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絲硨磲

金絲硨磲

金絲硨磲是硨磲長瑤柱的部位打磨而成。

硨磲的成份大致與天然珍珠相同,外表之顏色是牙白與棕黃相間,而棕色帶中有強烈之金色絲光,整體外表就像車與溝渠所構成之圖案,亦頗似太極之形,因而稱之為「金絲硨磲」。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認為是一種寶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硨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硨磲穿成念珠加以誦念。所以異常珍貴,難怪古代能擁有硨磲的人,不是位居高官要職,就是西藏密教高僧,故一般民間很少看得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絲硨磲
  • 外文名:Golden Tridacna
  • 本質:化石
  • 出處:《尚書大傳》
  • 用途:佛教飾品
  • 拼音:[jīn sī chē qú]
  • 硨磲:軟體動物門雙殼綱的海洋動物
歷史,傳說,特性,化學成分,外觀,佛教關係,功能,辨別,肉眼檢視法,破壞性試驗,保養與使用,種種說法,說法一,說法二,說法三,說法四,說法五,說法六,說法七,說法八,說法九,鑑別方法,1.紋,2.聞,3.涼,4.亮,5.重,6.瑕,

歷史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認為是一種寶物。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自古在清朝二品官上朝時穿戴的朝珠就是用硨磲所串成的。西藏密教中,高僧喇嘛也把硨磲穿成念珠加以誦念。
在各地佛教高僧有持硨磲製成的佛珠來修煉觀音菩薩法門更是必要的法器,甚至傳酥硨磲修煉護法者具有一倍以上功德,並智圓滿的境界,是供佛靈修佛學上之密寶。

傳說

硨磲不攀不附,不媚不俗,不同凡響,此吊墜精雕細琢,形同金剛護身,助你修行,養生,練氣,護身,平安,是福慧雙修,接近自然,通向永生的法門。
金絲硨磲
“硨磲”,梵名 MUSARAGALVA ,音譯作:牟娑洛揭婆、目娑囉伽羅婆、牟呼婆羯落婆、摩娑羅伽隸、牟娑婆、謨薩羅、牟娑洛等,其意思為紫色寶、紺(廣州音讀“禁”,為一種深青色而略帶微紅之顏色,俗稱天青色)色寶。在古代“硨磲”二字寫作“車渠”,沒有石字旁,後世“車渠”二字方加上了石字旁,使人易於明白“硨磲 ”是一種寶石,其實“車渠”兩字的真正意思為車的外圈,在古代車是用木製成的,但發展到現代的車或叫車胎,無論是腳踏車、機車、汽車等,車胎的外圈都是用塑膠物質所製造的了。
在海洋中有一種生物,屬於貝類家族,是一種介殼軟體動物,形如蚌蛤,殼大而厚,略呈三角形,它的直徑約有一點五米,體重可達三百多公斤;在此種動物的外殼上有深大之溝紋如車的外圈,故被命名為“車渠”。車渠的外殼通常呈白色或淺黃色,殼體光滑,厚達數寸,是由外層角質層、中層礫層和內層珍珠層三部分構成,是琢磨玉器的優良材料。車渠的肉呈白色,可供食用,其外套膜邊緣(包裹著肉的一種薄膜)為青、紫或黃綠等顏色,極為美麗,正由於其顏色的關係,在佛經上記載的所謂的硨磲,應解作紫色或紺色的寶物,方合梵語的原意;但後世一般則稱白珊瑚及貝殼所制之物為硨磲,可能由於硨磲的殼根本是白色或淺黃色的緣故。
金絲硨磲
硨磲在我國古代已被視為一種寶物,早在漢朝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當中,便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的地方,散宜生用硨磲大貝敬獻紂王,贖回文王的故事。硨磲棲息於熱帶海域,我國的海南島東沙群島南沙群島西沙群島均有出產,其殼大的可作小兒浴盆及豬只的食用盆,殼小的可用來燒制石灰或供觀賞用,據說在非洲的馬德拉群島來加喀戈地方,當地人用硨磲當作食物的防腐保溫箱。
故此,凡是深青或紫色的礦石或玉石之類的東西,皆可視為七寶中之硨磲,甚而是白色的玉石之類也可以。硨磲亦是一種有情識的生命,佛教絕不會教人殺生以取其殼作為念珠或供養佛菩薩之物品,故此“車渠”加石字旁應寫成“硨磲”很有意思,可使人明白到現今的 “硨磲”兩字是代表石類中的某種珍寶之意。

特性

寶石學的觀點來看,礦物必須具備美麗的特性才可稱為寶石,而硨磲具有美麗的珍珠光澤,有暈彩和絲光,且質地光潔而細膩,可以說是非常漂亮的有機寶石。它的化學成份、礦物組成與珍珠類似,其特性如下:

化學成分

部分碳酸鈣、大部分為殼角蛋白(甲殼素)、多種微量元素、十多種 胺基酸。

外觀

牙白與棕黃相間形成太極圖形並帶有耀眼之金色絲光和金色暈彩,如帶有青綠色之化 石腸管隔在其間為高級者。
硨磲與佛教的關係

佛教關係

硨磲是佛教七寶之一,又名車渠、紫色寶、紺色寶。(梵名 MUSARAGALVA,音譯作:牟娑洛揭婆 ) 。硨磲的主要來源是法螺,屬於腹足綱法螺科。其中以產於印度洋區的大法螺最為有名。「硨磲」這一名詞,在佛教的許多經典中都有提到。《佛本行集經》卷二所記載之七寶為:金、銀、琉璃、車渠、馬瑙、珊瑚、頗黎。《大阿彌陀經》"地平氣和分″為:金、銀、琉璃、硨磲、水晶、琥珀和珊瑚。《妙法蓮華經》卷四指: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真珠和玫瑰為七寶。《大般若經》以金、銀、琉璃、硨磲、瑪瑙、琥珀和珊瑚為七寶。《金剛頂瑜珈念珠經》記載:使用「硨磲」念珠念佛可得數倍功德。道家《元始天尊說得道了身經》中說:“精煉成曰精,血煉就用華,骨煉成黃金,髓煉就白玉,腦煉成丹砂,腎煉就硨磲,心煉成珊瑚,此是七寶。”“居身不散,功成行滿,跨風乘鸞,飛升金闕,上朝玉帝,永為真神仙矣。”
金絲硨磲

功能

古人認為硨磲具有很強的磁場,可消災解厄、避邪鎮煞、保平安,長期配戴具有不可思議的神奇力量及感應。密教中許多修行之人,將之視為供佛靈修,祥瑞吉祥之物;他們相信,持硨磲修煉護法者,能淨化貪、嗔、痴,消除業障,增加智慧與修行德性。
本草綱目》中記載,硨磲有鎮心、安神作用,可穩定心律血壓、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達養生健體之功效。經過科學儀器分析,硨磲含有碳酸鈣、殼角蛋白、胺基酸與許多微量要素等成份,人體在配戴過程中會吸收硨磲自然的寶氣,能穩定情緒、去除雜念、增加智慧、消除煩惱業障、調養身心平衡。特別針對: 1. 體質較弱 2.運勢較差 3.血液循環不佳 4.工作壓力過大 5.患有憂鬱症 6. 精神官能症 7. 頭痛、失眠 8.大病初癒的人來說,應隨時隨地配戴硨磲。

辨別

肉眼檢視法

只要是硨磲,其外表必定有如車與溝渠所構成的圖案;因此,要檢視真假硨磲,這樣的特徵就成為鑑定真假的重要指標。再者,只要是天然的寶石,世界上就不可能找到兩個完全一模一樣的個體,我們觀察如果有兩顆硨磲珠紋路是一模一樣的,則可肯定不是天然形成的,有可能是貝殼磨成粉壓制的。

破壞性試驗

以破壞性試驗將其擊破,若是真品必有貝殼斷面。
金絲硨磲

保養與使用

1.為避免遭到外在污染,表面經過打蠟處理,配戴一星期左右,蠟會自動脫離而恢復原本形態,待蠟脫離後,金絲硨磲會自動產生負離子置換作用,而達到既有的功能。
2. 金絲硨磲與珍珠同屬有機寶石,故不可接觸到酸或鹼物質,若有接觸到流汗或髒污,請用清水沖洗並用細布擦乾即可。
3. 沐浴或做家事時,請勿配戴,勿與其它金屬飾品碰撞,每個月使用天然綿羊油(天然純檀香油亦可)嬰兒油或中性乳液擦拭保養。

種種說法

說法一

硨磲也叫車渠,拉丁名:Hippopus hippopus,科屬分類::貝類動物、雙殼綱、硨磲科硨磲屬
真實說法:
硨磲,俗稱為蚵、大蚵,古稱車渠,因殼表粗糙,有突起的放射肋,肋間形成一條條深溝,如同被車軋過而形成的渠道,由此得名硨磲。
生物學分類:動物界、軟體動物門瓣鰓綱真瓣鰓目、硨磲科。
硨磲是科名,拉丁文:Tridacnidae。 有6個種類,分別是庫氏硨磲鱗硨磲長硨磲番紅硨磲、無鱗硨磲、硨石豪,其中最常見的是硨石豪。硨石豪(它的名字才是Hippopus hippopus)與另幾種硨磲不同屬,屬於硨豪屬(其它為硨磲屬)。

說法二

硨磲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數量極其稀少。
真實說法:
庫氏硨磲(Tridacna gigas) 屬國家一級保護野生動物。鱗硨磲(Tridacna squamosa) 屬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其它種類未被提及。

說法三

硨磲來自印度洋或西太平洋深海海域。
真實說法:
硨磲主要分布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在印尼、緬甸、馬來西亞、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的低潮區附近的珊瑚礁間或較淺的礁內較多。我國的海南省,台灣省和南海諸島也有較為廣泛的分布。
硨磲所需的大部分營養必須通過與其共生的蟲黃藻來獲得(因此人工養殖無需投餵)。而蟲黃藻需要進行光合作用來維生。光線無法到達深海,故硨磲注定無法在深海生存。

說法四

硨磲產量極少因而顯得非常珍貴,至今無法人工養殖。
真實說法:
大硨磲(即:庫氏硨磲)與馬蹄螺、風螺、寶貝號稱西沙群島的四大貝類。上世紀50年代末期,我國硨磲肉年產量約200噸,占西沙水產總量的10%。隨著野生硨磲資源的不斷減少,部分國家早已實現對硨磲的人工養殖,用以供應日趨興旺的餐飲業。
“僅日本沖繩島一地每年就有500噸的硨磲需求量,2齡貝市場價為每公斤2.5美元。5厘米~6厘米及8厘米以上者,每公斤平均批發售價為2.86美元~10.7美元,若由當地養殖場飼養供應的則可壓價至1.43美元~2.38美元。30厘米規格的零售價格為29.5美元,90厘米規格的零售價187美元。美國市場硨磲貝除供鮮食外,許多新增水族館對活體硨磲的需求數量相對增加,估計美國國內水族館市場需求5000個~50000個,銷售價格依市場供需來決定
“大硨磲養殖是由漁業局設於馬科蓋島海洋研究機構承擔,海洋和陸地育苗場養殖的各種規格大硨磲約17.7萬個,其中,1996年有1850個用於岩礁播苗.

說法五

硨磲之名最早見於東漢時代伏勝所著的《尚書大傳》,其中便記載了一則關於周文王被商紂王囚於羑里這地方,散宜生用硨磲敬獻紂王交換回文王的故事。
真實說法:
《尚書大傳》描述這一事件的原文是:“散宜生、南宮适、閎夭三子相與學訟太公,遂與三子見文王侑*里,獻寶以赦免文王。”文中只提到了“獻寶”,並未談及硨磲。
《史記》中也有對這個事件的描述:“呂尚亦曰:吾聞西伯賢,又善養老,盍往焉!三人者,為西伯求美女奇物,獻之於紂。以贖西伯。西伯得以出反國。”說到獻“美女奇物”於紂王,但對硨磲亦是隻字未提。
所獻寶物具體為何?最詳細的描述是西漢《淮南子.道應訓》里:“屈商乃拘文王於侑*里。於是散宜生乃以千金求天襲珍怪,得雛*虞雞斯之乘,玄玉百珏,大貝百朋,玄豹黃羆青鼾*,白虎文皮千合,以獻於紂,因費仲而通。紂見而悅之,乃免其身,殺牛而賜之。”這裡提到的“大貝”應該說是與硨磲最為接近的,是不是一定就指硨磲,還是僅僅是指大一點的貝殼則無從考證。(那個年代捕撈業運輸業極其低下,海產品對中原一帶的人來說是難得一見,因此即便只是普通貝殼,用於進貢也不足為奇)
而真正明確提到“硨磲”的文章其實是“...其地負山面海,崇釋教,惡殺喜施。禁食豕肉,犯者罪死。王剃髮,裹金繡巾,佩雙劍,出入徒步,從從者二百餘人。有禮拜寺,每祭用犧。厥貢玳瑁,瑪瑙、硨磲,真珠、白焦布、花焦布、降真香、黃蠟

說法六

據《本草綱目》記述,配帶硨磲飾物可鎮心、安神,能涼血、降血壓、安神定驚。有穩定心率血壓、改善失眠、防止老化、增強免疫力,達到強身健體,延年益壽之功效。
真實說法:李時珍《本草綱目》:“案韻會雲,車渠,海中大貝,背上壟文,如車之渠。味甘鹹,大寒,無毒。入腎經。主安神,解諸毒藥及蟲螫。以玳瑁一片,車渠等同,以人乳磨服。”由此可見,硨磲安神涼血的說法是有的,此外還有一定解毒的功能。其它諸如抗衰老延年益壽等說法,卻屬無稽之談。但是無論其功能如何,都要研碎服下才有效果,僅僅佩戴是無濟於事的。

說法七

經科學研究發現,硨磲對人體有去斑,美白之功能,並清除手機有害人體之電磁波,能吸收皮下多餘脂肪之功能。
真實說法:杜撰,無從考證。

說法八

因為硨磲的珍貴,清朝二品官上朝時才能佩戴硨磲
真實說法:
大清會典》:“....六品鷺鷥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60兩....六品彪補,朝冠頂飾小藍寶石,上頂硨磲,吉服冠用硨磲頂;歲奉14兩,加支35兩....”
《清史稿/志/卷一百三 志七十八 輿服二/命婦冠服》:“六品命婦朝冠,頂鏤花金座,中飾小藍寶石一,上銜硨磲。吉服冠頂亦用硨磲。餘皆如五品命婦。”
《清史稿/本紀/卷九 本紀九 世宗胤禛/雍正八年》:“冬十月庚子,再定百官帽頂,一品官珊瑚頂,二品官起花珊瑚頂,三品官藍色明玻璃頂,四品官青金石頂,五品官水晶頂,六品官硨磲頂,七品官素金頂,八品官起花金頂,九品、未入流起花銀頂。辛亥,命查弼納為副將軍,往北路軍營。壬子,鄂爾泰奏恢復烏蒙府城,苗黨平。甲寅,以馬爾賽、張廷玉、蔣廷錫久參機務,各予伯爵世襲。闕里文廟成,命皇五子弘晝、淳郡王弘暻前往告祭。”
可見硨磲六品官即可使用。

說法九

翡翠金絲硨磲其實是古代海螺在食用了海藻,綠色的海藻在腸道中還來不及消化,突然發生了地質變化而成了化石。我們看到的綠色就是道理其中了。
真實說法:
硨磲同其它貝類一樣,腸管位於兩殼之間的內臟團中,止於出水管。出水管和入水管是在硨磲兩殼緊閉後唯一仍與外界相通的部位,也就是說,內臟團中唯一可以“穿過”甲殼的部分便是出/入水管。那么,綠色的條帶是否是出水管進出甲殼的這一段形成的?出水管並不是“穿過”加殼,而是從上下兩片加殼之間預留的凹陷處伸出殼外的(形成化石後兩殼分開,管狀結構也就不存在了),故“腸管穿行於殼中”的說法不成立。
那么有人會說管樣結構會不會是內臟團本身形成化石後形成的呢?可以看到,綠色條帶位置有清楚的珍珠樣光澤。形成珍珠樣暈彩的是貝殼(包括珍珠)的主要組成物質:文石晶體(斜方晶系,潔白有暈彩,質地細膩,半透明狀,玻璃光澤、珍珠光澤)。內臟團中無文石晶體,亦沒有珍珠樣光澤。故內臟化石之說不成立。
另外,葉綠素化學性質極不穩定,半衰期很短,且在光照,氧氣,高溫,酸鹼鹽的環境中會迅速分解(如製作樹葉標本時就必需經過特殊的人工處理才能使樹葉長期的保持綠色)。

鑑別方法

1.紋

無論何種款式硨磲飾品,細看都會發現形式不一、波紋不同、或深或淺、或長或短的類似車輪般的紋路。

2.聞

硨磲雖是來自深海的化石,卻並不像一般貝殼製品有一絲腥味,更不會散發出塑膠製品的化學味,清清淡淡如水般純潔無味。

3.涼

硨磲性寒,在海里沉積千萬年,吸收了巨大的海底能量,有轉換磁場之功效,觸感都是冰涼的。

4.亮

硨磲主要成分是文石、方解石,具有玻璃光澤,斷口可程油脂光澤的特徵,故而打磨拋光後的硨磲飾品都會散發出像水晶一般的虹光,亮而不膩。

5.重

鑒於硨磲的密度及比重都不低,掂量時一定會有沉甸甸,而非輕飄飄的感覺。

6.瑕

硨磲在生長的過程中會歷經各種變換或多或少的瑕疵,但是瑕不掩瑜,這些微小的類似一條條蟲痕般的瑕疵恰好證明了硨磲的天然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