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國之儒

《魯國之儒》選自《莊子》。《莊子》又名《南華經》。

莊子》書分內、外、雜篇,原有五十二篇,今本三十三篇實為陽道陰儒,乃由戰國中晚期逐步流傳、揉雜、附益,至西漢大致成形,然而當時流傳版本,今已失傳。目前所傳三十三篇,已經郭象整理,篇目章節與漢代亦有不同。內篇大體可代表戰國時期莊子思想核心,而外、雜篇發展則縱橫百餘年,參雜黃老、莊子後學形成複雜的體系。司馬遷認為莊子思想“其要歸本於老子”。然而就莊子書中寓言、義理及《天下篇》對老子思想所評述,老子與莊子思想構架有別,關懷亦不相同,所謂“道家”思想體系與《莊子》書,實經過長期交融激盪,經漢代學者整理相關材料,方才編定。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魯國之儒
  • 作品別名:莊子
  • 創作年代:戰國中晚期
  • 作品出處:莊子
  • 作者:莊子
原文,注釋,譯文,啟示,賞析,

原文

莊子魯哀公,哀公曰:“魯多儒士,少為先生方者。”莊子曰:“魯少儒。”哀公曰:“舉魯國而儒服,何謂少乎?”莊子曰:“周聞之:儒者冠圜者知天時,履句屨者知地形,緩佩玦者事至而斷。君子有其道者,未必為其服也,為其服者,未必知其道也。公固以為不然,何不號於國中曰:無此道而服此服者,其罪死!”於是哀公號之五日,而魯國無人敢儒服者。獨有一丈夫,儒服而立乎公門。公召而問以國事,千轉萬變而不窮。莊子曰:“以魯國而儒者一人耳,可謂多乎?”

注釋

為:信仰,學習
方:道術
周:莊子,名周
圜者:圓頂的帽子
句屨:方形的鞋子。句:方
佩玦:用五色的絲繩穿系玉玦

譯文

莊子去見魯哀公,哀公說:“我們魯國有很多儒士,學習先生道術的卻很少。”莊子說:“魯國的儒士少得很。”哀公說:“全魯國的人都穿儒士的服裝,怎么能說儒士很少呢?”莊子說:“我聽說:凡是儒士,頭戴圓頂帽子的表示懂得天文,腳穿方形鞋子的表示曉得地理,身上佩帶用五彩絲線系的玉塊的表示遇事懂得果斷。真正有這樣道術的儒士,未必都穿著這樣的服裝,穿著這樣的服裝的人,未必真正有這樣的道術。你原來一定不相信這些話,那為什麼不在國內發布一道命令:凡是沒有這樣道術而冒穿這樣服裝的人,一律處以死刑!”於是魯哀公真的發布了這樣一道命令,過了五天,魯國便沒有敢穿儒士服裝的了。獨有一個男子漢,穿著儒士服裝站在宮殿門前。哀公立即召見他,問他國家大事,千變萬化,無窮無盡,都對答如流。莊子說:“以魯國這樣大,但是真正的儒士只有這一個人罷了,可以說得上多嗎?"

啟示

不能從一個人的衣著打扮來判斷他的學識、才能,不要一味的亂說大話。
要仔細調查,不能將事情的表面現象當做其本質。

賞析

莊子的散文哲學思想博大精深,是我國古代典籍中的瑰寶。因此,莊子不但是我國哲學史上一位著名的思想家,也是文學史上一位不朽的散文家。無論在哲學思想方面,還是文學語言方面,他都給了我國歷代的思想家和文學家以深刻的、巨大的影響,在我國思想史、文學史上都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莊子的文章,想像奇特,文筆變化多端,具有濃厚的浪漫主義色彩,並採用寓言故事形式,富有幽默諷刺的意味,對後世文學語言有很大影響。其超常的想像和變幻莫測的寓言故事,構成了莊子特有的奇特的想像世界,“意出塵外,怪生筆端。”(劉熙載《藝概·文概》)莊周著有《莊子》(被道教奉為《南華經》),道家經典之一。《漢書藝文志》著錄《莊子》五十二篇,但留下來的只有三十三篇。
《莊子》在哲學、文學上都有較高研究價值。魯迅先生說過:“其文汪洋辟闔,儀態萬方,晚周諸子之作,莫先也。”(《漢文學史綱要》)名篇有《逍遙遊》、《齊物論》、《養生主》等,《養生主》中的“庖丁解牛”尤為後世傳誦。司馬遷在《史記》用精練的一二百字介紹了莊子的生平,並未提起莊子的字,字子休是由唐人提出的。說他著書十餘萬言,大抵都是寓言,用來辨明老子的主張的。
莊子的文章結構,很奇特。看起來並不嚴密,常常突兀而來,行所欲行,止所欲止,汪洋恣肆,變化無端,有時似乎不相關,任意跳蕩起落,但思想卻能一線貫穿。句式也富於變化,或順或倒,或長或短,更加之辭彙豐富,描寫細緻,又常常不規則地押韻,顯得極富表現力,極有獨創性。
莊子文字的汪洋恣肆,意象的雄渾飛越,想像的奇特豐富,情致的滋潤曠達,給人以超凡脫俗與崇高美妙的感受,在中國的文學史上獨樹一幟,他的文章體制已脫離語錄體形式,標誌著先秦散文已經發展到成熟的階段,可以說,《莊子》代表了先秦散文的最高成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