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熱

發熱是多種疾病的常見症狀。高熱(High Fever)在臨床上屬於危重症範疇。小兒正常體溫常以肛溫36.5~37.5℃,腋溫36~37℃衡量。通常情況下,腋溫比口溫(舌下)低0.2~0.5℃,肛溫比腋溫約高0.5℃左右。肛溫雖比腋溫準確,但因種種原因常以腋溫為準。若腋溫超過37.4℃,且一日間體溫波動超過1℃以上,可認為發熱。所謂低熱,指腋溫為37.5℃~38℃、中度熱38.1~39℃、高熱39.1~40℃、超高熱則為40℃以上。發熱時間超過兩周為長期發熱

概述,病因,急性高熱,長期高熱,生理反應,診斷,詳細準確採集病史,全面仔細體格檢查,實驗室檢查,X線及其它檢查,處理,綜述,降溫措施,其它對症處理,病因治療,預防,

概述

人體體溫調節中樞位於下丘腦。其前部為散熱中樞,後部為產熱中樞,這兩種調節中樞機能彼此相互制約,保持動態平衡,維持體溫相對穩定。小兒年齡愈小,體溫調節中樞機能愈不完善,可致體溫升高。新生兒汗腺發育相對不足,通過汗液蒸發散熱受到限制,故天氣炎熱時,也可致體溫增高。
發熱與病情輕重有時不一定平行。嬰幼兒對高熱耐受力較強,即使體溫高達40℃,一般情況仍相當好,熱退後很快恢復。相反,體弱兒、新生兒即使感染很嚴重,體溫可不高甚或不升。年長兒體溫較穩定,若體溫驟然升高,全身情況較差,常常反映有嚴重疾病存在。
熱型分為稽留熱弛張熱間歇熱雙峰熱等,在一定範圍內,熱型對疾病的診斷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由於小兒對疾病的反應與成人不同,其熱型的表現不如成人典型。加之,近年來抗生素皮質激素的廣泛套用於臨床,熱型隨之發生變化,因而熱型的特點,在疾病的鑑別診斷中已失去其原有的重要性。
發熱是機體的一種防禦反應。發熱可使吞噬細胞活動性增強,抗體生成增多,白細胞內酶的活力及肝臟的解毒功能增強,抵禦疾病的侵襲,促進機體恢復。因此,如發熱不是太高,一般情況尚好,不應盲目或急於降溫治療。但是發熱過久或高熱持續不退,對機體有一定危害性。可使代謝加快,耗氧量增加,脂肪代謝發生紊亂而致酮血症,發生自身蛋白質的破壞而致消瘦,腦皮質興奮、抑制功能失調,消化液分泌減少,消化酶活力降低,胃腸功能紊亂等,出現一系列嚴重症狀,加重病情,影響機體恢復,因此應儘快查明原因。

病因

急性高熱

1.感染性疾病急性傳染病早期,各系統急性感染性疾病。
2.非感染疾病 暑熱症、新生兒脫水熱、顱內損傷、驚厥癲癇大發作等。
3.變態反應 過敏,異體血清,疫苗接種反應,輸液、輸血反應等。

長期高熱

1.常見病 敗血症沙門氏菌屬感染、結核、風濕熱、幼年類風濕症等。
2.少見病 惡性腫瘤白血病惡性淋巴瘤、惡性組織細胞增生症)、結締組織病
高熱是一些疾病的前驅症狀,引起發熱的病因可分為急性感染性疾病和急性非感染性疾病兩大類。前者最為多見,如細菌、病毒引起的呼吸道消化道、尿路及皮膚感染等,後者主要由變態反應性疾病如藥物熱、血清病以及植物神經功能紊亂和代謝疾病所引起。

生理反應

發熱是人體患病時常見的病理生理反應。不同的疾病,在發熱時常有不同的其他症狀,大體地說有如下幾種情況:
1. 發熱伴寒戰,可能是肺炎、急性膽囊炎急性腎盂腎炎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或敗血症等。
2. 發熱伴咳嗽、吐痰、胸痛、氣喘等,可能是肺炎、胸膜炎、肺結核或肺膿腫
3. 發熱伴頭痛、嘔吐,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乙型腦炎等。
4. 發熱伴上腹痛、噁心、嘔吐,可能是急性胃炎、急性膽囊炎等。
5. 發熱伴下腹痛、腹瀉、里急後重膿血便等,可能是細菌性痢疾
6. 發熱伴右上腹痛、厭食或黃疸等可以是病毒性肝炎或膽囊炎。
7. 發熱伴關節腫痛,可能是風濕熱或敗血症等。
8. 發熱伴腰痛尿急、尿刺痛,可能是尿路感染、腎結核等。
9. 發熱伴有局部紅腫、壓痛,可能是膿腫、軟組織感染等。
10. 間歇性發熱伴寒戰、畏寒、大汗等,可能是瘧疾或傷寒等病。
11. 發熱伴皮下出血及黏膜出血,可能是流行性出血熱、重症病毒性肝炎、敗血症或急性白血病等。

診斷

詳細準確採集病史

注意年齡、發病季節、流行病史,傳染病接觸史,預防接種史,起病緩急,病種長短,熱型和伴隨的主要症狀。
新生兒可有脫水熱。嬰幼兒於南方,夏季酷熱時可發生暑熱症。冬春季以呼吸道感染,流行性腦脊髓膜炎,麻疹等多見;夏秋季以急性腸炎菌痢、乙型腦炎、傷寒等較多見。傳染病常有流行病學史,應仔細詢問接觸史等。
小兒呼吸道感染、急性傳染病等常起病較急,病程較短。結核病傷寒血液病、風濕熱、暑熱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等起病稍緩,病程較長,常超過兩周。敗血症、急性粟粒性肺結核、深部膿腫等呈弛張熱傷寒副傷寒斑疹傷寒稽留熱;瘧疾多為間歇熱;白血病、結締組織病、惡性腫瘤等,熱型不一,無一定規律。熱型,在尚未應抗生素、皮質激素等特殊藥物治療時,對發熱的診斷非常重要,但對小嬰兒、新生兒診斷價值較小。
詢問發熱的同時要注意詢問各系統的特異性臨床表現,如呼吸道感染常有咳嗽、氣急。消化道感染常有噁心嘔吐腹痛腹瀉泌尿系感染有尿頻、尿急尿痛等。中樞神經疾患,多有嘔吐、驚厥、昏迷等。發熱伴黃疸常見肝臟的細菌或病毒性炎症,腫瘤;伴多汗者常見於結締組織病,敗血症等;伴寒戰者多為細菌感染如敗血症,深部膿腫等。早期無特殊性明顯臨床表現和體徵者,結合病史特點考慮傷寒、敗血症、結核病等。

全面仔細體格檢查

檢查要詳細全面,結合病史及症狀,再作深入檢查。
口腔在不少發熱患兒中,常見有病理改變。如扁桃體炎可見扁桃體紅腫或有膿性分泌性;皰疹性咽炎在咽部等處可見皰疹及潰瘍;麻疹早期頰黏膜有科氏斑;白喉可見咽及扁桃體有白色假膜等。
注意皮疹的分布與形態。全葡菌敗血症、鏈球菌感染常見有猩紅熱樣的皮疹;血液病、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流行性出血熱等皮膚可有出血點;風濕熱可見環形紅斑病毒感染、結締組織病、敗血症、細菌性心內膜炎、組織細胞增生症X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及許多藥物都可出現皮疹,但其形態和出現規律各異。
高熱時精神狀態良好者,常輕度感染。如嗜睡精神萎靡神志不清,有腦膜刺激征者,提示顱內感染。嬰兒顱內感染早期,腦膜刺激征常不明顯,但表現神志淡漠、嗜睡、煩躁不安、囟門緊張或飽滿等,須警惕顱內感染。
腫大常見於白血病、結締組織病、肝膽系統的炎症、傷寒、敗血症、瘧疾、腫瘤等。周身淋巴結腫大可見於血液病、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支原體感染皮膚黏膜淋巴結綜合徵等。局部淋巴結腫大、壓痛,應注意查找鄰近部位有無炎性病灶

實驗室檢查

先作一般檢查,根據一般性篩選結果,再決定進一步檢查項目,儘量避免無目的“撒網”式檢查。
尿常見檢查為篩選的首選項目。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分類增高,多考慮為細菌性感染;減低者則偏重於病毒或桿菌感染。若懷疑敗血症、腸道及泌尿道感染,需分別送血、糞、尿培養。各種穿刺液除常規檢查外,有時需送培養或塗片檢查。如流行性腦脊髓膜炎患者皮膚瘀點及腦脊液塗片檢查可找到腦膜炎雙球菌,瘧疾患兒血塗片可查找瘧原蟲,白喉偽膜塗片檢查白喉桿菌。
必要時檢查肥達氏反應外斐氏反應嗜異性凝集試驗冷凝集試驗等,有助於鑑別診斷。風濕熱或類風濕病分別進行抗鏈球菌溶血素O或類風濕因子檢查。疑病毒感染有條件者,可行免疫學方面的早期快速診斷檢查。免疫缺陷病致反覆感染者可作血清免疫球蛋白細胞免疫與補體測定。血液病宜做骨髓像檢查。懷疑結核病需進行結核菌素試驗。懷疑膽道感染者作十二指腸引流液的檢查與培養,經常可獲得有意義的結果。總之,可按病情需要進行有關檢查,但需注意分析檢查結果時,要摒除由於取樣或操作過程等誤差與污染而致的假陽性或假陰性。

X線及其它檢查

胸部X線檢查有助於肺與胸部疾病的診斷。其它如惡性腫瘤,可根據部位選作CT核磁共振血管造影放射性同位素、B型超音波、活體組織等檢查,也屬必要。

處理

綜述

對高熱患者應及時適當降溫,以防驚厥及其它不良後果。對既往有高熱驚厥史或煩躁不安者,在降溫同時給予鎮靜藥。發熱待診者,儘可能查明原因,可暫不給予特殊治療,否則改變熱型,模糊臨床徵象,延誤診斷。

降溫措施

1.物理降溫 將患兒置放於環境安靜、陰涼、空氣流通處。用冷溫毛巾或冷水袋,敷頭額、雙腋及腹股溝等部位,或用布包裹的冰袋枕於頭部或放置於上述部位。亦可用冷水(28~30℃)或酒精(30~50%)於四肢、軀幹兩側及背部擦浴。擦浴時如患兒出現皮膚蒼白或全身皮膚發涼應立即停止。也可用冷生理鹽水(30~32℃)灌腸,對疑為中毒型菌莉者更為適宜,既可降溫,又便於取糞便標本送檢。
2.針刺降溫 常用穴位為曲池合谷大椎少商十宣等。
3.藥物降溫 對未成熟兒,小嬰兒與體弱兒一般不用解熱劑降溫。常用的解熱劑有APC5~10mg/kg/次,或阿魯散1-2歲嬰兒每次1-2片(每片含阿斯匹林0.06克,魯米那0.015克)。也可用小兒退熱栓(撲熱息痛栓),1~6歲,1粒/次,一日1-2次,將栓劑塞入肛門。

其它對症處理

高熱時不顯性水分丟失增多,加之食慾減退,應及時補充水份和電解質。口服有困難者給予靜脈補液,並注意熱量的供給,使用1:4(含液:葡萄糖液)液,可適當予以鹽等。
對伴煩躁不安、反覆驚厥或一般降溫措施效果不著者,可酌情選用氯丙嗪與異丙嗪。

病因治療

對於由感染引起的高熱,應根據病情選用有效抗生素治療。對局部感染病灶要及時清除。因非感染性疾病所致的高熱,也需根據不同病因採取相應的治療措施。

預防

1、衣著要涼爽,切忌採用捂被子發汗的辦法。
2、居室空氣要流通,必要時用電扇來回吹風,千萬不可關窗閉戶不讓孩子見風。
3、鼓勵飲水,保持口舌滋潤,小便通暢。
4、注意營養,不要隨意忌口,無明顯咳嗽的可多吃點水果,尤其西瓜,既能補充水分、糖分和維生素,又有清熱的功效,此外還應注意大便通暢。
5、由於高熱常見於體質較差的小兒,因而平日要加強體質鍛鍊,增強肌體免疫力;
6、注意及時增減衣服,預防上呼吸道感染。
7、常備退熱藥,觀察測量體溫,一旦達38℃即口服退熱藥物,以防高熱引起抽搐。
8、密切觀察病情,防止復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