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密宗金剛界五方五佛

正中一尊,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

左下一尊,為東方世界阿閦佛(不動如來)

左上一尊,為南方世界寶生佛(寶生如來)

右上一尊,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

右下一尊,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來)

我們常說的五方佛就是上面所說的金剛界五佛。

.

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

正中一尊,中央世界大日如來

左下一尊,為東方世界寶幢如來

左上一尊,為南方世界開敷華王如來

右上一尊,為西方世界無量壽如來

右下一尊,為北方世界天鼓雷音如來

.

華夏五方五佛

(中方佛)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大佛;盧舍那佛(座像);

(東方佛)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

(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釋迦牟尼(坐像);

(西方佛)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彌勒佛(座像);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釋迦牟尼(坐像)。

.

新華夏五方五佛

(中方佛)河南魯山的中原大佛;盧舍那佛(立像);

(東方佛)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

(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釋迦牟尼(坐像);

(西方佛)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彌勒佛(座像);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大佛;釋迦牟尼(坐像)。

基本介紹

  • 本名:五方五佛
  • 別稱:五方佛、五佛
  • 五方五佛:The Five Buddhas
  • 華夏五佛:Five Great Buddha of china
  • 新華夏五佛:New Five Great Buddha of china
  • 金剛五佛:大日 阿閦 寶生 阿彌陀 不空成就
  • 胎藏五佛:大日 寶幢 開敷 無量壽 鼓音
  • 華夏五佛:龍門 靈山 天壇 樂山 雲崗
  • 新華夏五佛:魯山 靈山 天壇 樂山 雲崗
五方五佛概念一覽,密宗金剛界五方五佛,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華夏五方五佛溯源,概念來源,變更原因,中方佛新尊,華夏五方五佛,新華夏五方五佛,中方—河南佛山金佛,東方—無錫靈山大佛,南方—香港天壇大佛,西方—四川樂山大佛,北方—山西雲崗大佛,

五方五佛概念一覽

密宗金剛界五方五佛
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
華夏五方五佛
新華夏五方五佛

密宗金剛界五方五佛

密教金剛界五佛為果曼荼羅,表智,即毗盧遮那、阿閦、寶生、阿彌陀、不空成就五佛。這五佛居住在金剛界曼荼羅中央的五解脫輪中。
五方五佛
毗盧遮那佛身白色,結智拳印,位於中央。阿閦佛身黃金色,左右我勸置於脅部,右手下垂觸地,位於東方。寶生佛身金色,左右握拳安於臍部,右手向外結施願印,位於南方。阿彌陀佛身亦金色,結三摩地印,位於西方。不空成就佛身金色,左右作拳當臍,右手舒五指當胸,位於北方。
根據唐密祖師、「開元三大士」之一的不空所譯《菩提心論》記載,大日如來為教化眾生,將其自身具備的五智變化為五方五佛:中央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閦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
正中一尊,為中央世界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代表佛的清淨功德,表法界體性智;
左下一尊,為東方世界阿閦佛(不動如來),表覺性及大圓智;
左上一尊,為南方世界寶生佛(寶生如來),表佛德及平等性智;
右上一尊,為西方世界阿彌陀佛,表智慧功德及妙觀察智。
右下一尊,為北方世界不空成就佛(不空成就如來),表弘法利生的事業及成所作智。
我們常說的五方佛就是上面所說的金剛界五佛。

密宗胎藏界五方五佛

密教胎藏界五佛為因曼荼羅,表理,即大日如來、寶幢、開敷華王、無量壽、天鼓雷音五佛。
大日如來位於中央,身呈黃金色,結法界定印。寶幢如來在東方,身呈赤白色,左手握拳安於脅部,右手結觸地印。開敷華王如來在南方,身呈黃金色,結離垢三昧。無量壽如來在西方,身亦呈黃金色,結彌陀定印。天鼓雷音如來在北方,身呈赤金色,為入定印相。

華夏五方五佛溯源

概念來源

“五方五佛”是佛教中的概念。佛教以時空無盡、世界無盡、眾生無盡、佛無盡為其根本理念。佛既然無盡,所以體現在佛像的塑造供養方面有很多儀軌,有供一佛的、有供三佛、五佛、七佛、千佛、萬佛的,無非因指則明、借事顯理。其中所謂五佛,又稱五智佛、五智如來,根據密宗教義而設立,以五佛配五方:中央毗盧遮那佛代表法界體性智、東方阿從佛代表大圓鏡智、南方寶生佛代表平等性智、西方阿彌陀佛代表妙觀察智、北方不空成就佛代表成所作智。在新的時代里、從構建中國佛教信仰體系的角度出發,前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對“五方五佛”理論作了全新的解釋和演繹。
趙朴初認為,神州大地上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分別有五尊大佛——東方靈山大佛、南方天壇大佛、西方樂山大佛、北方雲岡大佛、中央龍門大佛。儘管這五尊佛像的名稱與佛經中的五方佛名稱不完全一致,但佛佛道齊,事相上的差別,不礙理性上的平等、一致。因此,這五尊佛像從理論上說已是五智俱足,從自然法則上說是五大協和,從修因證果的關係上說,在因行上有四大名山四大菩薩的信仰,在果德上有五方五佛的崇奉。趙老認為,中國佛教界在佛像供奉方面要注意把事相設施上的差別性和理論體系上的完整性結合貫通起來,要注意保持像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五方五佛這種信仰的體系,讓這種信仰體系在廣大信徒的心目中形成一種穩定的依託,有助於信仰情感的落實,有助於整個教團的信仰上形成一種凝聚力。趙老號召中國佛教界從信仰體系的高度深入理解五方五佛和四大名山四大菩薩信仰的深刻意義,並保持這種信仰體系的格局。
趙朴初最初提出的“五方五佛會齊華夏”的大構想,這“五方五佛”指:
(中方佛)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大佛
(東方佛)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
(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
(西方佛)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
.
五方五佛”按建造年代、建築材料及高度排序為:
中原的龍門大佛,盧舍那佛座像,石料,通高17.14米。
東方的靈山大佛,釋迦牟尼立像,青銅材料,通高88米。
南方香港的天壇大佛,釋迦牟尼座像,錫青銅材料,通高26.4米。
西方的樂山大佛,彌勒佛座像,石料,通高71米。
北方的雲岡大佛,第20窟釋迦牟尼座像,石料,通高17米。

變更原因

龍門石窟大佛年代久遠,雙臂殘缺、手印難以考證。

中方佛新尊

在中興大法王寺之際,嵩山大法王寺方丈釋延佛就懷有一種不可抗拒的使命感——創建中天大佛。1990年,釋延佛赴北京拜會趙朴初先生,向他談到了自己的打算。朴初老聽了非常驚喜地說道:“目前關於中華五方五佛,西有樂山大佛,北有雲崗大佛,南方香港的天壇大佛正在創建中,東方正籌建靈山大佛,而修建中天大佛的使命就落在你的肩上,非你莫屬了。”
五方五佛
趙朴初的闡釋堅定了釋延佛的信心。從此,釋延佛拖著殘疾之身義無返顧地踏上了漫長而艱苦的創建之路,決心創建一個世界之最的佛教聖像工程,為人類留下歷千年而不朽的寶貴文化遺產。
於是,釋延佛率領弟子,踏訪名山,一路行來,箇中艱辛,難以言喻。
經過反覆勘察和專家論證,河南魯山縣境內的玉枕山被定為修建中天大佛的最佳地點,成為今後旅遊、觀光、拜佛之聖境福地。
在民營企業家李留法的支持下,2004年農曆四月初八釋迦牟尼佛聖誕日,有明確的說法手印的銅鑄“佛山金佛”——毗盧遮那中天大佛終於建成,“佛山金佛”身高108米,莊嚴卓絕,趙朴初生前“五方五佛會齊華夏”的宏偉景願終於告成。
五方五佛
趙朴初在金剛座上手書“佛山金佛”四個大字。據佛門說法,這五方五佛,加上原有的四大菩薩道場,能佑中華萬代平安。
中天大佛又稱中原大佛或佛山金佛。至此,新華夏“五方五佛”終得圓滿。

華夏五方五佛

趙朴初最初提出的“五方五佛會齊華夏”的大構想的華夏“五方五佛”為
五方五佛
(中方佛)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大佛
(東方佛)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
(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
(西方佛)四川樂山市的樂山大佛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
中方—河南洛陽龍門大佛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南十三公里處,它同甘肅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並稱中國古代佛教石窟藝術的三大寶庫。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0年11月30日洛陽龍門石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遺產委員會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五方五佛
龍門石窟始開鑿於北魏孝文帝遷都洛陽(公元493年)前後,後來,歷經東西魏、北齊,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連續大規模營造達400餘年之久。密布於伊水東西兩山的峭壁上,南北長達1公里,現存窟龕2345個,題記和碑刻2680餘品,佛塔70餘座,造像10萬餘尊。其中最大的佛像高達17.14米,最小的僅有2厘米。這些都體現出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極高的藝術造詣。
五方五佛
奉先寺是龍門唐代石窟中最大的一個石窟,長寬各30餘米。據碑文記載,此窟開鑿於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在位時期,於公元675年建成。供奉的主神為盧舍那佛,“盧舍那”的意思就是釋迦牟尼的報身佛,洞中佛像明顯體現了唐代佛像藝術特點,面形豐肥、兩耳下垂,形態圓滿、安詳、溫存、親切,極為動人。石窟正中盧舍那佛坐像為龍門石窟最大佛像,身高17.14米,頭高4米,耳朵長1.9米,造型豐滿,儀表堂皇,衣紋流暢,具有高度的藝術感染力,實在是一件精美絕倫的藝術傑作。據佛經說,盧舍那意即光明遍照。這尊佛像,豐頤秀目,嘴角微翹,呈微笑狀,頭部稍低,略作俯視態,宛若一位睿智而慈祥的中年婦女,令人敬而不懼。有人評論說,在塑造這尊佛像時,把高尚的情操、豐富的感情、開闊的胸懷和典雅的外貌完美地結合在一起,因此,她具有巨大的藝術魅力。盧舍那佛像兩邊還有二弟子迦葉和阿難,形態溫順虔誠,二菩薩和善開朗。天王手托寶塔,顯得魁梧剛勁。而力士像就更動人了,只見他右手叉腰,左手合十,威武雄壯。
五方五佛
河南洛陽龍門石窟“龍門大佛”通高17.14米。盧舍那佛坐像,石料。

新華夏五方五佛

河南魯山佛都山大佛建成後,新華夏“五方五佛”調整為
(中方佛)河南魯山的中原大佛
(東方佛)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
(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
(西方佛)四川樂山的樂山大佛
(北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

中方—河南佛山金佛

河南省平頂山市魯山縣上湯趙村佛泉寺內的銅製盧舍那大佛,總高208米(大佛身高108米,蓮花寶座高20米,金剛座高25米,須彌座高55米),是全世界最大的佛像,稱為“佛山金佛”。其中金剛座內分三層,每層有九個殿,三個拜佛台,每個拜佛台有300平方米,氣勢之宏偉是前所未有的。其外層上部是飛天造型,中部為萬佛龕,下部正南為巨門三個。其下為須彌座,占地6680平方米。整座像總投資2.8億元人民幣。佛身用黃銅、紫銅2700噸、黃金100公斤,為抗震、防風、防災內部用鋼材3700噸支撐,其造型莊嚴、飄逸、氣勢獨特,真乃“當驚世界殊”。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敬建金佛的創意來自中國佛教協會已故會長趙朴初提出的“五方五佛會齊華夏”的構想。這五方五佛原本是江蘇無錫的靈山大佛(東方佛)、四川樂山市的樂山大佛(西方佛)、山西大同的雲崗石窟大佛(北方佛)、香港大嶼山的天壇大佛(南方佛),以及河南洛陽的龍門石窟大佛(中方佛)。可是,龍門石窟大佛年代久遠,雙臂殘缺、手印難以考證。在嵩山大法王寺方丈釋延佛大和尚的多方奔走及河南民營企業家李留法的鼎力支持下,造型完整、有明確的說法手印的銅鑄“佛山金佛”遂應運而生,成為新的中方佛。“佛山金佛”金剛座上的四個大字,就是趙朴初手書。
五方五佛
河南魯山佛都山“佛山金佛”總高208米。釋迦牟尼立像,紫銅材料,佛體108米,蓮花座20米,金剛座25米,須彌座高55米。
這尊宏偉莊嚴的大佛是中國佛教界近百年來最大的一件盛事。2008年9月29日,世界第一大佛中原釋迦大佛落成慶典暨開光法會在中國河南省魯山縣佛泉寺隆重舉行。108名來自兩岸四地的高僧大德,為高達208米的大佛開光。開光盛典由知名主持人吳小莉、陳鐸擔任司儀。3分鐘絢爛的日景煙花拉開盛典序幕。中國佛教協會會長一誠長老、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覺光長老、台灣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長老率領加木祥活佛、聖輝大和尚、學誠大和尚、永信大和尚、延佛大和尚、淨雄法師、海濤法師等兩岸四地108位高僧大德走上主禮台,以隆重的佛教禮儀聯袂為大佛開光,並祈福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河南平頂山中原大佛由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傳承人、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協會副會長、莆田興勝工藝公司(福建鑫銅工藝有限公司董事長)、著名民間雕塑工藝大師林勝標、蔡燕美伉儷設計製作。

東方—無錫靈山大佛

靈山大佛坐落於無錫馬山秦履峰南側的小靈山地區,該處原為唐宋千年名剎祥符寺的舊址,為保存古蹟,弘揚文化,落實宗教政策,由修復祥符禪寺建造大佛立像籌建委籌劃,在恢復祥符寺的同時,興建八十八米高的露天青銅釋迦牟尼佛立像。靈山大佛於1997年11月15日落成開光,海內外高僧大德及各地信眾萬餘人親臨現場。大佛所在位置系唐玄奘命名的小靈山,故名靈山大佛。
五方五佛
靈山大佛景區占地面積約30公頃。從靈山大型果園停車場步行至照壁廣場,可見三山環抱,靈山大佛巍然屹立,氣勢雄偉壯觀。大佛南面太湖,背倚靈山,左挽青龍(山),右牽白虎(山),地靈形勝,風水佳絕,為難得之佛國寶地。靈山大照壁可謂華夏第一壁,長39.8米,高7米,正面“靈山勝會”石刻組雕,神仙道偉,千人千面,栩栩如生;背面為“唐僧賜禪小靈山圖”。
成為太湖明珠--無錫的標誌之一。
五方五佛
大佛採用錫青銅材料鑄造,除因青銅件持久永恆外,更重要的是青銅藝術是源於石器時代的古典藝術精粹,同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極為燦爛的一部分.青銅藝術的古樸素雅和優美細緻,在世界上享有崇高地位。大佛的鑄造是一項大規模、高難度的工程,籌建委決定由南京晨光集團承建此項工程。南京晨光集團有令人信賴的技術,並曾在建造香港天壇大佛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靈山大佛的主要數據資料如下:
1、靈山大佛通高88米,佛體79米,蓮花瓣9米。
五方五佛
2、靈山大佛佛體(不含蓮花瓣)由1560塊6-8毫米厚的銅壁板構成,焊縫長達30餘公里。
3、靈山大佛鑄銅約700噸,銅板面積達九千多平方米,約一個半足球場大小。
4、由於高科技的運用,靈山大佛能抵禦14級颱風和8級地震的侵襲。
靈山大佛的塑造,依據佛經如來三十二形相的記載完成。大佛慈顏微笑,廣視眾生,右手"施無畏印"代表除卻痛苦,左手"與願印"代表給予快樂,均為祝福之相,整個佛像形態莊嚴圓滿,安詳凝重而細緻,顯現佛陀慈悲的法相。
江蘇無錫靈山靈山大佛通高88米。釋迦牟尼立像,青銅材料,佛體79米,蓮花瓣9米。

南方—香港天壇大佛

天壇大佛座落在香港大嶼山海拔520米的昂平,是香港受歡迎的旅遊景點之一。天壇大佛位於寶蓮寺旁,於1990年動工,1993年12月開光,並開放給公眾人士參觀。
五方五佛
世界上最大的戶外青銅坐佛。位於寶蓮寺牌坊正對的木魚山頂上,以青銅鑄造,1993年12月開光。佛頭以黃金貼面,佛身由200餘片青銅焊接打造,大佛所坐蓮花寶座為仿北京天壇所設計,故而得名“天壇大佛”。
該像總高度近34米,為一結合宗教藝術和尖端科技的結晶品。大佛底座三層,設有展覽廳等。大佛的三層殿堂由圓形樓梯貫通,內有一口大鐘懸掛在殿堂正中,大銅鐘直徑2米、重達6噸,外壁刻有佛像、手印和經文等上雕佛像和經文等。該鐘由電腦控制,每隔七分鐘敲打一次,共108次,以供人“解除108種煩惱”。
五方五佛
在三樓的紀念堂中,供奉了佛陀真身舍利。相傳舍利是2500年前釋迦牟尼世尊涅盤後留下的聖物,大小仿如米粒,現只有中國和斯里蘭卡兩國仍有珍藏佛祖舍利。佛陀真身舍利於1992年10月,由斯里蘭卡迎請回港,信眾可前往參拜。
佛像端坐在三層祭壇的蓮花座上,宏偉肅穆。拾級而上,到達祭壇可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
五方五佛
佛像佛高26米,重220噸,坐於三層祭壇上,是全球最大的青銅座佛。佛像坐在268級的石階上,端坐的佛像莊嚴肅穆,無論遠觀近看,都予人寧靜祥和的感覺。拾級而上,到祭壇上遠眺大嶼山和南中國海的無際風光,更是令人神往。寺院附近有一茶莊,亦是香港唯一的茶莊。旅客可在此品茗,不妨在大清晨到大嶼山的山峰--鳳凰山觀賞日出。鳳凰山高934米,是本港第二高的山峰。政府興建觀光吊車連線東涌至昂平,於2006年落成,天壇大佛的座下設有資料館,須於入口處購素齋券(入場券)方可內進。寶蓮寺是本港的佛教勝地,藏經豐富,寺內還設有大型齋堂供善信享用齋菜。美國權威地理旅遊雜誌《國家地理旅行者》(NationalGeographic Traveller)亦極力推薦天壇大佛這項名勝。
香港大嶼山天壇大佛通高26.4米。釋迦牟尼座像,錫青銅材料。

西方—四川樂山大佛

樂山大佛位於峨眉山東31公里的樂山市,依凌雲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而成,又名凌雲大佛,為彌勒坐像,樂山大佛開鑿於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當時,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三江於此匯合,水流直衝凌雲山腳,勢不可擋,洪水季節水勢更猛,過往船隻常觸壁粉碎。凌雲寺名僧海通見此甚為不安,於是發起修造大佛之念,一使石塊墜江減緩水勢,二借佛力鎮水。海通募集20年,籌得一筆款項,當時有一地方官前來索賄,海通怒斥:“目可自剜,佛財難得!”遂“自抉其目,捧盤致之”。海通去世後,劍南川西節度使韋皋,徵集工匠,繼續開鑿,朝廷也詔賜鹽麻稅款予以資助,歷時90年大佛終告完成。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佛像高71米,是世界最高的大佛之一。大佛頭長14.7米,頭寬10米,肩寬24米,耳長7米,耳內可並立二人,腳背寬8.5米,可坐百餘人,素有“佛是一座山,山是一尊佛”之稱。
樂山大佛具有一套設計巧妙,隱而不見的排水系統,對保護大佛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大佛頭部共18層螺髻中,第4層、第9層和第18層各有一條橫向排水溝,分別用錘灰壘砌修飾而成,遠望看不出。衣領和衣紋皺摺也有排水溝,正胸有向左側也有水溝與右臂後側水溝相連。兩耳背後靠山崖處,有洞穴左右相通;胸部背側兩端各有一洞,但互未鑿通,孔壁濕潤,底部積水,洞口不斷有水淌出,因而大佛胸部約有2米寬的浸水帶。這些水溝和洞穴,組成了科學的排水、隔濕和通風系統,防止了大佛的侵蝕性風化。
五方五佛
沿大佛左側的棱雲棧道可直接到達大佛的底部。在此抬頭仰望大佛,會有仰之彌高的感覺。坐像右側有一條九曲古棧道。棧道沿著佛像的右側絕壁開鑿而成,奇陡無比,曲折九轉,方能登上棧道的頂端。這裡是大佛頭部的右側,也就是凌雲山的山頂。此處可觀賞到大佛頭部的雕刻藝術。大佛頂上的頭髮,共有螺髻1021個。遠看髮髻與頭部渾然一體,實則以石塊逐個嵌就。
大佛右耳耳垂根部內側,有一深約25厘米的窟窿,長達7米的佛耳,不是原岩鑿就,而是用木柱作結構,再抹以錘灰裝飾而成。在大佛鼻孔下端亦發現窟窿,露出三截木頭,成品字形。說明隆起的鼻樑,也是以木襯之,外飾錘灰而成。
大佛胸部有一封閉的藏髒洞。封門石是宋代重建天寧閣的紀事殘碑。洞裡面裝著廢鐵、破舊鉛皮、磚頭等。據說唐代大佛竣工後,曾建有木閣覆蓋保護,以免日曬雨淋。從大佛棱、腿臂胸和腳背上殘存的許多柱礎和樁洞,證明確曾有過大佛閣。宋代重建之,稱為“天寧閣”,後遭毀。維修者將此殘碑移到海師洞裡保存,可惜於後來被毀。
大佛頭部的右後方是建於唐代的凌雲寺,即俗稱的大佛寺。寺內有天王殿、大雄殿和藏經樓等三大建築群。
自明、清以來的數百年間,大佛飽受自然風雨侵蝕,以致佛身千瘡百孔,面目全非。1962年,中國政府撥專款對佛像作全面維修,它那端莊清秀的真容才重見天日,以後大佛又批准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委員會和國內外文物保護專家的指導下,這座屹立了1200多年的世界大佛的進一步維修保護工作,正在有步驟地展開。
四川樂山峨眉山樂山大佛通高71米。彌勒佛座像,石料。

北方—山西雲崗大佛

雲崗石窟位於山西大同市城西16公里的武州山南麓,武州山的最高峰名雲岡,因此原名武州雲岡石窟。它依山開鑿,東西綿延1公里,開大小佛龕2100多個,規模宏大,氣勢雄偉,是石窟寺藝術從西域經河西走廊至內地最早開鑿的石窟群,有“東方羅馬石雕”之美譽。石窟始建於北魏文成年間(公元455年),當時有數萬名石刻工匠師經40年的努力,於公元494年北魏遷都洛陽時,基本上完成主要部分。隨後又零星開窟造像30年,至公元524年才告結束,開窟造像前後達70年。
五方五佛
雲岡石窟現保存主要洞窟有53個,其中:大型21個,中型32個。另外還有數百個小型石窟。據統計,佛龕有2100多個,大小佛像5萬尊,最大的高達17米,最小的不到2厘米。石窟雕刻題材主要是佛像和佛教故事,內容豐富,造像神態各異。
五方五佛
雲岡石窟中最高的佛像17米,是第五窟“三世佛”中央的坐式佛像,其面部形象:額寬、眼大、鼻高、唇厚,具有古印度人特徵。第二十窟中的釋迦牟尼佛坐式雕塑像高13。7米,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面部、身材具有中原人特徵。由於洞窟前壁倒塌,使洞窟大部分佛像外露,人們在遠處就能看到這尊莊嚴雄偉的坐式大佛。他是雲岡石窟雕刻藝術的代表作。
五方五佛
雲岡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始建於公元460年,由當時的佛教高僧曇曜奉旨開鑿。現存的雲崗石窟群,是1961年國務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整個石窟分為東、中、西三部分,石窟內的佛龕,象蜂窩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鑲嵌在雲岡半腰。東部的石窟多以造塔為主,故又稱塔洞;中部石窟每個都分前後兩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頂布滿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補刻的小龕為最多,修建的時代略晚,大多是北魏遷都洛陽後的作品。
山西大同雲岡大佛通高17米。第20窟釋迦牟尼座像,石料。
密宗佛教漢朝(公元前202年-公元220年)一說三國黃龍二年(230年)開始傳入中國,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叫“漢傳密宗寺院”簡稱“漢密”或“唐密”, 盛行於北魏初年(386年)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因為密宗佛教倡導俗家修行到南朝梁武帝時期(502-557年)梁武帝沉迷佛教修行,在全國修建大量官方佛寺,密宗佛教開始成為皇家寺院和官方寺院修行的佛教宗派。佛教官寺最早出現在南北朝一直延續到到唐朝武宗皇帝會昌五年(845年)。唐朝會昌以前每個縣都有一座到兩座官寺(和尚寺和尼姑寺),會昌年間中國佛教達到最鼎盛時期,全國寺院多達五千多座,僧侶七十多萬,寺院占有大量土地和財產,僧侶並可免除兵役和勞役,嚴重影響唐朝經濟,會昌五年武宗皇帝聽信道士趙歸真讒言,下旨拆毀全國所有佛像,寺院改成驛館和酒樓,僧侶充當勞役,史稱“會昌法難”或稱“武宗毀佛”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五方五佛
奉祀五方五佛的寺院都屬於官寺,在這次劫難中幾乎在中國大地消失,保存下來屈指可數,全國除西藏“藏傳密宗佛教”外,僅存十多座供奉五方五佛的官寺,分別是:北京法源寺、河北趙縣柏林禪寺、南京瓦官寺、遼寧朝陽五佛寺,福建泉州開元寺、漳州龍溪古縣城下半林鸛林寺,山西大同華嚴寺、善化寺、石窟寺、圓通寺、慈雲寺。這些寺院保存下來的五方五佛也不是唐朝時期的造像有歷史記載的比如:山西大同華嚴寺中央三尊造於明·宣德年間,屬木雕,其餘兩尊造於宣德、景泰年間,屬泥塑。泉州開元寺中間大日如來是唐朝造像,其他四尊是五代時期王審邽修大殿時增塑的,漳州下半林鸛林寺五方五佛,南明永曆六年毀於兵燹,後來重新塑像於僧伽殿文革又被毀95年新塑的。
因為五方五佛的至高地位近來大陸有多座寺廟重塑開光了五方五佛:2003年11月嵩山少林寺,2011年5月西安大興善寺,2014年10月上海西林禪寺等!
唐高宗時期佛教官寺開始由皇帝統一命名和管理,唐朝有歷史記載的皇帝命名官寺有四次:唐高宗乾封元年(666年)官寺被統一命名為景星寺、天授元年(690年)命名為大雲寺、天授二年(691年)命名為龍興寺、最後是開元二十六年(738年)命名為開元寺,官寺皇帝命名只是封號,每座官寺還有自己的寺名,比如福建泉州開元寺全稱:“敕大開元萬壽禪寺”、廣東潮州開元寺全稱:“敕大開元鎮國禪寺”,人們就習慣稱開元寺,這就是全國各地有很多開元寺、龍興寺、大雲寺的原因。
官寺奉祀的五方五佛是佛教最高級別的五尊神祗 ,武宗毀佛後第二年就病死,宣宗登基後又提倡復興佛教,但因政治和經濟原因奉祀五方佛的官寺沒有得到朝廷的復興,民間復興的佛教寺院都是奉祀“西天三佛”或“一佛二尊者”也稱“一佛兩菩薩”的民寺,後來僧侶就把代表至高無上的“五方五佛”雕刻在帽子上,俗稱“五佛冠”,民間雅稱“唐僧帽”,並只有方丈、主持或得道高僧才能佩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