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剛界

金剛界

金剛界,音譯作嚩日羅馱睹。與“胎藏界” 相對,二者合為佛教密宗根本兩部。略稱金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金剛界
  • 音譯:嚩日羅馱睹
  • 相對胎藏界
  • 簡稱:金界
金剛界概述,金剛界曼荼羅,金剛界三十七尊,

金剛界概述

密宗視宇宙中一切皆為大日如來所顯現,表現其智德方面者稱為金剛界;表現其理性(本來存在這永恆悟性)方面者稱為胎藏界金胎兩部之所由區別,是由觀察的方面和立場不同而表法因而不同,蓋自心之圓具萬德,在佛不增,在眾生不減,說此法爾之理,本來具有之相者為胎藏界,故胎藏界曼荼羅亦可稱為本有曼荼羅、理曼荼羅、因曼荼羅。如來無邊智慧,悉與冥合,示此觀照之智的差別相者,為金剛界。此雖佛智,亦非眾生所無,到佛果而始生也,固亦為本有,然在金剛界則以顯佛果上之智的差別。故金剛界曼荼羅亦稱修生曼荼羅、智曼荼羅、果曼荼羅。以金剛為喻,取其二義,一為自體堅固,一為業用銳利。如來內證之智德,其用銳利,能摧破惑障以證實相之理,其體堅固,不為一切煩惱所破,猶如金剛寶石之堅固,不為外物所壞,故金剛界具有智、果、始覺、自證等諸義。反之,如來之理性存在於一切之內,由大悲輔育;猶如胎兒在母胎內,亦如蓮花之種子蘊含在花中,是故譬之以胎藏,故胎藏界具有理、因、本覺化他等諸義。又金剛界若配以五智,即分為佛、金剛、寶、蓮花、羯磨等五部;胎藏界為導他之教,若配以大定、大悲、大智三德,則分為佛、蓮花、金剛三部。
若據《金剛頂經》所說,將金剛界以圖繪表示,稱為金剛界曼荼羅;若據《大日經》之說,將胎藏界以圖繪表示,稱為胎藏界曼荼羅。以上兩界合稱真言兩部,或稱金胎兩部,為密宗最根本之二面。若視為彼此對立,則稱兩部相對;若視為兩界一體,則稱兩部不二。於此,日本東密主張兩部原本互相不二,故不另立“不二之法”;但台密另立不二之法,稱為蘇悉地法。此外,於色、心二法之中,金剛界配屬心法;於地、水、火、風、空、識等六大之中,金剛界配屬識大。胎藏界則配屬色法,配屬前五大。此界代表性之印契五股杵印。

金剛界曼荼羅

金剛界曼荼羅,又作西曼荼羅、果曼荼羅、月輪曼荼羅,為密宗兩部曼荼羅之一。《金剛頂經》為其基礎。現圖金剛界曼荼羅為九個曼荼羅會所組成,故又稱九會曼荼羅、金剛九會曼荼羅、金剛界九會曼荼羅。九會之中,前七會為金剛界品,其中之前六會為大日如來自性輪身;後二會(即第八會、第九會)為降三世品,皆為大日如來之教令輪身,總稱金剛界曼荼羅。圖像以上端為西方,縱橫等分為三,故共有九會。圖繪中央為成身會,如自大日如來垂跡為應化等諸身,以化濟眾生,則為從果向因之順序。若依“從果向因”的下轉門之意義,第一會即是成身會,其下向左依順序為:
(一)成身會,又稱羯磨會。為四種曼荼羅中之大曼荼羅。以五圓輪排列成十字,相當於五佛,中央為大日如來,其周圍為四波羅蜜菩薩,四方各有一月輪,內各置一佛,故有“四方四佛”之語,四佛亦以同形成排列,各有四親近菩薩,故共有十六菩薩;另有內外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密宗護持之諸天賢劫千佛等圍繞,共有一?六一尊。圖示佛果之實相,亦示行者依於五相三密之觀行而成佛之相,故名成身會。此會為以下八會曼荼羅之總體,故亦名根本會。共有三十七尊。
(二)三昧耶會,又稱羯磨會。成身會諸尊之內證本誓,為四種曼荼羅中之三昧耶曼荼羅。系諸尊各以器杖、印契等象徵其本誓之三昧耶來表示之形式。即中央月輪中安置由瓔珞、風輪等莊嚴而成之多寶塔,象徵大日如來三昧耶身,塔身下橫置五股金剛杵,代表五智顯現之三昧耶形。四方四佛之三昧耶形依次為:東方阿閦佛為豎金剛杵,南方寶生佛為寶珠,西方阿彌陀佛為蓮花,北方不空成就佛羯磨杵。其餘十六大菩薩、八供養菩薩、四攝菩薩等亦各皆以三昧耶形表示之。共有三十七尊,位置大致與成身會相同。
(三)微細會,又稱羯磨會、金剛微細會。為四種曼荼羅中之法曼荼羅。即諸尊相互入於各自之三昧耶身,皆位三股金剛杵中,三股表事業成就義,故曰羯磨。其相微細,心佛眾生差別不可得故。以顯“一尊具足諸尊之德”之義,故此曼荼羅表示諸尊各具五智無際智等重重微細之智用。共有三十七尊。
(四)供養會,又稱大供養會。為四種曼荼羅中之羯磨曼荼羅。此會呈現諸尊相互供養之義,故諸尊之形像,除五佛外,其餘十六大菩薩、四攝菩薩、八供養菩薩等,皆左手作拳,右手持蓮花,其上安置三昧耶形。即諸尊皆捧其三昧耶形於蓮花,以供養心王大日如來,故名供養會,以供養為事業故。共有三十七尊。
(五)以上四會,大三法羯之四曼各別而二之法門。然四曼本相互融會而不離,為顯此義,故會四曼於一處而為四印會四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不離”之義,即賅攝四曼於一會。其圖式,中央為大日如來,東西南北四方各安置金剛薩埵觀音、虛空藏、毗首羯磨等四尊,大圓輪之四隅安置四波羅蜜菩薩之三昧耶形五股杵、寶珠、蓮花、羯磨),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四菩薩之三昧耶形(三股杵、花鬘?、箜篌、羯磨)。圖中之大日如來象徵四曼之所依,四波羅蜜菩薩則依次象徵四曼。共有十三尊。
(六)雖會四曼於一處,然菩薩尚具各別之相,次之一印會,則四曼之別相,悉歸於一實相之極理,故此會惟列別大日一尊。一印會,此會表示四曼之諸尊皆歸於不二性海之義。其圖式,呈現大日如來一尊之單純圖樣,是密宗修法中,特於修大日一尊法所用。大日如來安坐於圖中之大月輪,頭戴五佛寶冠,身著白色天衣,住於智拳印中。象徵五智圓滿獨一法身之義。
以上六會,皆以大日如來為中心,是為自性輪身曼荼羅。大日者,萬有之自性,本地之佛體,故名自性輪身。
(七)理趣會,是以金剛薩埵為中心之曼荼羅。大日如來現金剛薩埵之身,以正法廣濟眾生者也,是名正法輪身,本會曼荼羅亦名正法輪身曼荼羅。此會所顯之理趣,在不改人之欲觸愛慢四煩惱之面貌,而直化為菩提之眷屬。此顯著說明凡夫即佛之深理者也。其圖式,中央為頭顯戴五智寶冠之金剛薩埵,四方安置欲、觸、愛、慢等四金剛,四隅安置意生、計里吉羅、愛樂、意氣等四金剛女;外院則安置四攝菩薩及金剛嬉、鬘?、歌、舞等內四供養菩薩。然此會之內外四供養菩薩之位置獨與其他諸會相反,系表示內外無礙融會之義。共有十七尊。
(八)降三世羯磨會,略稱降三世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現忿怒之身以降伏剛強難化之眾生。大日如來雖以正法輪攝受眾生,然如大自在天之剛強難化者,非寂靜法門即正法之所能得度,故不得不現忿怒之降三世明王以調伏之,使其服從教令,凡明王皆為教令輪身,故降三世之羯磨會及三昧耶會皆為教令輪身之曼荼羅。一般謂過去、現在、未來為三世。此處這三世為三毒三界之意,蓋治貪?瞋痴之煩惱,降伏欲界色界無色界之迷妄,使成正覺,故名降三世。降三世明王足踏大自在天與烏摩妃,此二天者,即人格化的煩惱障所知障也。煩惱障有妨涅盤?,所知障有礙菩提,非摧斷之,不能成佛。此兩會尊數略同,第八會為大曼荼羅,第九會乃明第八會諸尊之忿怒本誓者也。其圖式,中央之大日如來住於智拳印中,示現降伏四魔之形。四方四佛及十六大菩薩亦皆交拳現忿怒相,尤以金剛薩?埵呈三面八臂之降三世忿怒明王之相更為特異。外金剛部之四隅安置金剛夜叉、軍荼利、大威德、不動等四大明王;或謂安置色、聲、香、味等四明妃。共有七十七尊。
(九)降三世三昧耶會,此會表示大日如來降伏大自在天本誓之義。此會之尊數與諸尊之排列與上會降三世會全然相同。惟其三昧耶形之安置相異;蓋以降三世會乃表現諸尊事業具足之身相而此會則表現諸尊內證之德。圖中金剛薩埵之三昧耶形為八輻輪,乃一摧破之具,象徵眾生本具之堅固清淨菩提心,圖中之大自在天則象徵根本無明,故此會呈現以自性清淨之智光來驅除行者心內塵垢之儀相
如逆而上轉,以明行者修證之階段,則為從因至果之順序。若依“從因向果”之上轉門而言,其意義系表示菩薩修行之次第,或真言行者斷除惑障及開發心地之次第,即:(一)第一會乃顛倒順逆而指降三世三昧耶會,即降三世明王自現三昧耶形,降伏貪瞋痴三毒,以去除成道之障難。(二)由三昧耶形變現為羯磨身,現大忿怒之相,左足踩踏大自在天,象徵斷除煩惱障,右足踩踏烏摩妃,象徵斷除所知障,此即降三世羯磨會。(三)既於前二會斷除三毒二障,則得般若之理趣,如是欲、觸、愛、慢等象徵內外心境之十七尊皆示現本初不生之體(般若波羅蜜多),此即理趣會。(四)成就五相成身觀時,行者自身即為本尊大日如來之體,乃賅攝一切諸尊於一體,此即一印會。(五)須得四佛加持,始能決定成佛之義,其時四佛現前,圍繞大日如來,此即四印會。(六)諸尊皆以寶冠、花鬘?等禮獻予大日如來,呈現諸佛供養之儀,此即供養會。(七)顯現他受用身,而有現智身、見智身、四明等,顯示遍入微細金剛中之禪定之相,此即微細會。(八)於道場觀中,結如來拳印,由種子字而轉變為三昧耶形,此即三昧耶會。(九)復由三昧耶形轉變成威儀具足之毗盧遮那如來羯磨身,此即羯磨會。
全部九會共有一四六一尊,即佛體一三六尊、菩薩二九七尊、忿怒身四尊、執金剛神四尊、外金剛部一二尊,又除上記各會之次第外,另有多種說法,其中有表示“自證化他折伏攝受不二”之曼荼羅者,其次第為第一薩埵會(理趣會)、第二降三世會、第三降三世三昧耶會、第四四印會、第五供養會、第六羯磨會(微細會)、第七一印會、第八成身會(羯磨會)、第九三昧耶會。此一次第系表示由自證出於化他,復由化他歸於自證之意。

金剛界三十七尊

金剛界三十七尊,謂密宗金剛界曼荼羅成身會安置之三十七尊。又稱塔中三十七尊。包括:(一)五佛,即大日如來阿閦如來寶生如來、阿彌陀如來、不空成就如來。(二)四波羅蜜,乃大日如來之四親近,由大日如來所生,表四佛之定德。即金剛波羅蜜菩薩、寶波羅蜜菩薩、法波羅蜜菩薩、羯磨波羅蜜菩薩。此四波羅蜜菩薩分別為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等四佛之能生養育之母。(三)十六大菩薩,即:(甲)阿閦如來之四親近:金剛薩埵菩薩、金剛王菩薩、金剛愛菩薩金剛喜菩薩;(乙)寶生如來之四親近:金剛寶菩薩、金剛光菩薩、金剛幢菩薩、金剛笑菩薩;(丙)阿彌陀如來之四親近:金剛法菩薩金剛利菩薩金剛因菩薩、金剛密語菩薩;(丁)不空成就如來之四親近:金剛業菩薩金剛護菩薩、金剛牙菩薩、金剛拳菩薩。(四)八供養菩薩,有內外之分,據不空三藏所說《金剛頂瑜伽略述三十七尊心要》載,內四供養大日如來為供養四佛而流出者,即嬉、鬘、歌、舞四菩薩。外四供養乃四佛為供養大日如來而流出者,即香、華、燈、塗四菩薩。(五)四攝菩薩,乃從大日如來心中流出,將一切眾生引入曼荼羅,表授給果地之法的化他之德,即鉤、索、鎖、鈴四菩薩。三十七尊加四大神和四大明王。即成四十五尊。
有關三十七尊之出生,經說不一,《理趣釋》及《秘藏記》等,如上述,謂由大日如來生四波羅蜜,由四波羅蜜生出四佛。《金剛頂經》、《金剛頂瑜伽三十七尊出生義》、《菩提心論》等,謂由大日如來生四佛,由四佛生四波羅蜜。《略述金剛頂瑜伽分別聖位修證法門》則說三十六尊皆由大日如來生出。又依《秘藏記》、《四十帖訣》、《曼荼羅私鈔》所載,內四供養乃四佛為供養大日如來所流出者,外四供養乃大日如來為供養四佛所流出,與上述不空所說有異,又十六大菩薩主慧德,故稱慧門十六尊;四波羅蜜、八供四攝等十六尊主定德,故稱定門十六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