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西七衛

關西七衛

關西七衛,是指明朝嘉峪關以西(今甘肅西北、青海北部及新疆東部)設立的7個羈縻衛所,又稱“西北七衛”和“蒙古七衛”(因七衛首領皆為蒙古貴族),先後有安定阿端曲先罕東沙州、赤斤蒙古、哈密七衛,後沙州衛內遷,在其故地又設罕東左衛嘉靖以後完全被土魯番汗國吞併。

基本介紹

關西七衛區域,影響,政治上,經濟上,文化上,廢棄,

關西七衛區域

安定、阿端、曲先罕東罕東左衛西寧衛管轄,沙州衛赤斤蒙古衛哈密衛肅州衛管轄。諸衛中除了原來遊牧於青海湖北部的罕東衛罕東左衛外,分布於撒里畏兀兒之地、河西西部、哈密等地的安定、阿端、沙州、哈密諸衛均由察合台後王集團轉化而來。

影響

關西七衛設立後,與政府在政治、經濟、文化等方面產生了一系列的關係,對明代的西北邊疆形勢有重要的影響和作用。

政治上

1、積極作用:關西七衛的設定禁止了西陲,保證了西域往來和入藏的使臣商隊等安全通過,使明政府可以將國防防禦力量專門用以對付蒙古瓦剌韃靼。《明史·西域二·曲先》曰:“明初設安定、阿端、曲先、罕東、赤斤、沙州諸衛。……時甘州西南盡皆番族,受邊臣羈絡,惟北面防寇”。七衛“內附肅州,外捍達賊”,減輕了西北邊防的壓力。正如明正德四年(1509)兵部所言:“我國建哈密、赤斤、罕東諸衛,授官賜敕,犬牙相制,不惟斷匈奴右臂,亦以壯西土藩籬”。使“西戎、北虜兩不相通,則邊疆可永無虞,而國家之固如磐石矣”。明人箬陂(即陳洪謨)亦言:河西“守臣相繼撫馭,諸夷一遵舊規,不敢坐視啟釁。所以百五十年來,西陲晏然無事”。使河西地區乃至西北地區得到了安寧,猶如設定了防禦西北的一道強有力的防線,從而出現了“番夷效順,西陲晏然”的局面。明朝設立關外衛的目的是鞏固西北邊防,加強對西域地區的控制,維護明朝與阿拉伯和中亞各國的貢路暢通,並為朝貢提供某些服務。從實際效果看,明朝統治者的這些目的基本達到了。有明一代,關西七衛不僅自身不曾給明朝帶來真正嚴重的問題,而且當明朝的西北邊疆受到侵擾時,關西七衛有時還能幫助明軍作戰。如赤斤蒙古衛正統初年曾與蒙古脫歡帖木兒猛哥不花作戰,並取得勝利。成化九年(1473),土魯番入侵哈密,遣使約赤斤蒙古衛都督僉事昆藏同叛,“昆藏不從,殺其使,以其書來獻”。在收復哈密的過程中,赤斤蒙古罕東皆以兵來會。總之,關西七衛與明朝的關係是較好的,當七衛力量強盛時,明朝只須北防蒙古貴族的侵擾而無西顧之憂。
鑒於七衛中哈密衛的獨特地位,特對該衛所發揮的積極作用作一專門闡述:哈密衛,位於塔里木盆地東北,“東接甘肅,西距土魯番,其北有山與瓦剌相界”,橫亘東西交通,自古迄今,都是中原內地與中亞、西域乃至歐洲諸地進行政治、經濟、文化聯繫的樞紐。明陳誠稱其為“西北諸胡往來之衡要路”。王世貞亦言:明時“西域、天方等三十八國,貢使至者,鹹置哈密譯文具聞乃發”。谷應泰論曰:哈密衛“西出肅州千五百里,北抵天山,所謂斷右臂隔西羌也。取不亡矢遺鏃,守不留兵屯戍,百年逋寇,扼其吭而有之,為國西藩,計誠盛哉”。《明史·西域一·哈密衛》云:哈密衛“為西域要道,欲其迎護朝使,統領諸番,為西域禁止”。《紀錄彙編》亦講:“中國立哈密有三要焉:斷北夷右臂而破散西戎交黨,一也;聯絡夷狄而控之,二也;設險於敵我邊無患,三也”。而哈密衛的設立,也的確發揮了以上作用。哈密處於明朝與西域諸國之間的要道口上,是中原與新疆地區來往的咽喉,是一個十分重要的戰略據點,它隔絕了蒙古貴族與“番族”聯合而形成的對西北的軍事威脅,確保了西域貢道的安全與暢通。是明王朝對西域諸國的接待站、中間站、諸番朝貢頓宿之所。變成了明政府“會同館”的分設機構;是防禦外敵入侵的西部前哨,與西北邊防息息相通,擔負著“弭西戎東窺之心,斷北虜南通之臂”的特殊職能。
2、消極作用:關西七衛的設立,在政治上也表現了明朝戰略消極的一面。因為七衛與明王朝之間的政治隸屬關係帶有明顯的羈縻性,明政府對其管轄不像內地衛所那樣嚴格,故而關西諸衛有時會做出違背明朝意願、甚至有損明朝國體和利益的事。
首先,關西衛七衛為了得到財富,有時會劫殺明朝使臣和各地貢使。如永樂二十二年(1424),中官喬來喜、鄧誠使烏思藏,至畢力術江黃羊川。安定衛指揮哈三孫散哥及曲先指揮散即思等“率眾邀劫之,殺朝使,盡奪駝馬幣物而去”。明仁宗為此震怒,派李英率大軍討伐。洪熙元年(1425),亦力把里撒馬兒罕遣使入貢,道經哈密時,“為沙州賊邀劫”五年(1430)六月,明宣宗聞知曲先散即思“數率眾邀劫往來貢使,梗塞道途”史昭率大軍征討。正統元年(1436),赤斤蒙古衛指揮可兒即“掠西域阿端貢物,殺使臣二十一人”。正統六年(1441),明英宗聽說赤斤蒙古衛有人“時往沙州寇掠,或冒沙州名,邀劫西域貢使”,遣敕切責。成化二十二年(1486),明政府遣官往哈密,與土魯番使臣家屬四百人偕行,“道經罕東,為都督把麻奔等掠去,朝使僅免”。
其次,關西七衛有時不服從明朝指揮,即使是皇帝的命令,對它們也不具權威性。如宣德六年(1431),明朝對安定曲先用兵,令安定衛指揮桑哥罕東衛軍從征,罕東竟違令不至。正統四年(1439),沙州衛都督同知困即來得到皇帝同意去哈密索要從沙州逃去的一百三十餘家,哈密不還。明朝給哈密忠順王直接下命令,依然不還。後來再次索討,也只還了一部分。正統九年(1444),安定衛那南奔掠曲先人畜、帳房,明廷“遣官往彼追理,爾那南奔等肆惡不悛,復劫掠官軍馬駝行李”。罕東衛奄章部占據沙州,赤斤都指揮革古者接納沙州衛叛亡之徒,沙州衛都督困即來屢訴於朝,朝廷“數遣敕詰責”,“諸部多不奉命”。弘治八年(1495),甘肅巡撫許進遣人諭罕東衛助明軍攻打據守哈密土魯番守將牙蘭,罕東衛竟藉故不來。

經濟上

關西七衛的設立,對西北與內地的經濟發展起了積極的作用。在貢賜貿易中,貢使的往來促進了兩地間的經濟繁榮、生產發展,滿足了西北與內地經濟的互補性與物資流通的需要。七衛貢物多“馬、駝、玉、速來蠻石、青金石、把咱石、金剛鑽、梧桐、鐵器、諸禽皮”等物,為內地所急需或少見,明政府回賜物多彩段、糹寧絲、絹、鈔等,均為七衛所缺之物。貢使到京,除回賜外,明廷有時還額外給賞賜。對七衛求討之物,明政府大都允諾。在經濟來往中,七衛獲利更多,這是基於明政府與少數民族經濟往來的“厚往薄來”,“寧厚毋薄”的指導思想。明廷允許貢使利用進貢的機會互市,以攜帶的各種土特產換取各種生活必需品和藥材,滿足了買賣雙方的需求。七衛部眾多數長年活動在草原地區,過著逐水草而流徒的遊牧生活,他們缺乏內地農業民族精美的生產生活用具,與明朝的經濟往來在他們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當然,中原地區也需要七衛經濟上的支援和幫助,“邊關立互市,所以資國用,來遠人,其聽之”。七衛與明朝間的茶馬貿易,使明政府獲取了所需的大批戰馬,“以供邊軍征戰之用”。罕東安定曲先、阿端、赤斤等衛,毗鄰甘肅苑馬寺在甘肅、青海境內祁連山南北所設的牧場,這有利於相互交流牧馬技術,共同開發邊疆。另外,茶馬貿易也使七衛部眾獲取了他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茶葉。總之,關西七衛各民族通過貢賜貿易、互市、茶馬貿易等與中原地區發生廣泛的聯繫,學習漢族先進的生產技術,推動了本民族的經濟發展,平衡了兩地的需求。終明之世,七衛與明朝的經濟往來形成了明朝與關西七衛關係的主流,形成了獨特的貿易景象。七衛的設立,對於西北少數民族和漢族人民的經濟發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文化上

關西七衛的設立在文化上的突出作用是促進了佛教在西北地區的傳播。關西七衛的主要民族為撒里畏兀兒、藏族蒙古族回回畏兀兒哈剌灰,除回回在元代就信仰伊斯蘭教外,其它幾個民族都信仰佛教。其中撒里畏兀兒的祖先甘州回鶻、黃頭回鶻在宋代就信仰佛教,藏族一直是信仰藏傳佛教的民族。至於蒙古族,元朝以藏傳佛教的教主八思巴為國師,宗室及上層無不篤信佛教,諸如速來蠻這樣的威武西寧王等撒里畏兀兒統治者都是敦煌的功德主(敦煌莫高窟至今保存著速來蠻為功德主的至正八年的六字真言刻石)。他們的家屬及蒙古部眾也必信仰佛教。因此,撒里畏兀兒人仍是佛教徒。七衛設立後,各衛生活較為安定,也維護了西北地區的安寧,在和平的環境中,有利於佛教在西北地區的傳播。在七衛部眾和其它民族的交往、融合中,佛教也得了傳播機會。根據諸衛的宗教信仰,明政府採取相應的措施進行管轄。洪武二十六年(1393)二月壬申,建佛剎於碾伯南川,以居罕東衛部眾。“立西寧僧綱司……河州衛番僧綱司”,永樂七年十一月,“設哈密衛僧綱司”。管理西番及撒里畏兀兒、哈密等族的宗教事務,加強撒里畏兀兒等族與中原文化方面的聯繫。
但是,明代新疆地區的伊斯蘭文化有了很大發展,哈密也有不少伊斯蘭教徒。以撒里畏兀兒為主的七衛部眾已處在伊斯蘭文化的夾擊之下。伊斯蘭教和其它宗教一樣,其傳播方式有兩種,一種是和平方式,另一種是當和平方式無效時,使用武力,進行所謂宗教聖戰,其間,穆斯林和佛教徒的相互殘殺是駭人聽聞的。由於七衛大部分部眾篤信佛教文化,這就必然要發生一場宗教戰爭,主要是穆斯林占據統治地位的土魯番同以撒里畏兀兒為主的七衛部眾之間的戰爭。《明史·西域二·曲先》載:“土魯番復據哈密,逼處關外諸衛”。“時土魯番日強,數侵鄰境,諸部皆不能支”。當七衛不敵土魯番的猛烈攻擊時,他們冒死東遷,歷盡千難萬險,進入關內和祁連山腹地,始終保持著自己的佛教信仰和相關的文化傳統。與西方改信伊斯蘭教的同族日益分道揚鑣。東遷以後,在新的居住環境裡,篤信佛教的七衛部眾在與關內居民接觸和交往的同時,也促進了佛教在關內的傳播與發展。
其次是促進了民族團結和民族大融合。如:在罕慎收復哈密時,罕東赤斤二衛率兵助之。明軍幾次與土魯番作戰,哈密赤斤等衛都派兵協同作戰,這表明他們已經知道了團結起來力量大,只有各民族團結起來才能保護他們共同的利益。從七衛初置到廢棄期間,各族人民在共同的階級鬥爭、生產鬥爭、民族鬥爭的基礎上,通過各衛之間相互通婚、互易牧地、人員交流、戰爭中掠人口等各種途徑,逐漸接近、融合,使蒙、藏、回等民族共同體更加鞏固發展,並逐步形成了一些新的民族。相互聯姻是主要途徑,如正統十一年(1446)沙州衛都督喃哥弟鎖南奔娶罕東衛指揮撒巴女為妻,是蒙古族和藏族通婚。哈密右都督把塔木兒,忠義王“脫歡帖木兒外孫”。把塔木兒,畏兀兒族脫歡帖木兒蒙古族,此乃撒里畏兀兒與蒙古族通婚一例證。弘治五年(1492)十月乙卯,“哈密忠順王陝巴既襲封歸國,與野乜克力奴禿卜花台卜之女結婚”。後又“令陝巴娶罕慎女”,又是蒙古族與畏兀兒族聯姻。而安定王子“速壇並牙即是西番骨頭,不可做親”,說明安定衛蒙古貴族與藏族也有通婚關係。赤斤蒙古衛首領苦術娶西番女,生子塔力尼,自領一帳,皆西番人。至於七衛下層人民,雖沒有文字記載,但同居一地,相互之間通婚一定比統治階級之間更普遍。
七衛各族人民因逐水草而居或其它原因,有時會轉移牧地。如罕東衛奄章部到沙州遊牧,罕東衛都指揮阿黑巴等私帶部屬移來沙州居牧。沙州人民“往哈密趁食”。這些有利於民族間的接近交流與融合。七衛之間互相劫掠人口不還,各衛人口因動亂饑荒而自投他處,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
除了諸衛之間的民族融合外,各衛內部之間的民族也逐漸融合。從上述知,關西諸衛每個衛都不是單一民族,各衛內部的幾個民族在共同的生產、生活、勞動中,逐漸接近,促使民族相融,促成了新民族的形成。

廢棄

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由於明朝勢力的衰弱,明朝前期設立的關西七衛全部撤入嘉峪關以內,使這條有名的西北防線徹底喪失作用。
有關明代關西七衛殘破原因初探
明朝建立後,在玉門關以西利用歸附的蒙古 恐有他變,遣人請兵為守備。明成祖敕“以兵五百
貴族,設關西七衛,實行羈縻統治,以較小的代價 或一千,選才能之人將率領赴之。”[11宣德、正統
維持了西陲的安定和絲綢之路的暢通。但隨著吐 間明王朝針對關西七衛不受約束的情況多次敕諭
魯番的崛起,西域形勢發生了急劇變化,明王朝未 其頭,也曾出兵進行鎮壓。①明王朝一再宣諭甘肅
能審時度勢,及時加大對七衛的支持力度,最終七 鎮守臣“整兵操練”,對破壞貢道者“遇有可乘之
衛不敵吐魯番侵擾而內遷。有關關西七衛論著頗 機,量調番漢官兵征剿”,要求罕東赤斤諸衛首領
多,在已有成果中,研究者多從七衛的建立、民族 都要平日“養威蓄銳,以侯調遣,不可輕率貽侮,庶
與明朝的關係、歷史作用及內遷情況等方面進行 得安攘之道”。【2】這樣尚可維持明朝在邊境的影響
了探討,而少論及關西七衛殘破的原因。本文在吸 與邊境的正常秩序。
收已有成果的基礎上,擬對這一問題作一論析。 但是,明朝對關西七衛實行“以夷制夷”策略,
、“以夷制夷”的消極洛邊政策的影響 晨 謄 慧 主
; 明初,統治者對關西七衛的控制比較嚴密,時 制夷”使番夷相互牽制,消耗力量,對明朝構不成
呈 採用使者敕諭、遣官追理、派兵剿撫,或依朝廷法 威脅。正如王崇古所稱:“疲兩族相持,則兩利俱存,
蘭 度進行管理。在吐魯番、瓦刺等侵擾七衛時,都由 若互相仇殺,則按兵稱助,疲無暇侵凌,我遂得休
,-
.4 明廷出面代為交涉,或出兵協助。哈密衛初建時, 兵,又一策也。”[31明廷在建立關西七衛伊始,便有
蒂 明朝直接派官員參與哈密的政治生活,以周安為 意分化他們的勢力。首先,使關西七衛相互監督,
舅 忠順王長史,劉行為紀善。必要時還訴諸於武力, 相互牽制,使他們不能形成統一的力量對抗明朝,
o
-r 以威懾西陲。永樂五年(1407年)七月,甘肅總兵官 威脅西北的安全。明朝當局對關西七衛處處防範,
三 宋展奏:哈密頭目陸十等作亂,忠順王脫脫已示之, 時時猜忌。因而利用七衛之問的矛盾,採取分化離
間策略,使之相互監視。此外,明朝對各衛之間的 把里歪思王遣使進馬,經哈密川遭到沙州衛韃賊 厭
相互劫掠採取“不干預”態度。正德四年三月,甘肅 殺傷其使奪馬百餘匹,撒馬兒罕回回火者撒刺同
守臣奏番達沙麻爾及陝爾吉等族與申沖族相仇 使臣完者帖木兒等貢馬經哈密川紅崖兒,沙州衛
殺,虞人畜器物,欲行撫剿。兵部言:“西番族黨,漢 都指揮察罕不花之子同韃賊劫其輜重馬騾。[91宣德 歷
唐以來所不能制,我朝設哈密赤斤罕東者諸衛, 六年(1431年)春正月庚寅,罕東衛板納簇乘安定
授官賜救犬牙相制,不惟斷匈奴右臂,亦以壯西土 與官軍討曲先,“殺安定衛指揮桑哥及部下指揮千 史
藩籬,今夷狄相攻,與我無須,而防微杜漸,自治為 百戶、鎮撫、經歷等家屬,帳房、馬駝、牛羊搶掠殆 學
先,宣救甘肅守備遣官往諭,令其解仇,罕東左衛 盡” 。宣德九年(1434年)夏四月,沙州衛掌衛事都 石再
都督只克撫拘各族息兵,悔過,)'A-Z。”14[ 督僉事困即來奏報遭到罕東衛韃靼及西番侵侮,
“以夷制夷”的治邊思想必然引起民族問的不 人畜被搶掠,請求於察罕舊城居住_lI】。十年(1435 寵
信任,加劇民族間的矛盾和衝突。劫掠行為造成各 年),沙州衛都督困即來又“為哈密所侵”。卜答失里
衛關係極為緊張,對鞏固西北邊境非常不利。“以 王時,哈密衛與其東的沙州罕東赤斤諸衛“悉與
夷制夷”在短時間內有利於明朝的統治,而從長遠 構怨”,由是鄰國交侵,罕東兵抵哈密城外,“掠人看,由於戰亂不斷,各衛的勢力被削弱,這就為蒙 畜去”。沙州赤斤“先後兵侵,皆大獲”『l2]。《明史·西
占、吐魯番的攻掠提供了方便,而且造成西北邊境 域二·赤斤蒙古衛》載:正統二年(1437),赤斤蒙古衛
的動盪不安,反過來又增加明朝的統治難度。以夷 指揮且旺失加之“部下時往沙州寇掠,或冒沙州名
防夷是聯合此夷防彼夷,這種政策常常具有不穩 邀劫西域貢使”。正統五年(1440年)六月,罕東衛
定性,原因在於各夷間的力量對比不斷發生變化, 麻思結部下“可JL~IJ、切阿把誘去鎮撫哈刺苦出等
形勢也不斷發生逆轉。弘治正德年間,明朝藉助 三十家,不肯遣還赤斤蒙古衛”。九月,哈密都督皮
瓦刺力量驅趕吐魯番,而到嘉靖三年,瓦刺己經投 刺納潛通胡寇猛哥卜花等,“謀殺忠順王倒瓦苔失
向吐魯番,吐魯番酋糾領西域回回並哈密北口瓦 里弟兄”。同年冬,罕東衛綽兒加偕班麻思結“共侵
刺族小列禿,並沙州土巴、帖木哥及瓜州遺孽各種 哈密”,獲老稚百人,馬百匹,牛羊無算。六年(1441
二萬“困圍甘肅,事甚危急。”[51至此,明朝所推行的 年)六月,罕東衛都指揮班麻思結等“虜掠哈密城外
‘以夷制夷”政策徹底以失敗告終。 居民、孽畜”。七年(1442年),沙州衛都督同知困即
二、七衛間的內訌導致七衛力量的削弱 考 簍墨笠嘉 盍以哈密衛為首的關西七衛,是基於部落親緣 都指揮都立帳房人畜”l13]。十二年(1447年)十一月,關係和歷史淵源而設立的,相互之間有著內在的 哈密罕東赤斤三衛交惡,“先是罕東衛千戶阿束一致性。《平番始末》載“先年設立哈密赤斤罕東哈密馬,哈密頭目脫火赤率眾報之。道遇赤斤衛三衛,如一家一般”。吐魯番入侵哈密衛後,七衛幫 指揮鎖合者,殺之,盡掠其人畜而還。後以鎖合者功哈密衛部眾驅趕吐魯番在該地的勢力,興復哈 家屬還其子總失加而質其人畜,令索還罕東所盜
茁。成化九年(1473年)四月,明政府救罕東、赤斤諸 以贖” 。十四年(1449年)夏四月,罕東衛都指揮僉
衛協力守哈密。十八年(1482年)春,罕慎糾集罕東、 事班麻思結奏稱“近被哈密搶殺人畜”[151。成化
示斤二衛,得兵一千三百人,與自己所部共萬人, 七年(1481年),安定衛“率眾侵沙州,大掠而去”l1 61。
芟襲哈密城,破之,迫使牙蘭遁走,遂又乘勢連復 自古以來,內亂~L~I-患的危害性更大,消除內
, 城。弘治元年(1488年),大明皇帝又救赤斤罕東 亂就可在一定程度上抵禦外患;而內亂不息,外患
哈密都指揮阿木郎共圖興復哈密。弘治二年 就無法終止。對於七衛間的這種行為,明王朝雖一
1489年),阿木郎請邊臣調赤斤、罕東兵,夜襲破哈 再“降敕切責”,但效果甚微。明政府對七衛間的互
蓉城,迫使牙蘭遁走,斬獲甚多。但是,這種互助在 相攻殺、劫掠,有時遣官追理,進行調解,但更多時
七衛間是很少的,各衛間大多是各懷嫌隙,不相救 候採取的是“番人相攻,於我何預”的對策。在明政
愛。 府看來,只要七衛不威脅自己的利益,就算達到目 ;
從文獻記載看,幾乎每個衛所都有程度不同 的。相互劫掠還使七衛自身極不穩定,如沙州衛內 呈
均劫掠行為,也幾乎每個衛所都被其它衛劫掠過。 遷到苦峪,便是受到其它衛侵逼的結果。再如罕東 至者衛酋長的相互殘殺也時有發生,最典型的是洪 左衛原為罕東衛一部,因罕東衛內部分裂,相互仇氏十年(1377年)安定王被殺一事。《明實錄》載,“曲 殺,逃到沙州境內居住,後數世繁衍,遂成一個新衛指揮沙刺殺故元安定王卜煙帖木兒,其子板 衛。弘治十七年(1504年)十二月,罕東左衛都督只自失里殺沙刺以報父仇,既而板咱失里復為沙刺 克等為瓦刺部及安定衛所殺掠。由於相互劫掠、殘 呈郅將所殺”。16[接著又有安定王子“撒兒只失加為其 殺,諸衛之間的關係極為緊張,使得它們根本形不 所殺”【.7]之亂。永樂十年(1412年),安定衛奏“罕東 成統一的力量,只能削弱自己,使敵對勢力有機可 至酋屢為寇盜,掠安定民三百戶”l 8l。洪熙元年亦力 乘。這對鞏固西北邊防顯然是不利的。
明朝對七衛受到外敵威脅支持不力 耄 墓明朝與七衛的政治隸屬關係是十分明確的。 中國而後夷狄”。 卻一再宣諭赤斤、罕東、沙州諸歷 從明廷方面來說,主要表現在七衛的建置、各級官 衛要“互相結約,各保境土”,並要求他們“量度勢史 員的任命、處理衝突糾紛、維護邊境秩序等方面; 力,會合精兵,驅巢出境”去收復哈密。 捌在弘治八從七衛方面來說,則表現在聽從朝命護送邊臣貢 年(1495年),明朝唯一一次出兵哈密,擊退吐魯番
使、隨同作戰、共保西陲等內容上。如永樂八年 的軍事行動,使西域亦自是頗憚中國。但哈密屢遭
(1410~),回回哈刺馬牙叛於肅州,約赤斤蒙古衛 兵焚,已無法立足,明軍撤退後,哈密旋被吐魯番
塔力尼為援,他不但沒有回響,反而率部下擒賊以 占領,明朝溫和的抵抗方式更刺激了外敵的侵略
宓 獻正統初年,赤斤蒙古衛曾與蒙古脫歡帖木兒、 野心。關西七衛沒有力量抵抗這些侵略,只能不斷
猛哥不花作戰,並取得勝利。吐魯番入侵哈密後於 遷徙以躲避災難,勢力不斷縮小。明統治階級精心
成化十年三月,遣使招降赤斤蒙古衛都督昆藏同 構築的西北屏藩便逐漸消失殆盡,失去其固有的
叛,“昆藏不從,殺其使,以其書來獻,誓以不從。,,f,7I 作用。贊。 慧 要 錄, 毳 — 耋曩 。 32,-英fi-~宗-實-]-“哈密:堊衛曼都 督罕慎夏帶本。 ’部: 人馬八千F六、( 百2 月。, 革 芑;箍 實 , 軍 庚午朔;明
罕東、赤 主宗妥 軍 ÷ ~‘一⋯⋯ ’“五百。” 賒此之外,關西七衛也協助明朝軍隊作 參考文獻
羊等八百餘。”fl9J許進收復哈密時,也有赤斤蒙古兵 [4]明武宗實錄,Pg48,正德四年三月戊中[M1.
勢:. 力的侵粵擾點衛 伊 孽 嘗 喜呈 亥
。如“安定曲先、阿端三衛遭受朵兒只 篆: i2 , 樂 軍 展『M1.
巴攻劫,力量大為削弱,阿端遂廢,曲先併入安定, 9 明宣宗實錄,
g24,宣德二年春正月丙-辰-t-[M-a-】
正統年問,也先對關西七衛威逼利誘,妄圖使關 【l4]明英宗實錄,-~160,正統十二年十一月壬辰【MI.
要 四月乙丑 l
方強,芝導 _=三衛亭 零 : ‘: 成 芊 月甲辰[M].
, 其禮意不可卻,諭令各從其意。 ’這無疑將 他們推向對方。在也先時代,關西七衛幾乎被瓦刺 l9l明憲宗實錄,雲至 朝只是“文告之辭先後繼出,撫夷之使相望於道”。 L貝‘I綱礙弧什
成化十四年,巡撫甘肅左金都御史王朝奏請“赤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