猩紅熱

猩紅熱(scarlet fever)為A組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傳染病。中醫稱之為“爛喉痧”。其臨床特徵為發熱、咽峽炎、全身瀰漫性鮮紅色皮疹和疹退後明顯的脫屑。少數患者患病後由於變態反應而出現心、腎、關節的損害。本病一年四季都有發生,尤以冬春之季發病為多。患者和帶菌者是主要傳染源,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由皮膚傷口或產道感染。人群普遍易感,但發病多見於小兒,尤以5~15歲居多。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carlet fever
  • 就診科室:傳染科
  • 多發群體:5~15歲少年兒童
  • 常見發病部位:呼吸道
  • 常見病因:是A組鏈球菌感染所致
  • 常見症狀:發熱、皮疹、楊梅舌為猩紅熱典型症狀
  • 傳染性:有
  • 傳播途徑:經由空氣飛沫傳播,也可經由皮膚傷口或產道感染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預防,

病因

猩紅熱是A組鏈球菌(groupAstreptococcus)感染所致。A組鏈球菌也稱化膿性鏈球菌,可侵及人體任何部位,以侵及上呼吸道最常見。細菌本身菌體成分及其產生的毒素和蛋白酶,均參與了致病過程,引起了一系列化膿性、中毒性和變態反應性病變。鏈球菌多由呼吸道侵入人體,首先引起咽頰炎和扁桃體炎,在其產生的蛋白酶的作用下,使炎症擴散並引起組織壞死。同時由於細菌產生的致熱外毒素(紅疹毒素)的作用,可引起全身毒血症表現。

臨床表現

潛伏期2~5天,也可少至1日,多至7日。
1.前驅期
大多驟起畏寒、發熱,重者體溫可升到39℃~40℃,伴頭痛、咽痛、楊梅舌、食慾減退,全身不適,噁心嘔吐。嬰兒可有譫妄和驚厥。咽紅腫,扁桃體上可見點狀或片狀分泌物。軟齶充血水腫,並可有米粒大的紅色斑疹或出血點,即黏膜內疹,一般先於皮疹而出現。
2.出疹期
皮疹為猩紅熱最重要的症狀之一。多數自起病第1~2天出現。偶有遲至第5天出疹。從耳後,頸底及上胸部開始,1日內即蔓延及胸、背、上肢,最後及於下肢,少數需經數天才蔓延及全身。
典型的皮疹為在全身皮膚充血發紅的基礎上散布著針帽大小,密集而均勻的點狀充血性紅疹,手壓全部消退,去壓後復現。偶呈“雞皮樣”丘疹,中毒重者可有出血疹,患者常感瘙癢。在皮膚皺褶處如腋窩、肘窩、腹股溝部可見皮疹密集呈線狀,稱為“帕氏線”。面部充血潮紅,可有少量點疹,口鼻周圍相形之下顯得蒼白,稱“口周蒼白圈”。
病初起時,舌被白苔,乳頭紅腫,突出於白苔之上,以舌尖及邊緣處為顯著。2~3天后白苔開始脫落,舌面光滑呈肉紅色,並可有淺表破裂,乳頭仍突起,稱“楊梅舌”。
皮疹一般在48小時內達到高峰,2~4天可完全消失。重症者可持續5~7天甚至更久。頜下及頸部淋巴結可腫大,有壓痛,一般為非化膿性。出疹時體溫更高,皮疹遍布全身時,體溫逐漸下降,中毒症狀消失,皮疹隱退。
3.恢復期
退疹後一周內開始脫皮,脫皮部位的先後順序與出疹的順序一致。軀幹多為糠狀脫皮,手掌足底皮厚處多見大片膜狀脫皮,甲端皸裂樣脫皮是典型表現。脫皮持續2~4周,不留色素沉著。
4.類型
(1)普通型 在流行期間95%以上的患者屬於此型。臨床表現如上所述。有咽峽炎和典型的皮疹及一般中毒症狀,頜下淋巴結腫大,病程1周左右。
(2)輕型 表現為低熱或不發熱,全身症狀輕,咽部輕度充血,皮疹少、色淡、不典型,可有少量片狀脫皮,整個病程2~3天,易被漏診,近年來多見。
(3)中毒型 全身中毒症狀明顯,高熱、劇吐、頭痛、皮疹可呈片狀或出血性淤斑,甚至神志不清,可有中毒性心肌炎及周圍循環衰竭、化膿性腦膜炎、中毒性休克、敗血症等。此型病死率高,目前很少見。
(4)膿毒型 咽頰局部黏膜壞死形成潰瘍,有膿性假膜。可引起各種化膿性併發症和敗血症,如化膿性中耳炎、鼻竇炎、乳突炎、頸淋巴結炎等,已罕見。
(5)外科型或產科型 病原菌由創口或產道侵入,局部先出現皮疹,由此延及全身,但無咽炎,全身症狀大多較輕。

檢查

1.周圍血象
白細胞總數和中性粒細胞比例均升高,白細胞計數可達(10~20)×109/L,中性粒細胞可達0.8以上,胞漿中可見中毒顆粒,有化膿性併發症者更高。出疹後血象中嗜酸性粒細胞增多,可占5%~10%。
2.病原學檢查
咽試子或其他病灶分泌物培養可有溶血性鏈球菌生長。用免疫螢光法檢查咽拭子塗片可進行快速診斷。

診斷

具有猩紅熱特徵性臨床表現;周圍血象白細胞計數增高,中性粒細胞占80%以上;咽試子、膿液培養可獲得A組鏈球菌;有與猩紅熱或咽峽炎患者接觸史等,可診斷該病。需與其他一般急性咽峽炎和麻疹、風疹、藥疹等發疹性疾病相鑑別。

治療

1.隔離患者
隔離患者6日以上,直至咽試子培養3次陰性,且無併發症時,可解除隔離。對咽試子培養持續陽性者應延長隔離期。
2.一般治療
急性期應臥床休息。吃稀軟、清淡食物,多喝水。保持口腔及皮膚清潔衛生,預防繼發感染,年長兒可用生理鹽水漱口。
3.抗生素療法
青黴素是治療猩紅熱和一切鏈球菌感染的常選藥物,早期套用可縮短病程、減少併發症,病情嚴重者可增加劑量。為徹底消除病原菌、減少併發症,療程至少10天。對青黴素過敏者可用紅黴素或頭孢菌素。嚴重時也可靜脈給藥,療程7~10日。
4.對症治療
高熱可用較小劑量退熱劑,或用物理降溫等方法。若發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應積極補充血容量,糾正酸中毒。對並發的中耳炎、鼻竇炎、腎炎、心肌炎等併發症,給予積極治療。

預防

1.猩紅熱患者應隔離治療;猩紅熱流行期間,對可疑猩紅熱、急性咽炎和扁桃體炎患者,均應隔離治療;對於帶菌者可用常規治療劑量的青黴素治療,直至培養轉陰,以控制傳染源。
2.對與猩紅熱患者密切接觸著,應嚴密觀察,檢疫7~12日,有條件可做咽試培養,或預防性給予青黴素。
3.疾病流行期間,應避免到擁擠的公共場所,尤其是兒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