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關稅

零關稅

零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定的海關不向進出口國徵收關稅。如中國內地將自2009年7月1日起,分別對CEPA項下原產於中國香港、澳門的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1997年3月,40多個WTO成員達成《信息技術協定》,將計算機設備和零件、通信設備、半導體設備和零件、軟體、科學儀器等6類產品涵蓋在內,分三個階段將這些產品的關稅降為零。開發中國家實現零關稅的時間可以相應延遲,但最遲到2005年1月1日必須將協定內全部產品關稅降為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零關稅
  • 適用範圍:中國香港、澳門的部分商品
  • 實施時間:2009年7月1日
  • 制約協定:《信息技術協定》
簡介,背景,中國零關稅,影響及消費,商場應對,市場價格反應,

簡介

零關稅是指進出口商品在經過一國關境時,由政府設定的海關不向進出口國徵收關稅。如中國內地將自2009年7月1日起,分別對CEPA項下原產於中國香港、澳門的部分商品實施零關稅。

背景

1997年3月,40多個WTO成員達成《信息技術協定》,將計算機設備和零件、通信設備、半導體設備和零件、軟體、科學儀器等6類產品涵蓋在內,分三個階段將這些產品的關稅降為零。開發中國家實現零關稅的時間可以相應延遲,但最遲到2005年1月1日必須將協定內全部產品關稅降為零。
2003年4月24日,世界貿易組織通過中國成為《信息技術協定》(I-TA)的第58個參加方。ITA是一個單獨的關稅削減機制,成員必須履行的一個最基本的義務是:協定中所開列的產品必須被削減至零稅率水平。在ITA協定時間框架中,規定各方應在平等的基礎上進行稅率減讓,計畫分四個階段降低關稅,最後實現進口零關稅。根據承諾,中國信息技術產品在2005年全部實行零關稅。

中國零關稅

按照中國入世承諾,從今年1月1日起中國開始對部分進口數碼商品及其零部件執行零關稅,其中數位照相機及零部件進口稅率從去年的10%、12%降為零。實施零關稅的數碼商品還包括數碼攝像機、手機、遊戲機、對講機、傳真機、電腦及各種零配件等。

中國現狀及發展
隨著世界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發展,關稅減讓,尤其是零關稅協定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焦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利用五年的時間已基本實現了其“入世”承諾;非但如此,中國還與某些貿易夥伴簽訂了零關稅協定,進一步降低了其平均關稅水平。中國的零關稅機制仍處於發展初期,產生了一定的貿易創造效應,但中國仍需更合理、更策略和更有效地發展零關稅機制,從而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貿易自由化的進程中獲取更大的經濟利益。中國自2001年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後,一直致力於逐步降低平均關稅水平,實現自己的人世承諾。目前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雖仍高於已開發國家 3.8%的平均關稅率,但與某些開發中國家相比已處於較低的水平;不僅如此,中國與某些貿易夥伴簽署的零關稅協定又進一步降低了中國的平均關稅水平,幫助中國在雙邊或多邊貿易自由化進程中獲取更多的優勢與利益。
中國零關稅機制的沿革與現狀
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談判中曾屢次遇到零關稅問題,而不參加零關稅協定是當時中國入世談判的原則之一。但是,對於《信息技術協定》,中國通過對相關企業的調查以及多方權衡,最終決定在1997年加入該協定。經過談判,中國的信息產業又爭取到幾年的過渡期來進行調整,從而在2005年1月1日前實現所有的信息技術產品零關稅。此後,中國又陸續與幾個國家(地區)簽署了雙邊或多邊零關稅協定,其中較重要的有:
第一,2001年11月,中國和東協領導人達成了在10年內建立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的意向,並於2003年正式開始這項工作。雙方決定從 2004年起逐步廢除6000項產品的關稅,在第一批擬廢除關稅的約600項產品中,涉及了500多種《稅則》第一章至第八章的農產品,這些農產品將從 2004年1月1日起降低關稅.到2006年關稅降為零。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計畫最終在2010年或2012年全面落實。在此基礎上,中泰兩國自 2003年10月1日起就決定提前把雙方蔬菜、水果貿易的平均關稅由目前的30%降為零,這是中國與東協國家簽署的第一個“零關稅”協定,是中國一東協自由貿易區發展的一個重要標誌。
第二,2003年6月簽署,2004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國內地與香港《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協定(CEPA)》,這是該協定的第一階段,規定374項原產香港的貨物獲得零關稅優惠,同時內地對香港服務提供者開放18個行業的市場:2004年10月、2005年10月,中國內地又分別與香港簽署了CEPA補充協定,即第二、第三階段的協定。其中,第二階段協定規定對原產香港的713類進口貨物給予零關稅優惠,並繼續擴大11個服務行業的開放措施,新增加8個開放的服務領域。自2006年1月開始實施的第三階段協定安排,幾乎所有符合原產地規則的香港進口貨物都可獲得零關稅優惠,在服務貿易方面又增加了23項開放措施
第三,2005年4月中國與巴基斯坦政府簽訂《中國一巴基斯坦關於自由貿易協定早期收穫計畫的協定》,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對中巴之間的部分產品實施零關稅。該協定規定自2006年1月1日起,雙方將分梯次降低關稅,並最遲於2008年1月1日前對約1200多種產品實施零關稅政策。
此外,中國還與澳門簽署了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協定,規定對原產澳門的產品實行零關稅;中國還允許部分台灣水果零關稅進口:對一些非洲國家的進口產品單方面實行零關稅;中國與智利將於2006年下半年全面啟動貨物貿易關稅減讓進程,與紐西蘭、澳大利亞關於關稅減讓的談判也正在進行之中。
中國零關稅機制的經濟效應
靜態效應
理論上講,零關稅機制的靜態效應分析是指基於零關稅協定所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貿易轉向效應給協定國及非協定國的生產與消費帶來的影響。貿易創造效應即指國內生產成本高的商品被貿易國生產成本低的商品替代,亦即比較利益原則所揭示的自由貿易帶來的經濟利益,這種效應對促進雙邊或多邊貿易的發展,以及提高貿易國家消費者的福利水平均具有積極的意義。但是,貿易轉向效應則不同,它可能會限制零關稅協定國與非協定國的貿易往來,損害非協定國的利益,從而降低全球的福利水平。但總體來說,零關稅機制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大於貿易轉向效應,因此呈現正的消費效應。實踐證明,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零關稅協定對雙方都是有利的。首先,對香港和澳門而言,CEPA對兩地區經濟發展的刺激作用是十分顯著的。與 2003年相比,2005年香港和澳門的GDP總量分別增長了16.5%和36.9%。2006年第一季度,香港的失業率五年來首次跌到5%以下;澳門的失業率也大幅下降,從2003年的6%下降到2006年2至4月的3.9%。以香港為例,CEPA第一階段的順利實施,有力地幫助香港經濟擺脫了多年的困境,並走上蓬勃發展之路。2004年,香港經濟成長率達8.1%,是四年來最高,並明顯高於過去20年4.8%的平均增長率。香港多項經濟指標出現雙位數的增長,其中,出口貿易全年實質增長達15.3%,服務輸出增長達14.9%。失業人數及經季節性調整失業率均降至自2001年年底以來的低位。 CEPA中有關貨物貿易零關稅的協定,使得香港產品出口到內地的成本得以降低,從而提高了香港銷往內地產品的價格競爭力,刺激香港產品對內地出口的增長。據統計,2004年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126.7億美元,增長了28.9%;2005年前lO個月,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進出口貿易額達到1071億美元,同比增長了20.9%。與此同時,CEPA也有助於促進中國內地製造業的出口。雖然中國內地已經成為公認的世界製造業基地之一,但出口市場過於集中於歐美與日本市場,反傾銷事件屢屢發生。CEPA的實施有助於一些中國內地企業將部分生產工序設在香港,利用“香港製造”的產地來源地位,規避西方國家對中國大陸產品的歧視性政策和貿易保護措施。其次,中國內地製造業產品可以有機會更好地利用香港服務業走向國際市場,並獲取從國際市場採購設備和原材料的便利,從而最終促進中國內地製造業產品的出口。由此可見,中國內地與香港、澳門的零關稅協定的確帶來了貿易創造效應。該效應有利於雙方經濟的發展,尤其是中國內地的消費者可以更優惠的價格獲得更優質的香港原產品。
中泰的蔬菜水果零關稅協定也產生了一定的貿易創造效應。自2003年10月1日起,中國與泰國取消了兩國之間的108種蔬菜和80種水果的貿易關稅,中國在當年第四季度對泰國出口果蔬就達8.2萬噸,而2003年前三個季度的總出口量才不過4.9萬噸,2003年兩國的雙邊貿易額更是首次突破百億美元大關,達到了近127億美元,同比增長48%:2004年中泰雙邊貿易繼續保持高速增長,全年雙邊貿易額達到173億美元。其中中國對泰國出口果蔬 16.2萬噸,同比增長26%,而泰國對中國出口果蔬也達300.4萬噸,同比增長49.4%。由此可見,中泰的蔬菜水果零關稅協定所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還是非常顯著的。中泰兩國的消費者也可以用更優惠的價錢買到更多的進口水果和蔬菜,兩國市場上都隨處可見從對方進口的品質優良、價格適宜的新鮮水果和蔬菜。
理論研究表明貿易創造效應的大小要受到零關稅協定成員國之間貿易規模、經濟結構類型、現有關稅水平等因素的影響。一般來說,貿易創造效應與貿易規模具有正相關性,即零關稅協定國之間的貿易規模越大。零關稅所產生的貿易創造效應就越強:反之,則越弱。零關稅協定所涉及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結構類型越相似或接近,零關稅協定產生貿易創造效應的機會就較多;反之,貿易轉向的機會就較大。零關稅協定成員國之間原有關稅水平越高,實施零關稅協定之後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就越大:反之,貿易創造效應就小,並且倘若協定成員國對非協定國的保護關稅較高,零關稅協定則會產生較大的貿易轉向效應
據此分析中國內地與香港以及中泰果蔬產品之間的零關稅協定,可以發現由此導致的貿易創造效應是有限的。首先,在中國目前的貿易規模下,中國與香港以及泰國的貿易規模均相對偏小,中國從香港的進口占總進口額的比重在5%以下;2003年中泰兩國的雙邊貿易額雖然首次突破了百億美元大關。但這一數值也僅占泰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8%,中國進出口貿易總額的1.5%。其次,雖然中泰果蔬零關稅協定在2003年10月1日正式實施之前,中國從泰國進口果蔬的平均關稅為28.7%~63.8%,泰國從中國進口同類產品的平均關稅為60%,並且中國內地與香港的零關稅協定在2004年1月1日正式實施之前.中國仍保持了約11%的平均關稅水平,這些關稅壁壘的降低勢必有利於貿易創造效應的發展,但是中國與泰國果蔬類產品結構的差異性又限制了貿易創造效應的深化。與此同時,零關稅協定實施之後,即使到2008年之後,中國內地對世貿組織其他成員國仍然保持了9%的關稅壁壘,由此會帶來較大的貿易轉向效應,囿於香港製造業現有的生產規模。即僅有製造業員工20餘萬人,製造業占GDP的比重不足5%等現實狀況,又大大限制了零關稅協定給雙方帶來的貿易創造效應。最後,零關稅帶來的降價效應有限,由於增值稅、消費稅等其他稅費的存在以及人工成本、檢驗成本等因素的影響,估計零關稅帶來的降價空間不會如消費者期望的那么大。
動態效應
所謂動態效應分析主要是指零關稅機制對協定國經濟發展所產生的規模經濟效應、生產結構調整效應、競爭促進效應、投資刺激效應、資源最佳化組合效應等。零關稅協定的實施可能擴大協定成員國具有比較優勢產品的生產規模和貿易規模,使其國內生產資源由非優勢產業向優勢產業轉移,從而導致產業結構調整,並帶來優勢產業的規模經濟效應。與此同時,零關稅協定的實施有利於增強生產要素的流動性,加之“技術外溢”效應的發揮,將使資源配置更加合理、有效,不僅有助於國內外投資的增長,更有利於資源的最佳化組合,從而提高國內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自中國內地改革開放以來,大量的港資投向內地,據統計1979-2002年內地累計實際利用外資4462.55億美元,其中來自香港的就達2048.75億美元,占45.91%~81,這些港資對中國內地工業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因此,零關稅協定實施之後,資源如何在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進行配置就成為關注的焦點。香港投資內地的製造業以勞動密集型產業為主。中國內地經過了這二十幾年的發展已經形成了相對穩定的產業鏈條、配套能力和供銷市場。而香港的製造業則經歷了長期的低迷,目前香港製造業工人占全港總人口的比重已相當小,熟練工人和技術工人更是奇缺,並且香港的人工成本、地價租金等與中國內地相比仍是較高。這些都不利於香港製造業的發展,因此大規模港資回流的現象並不會發生。但是部分資本密集型和技術密集型的港資企業以及研發、設計和品牌創意等關鍵工序則可能回流香港。因為這些企業和環節並不看重土地、人工等因素,而是更重視人力資源素質、綜合環境等因素,後者正是香港相對中國內地的優勢所在。因此,零關稅協定的實施就可能會在中國內地與香港之間形成更加合理的專業化分工,通過充分利用中國內地與香港各自的優勢,進一步提高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效率,進而推動雙方工業的發展。中國內地的企業,尤其是廣東地區的企業可以充分利用與香港的零關稅協定擴大優勢產品出口,降低進口原材料成本,擴大優勢產業和優勢產品的經濟規模,改善企業素質並推動產業結構轉型。通過與香港的合作,推動中國內地企業發展高附加值、高端高價產業和產品,從而使這種合作向更加有序、有效的層面發展。
中國零關稅機制的發展建議
(一)確立零關稅機制的動態發展觀世貿組織框架下,零關稅機制不僅包括貨物貿易“零關稅”,也涵蓋服務貿易領域“零關稅”。世貿組織成立後不斷就自然人流動、海運服務、基礎電信、金融服務等問題進行談判,並相繼達成了《基礎電信協定》和《金融服務協定》,參加方均承諾不同程度的市場開放,這事實上就是服務貿易領域的零關稅協定。中國在與香港、澳門簽署的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的安排中不僅包括貨物貿易零關稅,而且也涵蓋了有關服務領域的開放。即使在貨物貿易領域,零關稅機制也是不斷發展變化的,涉及零關稅的產品以及參與零關稅協定的國家都在逐步增加,而美國提出的“非農產品零關稅” 方案是涉及產品和國家最多的零關稅協定。雖然這個協定一經提出就遭到了許多國家,特別是開發中國家的反對,但我們也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全球經濟一體化是不可逆轉的趨勢,全球範圍內大規模削減關稅更是大勢所趨。零關稅和國際貿易自由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發展進程中不可避免的結果之一。例如,1996年當美國提出信息技術產品零關稅的概念時,其他國家都感到不可思議,但是到了1997年,就有40多個國家相繼加入了《信息技術產品協定
(二)選擇性地發展雙邊或多邊零關稅協定應該說中國目前並不具備參與大規模、大範圍零關稅協定的能力與實力。如前所述,只有在零關稅協定各成員國之間的經濟結構和產品結構接近或相似時,零關稅協定的實施才會為協定參與國的經濟發展帶來較大的貿易創造效應。從而為零關稅協定實施國的消費者帶來正的消費效應。目前中國的經濟結構和出口產品結構與已開發國家相比具有明顯的差異,中國的出口品以勞動密集型產品為主,如紡織品、服裝、鞋帽等;而已開發國家最有競爭力的是資本、技術密集型產品,如汽車、高端機器、機械產品等。世界範圍內貿易自由化的實踐也表明,全球零關稅進程都是先行業、再區域、最後全球範圍推廣的。因此,中國必須通過有選擇地發展雙邊或多邊零關稅協定來為今後零關稅機制的進一步拓展奠定基礎和積累經驗。
(三)盡力規避零關稅機制的負效應對於處於國際分工體系下層和國際供應鏈下端的開發中國家來說,經濟發展水平越低加入零關稅協定後所要承受的損失就越大。尤其是當一國的國際競爭力太弱,還需要適度的貿易保護政策加以扶植的時候,過急地加入零關稅協定非但不能享受到零關稅協定所帶來的正效應,反而會使本國的幼稚產業或弱勢產業被國外成熟的產業所扼殺,同時,國內的一些重要經濟部門也會逐漸被外資企業所控制,最終不僅喪失了國際貿易發展進程中應獲取的經濟利益,而且還會威脅到本國的經濟安全。雖然中國在某些勞動密集型產品上具有一定的出口優勢,如紡織品、服裝、鞋帽等,零關稅計畫也可能會給這些行業帶來貿易創造效應,從而擴大這些傳統優勢行業的出口和發展,但我們也應清醒地認識到中國仍有一些行業,如汽車、機械製造、食品等行業並不具備應對零關稅機制的能力。此外,我們也應看到已開發國家對中國優勢產業的出口產品更多地依靠非關稅措施加以限制,如美國就經常對中國的紡織品施行反傾銷措施,因此對這些產品的零關稅計畫也並非一定給中國帶來更多的經濟利益。
(四)合理運用非關稅措施作為零關稅機制的補充美國之所以敢提出“非農產品零關稅”方案,一是美國目前的平均關稅水平不到5%,到2010年關稅稅率降低為零,減讓幅度不足5%;二是已開發國家的關稅水平已經很低,而運用非關稅措施來限制進口保護本國國內產業的做法則使用得更為廣泛,且在做法上更為巧妙、手段上更為隱蔽。例如,OECD根據一些開發中國家政府向WTO非農產品市場準入談判小組提交的最新的、直接的通報資料顯示,在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的貿易中,技術性貿易壁壘是開發中國家面臨的最主要的貿易障礙,幾乎占通報總數的一半(44.4%)。事實上,世貿組織規則並沒禁止所有非關稅措施的使用,今天的國際貿易已經進入一個在拓展貿易自由化的同時又擁有諸多例外條款和規則,以及如何處理和設定貿易保護,尤其是如何運用非關稅措施進行貿易保護的時代。逐步降低關稅水平和取消非關稅壁壘不僅是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承諾,而且是大勢所趨。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必須放棄合理地使用非關稅措施。相反,在中國零關稅機制逐步發展的時候,我們更應學會合理運用非關稅措施,將保護國內市場的主要手段從關稅措施轉向世貿組織許可並在國際社會範圍內廣泛實踐的非關稅措施,如反傾銷措施、原產地規則海關估價及裝船前檢驗等,並將採取數量限制、政府行政管理等傳統非關稅措施轉向非直接限制進口數量、但在實際上又能起到保護作用的措施轉變。必須充分利用世貿組織規則及允許採用的保障措施,通過建設與完善標準體系、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等方式來建立中國長期的、積極的非關稅措施戰略規劃。
(五)策略利用零關稅機制參與國際貿易談判零關稅機制是貿易自由化進程的結果之一,也是推動區域經濟自由化發展的重要手段與途徑。目前,幾乎所有的自由貿易區談判都不可能避免關稅減讓與優惠的議題,其中多數談判都涉及零關稅問題,可見,零關稅協定已成為貿易談判中一個非常重要的方面。從雙邊貿易便利化到區域自由貿易區、從區域經濟組織發展到經濟全球化的進程來看,全球零關稅改革也必定會成為世界多邊貿易體制進一步發展中談判的焦點。
此外,隨著中國對外貿易的迅猛發展,中國對外貿易地位的不斷提升,出口規模的不斷擴大,勢必打破原有的國際經濟貿易格局,從而與一些國家產生貿易摩擦。中國商務部統計2004年共有16個國家和地區對中國發起反傾銷反補貼、保障措施及特保措施調查;2005年中國遭遇國外反傾銷調查5l起,國外發起的特保措施調查7起,保障措施5起,涉案金額總計21億美元。我們應該認識到這種情況的出現是中國對外貿易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一個階段,我們應積極應對,並在世貿組織框架內組織相關企業、部門與這些國家進行貿易談判,充分運用世貿組織規則解決問題。與此同時,我們也應看到有的國家(地區)對中國出口品發難的同時,也期望以此為契機要求中國更多地開放國內市場,改變與中國不平衡的貿易狀況。例如,2005年歐盟對中國皮鞋、勞保鞋開始反傾銷調查,並於2006年10月5日做出最終裁決,決定在今後兩年內向中國產皮鞋徵收高達16.5%的反傾銷稅。事實上,許多歐洲製鞋商一直希望能夠進入中國市場,尤其是一些大型的歐洲製鞋商與零售商一直在覬覦中國皮鞋進口“零關稅”,因此,我們應策略地利用零關稅機制在解決貿易爭端與摩擦的談判中取得期望的成效。

影響及消費

零關稅的到來給IT市場帶來一些利好訊息。隨著2005年1月1日中國對信息技術產品部分進口商品降至零關稅後,部分IT產品都進行了不同幅度的降價,引起了消費者的購買慾望。但是,零關稅下的IT產品降價潮能引起大範圍的購買嗎?
影響IT消費的因素有很多種,例如,經濟因素、消費政策、金融政策、個體因素、消費動因、社會文化因素等等。在本報針對IT零關稅您是否會進行購買的一項調查顯示:有 75.71%的網民在需要時才會進行購買,有24.29%網民依價格而定。看來,價格僅僅是影響IT消費的一個因素,而個體因素即個體的生活方式起到了關鍵性的作用。隨著消費產品的日益豐富,中國居民消費進入一個新的消費時代。消費者的年齡、職業、生活方式、個性、居住習慣、工作地點、家庭狀態等,這些都對消費行為有極大影響。例如根據人們的職業、收入、教育文化水平、不同的社會階層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以及不同的生活興趣,就會產生不同的生活方式,由此引發不同的消費心理和購買行為。
西方行銷理論認為,消費者的需求大致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量的消費時代;第二,質的消費時代;第三,理性消費時代。理性消費時代是充分體現消費個性化的時代。中國居民個性化消費趨勢的出現,標誌著理性消費時代的來臨。在理性消費時代消費者所注重的不是消費品的數量和質量,而是其與自己生活方式關係的密切程度。
在多層次消費和消費品供應豐富的條件下,消費者的個性心理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處處追求和自己生活方式貼近的消費方式。消費者要求消費品能夠體現不同年齡段人的成熟程度的個性;體現不同職業特點的社會地位的個性;滿足自我價值和自我實現的精神需要的個性;體現感情特色、滿足感情需要的個性;滿足特殊消費癖好的個性。
生活方式不同不僅表現為不同階層的消費追求,而更主要的是同一階層,尤其是中上層的消費行為千差萬別。消費上的雷同現象趨於消失,消費者的從眾心理大大減弱,因而消費者的衣食住用行等都表現出千姿百態的個性差異。例如不同地區之間、城鄉居民之間的收入差距逐漸拉大,形成了不同的消費取向、消費行為、消費結構、消費需求的分化日益顯著。這表現在消費取向上是消費呈多元化、細分化趨勢,即一部分消費者遵循傳統的消費習慣,消費以實用為主,講求節約和理性;一部分消費者則取向新潮,講究精緻的生活享受和消費品位。
生活方式是影響消費者購買行為的重要因素,影響消費行為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購買的著眼點各不相同,這就決定了任何規模的企業都不可能滿足所有購買者的需要。因此一個企業要想在市場競爭中求得生存和發展就必須實行市場區隔,在細分基礎上選擇目標市場,搞好產品的市場定位。市場區隔是制定大多數行銷策略的基礎,其實質是將整體市場分為若干個子市場,每一子市場的消費者具有相同或相似的需求或行為特點,不同子市場的消費者在需求和行為上存在較大的差異。企業細分市場找到適合自己進入的目標市場,並根據目標市場的需求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行銷方案,使目標市場的消費者的獨特需要得到更充分的滿足。市場可以按照人口、個性、生活方式進行細分,也可以按照行為特點,如小量使用者、中度使用者、大量使用者進行細分。另外,也可以根據使用場合進行市場區隔
在產品的行銷中也是如此。為了對某一產品制定行銷戰略,行銷人員要研究他們的產品和品牌與具有不同生活方式的各群體之間的相互聯繫,從而更加有針對性的針對不同生活方式的消費者群體,實施不同的行銷方案。因此各種產品和品牌的行銷人員都要運用消費者的生活方式來作為細分市場的工具。市場機會就是未被滿足的消費者需要。生活方式是決定IT消費的關鍵性因素,要了解消費者哪些需要沒有滿足或沒有完全滿足,首先必須從消費者的生活方式和習慣入手。

商場應對

根據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信息技術產品協定(下稱“ITA”)時的承諾,中國部分信息技術產品將從2005年1月1日起全部實行零關稅。日、美等國家正在醞釀將一些原先沒有納入該協定的消費電子產品,比如平板電視納入ITA 中,以擴大其零關稅產品的範圍。對此,國內部分相關企業表示,此舉不會對企業生存造成衝擊。
零關稅產品目錄可能增加
2005年2月6日,創維集團董事局副主席張學斌告訴記者,日、美作為信息技術產品生產大國,一直希望自己的優勢產品能儘可能地進入ITA協定產品目錄,以便贏得更多市場機會。據了解,自1997年ITA協定達成之後,以日本為首的一些國家就開始提議將ITA 適用範圍擴展,形成新的產品目錄,也就是業內人士慣稱的ITAⅡ。2003年在ITA加拿大論壇上,美國和加拿大也提議將消費電子產品納入到ITA協定中,ITA協定的擴展開始受到世界貿易組織會員的普遍關注。賽迪集團WTO高級專家王毅曾表示,雖然還無法確認哪些產品會添加到ITAⅡ中,但目前各種相關會議釋放出的信息是,一些新興家電產品特別是平板電視將是添加的熱門項目。
廠商不怕零關稅
上海交電家電商業行業協會秘書長韓建華表示,如果新興家電產品涵蓋到ITA中,對目前普遍以低價策略搶奪市場的國產家電廠商將造成衝擊。因為零關稅之後的國外品牌產品同樣具備價格優勢。張學斌並不認同韓建華的觀點。他告訴記者,國產平板廠商對國家的關稅保護政策依賴度並不高。何況目前國外產品的進口關稅只不過是2%或3%,即使今後降為零,也不會形成質的改變。夏新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夏新電子”,600057.SH)新聞發言人王治全表示,目前國外平板電視產品與國產產品之間的價格差距還較大,國外品牌靠零關稅來形成“價格逼宮”不現實。另外,國產產品的價格優勢很大程度是依靠本土的勞動力價格,只要中國勞動力的價格優勢還存在,國產品牌的價格優勢就會存在。
部分廠商盼望國家干預
韓建華還指出,平板電視整機進口關稅下降往往會帶動元器件關稅的下調。處在起步階段的本土液晶顯示器(LCD)製造可能會面臨零關稅的日、韓造液晶顯示器的較大衝擊。上廣電去年投巨資興建了TFT-LCD第五代生產線。上海上廣電NEC液晶顯示器有限公司高平先生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承認,由於上廣電在行業是新進入者,目前只能依靠低價策略。上廣電希望得到國家稅收的支持和對國外產品徵收高關稅來保護本土產業。有訊息稱,中國可能會對液晶顯示器徵收12%的進口關稅。中國政府對零關稅問題是一個整體上的承諾,但細分到每一個不同產品時,並不會搞一刀切。他相信政府會區分不同的產品線,對涉及本土產業的部分進行一定保護。
夏新電子家用事業部副總經理張鋒表示,中國的電腦生產廠家曾在上世紀90年代遭到進口關稅調整及變化的衝擊,當時國家取消了進口許可批文,並大幅度下調了關稅,使國外品牌電腦產品大量湧入中國市場。但經過幾年的競爭,國內廠家不但沒有被擠垮,反而產生了幾個具有競爭力的名牌產品。他說,“零關稅已經不會再引起大的衝擊了,本土家電廠商經過市場競爭的洗禮,不會害怕‘零關稅’。”
零關稅能讓相機降多少
2005年中國關稅將會有所調整,一些和老百姓日常生活密切相關的商品的稅率將會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更多的海外商品將進入中國市場。而對於消費者來說最為振奮人心的,就是從今年起數位相機、家用攝錄一體機等產品,將實行“零關稅”,這也就意味著一部分的相機的價格將會有大幅下調。那么,究竟有哪些相機會大幅調價?和現在相比到底能便宜多少呢?
首先,關稅降低最直接的受益者並非P100、A95等低端家用相機,因為佳能、索尼、尼康等廠商已經在大陸直接建廠,低端市場基本上是靠國內供應,所以關稅對它們的影響相對較小,幻想這部分產品大幅降價是不太現實的。相反,像20D、D100之類的單眼相機或者其他的消費類高端產品,由於技術、生產線等以及市場策略等原因國內還無法生產,為了滿足國內的消費者的需求,主要是依靠進口的途徑來實現,所以說,關稅調整對這部分高端DC是影響最大的。與現在相比,數位相機到底能便宜多少?相信這是很多朋友心中的疑問。從關稅調整的幅度,可以看到數位相機在免除了關稅之後,總進口成本比以前最多有10%—20%的下降。如果按照這樣的比例來算的話,那么D70套機甚至有可能跌至 67XX,α7D套機有可能會跌到萬元以下,當然這么測算可能並不嚴謹,但要知道,即便是10%的降幅,對於數位相機來說,也絕對不是一個小數目。高端相機價格大幅下調後,低端相機必然會受其影響,但在價位上應該不會體現出來,影響的方式很可能是產品的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新品不斷,而每款產品的存在周期則會大幅縮短,對於低端產品來說“常青樹”的概念將不復存在。此外,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數位相機外,與其相關的零配件也同樣實行“零關稅”,這樣一來,相機配件的進口成本就將大幅降低,而相機的維修成本也有望進一步得到改善。

市場價格反應

2005年1月,首批零關稅數位相機正式亮相蓉城。這批美能達零關稅相機都是在香港生產的,其售價比以前低了30%左右,平均每款便宜約1000元。其中一款310 萬像素的相機以1518元的低價,成為同檔次數位相機的“價格殺手”,另一款8倍光學變焦相機則從2680元直降到2080元,降幅達30%。
2005年1月7日,中關村電子商城中多家進口數位相機的經銷商,一致向記者表示已經知道從1月1日起進口數位相機與配件執行零關稅的規定,但還沒有接到廠商或者代理商的降價通知,所以產品仍然按照原來的價格銷售。業內人士介紹說,真正受“零關稅”影響的高端DC,降價預計會在春節前後。而從佳能公司相關人員處了解到的信息證明了這點。佳能公司表示,目前銷售的產品是按照2004年執行10%的關稅進的關,因此經銷商在春節前是不會“割肉”的。
關稅的下調主要針對國外生產加工後進入中國的產品,因此非中國原產的數位相機,特別是日系高端數位相機產品成為本次零關稅後最大的贏家。由於佳能索尼尼康等廠商已經在內地直接建廠,低端市場基本上是靠國內供應,所以關稅對它們的影響相對較小,關稅降低最直接的受益者並非P100、A95等低端家用相機,而是像20D、D100之類的單眼相機或者其他的消費類高端產品。高端產品由於技術、生產線以及市場策略等原因國內還無法生產,主要是依靠進口的途徑來實現,關稅調整對這部分高端DC是影響最大的。隨著零關稅的實施,萬元以上的高端專業數位相機和準專業數位相機價格有望下降10%至20%,這一降幅相當於產品上市後至少一年的價格下降幅度。同時高端數位相機需要單獨選配的鏡頭、閃光燈等配件價格也會下調。實行“零關稅”,意味著一部分進口數位相機的價格將會有大幅下調。賓得的數字單眼*istDS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原本這款單眼相機會在去年年末上市,與300D、D70、E-300同場競技。然而,為了躲避關稅、增強價格競爭力,賓得硬是將*istDS進入中國市場的時間推遲到了今年。所以,隨著關稅的調整,今年高端產品的競爭將會加劇。
高端相機價格大幅下調後,低端相機必然會受其影響,但在價位上應該不會體現出來,影響的方式很可能是產品的更新速度進一步加快,新品不斷,而每款產品的存在周期則會大幅縮短。此外,由於數位相機的零配件也同樣實行“零關稅”,相機配件的進口成本將大幅降低,其中中低端數位相機雖然大部分實現了國產,但主要配件仍然需要進口,因此整體上相機的維修成本有望得到改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