魚種苗。這種鯉魚在麥溪塘、文㞧塱魚塘養殖, 經過一年後會達到明顯的肚圓膏滿、肉質細嫩的特點, 而其他鯉魚種就不具有。魚種應通過暫養塘標粗培育, 鯉魚種一般標粗到0.4~0.5千克, 然後才放到大塘里養成。鯇魚種選擇2~2.5千克大規格魚種, 直接下塘養殖。為嚴防魚種帶菌、帶病下塘, 下塘前必須進行魚種消毒和防疫, 用高錳酸鉀、鹽水、漂白粉等溶液浸泡, 殺滅體表有害細菌和寄生蟲, 有利於魚病的預防。主要做法是:魚種下塘前, 用20毫克/升高錳酸鉀溶液藥浴15~20分鐘, 鯇魚種每尾還需注射草魚出血病凍幹細胞疫苗0.3毫升或草魚爛鰓赤皮敗血三聯苗等。放魚種最佳時間節點是每年農曆小滿時節, 即公曆5月下旬, 其目的是要等到野生荸薺、麻慈等植物即將謝葉, 果實成熟, 以及水稻也已完全抽穗灌漿初熟, 再將魚种放到大塘里養成。
3. 魚种放養量及養殖時間
為了保證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的品質, 養殖過程中必須對種苗放養密度進行嚴格控制。因為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的獨特品質是由其生長的特殊土壤環境以及魚塘周邊野生小荸薺、麻慈籽、茆草、水稻等天然餌料共同造就的, 整個養成過程不投餵任何人工配合飼料, 也就是說天然餌料總量決定其魚种放養量。天然餌料總量有限, 不能按照普通魚塘鯇魚、鯉魚的飼養方式來投放魚種。因此, 在放魚種前要做出研判, 需要根據近三年來, 魚塘里野生小荸薺、麻慈籽、茆草等植物的長勢、產量和歷年來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的產量以及水稻種植面積、長勢、產量等要素的調查結果, 再確定魚种放養量。 (1) 目標產量:麥溪鯉或文㞧鯉年產量控制在300~400千克/畝;同時, 麥溪鯇年產量控制在450~500千克/畝。 (2) 魚塘周邊植物調查結果:野生小荸薺、麻慈籽保證每平方米30株以上, 全塘生長量與過去一年基本一致;水稻種植面積、長勢與往年基本相同。 (3) 麥溪塘一般每畝放養量:鯉魚150~200尾, 規格0.4~0.5千克/尾;鯇魚50尾, 規格為2~2.5千克/尾;同時, 搭配大規格鱅魚50尾、鰱魚10尾。文㞧塘每畝一般放養量:鯉魚100~150尾, 規格0.4~0.5千克/尾;同時, 搭配2~2.5千克/尾大規格鯇魚40~50尾、鱅魚30~40尾、鰱魚10尾。
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在魚塘內養成時間的長短也對魚的品質有所影響。為了保證品質, 養殖時間應保證在6個月以上, 上市時間從當年12月下旬至翌年2-3月份, 甚至還可以養殖到翌年中秋節後, 延長養殖周期至兩年再上市, 這樣魚的品質更好, 肉質更細更嫩, 味道更勝一籌。

品質效果分析

1. 魚塘水質及土壤環境
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有如此品質, 其核心之一是:養殖魚塘特有的水質和土壤。魚塘全部用水, 均是當地生活飲水水源——水庫水, 水質純淨, 無污染;另外, 塘底土壤均是白陶泥土底層加腐殖質混合物, 土壤富含鈣 (Ca) 、硒 (Se) 等多種微量元素及有機物質, 不但為野生小荸薺、麻慈、茆草、水稻等植物生長提供充足養分, 進而為鯇魚、鯉魚提供豐富天然餌料, 還可為魚類生長發育提供優質微生態環境。
2. 飼料來源
區別於養殖普通鯇魚、鯉魚攝食人工配合飼料, 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的養殖主要攝食天然飼料, 包括野生小荸薺、麻慈籽、芡實和水稻等植物性飼料, 是其品質獨特的另一核心所在。魚塘周邊歷來就盛產一種野生小荸薺、麻慈籽等植物以及農民有種植芡實的習慣, 它們含有豐富的糖類和澱粉, 為鯇魚、鯉魚生長發育提供營養豐富的餌料;另外, 水稻成熟後不收割, 而是加深魚塘水位讓鯇魚、鯉魚自由採食, 以補充野生小荸薺、麻慈籽、芡實等餌料的不足。稻穀、谷芽等又可促使鯇魚、鯉魚積蓄能量和性腺發育成熟。
3. 品質及質量安全與經濟效益
由於生產管理方式的改良, 整個養成過程不投餵任何人工配合飼料, 不使用任何漁藥, 繼承傳統養殖模式, 回歸自然規律, 近似於野生自然放養, 鯇魚、鯉魚的品質才有了顯著提升, 產品質量更加安全。經過6個月以上的養殖, 麥溪鯇每尾體重達到4.5千克以上, 魚身圓滑, 腹肚鮮白、飽滿, 富有彈性, 個頭大;麥溪鯉每尾體重達1.5~2.5千克, 魚身柔軟、銀白, 腹圓身肥, 油光亮澤, 金線銀鱗, 兩側線條明顯, 頭細嘴小, 尾鰭圓大, 肥膏滿腹, 骨尖凝珠;文㞧鯉每尾體重達1.5~2.5千克, 魚體黃鱗聳肩, 嘴短尾圓, 體色金黃, 魚側腰有閃閃發光的金線, 遊動時金光閃閃, 艷麗無比。產品不但在本地區銷售興旺, 還暢銷於廣州、深圳等珠江三角洲及港澳地區, 甚至賣到東南亞各國, 知名度日益提高, 品牌效應逐步擴大。
隨著麥溪鯇、麥溪鯉、文㞧鯉的品質提升, 從普通商品魚價格10~12元/千克提高到50~60元/千克, 提高了5倍, 不但增加了養殖戶經濟收入, 脫貧致富, 並且還帶動了當地飲食業的蓬勃發展, 增加了地方稅收, 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都十分顯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