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急後重

里急後重(tenesmus)為臨床常見症狀之一,表現為下腹部不適,很想解大便,然而又無法一泄為快。“里急”即形容大便在腹內急迫,窘迫急痛,欲解下為爽;“後重”形容大便至肛門,有重滯欲下不下之感;肛門、直腸及髓尾部墜脹,總有“排便不盡感”。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tenesmus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常見病因:感染性和非感染性結腸、直腸病變,以及婦科疾病、闌尾炎、盆腔膿腫等引起
  • 常見症狀:下腹部不適,肛門、直腸及尾部墜脹感
病因及常見疾病,鑑別診斷,檢查,治療原則,

病因及常見疾病

里急後重可以由多種疾病引起,根據病變部位,其病因可分為結腸、直腸病變和腸道外病變兩大類。
1.結腸與直腸病變
(1)感染性疾病①細菌性腹瀉:細菌性痢疾、腸侵襲性大腸埃希菌腸炎、非傷寒沙門菌屬食物中毒、嗜鹽桿菌性食物中毒、空腸彎曲菌腸炎、致病性大腸埃希菌食物中毒。②原蟲性腹瀉:阿米巴痢疾。③蠕蟲性腹瀉:血吸蟲病、鞭蟲病、腸道小袋纖毛蟲病
(2)非感染性疾病①炎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克羅恩病。②功能性腹瀉:腸易激綜合徵。③放射性直腸炎。④腫瘤性腹瀉;結腸癌、直腸癌。⑤其他:糙皮病、直腸脫垂、肛門直腸尖銳濕疣、直腸子宮內膜異位症。
2.腸道外病變
(1)婦科疾病:①盆腔炎。②異位妊娠破裂。③子宮肌瘤。④子宮後位。
(2)盆位闌尾炎。
(3)盆腔膿腫。

鑑別診斷

1.腹瀉
正常人一般每日排便一次,個別患者每日便2~3次或每2~3d一次,如果糞便的性狀無異常也屬正常範圍。正常糞便一般成形,每日排出糞便的平均重量為150~200g,含水分50%~80%。腹瀉是指糞便和未消化食物及水分、膿血、黏液或脫落的黏膜。
(1)分泌性腹瀉是因胃腸道分泌過多的水分與電解質而致的腹瀉。
(2)乳糜瀉以前稱非熱帶脂肪瀉(non-tropicalstatorrhea,celiacdisease),又稱乳糜腹瀉、麥膠引起的腸病(glutin-inducedenteropathy,簡稱麥膠腸病)。
2.排便不盡感
不少人有過排便排不淨的感覺,而且大便不成形,排便不暢快、感覺不舒服。長期過度疲勞、情緒激動、過度精神緊張等都可成為誘因。
3.排便時間過長
一般排便時間在5~10分鐘是比較正常的,邊上廁所邊看書、玩手機,排便時間過長,精力分散,容易引起肛腸疾病如痔瘡、便秘等。

檢查

1.血象
根據導致里急後重的原發病各異,有炎症時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計數增加。
2.糞便常規
根據原發疾病各異,往往伴隨黏液便、黏液血便或膿血便。鏡檢有大量膿細胞、紅細胞與巨噬細胞。糞便細菌培養可分離到致病菌(痢疾桿菌最常見),糞便免疫檢測示痢疾桿菌抗原陽性。

治療原則

主要是針對導致里急後重的原發病因治療。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