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胎兩界

“金胎兩界” 是佛教密宗所傳的金剛界與胎藏界二法的合稱。

簡介,金剛界,胎藏界,

簡介

在密教看來,宇宙的一切事物皆為法身佛大日如來的表現,這一表現可以分成金剛界與胎藏界兩種,金剛界是大日如來智慧的表現,代表了大日如的智慧,此智慧具有智、果、始覺、自證等義,猛利猶如金剛,可以摧破一切煩惱,所以稱為“金剛界”。
胎藏界是大日如來理性的表現,代表了大日如來的理德,此理德可以攝持一切諸法,具有理、因、本覺、化他等義,猶如母胎收藏其子,所以稱為“胎藏界”。

金剛界

金胎兩界
金剛界具有始覺的功能,它的作用是轉迷界的九識,以成五種果智,所以密教又將金剛界細分為五部。一是蓮花部。意為一切眾生本有清淨菩提心,眾生雖在六道之中輪迴生死,而其淨菩提心則不染不污,猶如蓮花,出污泥而不染。此菩提淨心名為“蓮花部”。
二是金剛部。意為眾生心中自有覺悟一切的智慧,此智慧與眾生常相隨遂,眾生雖處生死之中,經無數劫,而此智慧不染不垢,不可破壞,又能破壞一切煩惱,猶如金剛,雖久地下而不朽不壞,且能利斷萬物,所以此智慧稱為“金剛部”。三是佛部。眾生本有的理性雖在凡位不能顯現,而一旦修證成功,進入果位,覺道圓滿,則轉成為諸佛菩薩的智慧,所以稱為“佛部”。四是寶部。
諸佛菩薩萬德具足,福慧無邊,猶如摩尼珠寶,所以稱為“寶部”。五是羯磨部。羯磨意為“業”,諸佛菩薩為化度眾生而能成就一切方便事業,所以稱為“羯磨部”。根據密宗的經典,金剛界五部各有一種智慧,與此智慧相關,五部也各有自己的部主,各有與部主相配的菩薩、金剛、明王等。如佛部的智慧名為“法界體性智”,部主是大日如來,大日如來生起法菩薩、遍照金剛、不動明王;
金剛部的智慧名為“大圓鏡智”,部主是阿閦如來,阿閦如來生起虛空藏菩薩、如意金剛、軍荼利明王;寶部的智慧名為“平等性智”,部主是寶生如來,寶生如來起普賢菩薩、薩垂金剛、孫婆明王;蓮花部的智慧名為“妙觀察智”,部主是阿彌陀如來,阿彌陀如來生起觀世音菩薩、法金剛、馬頭明王;羯磨部的智慧名為“成所作智”,部主是不空成就如來,不空成不如生起彌勒菩薩、業金剛、金剛夜叉。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金剛界曼陀羅體系。

胎藏界

金胎兩界
胎藏界則約定、智、悲三德而配置曼陀羅,所以胎藏界分為三部。一是佛部。此部諸理智具足,覺道圓滿,皆已進入佛的境界,故名“佛部”,代表了諸佛的定德。
二是蓮花部。諸佛如來的慈悲可以生長一切善法,稱之為“蓮花部”。三是金剛部。諸佛如來的智慧能破一切惑業苦惱,喻如金剛,所以稱為“金剛部”。
三部各有自己的部主,也各有自己的度母、明王、明妃、仇怒神等。如佛部的部主是大日如來,部母是佛眼尊,明王是最勝金輪佛頂王,明妃是無能勝菩薩,仇怒神是不動明王;蓮花部的部主是觀世音,部母是白衣觀自在尊,明王是馬頭明王,明妃是多羅菩薩;金剛部的部主的是金剛手,部母是莽雞菩薩,明王是勝三世明王,明妃是金剛孫那利菩薩,忿怒神為軍荼利。胎藏界構成了一個非常複雜的曼陀羅體系。
在漢地佛教密宗中,金剛兩部各有傳承。密宗創立者“開元三大士”所傳授的兩界密法中,善無畏、一行所傳的是以胎藏界為主的密法,主要的依據是《大日經》;而金剛智、不空等傳授的則是以金剛界為主的密法,主要依據是《金剛頂經》。金剛界以大日如來為受用身,作菩薩形,戴五佛冠,強智拳印,宣揚“五佛五智”說,即中央大日如來的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的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的平等性智,西方無量壽佛的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的成所作智。
五智中以法界體性智慧型最為重要,其餘四智均為諸識所轉,那是採用了瑜伽行派的“轉智成識”思想的結果。胎藏界大日如來亦作菩薩形,戴結髮於須冠,結法界定印。金剛胎藏兩部密法,亦稱“真言兩部”,有兩部相對、兩部不二之說,表明兩部密法之間既有所不同,但也不是完全互相對立,二者實際是相通的。
作為金剛界根本經典的《金剛頂經》,與《大日經》、《蘇悉地經》合稱為密宗三經。《金剛頂經》有廣、略兩種經本,現僅存略本。漢譯共三種,即不傾家蕩產所譯的《金剛頂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教王經》三卷,為一般常用之經典;金剛智所譯的《金剛頂瑜伽中略出念誦經》四卷,所謂略出,即是從十萬頌的廣本中略選精要之義;宋施護所譯的《一切如來真實攝大乘現證三昧經》30卷。這三種經典,詳述快速證入諸佛菩薩境界的密宗特有的儀則,現僅存漢譯本,梵本已不存在。而《大日經》即是善無畏所譯《大毗盧遮那成佛神變加持經》七卷本的略稱。關於金胎兩部各自的密法,在以上幾種經典中都可以找到理論的依據。
密宗金胎兩部在中國的傳承,以金剛界較盛。胎藏界的傳承始自善無畏,善無畏傳一行,一行以後沒有再傳。善無畏入室弟子還有智嚴、義林、玄超等,義林傳曉順,曉順傳日本求法高僧最澄,最澄回國後創立了日本的“台密”。金剛界傳承從善無畏、金剛智等人開始,不傾家蕩產從兩人學得兩部密法,門下弟子眾多。但到唐末五代以後,在漢地的傳承也日見衰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