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姓

陰姓

得姓始祖:管修。陰姓出自西周王族分支系,陰氏的得姓,大約有2300年的歷史,是一個古老的姓氏。根據《元和姓纂》的記載,陰姓是周穆王後裔管仲的後人,管仲是距今2600多年的歷史名人,他的第七代孫管修,跑到楚國去當了陰大夫的官,因此,子孫就以官為姓而姓了陰,望族居於南陽。河南是陰氏的一個主要繁衍中心,陰氏家族在河南是一個大家族,後世子孫陸續向全國各地遷移,南北朝時,在甘肅的武威顯赫一時。故陰氏後人奉管修為陰姓的得姓始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陰姓
  • 拼音:yīn
  • 起源:管修
  • 名人:陰興
  • 時間:可追溯到周朝
姓氏源流,源流一,源流二,源流三,源流四,源流五,遷徙分布,歷史名人,陰興,陰慶,陰壽,陰鏗,陰子方,陰麗華,陰識,陰幼遇,陰秉衡,郡望堂號,郡望,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宗祠通用聯,四言通用聯,五言通用聯,六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姓氏源流

陰(yīn)姓源出有二:

源流一

源於風姓,出自遠古女媧後代陰康氏,屬於以國名為氏。
傳說,遠古時期的女媧時期的母系氏族社會,其後代曾建立過一個諸侯國,稱陰康國,故址在今陝西省商洛市商州區蒲峪鄉一帶。
在史籍《路史·前紀》中記載:“陰康氏之時,水潰不疏,江不行其原,陰凝而,人既郁於內,腠理滯著而多腫袿,得所以利其關節者,乃制為之舞,教人引舞以利導之。”  陰康氏是以先祖封國名稱為姓氏,後省文簡化分衍為單姓陰氏、康氏,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這在著名的東漢學者應劭所撰的中國最早姓氏專著《氏姓》中有記載:“陰氏,陰康氏之後,周有陰不佞。”

源流二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堯帝後裔,屬於以地貌特徵為氏。
古時,山巒向南的那一邊稱陽,向北的那一邊稱陰;河流北岸稱陽,南岸稱陰。“陰”這個地名由此地貌特徵而來。  堯帝開闢禪讓之制,傳位予舜。後人景仰堯帝,尊其子朱丹為帝朱丹。朱丹逝世後葬於蒼吾山之陰,其後世子孫遂就以地貌特徵稱謂為姓氏,稱陰氏,世代相傳至今,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流三

源於姬姓,出自戰國時期帝堯農官后稷的後代,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春秋時期,齊國有位著名的政治家叫管仲,為齊桓公輔政名相,他是周文王第三子管叔鮮的後裔。  管仲名姬夷吾潁上人(潁水之濱),他由鮑叔牙推薦被齊桓公姜小白任為上卿,尊為“仲父”。管仲下傳至七世孫名管修,字其夷,在周安王姬驕二十二年(齊侯田剡五年,公元前380年)“田代姜齊”之後,管修為齊侯所逐,他自齊國逃到了楚國,被楚肅王熊臧封為陰邑大夫(今山東平陰),故又稱為陰大夫、陰修。  在陰修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陰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陰氏正宗。陰氏族人多奉管修(陰修)為得姓始祖。

源流四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晉國大夫姬貽甥的後代,屬於以封邑名稱為氏。
姬貽甥,春秋時期晉國大夫,是一位謀略家和論說家,他先被封在陰邑(今河南湯陰),以地為姓,稱陰貽甥,後來又因功被改封在呂邑,因此又稱呂貽甥,史書上簡稱其為呂甥。
在陰貽甥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前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陰氏;亦有以其後封邑名稱為姓氏者,稱呂氏,還有以其名字為姓氏者,稱甥氏;皆世代相傳至今。該支陰氏、呂氏、甥氏同宗同源。

源流五

源於其他少數民族,屬於漢化改姓為氏。
今彝族、傣族、苗族、僳僳族、土家族、土族裕固族、蒙古族等少數民族中,均有陰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糜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陰氏,世代相傳至今。詳實情況,待本書筆者進一步考證之後,再予以補充刊載。

遷徙分布

陰氏是一個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但人口總數在中國的大陸和台灣省均未列入百家姓前三百位,不過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序為第二百八十三位。
陰姓出自姬姓。春秋時期齊國有大賢人管夷吾(就是管仲),是周穆王的後代,他學識淵博,又有治國安幫的雄才大略。他後來成為齊國的丞相,幫助齊桓公稱為春秋五霸中的第一個,是春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春秋末年,管仲的第七世孫管修從齊國逃到楚國避難,被楚王封為陰大夫,封地在陰,他的後代有的以封地名作為姓氏,稱為陰氏,是今天陰姓的又一支來源。在古代,山丘的南邊,河流的北邊,稱為陽;山丘的北邊,河流的南邊,稱為陰。傳說堯的後代有被封在一座大山的北麓,建立了陰國。其後代以國名為姓氏,稱為陰氏。在古代,陰姓的望族大多出自於南陽。
今甘肅省的武威市、蘭州市、慶陽市,陝西省銅川市耀州區陰家河,河北省的邯鄲市廣平縣陰莊、固安縣樂亭縣、保定市容城縣徐水縣、邢台市、冀州市,山西省的介休市、古交市陰家溝村、平遙縣常村、芮城縣陌南鎮灣里村(原名陰家灣),運城市夏縣胡張鄉王村,山東省的肥城市桃園、萊州市陰家村,河南省的衛輝市後河、鄭州市柳林鎮沙門村、新鄉市長垣縣、洛陽市洛寧縣,安徽省的馬鞍山市、蕪湖市,江蘇省的鎮江市句容縣,江西省的宜春市奉新縣,湖南省的永州市,福建省的三明市寧化縣、南平市光澤縣梅溪村,貴州省的思南地區,四川省的內江縣,黑龍江省等地.最重要的還有河北寧晉北樓下村和南留村等都有陰姓人士居住。

歷史名人

陰興

陰興,東漢開國功臣,官至衛尉

陰慶

陰慶陰興之子,漢明帝永平年間,封為鮦陽侯,封地在今安徽省臨泉縣鮦城鎮(據《水經注·汝水》)。

陰壽

陰壽:隋朝人,果敢有武略,以監軍率部征尉遲回,三軍綱紀嚴明,為不敗之師,被封為趙國公

陰鏗

陰鏗南朝陳文學家。字子堅,武威姑臧(今甘肅省武威)人。其高祖襲遷居南平(在今湖北荊州地區),其父親子春仕梁,為都督梁、秦二州刺史。鏗幼年好學,能誦詩賦,長大後博涉史傳,尤善五言詩,為當時所重,仕梁官湘東王蕭繹法曹參軍;入陳為始興王陳伯茂府中錄事參軍,以文才為陳文帝所讚賞,累遷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約在陳文帝天嘉末年去世。原有文集3卷行世,今存《陰常侍集》1卷,有《六朝詩集》本,又名《陰常侍詩集》1卷。有《二酉堂 叢書》本、《叢書集成初編》本。

陰子方

陰子方:據《後漢書·陰識傳》記,西漢宣帝時,陰子方事親至孝,積善有德。某年臘日早晨,他正在灶台旁升火舉炊,灶神露相了,於是忙下跪感恩,並將一隻家養的黃羊宰殺供奉。這以後,陰子方接連發財,成了遠近聞名的富戶。受到這個“黃羊祭灶”傳聞的啟發,很多人亦都在臘日宰牲祭灶。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就有臘日“以豚酒祭灶神”的記述,注引陰子方祭灶致富的傳說說明這一習俗的由來。由此可見,漢晉南北朝時的臘日祭灶是從先秦兩漢時的夏季祀灶蛻變而來;至晚在宋代形成的臘月二十四日祭灶,又是從臘日祭灶流變而來。

陰麗華

陰麗華:陰麗華美麗賢惠,當時未即位的光武帝有一言:作官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娶陰麗華。後來果然如願。他當上皇帝後,想封陰麗華為皇后,但她卻拒絕了,並且堅持要他立郭妃為皇后(郭妃的父兄為光武帝奪得江山立下汗馬功勞)。於是,郭妃成了皇后。但後來終被廢掉,陰麗華才當了皇后。

陰識

陰識,字次伯,陰子方曾孫,皇后陰麗華的兄長;南陽新野人。著名東漢朝重臣。
陰識雖貴為外戚,但他為人忠厚,漢更始年間因功封陰德侯。到了漢光武帝劉秀時期,陰識官至侍中。  每當漢光武帝出巡,陰識皆留守京師代政。他入朝能直言對錯,但平時與其他大臣、賓客們談話則絕不提及國事。  後來漢光武帝要給陰識加封,他堅辭道:“臣托屬掖庭(皇宮中的帝舍,宮嬪所住的地方),不可再加爵邑!”此舉為兩漢時期外戚中唯一的政治楷模。  後來在漢明帝劉莊繼位執政時期,陰識官至執金吾,掌管東漢王朝的最高司法。

陰幼遇

陰幼遇:字時夫,一作時遇,奉新縣羅市鎮陰村人,約生於宋鹹淳四年或五年(1267年或1268年),其父陰應夢是游十年的進士,做過朝廷官員,後因南宋朝政日益腐敗,*臣賈似道專權,便辭官帶著家眷回到家鄉,在家鄉建造了一座規模宏偉的聚德樓,從此以讀書自娛。陰幼遇從小聰穎好學,才智過人,8歲便考中了九經童科。也就在陰幼遇考中九經童科的二、三年後,南宋為元所滅。或許是為了表明他們忠於宋室,從此,陰幼遇一家人中再也沒有誰出去應考或做官了。陰幼遇平時沒有事,喜歡待在聚德樓的書房裡翻閱藏書,一天,他在翻閱前人留下的有關音韻方面的著述時,覺得這些著述都不太全面,便萌發了編一部比較齊全的“音韻”類書的念頭。陰幼遇在父親的指導下,孜孜不倦地幹了整整30年,終於完成了這部書的編纂工作。全書共二十卷,上涉群經,下包諸子。書編成後,陰幼遇的三哥陰幼達認為書中蒐集的典故,並不是每個讀書人都能一看就懂的,於是便又給書隨字注釋,以備觀鑒。這樣,這部類書就更齊全和完整了,題名為《韻府群玉》。

陰秉衡

陰秉衡:明朝大學問家,他讀書多,博聞強記,有見解,但不願做官,隱居不仕,一生著述,孜孜不倦。著有《慎經錄》、《婚姻節要》等都很受人好評。人們將他和孟子相比,稱他“陰孟子”。

郡望堂號

郡望

南陽郡:春秋戰國時期稱南陽的地區頗多。魯國的南陽指泰山以南、汶水以北地。晉國的南陽指太行以南、黃河以北地區。戰國時期魏國的南陽,一部分屬韓國(戊戌,公元前263年,秦國大將白起進攻韓國取南陽,韓本部與上黨郡被分隔),伏牛山以南、漢水以北地亦稱南陽,分屬韓楚。秦朝時期南陽郡設於秦昭王三十五年(己丑,公元前272年),為秦國奪取楚國之地而設,治所在宛縣(今河南南陽),後秦國大將白起在秦昭襄王四十四年(戊戌,公元前263年)進攻韓國克取了南陽,使韓國本土與上黨郡被分隔,以宛為治所,置南陽郡。兩漢之際,南陽郡轄二十六縣,其時轄地在今河南熊耳山以南葉縣內鄉之間和湖北省大洪山以北應山鄖縣之間的大部分地區,後逐漸縮小。隋朝開皇三年(癸卯,公元583年)被廢黜,隋大業三年(丁卯,公元607年)復置。唐朝初期又被廢黜,唐天寶初年(壬午,公元742年)曾改鄧州南陽郡為良穰縣(今河南鄧縣)治所。元、明、清諸朝的南陽府治皆在南陽,即漢朝的宛縣、今河南省南陽市。
始平郡:西晉時期置郡,治所在隗里(今陝西興平),其時轄地在今陝西省興平市一帶地區。

堂號

南陽堂:以望立堂。
始平堂:以望立堂。
二酉堂:資料有待補充。

家譜文獻

陰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八年(公元1919年)二酉堂石印本五冊。公開出版。
福建寧化中沙陰氏族譜,著者待考,民國年間木刻活字印本。現被收藏在福建省寧化市城東門角背陰氏宗祠。

字輩排行

朱丹之後陰氏字輩:“可慶泗玉元法祖(生)其冠軍……招□昌”。
貴州思南陰氏字輩:“得澤承宗緒謀華顯達彰家模須引久世代立綱常”。
四川內江陰氏字輩:“世代從文學,朝家啟瑞光。本宗存吉永,名德慶雲長。”
山東肥城陰氏字輩:“可慶嗣玉元法祖(生)其冠金,堂中培家樹緒立昭繁昌”。
陰氏一支字輩:“德建志傳忠孝克”
山西太原陰氏字輩:‘為永建(亞)嘉’

宗祠通用聯

四言通用聯

子孫必大;
爵邑當辭。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西漢宣帝時新野人陰子方,性情至孝,家極富,有田七百餘頂,曾說:“我子孫必大(富貴昌盛)。”至其曾孫陰識,果然位至封侯。下聯典指陰子方曾孫陰識,字次伯,為人忠厚,更始年間因功封陰德侯。光武帝時官侍中,光武帝出巡,他常留守京師,入朝能直言,但平時與賓客談話則不提及國事。光武帝要給他加封,他辭道:“臣托屬掖庭(皇宮中的帝舍,宮嬪所住的地方,因陰識妹妹陰麗華為光武帝皇后,故稱)不可再加爵邑。”明帝時官至執金吾
漢廷烈後;
陳國名卿。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光武帝皇后陰麗華,當初,光武帝說她很美,曾嘆息道:“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得陰麗華。”後來,果然把她納為皇后,生明帝,死後謚光烈。下聯典指南朝陳姑臧人陰鏗,字子堅,博覽史傳,尤其擅寫五言詩。歷官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

五言通用聯

穴去茅山近;
江連巫峽長。
——南朝陳·陰鏗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南朝陳文學家陰鏗渡青草湖》詩句聯。陰鏗,字子堅,武威人。梁時官至湘東王法曹行參軍。入陳,官至晉陵太守、員外散騎常侍。詩以描寫山水見長,善於鍊字造句,有集,已佚。

六言通用聯

烈婦莫如荀采
娶妻當得麗華。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東漢荀采嫁陰瑜為妻,夫卒,其父逼其改嫁,乃自縊死。下聯典指東漢陰識之妹陰麗華有美色,光武帝悅之曰:“娶妻當得陰麗華。”

七言通用聯

前代甚夸陰孟子;
後人猶憶趙國公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明代學者陰秉衡,字振平,內江人。隱居潦國,作文翰樓,貯書千卷,手不停披,口不輟吟,生平著述孜孜不倦,有《慎經錄》、《婚姻節要》等書行世,包稱“陰孟子”。下聯典指隋代上柱國陰壽,字羅雲,武威人。少果烈,有武乾,嘗代總戎事,三軍綱紀,皆決於壽。因功拜幽州總管,封趙國公。
始終如一千年茂;
興旺長久萬代昌。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以鶴頂格鑲嵌陰姓望族居住地“始興”郡二字的嵌字聯。

八言及以上通用聯

至孝深仁,富如猗頓
天姿國色,貴為后妃。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漢代孝子陰子方,臘日晨炊,見灶神形現。子方再拜受慶、家有黃羊,因以祀之,自是家至巨富。下聯典指東漢美人陰麗華,新野人。漢光武帝皇后。封貴人,生明帝,明帝即位,尊為皇太后。
幼善文詞,高中九經科目;
才長吟詠,丕著五言名詩。
——佚名撰陰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元代學者陰幼遇,字時夫,奉新人。讀書積學,七歲登宋寶佑九經童科。入元不仕,有著書立言之志,居聚德樓三十年,著《韻府群玉》行世。下聯典指南北朝詩人陰鏗善事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