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思巴

八思巴

八思巴(藏文:འཕགས་པ་,威利:Phags-pa,意為聖者;1235年-1280年),又譯八合思巴、發思巴,本名羅古洛哲堅贊(bLo-gros-rgyalmtshan-hPhags-pa,意為“聖者慧幢”),八思巴是尊稱。吐蕃薩斯迦(今西藏薩迦)人,元朝第一位帝師,北京城的選址者、設計者、規劃者。

淳祐四年(1244年),年僅十歲的八思巴來涼州(今武威市)學習漢文化與蒙古文化,這為他以後成為大元帝師,走入蒙古帝國的政治舞台中心奠定了雄厚基礎。蒙哥汗三年(1253年),忽必烈從受佛戒。中統元年,世祖即位,尊為國師,即大元帝師,使統天下佛教徒。至元元年,使領總制院事,統轄藏區事務。六年,製成蒙古新字,加號大寶法王。十三年還至薩斯迦,為西藏佛教薩迦派第五代師祖。

至元十七年(1280年)被人毒害,享年45歲。追謚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之無上稱號。嫡傳弟子有桑格阿尼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八思巴
  • 別名:大元帝師
  • 國籍:中國
  • 民族:藏族
  • 出生地:吐蕃薩斯迦
  • 出生日期:1235年
  • 逝世日期:1280年
  • 職業:元朝國師
  • 信仰:藏傳佛教
  • 主要成就:藏傳佛教喇薩迦派第五代祖師
個人經歷,幼年聖者,成為帝師,全國佛教領袖,社會評價,歷史功績,元朝第一代帝師,創造蒙古新字,世系傳承,其他信息,相關小說,

個人經歷

幼年聖者

八思巴是西藏高僧,出身於著名的昆氏家族。昆氏家族發跡於8世紀初葉,1073年,家族中的昆·貢卻傑布在本波山下創建薩迦寺,創立薩迦派。經過200多年的發展,薩迦派逐漸在西藏站穩腳跟,成為有名望的宗教派別。
八思巴畫像八思巴畫像
於藏曆第四繞迥之木羊年(1235年,宋端平二 年)誕生,是桑查索南堅贊和更噶吉的長子。八思巴出生於吐蕃薩迦(現西藏薩迦縣),因是藏曆木羊年,故小名叫“類吉”,即“小羊人兒”之意。八思巴是長子,出生時其父桑擦·索南堅贊已經52歲,父親老年得子,因此倍加寵愛這個兒子。他是薩迦班智達的弟弟索南堅贊的兒子,因而薩迦班智達是他的伯父。
關於八思巴的出生,還有一個傳說。相傳有一次,索南堅贊正在修行毗那夜迦法,見毗那夜迦神(藏傳佛教中的象頭財神,人形象面)前來,用象鼻將他高高托起,送到須彌山(佛教中一小世界中心)山頂,說:“你看!”索南堅贊驚魂未定,不敢看遠,只是瞥見了衛(以拉薩為中心的前藏)、藏(以日喀則為中心的後藏)、康(川西、甘青等藏區)三處地面。毗那夜迦神說:“本來你看見的地方將歸你統治,但是因為你沒有快看,所以你就沒有統治的緣分了,衛、藏、康三處將歸你的子孫後裔統治。”可是那時索南堅贊已年過半百還未有子嗣,就向毗那夜迦神求願得子。於是毗那夜迦神就到貢塘地方(現西藏吉隆縣)的高僧薩頓日巴身前,說:“桑擦一再向我祈求,願能統治衛、藏、康三處地面,他本人無此等緣分,只有他的兒子當是住世的菩薩,發願教化南瞻部洲之大部,你應前往他家,轉生為桑擦之子,治理衛、藏、康三處吐蕃地面之大部,請你按我的願望轉生!”
就這樣,高僧薩頓日巴轉世成為索南堅贊之子八思巴。因此,八思巴天賦異稟,讀寫五明(大五明包括聲律學、正理學、醫學、工藝學、佛學;小五明包括修辭學、詞藻學、韻律學、戲劇學和星象學)不教即通,並說自己的前世是薩頓日巴。薩頓日巴的兩位弟子聽說後,前來驗證,當時八思巴正與其他小孩在一起玩,見到他倆後,立刻認出了他們,問說:“你們來了嗎?”兩位弟子說:“認識我們嗎?”八思巴直接就說出了兩人的名字。兩位弟子因此對八思巴心生敬仰。有一次,八思巴跟隨伯父薩迦班智達,會見朗日巴地方來的僧眾,八思巴對其中一位老僧說:“你是我的近侍扎西頓珠!”當這位老僧獲知八思巴是自己的上師轉生之時,老淚縱橫。
八思巴他3歲就會口誦真言、心咒修法,大家都很奇異,紛紛稱其為“八思巴”,即藏語“聖者”之意。

成為帝師

在八思巴成長的過程中,整箇中華大地發生著劇烈變化。蒙古崛起,西藏也籠罩於蒙古鐵騎的塵埃之下。1239年,蒙古的兵鋒直指西藏, 1240年,蒙古大汗窩闊台之子闊端派兵攻入西藏。蒙古人想找一位西藏高僧進行談判,就選擇了八思巴的伯父,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貢噶堅贊。
八思巴八思巴
1244年,闊端給薩迦班智達寫了一封邀請信,信中表面上是邀請薩迦班智達來涼州(現甘肅武威)商量西藏日後的安排,實際上卻是恐嚇他“如果不來就讓西藏生靈塗炭”。已經63歲的薩迦班智達根據當時的形勢,大膽做出決斷:去!之所以去,一方面是他不願見到西藏血流成河,另一方面,他也想藉助蒙古人的力量加強自己在西藏的勢力——當時西藏教派眾多,競爭激烈,若要勝出,必須依靠強大的外部勢力。
於是,薩迦班智達不顧體弱多病,帶上了他的兩個侄子,即10歲的八思巴和6歲的恰那多吉上路了。兩年後,3人到達涼州,並在1247年正月見到了闊端,開始了改寫蒙藏歷史的會談。這次會談實際上是薩迦班智達和闊端商談如何在保證西藏各種勢力利益的前提下,使西藏歸附蒙古。會談結束後,薩迦班智達給西藏的民眾寫了一封言辭懇切的信,促使西藏歸附了蒙古。在此期間,因為薩迦班智達醫術高超,治好了闊端的舊疾,於是藏傳佛教深受闊端的信服。
薩迦班智達和兩個侄兒在涼州住了下來,八思巴繼續跟著薩迦班智達學習佛教知識,而恰那多吉則穿上蒙古服裝,學習蒙古語言。後來,恰那多吉娶了闊端之女,蒙藏貴族之間形成了聯姻關係,也符合薩迦昆氏家族以一子繁衍後代的傳統。
1251年11月,薩迦班智達在涼州幻化寺圓寂,年僅17歲的八思巴成為薩迦派教主。
1253年夏天,忽必烈的軍隊到達六盤山、臨洮一帶,請八思巴到軍營一敘,雖然有的史書記載之前八思巴就與忽必烈見過面,但這次是八思巴第一次以教主身份會見忽必烈。忽必烈先是詢問了藏族歷史和薩迦班智達的情況,隨後話鋒一轉,表示要派人去西藏攤派兵差、收取珍寶。這下八思巴急了,連忙說:“吐蕃不過是邊遠小地方,地狹民困,請不要攤派兵差。”八思巴再三陳請,忽必烈充耳不聞,八思巴說:“如此,吐蕃的僧人實無必要來此住坐,請放我們回家吧。”正當兩人僵持不下時,忽必烈王妃察必的“枕邊風”起了重要作用,她對忽必烈說,八思巴要比很多老僧在知識功德方面強許多倍,應該將他留下。
於是,忽必烈與八思巴再次會談,問他:“你的祖先有何功業?”八思巴說:“我的先輩曾被漢地、西夏、吐蕃等地的帝王奉為上師,故威望甚高。”忽必烈不了解吐蕃的歷史,就問:“吐蕃何時有王?這與佛書所說不合,必是虛妄之言。”八思巴就將吐蕃之王曾與漢地交戰,吐蕃獲勝,後又與漢地聯姻,迎來公主與本尊神像的經過敘述一番,說佛書雖然不載,但有文書記載,查閱便知。
八思巴說的正是唐朝松贊乾布迎娶文成公主的故事,於是忽必烈翻看漢地史籍,發現這些在《唐書》里都有記載。此後八思巴又說了些典故,經驗證都是真的,於是忽必烈對八思巴佩服有加,請求他傳授喜金剛灌頂(藏傳佛教重要儀軌之一)。但八思巴又提出一個條件:“受灌頂之後,上師坐上座,要以身體禮拜,聽從上師之言語,不違上師之心愿。”忽必烈哪裡肯接受?察必又出來圓場:“人少的時候,上師可以坐上座。但當王子、駙馬、官員、臣民聚會時,汗王坐上座。”就這樣,忽必烈以八思巴為上師,奠定了後來元朝以藏傳佛教為國教、設立帝師制度的基礎。
八思巴應召謁見忽必烈薛禪汗,當時忽必烈夫婦及其子女以世俗人拜見上師的禮節會面八思巴,他們共二十五人先後在八思巴前受密宗灌頂。忽必烈向八思巴奉獻財寶作為灌頂的供養。
1255年,八思巴回藏從康區迎請那塘堪欽札巴僧格受比丘戒,完成佛教出家僧人生活中最莊嚴的儀式。不久,八思巴又返回上都。當時蒙古汗王對佛教、道教等不同派別的宗教,還能夠比較公平地對待。所以,佛教與道教之間常發生辯論事件。為了解決此事,蒙哥汗王命忽必烈主持並判定兩派優劣,
1258年在上都的宮殿隆重舉行了佛道辯論會,兩派各參加十七人,佛教方以少林寺為首組成,八思巴以觀摩者身份出席,但在辯論中道教以《史記》為論據駁斥佛教正統,佛教方一時無以應對,此時八思巴引用道教的論據進行闡述列舉出道教方的論據自相矛盾。最終,辯論以道教一方承認自己辯論失敗而告終,十七名道士削髮為僧,少許道觀也隨之改造成佛教寺院。
1260年,忽必烈繼任蒙古汗位,立即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

全國佛教領袖

八思巴一直追隨忽必烈,兩人共同經歷了與忽必烈弟弟阿里不哥的奪位大戰以及建立元朝的過程。1260年12月,在與阿里不哥的戰爭初步取得勝利後,忽必烈返回燕京(現北京),任命八思巴為國師,授以玉印,讓八思巴統領釋教,八思巴由此有了全國佛教領袖的地位。
成為蒙古大汗後,忽必烈考慮到青藏高原交通不便,對政府管理、軍隊後勤供應以及商旅往來都造成嚴重影響,決定建設通往西藏的驛站。在八思巴的支持下,忽必烈主要建了一條從青海通往薩迦地區的驛站。八思巴則對西藏佛教界頒了法旨,要求全力配合建設。此後,從青海到薩迦,一共建了27個大驛站,保障了往來暢通。
1264年,忽必烈遷都大都(現北京),改年號為至元,設定了管理全國佛教的專門機構——總制院(後改名為宣政院),又命八思巴以國師的身份兼管總制院事。封八思巴的弟弟恰那多吉為白蘭王,命兄弟倆返回薩迦地區去完成建立西藏行政體制的任務。
1265年,八思巴返回西藏,對薩迦寺進行了修繕,如新造佛像、靈塔,以及用金汁書寫大量大藏經中的甘珠爾部。同時分別拜克什米爾班智達希達塔噶大巴札、羅沃譯師喜饒仁欽、納塘堪欽青南喀札第二十多位大師為師,研習修教因明學、顯宗理論和密宗修持等佛教教理儀軌,以及藏族傳統文化五明學等知識。八思巴此次回藏居留三年,其間還奉忽必烈之命創製“蒙古新字”。蒙古新字是八思巴依照藏文30個字母創製的由41個字母構成的一種新文字,其語音拼讀均按蒙語,後來蒙古新字又稱八思巴蒙文。八思巴向忽必烈呈獻蒙古新字後,忽必烈極為高興,並於1268年下詔,凡是詔書及各地方公文等均必須使用蒙古新字,試圖在全國範圍內推行這種新文字。
1270年,八思巴第二次向忽必烈授予密宗灌頂。由於八思巴為元朝中央創製新文字,為元朝皇帝授予神聖灌頂,深得元朝皇帝器重。忽必烈晉升八思巴為帝師,並更賜玉印。封號全稱為“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創製文字,護持國政,精通五明班智達八思巴帝師”,又稱帝師大寶法王,簡稱帝師。
1276年,在太子真金的護送下,八思巴回到薩迦,自任薩迦法王,任命本欽釋迦尚波統領西藏13萬戶,為薩迦派在西藏實行政教合一的開端。在文化交流方面,他把西藏的藝術帶到了內地,又把內地的印刷術、戲劇藝術傳到了西藏,在途中專為真金著述並講授了《彰所知論》,此經有漢譯本,收錄在大藏經中。
1277年,八思巴在後藏的曲彌仁摩地方(納塘寺附近),舉行聚集七萬僧眾盛大法會,史稱“曲彌法會”。
藏曆第五繞迥之金龍年(1280年),八思巴在薩迦寺拉康拉章英年早逝,享年46歲。八思巴在薩迦寺圓寂後,忽必烈又賜封號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據說八思巴年幼時,曾夢見自己手拿一根有80節的藤杖,但到第四十六節處就彎曲了,第二天向薩迦班智達說起時,薩迦班智達對他說:“這預示著你的歲數,所以到46歲時要格外留心。”想不到一語成讖。
1320年,元仁宗下詔,在全國各路建造八思巴帝師殿,以此永遠紀念這位功臣。藏曆木鼠年(1324年,元泰定帝元年)八月,“繪帝師八思巴像十一,頒行各行省,俾塑祀之。”追謚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開教宣文輔治、大聖至德、普覺真智、佑國如意、大寶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師板的達巴思八八合失,公元1280年被人毒害,享年45歲。”

社會評價

《元史釋老傳》說他7歲時,就能“誦經數十萬言,能約通其大義,國人號之聖童。”稍長,即開始學習“五明”學,一學即悟。
《西藏王臣記》記載:“幼而穎悟,長博聞思,學富五明,淹貫三藏”。
正如八思巴十歲左右就跟隨伯父薩迦班智達赴涼州與蒙古汗王談判,幼年時期就開始接觸政治,為以後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基礎。八思巴十七歲時,被臨終的薩迦班智達任命為自己的法位繼承人,即薩迦寺主持和薩迦派教主,薩迦班智達去世後,八思巴開始擔任薩迦寺主持和薩迦派教主職位,成為薩迦派第五祖。從此八思巴逐步成為既是薩迦派的教主又可代表西藏地方勢力的顯赫人物,因而他對西藏地方乃至元朝中央政權起過重大作用。特殊的時代產生特殊的人物,正當亂世之際,藏傳佛教走出來一個八思巴,用他的智慧,贏得了統治者的尊重,由此也奠定了藏傳佛教的地位,大大促進了西藏與中原的連通、漢藏文化的交流,對西藏的歷史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可以說,他是西藏歷史上繼松贊乾布之後的又一位具有廣闊視野的傑出人物。
八思巴八思巴
八思巴在世任國師或帝師期間,除了推動藏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全面發展之外,為元朝的穩定、發展以及全國各民族間的團結和文化交流,均作出過巨大貢獻。正如王森先生指出:“看起來,八思巴首先是繼承了他伯父薩班貢噶堅贊的內向政策,進一步鞏固了西藏地區和祖國中央的關係,而且還帶動了漢藏、蒙藏之間的經濟、文化交流,雖然 實際上他們只是蒙藏兩族統治者之間的結合,但是在客觀上他也起了密切祖國人民之間的關係的作用”。八思巴去世後,元朝中央的帝師制沒有改變,帝師職位一直由薩迦派高僧繼任而延續。如八思巴後由其弟仁欽堅贊擔任帝師,之後,由八思巴的侄子達瑪帕拉熱噶斯塔任帝師,其後帝師由益西仁欽擔任,總共產生十幾位帝師,隨著元朝的滅亡而終止帝師制。

歷史功績

元朝第一代帝師

八思巴(亦可寫作“巴思八”)生於款(hKhon)氏貴族之家,從伯父薩斯迦·班彌怛·功嘉監藏(Sa-skyapandita Kun-dgah-rgyal-mts-han)習佛典,精通五明。窩闊台汗時,蒙古軍進入烏思藏地區,引起極大震動。
八思巴
1244年,薩斯迦·班彌怛奉蒙古汗國闊端太子之召,北上涼州,代表烏思藏各僧俗首領表示歸順(見烏思藏納里速古魯孫),八思巴從行,先期到達。1251年,薩斯迦·班彌怛去世。八思巴繼為薩斯迦教派法主。1253年,在六盤山謁見忽必烈(見元世祖忽必烈),備受崇敬。當時,佛教與道教為爭奪蒙古汗廷的信任,爭奪權力和徒眾,引起了一場激烈的論戰。1258年,八思巴在忽必烈面前與道教首領辯論《老子化胡經》真偽,駁倒了對方。中統元年(1260),忽必烈即帝位,封八思巴為國師,賜玉印,讓他統領天下釋教。至元元年(1264),立總制院管轄全國釋教和吐蕃僧俗政務,以國師領之。八思巴回到烏思藏,設定宣慰司等官衙後,返回中都(燕京)。六年,八思巴創製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後人稱為八思巴字),元世祖下詔頒行。八思巴升號為帝師、大寶法王。元世祖把烏思藏地區十三萬戶指定為八思巴的供養地。十一年,其弟亦鄰真監藏嗣為帝師,八思巴本人返回薩斯迦,統治吐蕃。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論》等多種著作。

創造蒙古新字

八思巴還鑽研創造蒙古新字。在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國前,蒙古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先後使用過畏兀兒蒙古字、波斯文、漢字、西夏文等。忽必烈深感統一的文字對統治的重要性,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八思巴。經過多年的摸索和多人的智慧,八思巴最終在藏文字母的基礎上,創製出一套方形豎寫的拼音字母,即後來所稱的八思巴字,並將它呈給忽必烈。至元六年(1269年),八思巴創製成以藏文字母為基礎的蒙古新字(後人稱為八思巴字),2月元世祖忽必烈下詔頒行蒙古新字於全國。1270年,八思巴被晉封為“帝師”“大寶法王”,另賜玉印。1271年忽必烈改國號為“元”,元朝建立。八思巴升號為帝師、大寶法王。元世祖把烏思藏地區十三萬戶指定為八思巴的供養地。十一年,其弟亦鄰真監藏嗣為帝師,八思巴本人返回薩斯迦,統治吐蕃。八思巴著有《彰所知論》等多種著作。
八思巴結合蒙、藏、漢等多種文字創造出了八思巴文。這是元代時官用文字,皇帝下達的詔書等官方用書都採用了這種文字,使文字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統一。因為元朝統治者是外來民族,所以對其統治幫助很大,但八思八字在蒙古人集中的嶺北行省和伊兒,金帳等汗國宮廷中並未真正使用,其實用範圍主要是元朝朝廷上。如聖旨、懿旨、令旨、法旨、經文、牌符、禁約榜等(註:是元代官方保護寺廟的一種檔案)。元後滅亡,蒙古貴族退回草原後,八思八字已失去了使用價值。但作為昔日大國國字的一種文字傳統,它沒有被遺棄,北元蒙古朝廷中仍繼續用方體字製造印璽,仍有蒙古貴族用八思巴文刻制碑文。

世系傳承

通過以上對薩迦五祖的介紹,大致可以了解薩迦派在藏族地區如何發展壯大的歷史進程。根據藏文史料,薩迦五祖中的前三祖稱為白衣三祖,因為他們都沒有正式出家受比丘戒,而是身著俗衣以居士身份自居,故稱白衣三祖,後二祖稱為紅衣二祖,因為他倆正式出家為僧,受過比丘戒,身著紅色袈裟,故稱紅衣二祖。薩迦五祖之後,仍有許多高僧大德為薩迦派的不斷發展繼續發揮過巨大作用。其中薩迦四大拉章始終是薩迦派蓬勃發展的四大支柱。薩迦四大拉章分別為希托拉章、拉康拉章、仁欽崗拉章和迪卻拉章。薩迦四大拉章起源於元朝帝師貢噶羅追堅贊時期,貢噶羅追堅贊將他的同父異母的眾多兄弟,分成四個拉章,由他們分別擔任各個拉章的主持。 希托拉章是在南喀饒比堅贊任薩迦寺主持時期開始建立,南喀饒比堅贊的兒子貢噶堅贊(1331—1399年)任希托拉章主持時,又將該拉章從薩迦遷徙到曲彌地方,並由其子嗣相繼擔任拉章主持。其最後一位主持是貢噶扎西堅贊(1349—1425年),曾被明朝封為國師,他去世後絕嗣,遂將希托拉章轉入仁欽崗拉章,作為相對獨立的拉章已不復存在。 拉康拉章的第一任主持是貢噶堅贊柏桑布(1310—1358年),其子卻吉堅贊(1332—1359年)為第二任主持。拉康拉章的主持一直由該家族成員相續擔任至十六世紀左右,拉康拉章趨於衰微。 仁欽崗拉章始於絳央敦悅堅贊(1310—1344年),其主持依次是達瓦堅贊、絳央欽布、喜饒堅贊等。仁欽崗拉章的傳承,傳到第三、四代後,大約在十五世紀左右被中斷。

其他信息

迪卻拉章是薩迦四大拉章中的嫡系拉章,也是唯一沒有中斷的拉章。迪卻拉章始於貢噶勒貝迥奈堅贊柏桑布(1308—1336),他在元朝曾尚長公主,受命擔任過藏族地區的執法官。迪卻拉章的主持,也是以父子世襲的方式繼任。迪卻拉章的主持一直受到元明兩朝中央的重視,貢噶勒貝迥奈柏桑布的兒子,札巴堅贊普受封為王,札巴堅贊的孫子南喀勒貝堅贊曾被明永樂帝封為輔教王,等等。由於其它三個拉章的傳承後來一一被中斷,只有迪卻拉章,一枝獨秀延續至今,而且薩迦寺主持也由迪卻拉章主持擔任。 薩迦派在十三世紀受到元朝中央的青睞,從此西藏正式納入中國版圖,在祖國統一和民族團結方面作出歷史性的貢獻。此後,薩迦派得到元朝中央在政治和經濟上的有力扶持,才得以在後藏崛起,成為藏傳佛教重要宗派之一。此外,薩迦派的高僧大德,受到元朝中央的冊封和支持,他們在西藏第一次建立“政教合一”的地方政權。薩迦派的勢力也因此而遍及整個藏族地區,元末明初,薩迦派的法王勢力被噶舉派所奪取,其實力逐漸衰微。
八思巴畫像八思巴畫像

相關小說

不負如來不負卿之藍蓮花 (作 者: 小春)
書籍介紹:那一日,她還是一隻小小的藍狐,為少年時的他所救,從此留在他兄弟二人身邊,糾葛牽絆四十年。家族和法統的傳承注定了他兄弟二人的一生:長子出家為僧,幼子娶妻延續血脈。他是早慧的聖僧,三歲記誦經書,十歲隨伯父與蒙古汗王談判,十七歲掌薩迦派,十九歲成為一代雄主忽必烈的上師。那一年,他的幼弟恰那九歲,迎娶十七歲的蒙古公主,婚後漫長而孤獨的歲月里,能陪伴在恰那身邊的只有她。那一日,她本可以在他的受戒禮前修成人形,卻為他鬥法損耗過多靈力。“小藍,為何你看到哥哥受戒會哭?”她奇怪地看著恰那欣喜若狂的俊臉:“恰那,我說能修成女子,你為什麼這么高興?”橫亘在他們之間的,不止是人妖殊途,更有這輩子他們都不可能改變的身份。而那遙遠蒼茫的雪域高原上,卻有更加酸澀的命運,正在等待著他們......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