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駙馬宅宴洞中

鄭駙馬宅宴洞中

《鄭駙馬宅宴洞中》是唐天寶五年杜甫所做的一首七言律詩。鄭駙馬,指鄭潛曜,為杜甫老友鄭虔的侄子。杜甫還有其他多首與鄭駙馬相酬之作,如《鄭駙馬池台喜遇鄭廣文同飲》等。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鄭駙馬宅宴洞中》
  • 創作年代:唐天寶五年(746年)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杜甫
作品概述,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者,

作品概述

作品名稱:鄭駙馬宅宴洞中
創作年代:唐天寶五年(746年
作者:杜工部子美公諱甫
作品題材: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

主家陰洞細煙霧,留客夏簟青琅玕
春酒杯濃琥珀薄,冰漿碗碧瑪瑙寒。
誤疑茅屋過江麓,已入風磴霾雲端。
自是秦樓壓鄭谷,時聞雜佩聲珊珊

作品注釋

【朱注】此詩乃天寶四五載歸長安後作。黃鶴以駙馬洞中與鄭氏東亭為一處,誤矣。
【錢箋】《長安志》:連花洞在神禾原鄭駙馬之居,杜詩所謂“主家陰洞”者也。
【鶴注】唐史臨晉公主,皇甫淑妃所生,下嫁鄭潛曜。公所撰《皇甫淑妃碑》:鄭潛曜尚臨晉公主,乃代國長公主之子,官曰光祿卿,爵曰駙馬都尉。又云:甫忝鄭莊之賓客,游竇主之山林。開元二十三年葬於河南縣。公主戚然謂左右曰:“自我之西,歲陽再紀。乃以詩文見托。”則是碑作於天寶四載矣。
主家陰洞細煙霧①,留客夏簟青琅玕。春酒杯濃琥珀薄③,冰漿碗碧瑪瑙寒④。誤疑茅堂過江麓⑤,已入風磴霾雲端⑥。自是秦樓壓鄭谷⑦,時聞雜佩珊珊⑧。
(首句切洞,次句切宴,三四承留客,五六承陰洞,俱屬夏時景事。七八駙馬公主並收。細煙霧,狀洞口之幽陰。青琅玕,比竹簟之蒼翠。琥珀杯、瑪瑙碗,言主家器物之瑰麗。若三字連用,易近於俗,將杯碗倒拈在上,而以濃薄碧寒四字互映生姿,得化腐為新之法。江麓、雲端,其清涼迥出塵境,又見高樓下臨鄭谷,空中雜佩聲聞,恍如置身仙界矣。結語風韻嫣然。朱瀚曰:末句暗用《毛詩》“雜佩以問之”。亦見公主有好賢之意。)
①《漢書·東方朔傳》:“董偃出入主家。”註:“公主之家也。”《拾遺記》:“洞穴陰源,下通地脈。”陶開虞曰:主家陰洞四字,若今人為之,近於諧謔矣。鮑照詩:“重拾煙霧跡。”②戴暠詩:“揮金留客坐。”江淹別賦》:“夏簟清兮晝不暮。”《》:“厥貢惟球琳琅玕。”《本草》蘇業註:琅玕有五色,青者人藥為勝。《靈異兼圖》載:琅玕青色,生海底,以網掛得之,初出水紅色,久而青黑,擊之有金石之聲,與珊瑚相類。趙曰:詩家多以琅玕比竹。③朱瀚曰:李德林詩。“壺盛仙客酒,瓶貯帝台漿”。頷聯本此。《》:“為此春酒。”蕭子范詩:“握中清酒瑪瑙鐘,據邊雜佩琥珀紅。”陳藏器《本草》:“琥珀指出罽賓國。”陶隱居曰:“松脂人地千年,化為琥珀”。④陸機樂府:“渴飲堅冰漿。”魏文帝《瑪瑙賦序》)曰:“瑪瑙,玉屬也,出自西域,文理交錯,有似馬腦,因以名之。”楊炫之洛陽伽藍記》:“元琛酒器,有水晶缽、瑪瑙琉璃碗、赤玉卮數十枚。”⑤謝莊詩;“訪德茅堂陰。”服虔曰:“麓,大林也。”⑥鮑照詩:“既類風門磴,復象天井壁。”風磴,登陟之路,凌風而上也。陸機詩:“飛升躡雲端。”⑦《列仙傳》:秦穆公以女弄玉蕭史,日於樓上吹蕭作鳳嗚,鳳止其屋,一旦夫妻皆隨鳳去。殷謀詩:“秦樓出佳麗。”《揚子法言》:谷口鄭子真耕於岩石之下,名震京師。鄭朴,字子真,漢成帝時人。⑧宋玉神女賦》:“動霧觳以徐步兮,拂墀聲之珊珊。”律詩中二聯,須用虛實相生,方見變化。此詩,頷聯敘事濃麗,腹聯寫景蕭疏,前實後虛,乃安頓章法也。
毛詩》如《兔置》、《魚麗》等篇,皆隔句用韻。韓昌黎作《張徹墓銘》,上下韻腳仄平迭用,亦效此體,如此詩三五七句末,疊用薄、麓、谷三字,古韻屋陌相通,豈亦效隔句韻耶?但律詩從無此格,他本江麓作江底,中換一音,則薄谷便不礙矣。考公詩多用江渚,底宜作渚。
李天生日:少陵七律百六十首,惟四首疊用仄字,如《江村》詩,連用局、物二字,考他本“多病所須惟藥物”作“幸有故人分祿米”,於局字不疊矣。《江上值水》詩連用興、釣二字。考黃鶴本,“老去詩篇渾漫興”作“老去詩篇渾漫與”,於釣字不疊矣。《秋興》詩連用月、黑二字,考黃鶴本,“織女機絲虛夜月”作“織女機絲虛月夜”,於黑字不疊矣。可見“晚節漸於詩律細”,凡上尾仄聲,原不相犯也。
沈約標律詩八病,有平頭、上尾、蜂腰、鶴膝等名,不可不知。若大韻、小韻正紐旁紐,尚非所重。所謂平頭者,前句上二字,與後句上二字同聲,如古詩“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今歡同聲,日、樂同聲,是平頭也。又如“朝雲晦初景,丹池晚飛雪”,“飄披聚還散,吹揚凝其威”,四句上二字皆平聲,是平頭也。又如周王褒詩“高箱照雲母,壯馬飾當顱。單衣火浣布利劍水精珠”,四句疊用四物,而每物各用一虛一實字面,亦平頭也。又如杜摯詩“伊摯為媵臣,呂望身操竿。夷吾困商販,寧戚對牛嘆。食其處監門,淮陰飢不餐”,疊引古人,皆在句首,是亦平頭也。所謂上尾者,上句尾字與下句尾字,俱用平聲。雖韻異而聲則同,是犯上尾。如古詩“西北有高樓,上與浮雲齊”,樓與齊皆平聲,又如“庭陬有若榴,綠葉含丹榮”,榴與榮亦平聲也。又一句尾字與三句尾字連用同聲,是亦上尾。如古詩“客從遠方來,遺我一書札。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來、思皆平聲。又如“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圓似秋月”,素、扇皆去聲,亦犯上尾矣。其在七律,如杜詩“春酒杯濃琥珀薄”與“誤疑茅堂入江麓”,同系人聲。王維詩“新豐樹里行人度”與“聞道甘泉能獻賦”,去聲同韻,皆犯上尾也。又如杜《秋興》詩“西望瑤池降王母,東來紫氣滿函關。雲移雉尾開宮扇,日繞龍鱗識聖顏”,王母、函關、宮扇、聖顏,俱在句尾,未免疊足,亦犯上尾。若“林花著雨胭脂落,水荇牽風翠帶長。龍虎新軍深駐輦,芙蓉別殿漫焚香”,前聯拈落、長二字於句尾,後聯移深、漫二字於上面,便不犯同矣。《蔡寬夫詩話》云:蜂腰鶴膝,蓋出於雙聲之變。若五字首尾皆濁音,中一字獨清,則兩頭大而中間小,即為蜂腰。若五字首尾皆清音,中一字獨濁,則兩頭細而中間粗,即為鶴膝矣。今按張衡詩“邂逅承際會”,是以濁夾清,為蜂腰也。如傅玄詩“徽音冠青雲”,是以清夾濁,為鶴膝也。舊注以“客從遠方來”、“上言長相思”為鶴膝,意不分明。所謂大韻者,如微、暉同韻,上句第一字不得與下句第五字相犯。阮籍詩“微風照羅袂,明月耀清暉”,是也。所謂小韻者,如清、明同韻,上句第四字不得與下句第一字相犯。詩云“薄帷鑒明月,清風吹我襟”,是也。所謂正紐者,如溪、起、想三字為一紐,上句有溪字,下旬再用憩字。庾闡詩“朝濟清溪岸,夕憩玉龍泉”,是正紐也。所謂旁紐者,如長、梁同韻,長上聲為丈,上句首用文字,下句首用梁字,是亦相犯。詩云“丈夫且安坐,梁塵將欲起”,此旁紐也。在七律如杜詩“遠開山嶽散江湖”,山、散為正紐。如“丈人才力猶強健”,丈、強為旁紐矣。此外又有雙聲疊韻之法。《南史》:王元謨問謝莊曰:“何者為雙聲?何者為疊韻?”答曰:“互、護為雙聲,磝、碻為疊韻。”《學林新編》曰:雙聲者,同音而不同韻。疊韻者,同音而又同韻也。如李群玉詩“方穿詰曲崎嶇路,又聽鉤輈格磔聲”,詰曲、崎嶇,乃雙聲。鈞輈,格磔,乃疊韻也,蔡寬夫曰:如杜詩“卑枝低結子,接葉暗巢鶯”,即疊韻也。僧皎然《詩評》曰:沈休文酷裁八病,碎用四聲,故風雅殆盡。後人天機不高,多為沈法所媚,懵然隨流,溺而不返矣。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世稱“杜工部”、“杜老”、“杜少陵”等。漢族,鞏縣(今河南鞏義)人。杜甫曾祖父起由襄陽(今屬湖北)遷居鞏縣。盛唐時期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憂國憂民,人格高尚,他的約1400餘首詩被保留了下來,詩藝精湛,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備受推崇。759-766年間曾居成都,後世有杜甫草堂紀念之。杜甫被世人尊為“詩聖”,其詩被稱為“詩史”。杜甫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跟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開來,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