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知障

梵語jn~eya^varan!a。指執著於所證之法而障蔽其真如根本智。所知障又稱無明惑、無始無明、智障等。為二種無明之一(一念無明和無始無明)或三障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所知障
  • 外文名:jn~eya^varan!a
  • 又名:無明惑、無始無明、智障等
  • 相關著作:《佛學常見辭彙》
簡介,解釋,種子,誤解,

簡介

三障是煩惱障、所知障、業障。煩惱障又稱為見思惑(一念無明),所知障又稱為無明惑,事障即是性障。分述如下:煩惱障就是障礙學人出離分段生死的煩惱,也就是見惑與思惑;由於這二種惑不能斷盡,就由這二惑的障礙,使得學人無法出離三界生死苦,這就是煩惱障。所知障是因為對法界實相正理的無知,導致無法證知法界的真實相,無法證知一切法的根源,因此而無法成就佛道,這就是所知障;說的是對於法界實相的所知不足,所以成為佛道上的障礙,故名所知障。業障則是因為往世迷理、迷事而造作了惡業,業種會障礙菩薩行道,也會障礙初學菩薩修學佛法;這都是因為往世所造惡業種子的現行,而使得新學菩薩學佛時處處產生了障礙,這就是業障。性障是指五蓋:貪慾、瞋恚、睡眠、掉悔、疑。這五法會障礙學人證得四禪八定,或是障礙學人修證解脫道,所以稱為五蓋。這五蓋原則上不與所知障相應,因為所知障是屬於迷理無明,而性障五蓋屬於迷事無明,是煩惱障所攝的,所以三障應該說是理障、事障、業障,不宜把業障用性障來取代。

解釋

瑜伽六十九卷二頁云:所知障者:謂如有一,心懷變悔;依因淨戒,不生歡喜。不歡喜故;不生適悅。如是乃至心不得定。心不定故;無如實知,無如實觀。由此因緣,名所知障。
二解、如十二種障中說。
三解、佛地經論四卷十七頁云:所知障者:於所知境不染無知。障一切智,不障涅槃。雖有此障;見聲聞等,得涅槃故。
四解、佛地經論七卷三頁云:覆所知境,無顛倒性,令不顯現;名所知障。又云:所知障者:謂執遍計所執諸法薩迦耶見以為上首所有無明法愛恚等諸心心法,及所發業,並所得果,皆攝在中。皆以法執及無明等為根本故。
五解、成唯識論九卷四頁云:所知障者:謂執遍計所執實法薩迦耶見而為上首,見疑無明愛恚慢等。覆所知境無顛倒性,能障菩提;名所知障。此所知障,決定不與異熟識俱。彼微劣故。不與無明慧相應故。法空智品,與俱起故。七轉識內,隨其所應,或少或多,如煩惱說。眼等五識,無分別故;法見疑等,定不相應。余由意力,皆容引起。此障但與不善無記二心相應。論說無明唯通不善無記性故。痴無痴等,不相應故。煩惱障中,此障必有。彼定用此為所依故。體雖無異;而用有別。故二隨眠,隨聖道用,有勝有劣,斷惑前後。此於無覆無記性中,是異熟生;非餘三種。彼威儀等,勢用薄弱;非覆所知,障菩提故。此名無覆,望二乘說。若望菩薩;亦是有覆。
二障之一。世人由於不知法空,而執著諸法,產生種種錯誤的知識,障礙菩提的生起,故稱為障。經云:“法執不除,生所知障,障礙菩提。”-《佛學常見辭彙》陳義孝編

種子

所知障乃是一種狀態,就像屋子裡有十盞燈,若未開燈,則屋子裡是暗的,這個暗是一種狀態;假如開了一盞燈,那個暗就會因為那一盞燈的明而消失一部分,那個消失一部分暗有一部分明也是一種狀態,所知障即是類似此種狀態,不是種子。種子者,乃是功能差別,因緣具足即能現行,經薰習而變異,所知障非是因為緣而現行受熏改變,所知障乃要經親證實相以後,出世間智慧明的增廣而漸漸破除。
親證實相見道時,能夠破除所知障無始無明相應之我見,以及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相應之我見,非如二乘修學解脫道初果時,僅斷一念無明四住地煩惱之我見。而所謂異生性,乃是生於三惡道因緣之體性,我見、疑見、戒禁取見是生於三惡道之資糧故,否定、斷除“以意識覺知心為真實不壞我”之見解者,即能斷除疑見及戒禁取見,我見、疑見、戒禁取見皆是意識心分別所相應的。
所謂的所知障中之見道所斷異生性分別種子,指的就是經意識心的虛妄分別而得之三縛結,見道者乃是意識心故,意識心自己證知自己的虛妄性,非是真實不滅之法故,意識心即能以分別無我所獲得之智慧,來分別哪些是與我見等相應之煩惱而予以斷除,因此說所斷者為異生性分別種子。
所知障雖非種子,雖無功能,但也能引生異生性,所以才說見道所斷的所知障中異生性種子。因為所知障本身雖然不是種子,但是也會引生異生性,所以異生性才會分為煩惱障見道所斷的異生性,與所知障見道所斷的異生性。十行位滿心所斷的異生性,與十回向位滿心所斷的異生性,本質有很大的不同。
十行位滿心所斷的異生性,是指斷盡能從煩惱障中引生的異生性種子;也就是說,私心、虛榮心……等心相應的煩惱,在七住明心、十住見性、加以十行位的菩薩行以後,已經薰習完成所應薰習的法,滿足習種性了;再加修十行位的行法,去除私心……等不良心態,具足發起菩薩性,滿足菩薩性了,所以能把所知障中因為心態問題而引生的異生性斷盡,所以說:“於第十行位時之前剎那時,能斷盡分別所生異生性種”。
但是接下來還有相見道位中有所不知的見道法義尚未具足通達,雖然心中已沒有私心……等不良心態,但是卻仍然還會有深重的法執,導致執著局部的小小邪見不捨,而有可能與上地菩薩相爭,乃至引生謗法、謗聖之事;如果不能加以通達,堅持己見而不肯與上地菩薩討論溝通化解,就仍然還會因為謗法、謗聖的緣故,而落入三惡道中,所以在尚未入地之前,都還會有異生性障存在,所以說:“入地前剎那時,方才斷盡分別生之異生性種”。
但因為這個引發異生性的行為,不是從私心……等不良心態產生的,所以就不屬於煩惱障所攝的異生性種子。所以所知障雖然不是種子,但也會引生煩惱障中的異生性種子;這和煩惱障中見道所斷的異生性是因為私心……等煩惱而引生異生性種子,是有很大不同的;所以所知障中的異生性障雖不是種子,也能引生異生性的受報。
這裡面還有許多的問題,譬如所知障與煩惱障間的關係,所知障、煩惱障與性障的關係,所知障與煩惱障的見道所斷內涵的差異,性障是否只在地前或聲聞道的初果前?異生性種子與無明的差異……問題極多,都有待大眾悟後精修一切種智,多劫隨從大善知識修行,才有可能完全釐清,並不是三言兩語就可以在此說得清楚的。
如果想要避免引生所知障中見道所斷的異生性,最好的辦法是: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千萬不要自作聰明,自以為完全懂得佛經聖教,便想高高在上的受人崇拜、供養,便拒絕與善知識探討。

誤解

不少人,甚至有些佛學大師都認為所知障就是:“學人就是因為所知太多而障礙修道。”,典型的依文解義了。把煩惱障斷盡就可以成阿羅漢,把所知障斷盡就成佛了。菩薩明心開悟,初破無始無明。那么依此邏輯,就有以下一些疑問了:
一、畜生道有情心中並無語言文字,舉止運為但直心而為,又復歷然不昧,明明了了,又不曾讀書識字,無知無識,請問畜生有所知障否?
二、文盲不識字,亦無能讀書,故不會為知識所障,(其實應該是處處被對知識的不懂所障礙才對。)根本無知無識,無障可談故,請問其有所知障否?
三、嬰兒無知無識,其心中亦無語言文字,欲哭則哭,想笑便笑,純真無邪,請問其有所知障否?
四、植物人一無所知,茫然無覺,然生命不死,有所知障否?
五、若道以上諸輩皆無所知障,那么請問以上諸類是否已成究竟圓滿的無上覺——佛為大覺,唯佛究竟斷盡煩惱所知障故,常樂我淨,澈法源底,請問與畜生文盲嬰兒有何區別?畜生,文盲,嬰兒,植物人是學佛者所應追求之標桿模範否?
若說以上諸輩都還有所知障,那么這種現在最最流行的說法:所知障就是知識見解太多,為知解所障,是否從根本方向上有違佛說所知障之實義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