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村(安徽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村莊)

江村(安徽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村莊)

江村,是前任主席江澤民的祖居地,她坐落在風景秀麗的皖南山區旌德縣白地鎮境內,緊臨205國道,距黃山風景區僅30公里。二零零一年五月二十一日江澤民主席親臨江村,並題字留念。

2005年,江村風景區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同時還是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群、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皖南第一風水寶地。

江村風景區的生態旅遊堪稱中國安徽“兩山一湖”旅遊圈中一大亮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江村
  • 別名:鄉村
  • 所屬地區:中國 安徽 宣城市
  • 政府駐地:旌德縣
  • 電話區號:0563
  • 郵政區碼:242600
  • 地理位置:東經118°39′,北緯30°21′
  • 氣候條件亞熱帶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父子進士坊、江氏宗祠、明孝子江文昌公祠、溥公祠、江村老街等
  • 火車站:旌德站
  • 車牌代碼:皖P
  • 名人:江澤涵、江冬秀、江希舜、江上青
  • 榮譽: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 景點級別:AAAA級景區
  • 建村歷史:隋末唐初
  • 開放時間: 8:00-17:00
  • 屬於:山區
地理環境,歷史淵源,發展狀況,人文歷史,近祖三公,明清五進士,民國五要員,現代五江氏,當代人物,自然景觀,黃高曉日,箬嶺晴雪,天都聳翠,金鰲飛瀑,豸頂桃花,茆龍紅葉,獅山暮雨,羊崗夕照,雙溪夜月,聚秀荷風,老街,江村老街有三絕,文化傳承,交通指南,旌德江村公交線路,旌德江村自駕線路,

地理環境

江村,位於皖南山區,地處黃山北麓,距離世界自然文化遺產——黃山風景區30公里。距離旌德縣城34公里。
枕山環水,阡陌縱橫,山川靈秀,前有山峰聳然侍立,後有幽谷深藏,金螯雄居其中,獅山、象山臥居江村村口左右。村中龍溪、鳳溪環繞,匯鎖村口聚秀湖。
村口聚秀湖周旁古廟寶塔,詩碑堤欄,垂柳秀荷,相映成畫。有詩云:“日照古廟生紫煙,湖中聚秀獅山影。龍恩浩蕩今猶在,夜空荷香江村情”。徽商及仕官的積年造化,使江村一度享有“小杭州”美名。江村人曾用詩讚美村口的水口文化及蘊含的詩情畫意:“金螯古蹟八朝留,村容美景似杭州。三潭印月儕聚秀,文昌寶塔若雷峰。”

歷史淵源

江村始建於隋末唐初,有1400餘年的歷史。據記載,鹹豐初年(1851年)江村人丁達8萬餘口,號稱“小杭州”。全村共有書屋9所,“重詩書,勤課誦,多延名師以訓子弟”明清時期,江氏族人考取進士、文、武舉人,明清126人,民國初十年又出博士、學士17人,這在中國的古村落中,極屬罕見。1938年,寧國府屬六縣聯中師生員工兩千餘人由宣城遷址旌德江村,八年間,在江村求學就讀的學生竟達八千餘人,在海內外頗有聲譽。
江村建築江村建築
發達的文化蘊育了江村英才輩出::唐侍御史江全銘,明順天府推官江中文,明湖廣分巡江廷寄,明護理南河總督清河道江瀚,二品頂戴翰林院編修江樹昀,內閣學士兼禮部侍郎二品戴江麟瑞,清代醫學家“人痘接種法”發明者江希舜,清代翰林院編修、書法家江志伊,中國社會黨領袖江紹銓,民國為國捐軀的海軍將領江澤澍,《語絲》發起人、民俗學家江紹原,著名數學家江澤涵,胡適夫人江冬秀等都是江村的驕傲;民國安徽省代省長江紹傑,民國海軍將領江澤澍等也出自江村。“父子進士”、“兄弟博士”更是世代傳誦。
明清時代,江村漸入鼎盛,村中最多時建有九座宗祠,巍峨壯觀;老街牌坊接踵林立,巋然雄踞;二十四天井古民居布局嚴謹,氣勢恢宏;數十畝之廣的聚秀湖匯聚金鰲山飛流直下的雙溪之秀。歷經千年滄桑,現在江村境內牌坊、老街、宗祠、民居風韻依舊。周圍“黃峰曉日”、“天都聳翠”、“箸嶺晴雪”、“獅山著雨”、“羊岡夕照”,景色旖旎,如詩如畫。 進村有故事,入目皆文章。
據江氏宗譜記載,夏禹國相伯益子玄仲,被禹的兒子啟封於江國,是為江氏始祖。江玄仲第八十六世孫文學家江淹是南北朝梁時考城人,任宣城太守。江淹五世孫江韶性愛山水,是位著名的風水學家,他遍游黃山、白岳,發現旌德金螯山渾然淳厚,有蓬勃不可遏之勢,是塊不可多得的風水寶地,於是舉家遷徙卜居旌西金螯建村族居,始稱江村。
據史查,清鹹豐年間(1855年-1860年),江村連年遭受嚴重的旱澇蟲災,加之太平天國殘兵劫掠,江村“十室九空,遺子之民至於相食,所存者不及嘉道盛時百分之一。”村民背景離鄉,流落四方,難民大多從蕪湖順江而下,及至南京、揚州落戶。
江澤民主席的尊祖,就是這個時候遷居揚州的。村中曾有宗祠9座,牌坊18座,書舍9所,藏書萬冊,以及育子弟8000餘人的抗戰時期六縣聯中。明清時期,江村造就了進士18人(其中授翰林院編修4人),文舉人42人,武舉6人,另有明經40人,辟舉4人。民國初十年出學士、博士17人。這在中國古村落中實屬罕見,同時,也為徽州許多古村落望塵莫及。

發展狀況

飽經千年世事滄桑的江村,境內牌坊、祠堂、老街、名人故居基本保存完好,千年古韻依舊,並已逐步對外開放。近年來,省、地、縣主要領導對江村的保護開發十分關注支持,僅省級就有:原安徽省省長傅錫壽、省人大主任孟富林、省政協主席方兆祥、副省長蔣作君、副省長盧家豐等領導親臨江村觀光調研,題字紀念。全國政協副主席張思卿、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科教文衛委員會副主任范敬宜也先後到江村觀賞。江氏後裔江澤恩、江春澤、以及江澤涵之子江丕桓等先後到江村尋根問祖。
安徽江村安徽江村
2002年接待海內外遊客逾十萬人次。地方黨委政府對江村特有的珍貴歷史文化遺產極為重視,早在九十年代初就已行文公布江村為“旌德歷史文化保護區”。其中父子進士坊、溥公祠被列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2年,江村被列為省級歷史文化保護區,並著手申報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及國家 AAAA 級風景名勝區的工作。2005年,江村風景區先後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國家AAAA級旅遊風景區,同時還是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之一。國家重點文物保護群、國家紅色旅遊經典線路、皖南第一風水寶地。
江村,面向二十一世紀的規劃藍圖已經省政府原則同意。省企業家余春明董事長已傾資五千萬元人民幣對江村歷史文化遺蹟展開保護維修工作及旅遊開發工作,江村參與安徽“兩山一湖”旅遊開發的基本骨架已構築,一年來已恢復一座被毀的獅山古廟、村口文昌塔、聚秀湖世科牌坊、筆架牌坊、總祠門前漢白玉牌坊等重點古建築,現存三座大祠堂的搶救維修工作已完全竣工,經國際有關專家評定,達到了如舊的復古水平。延曲江村古石板路已完全修復,總長度達11華里。江村歷史文化內涵挖掘和展示工程也已積極展開並分項開始實施。江村已初現歷史“小杭州”風貌美名,祠堂飛檐重閣,雕樑畫棟,梅開二度再現古樸威嚴。江村,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十多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二處。相傳出於風流才子唐伯虎之手的江氏祖畫至今鮮艷奪目。江氏宗譜歷經千載,全套22本,20世紀二十年代與曲阜孔氏家譜、前清皇氏愛新覺羅氏族譜同被舉薦參加巴拿馬萬國譜牒大會,被史學家稱為中國三大源流宗譜,現被納入國際徽學研究範疇。
現在的江村,四周曾一度消失的茂密森林,如今已披上滿目綠色,麻園、竹園,茶園、果園,在省級生態觀光園建設中,依村傍山,遠近錯落,勃勃展現,江村景區的生態旅遊已開始成為中國安徽“兩山一湖”旅遊圈中的一大亮點。以“住農家房,吃農家飯,賞古村景”為主題的江村旅遊事業正方興未艾。黃山腳下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江村,已其獨特的古文化魅力,歡迎世界各地遊人前來觀光、采青。

人文歷史

近祖三公

江氏遠祖,大約公元前2600 - 2000年。世系不詳。江氏始祖始於江氏第71世江革(大約2000 - 1600年前)。江革,齊國臨淄人,一生事母至孝,人稱“江巨孝”。東漢時。曾舉孝廉為郎,補楚國太僕,繼升五官中郎將,諫議大夫。所生三子皆同朝為官。因其巨孝的家聲和顯赫的地位,贏得族人敬重,被後來歷代《濟陽江氏宗譜》尊為一世始祖。自江革以後,族中形成同宗多宗派格局,每派自成一支,因各種原因遷居各地,其起始人即成為江氏各支宗的近祖。濟陽江氏金螯派形成於公元600 - 630年,距今1300年左右。於隋末唐初之間。其中有三公,對江村建村、發展有很大貢獻,很值得一表。他們分別是:
從厚公從厚公
遷旌始祖韶公(二十世):江淹五世孫,江革二十世孫。器度不凡,識量超邁。因宣城居所囂雜,所以遍游郡治山水,喜旌西山形秀拔端厚,遷居旌德金螯山下。子孫繁衍,蔚起人文。為“江村”。“江村”發端原於此。
二十九世金螯派從厚公:若海公子,名仁。立身為人正直,處世精闢,奄有金螯全,拓地開基,江村始漸繁盛。後世推為江氏有功之祖。
其同宗:二十九世從義公由旌德金螯遷往太平長源江村(太平長源祖);二十九世從簡公由旌德金螯遷涇縣梘坑;二十九世從龍公由旌德金螯遷涇縣溪口
二十九世金螯派從政公:若虛公子,名正。性溫厚篤實,審時度勢,見識過人,以守兼創,家聲丕振。後人贊其:“寬而有容,宅衷以誠。開基創業,佑啟後人。”

明清五進士

據江譜《仕宦表》記載,明代以來江氏族人躋身於文職官員約80人,武職31人。其中明清兩朝的進士有18人。.我們選擇其中的五人略為介紹。這五人,一是轟動江南的父子同朝為官的江氏第48世江漢(1472年中進士)和三十年後其子江文敏(1504年中進士)。 故里江村為他們樹起了兩座雄踞老街的”父子進士坊”,至今巋然偉立,聞名遐邇;二是六分祠祠主江溥;三是為紀念明代進士而修建的古今罕見的漢白玉進士第坊,著名的進士江廷寄;四是濟陽江氏金螯派五支宗譜歸攏合修者進士江志伊。以上五位是江村436年間頗具影響的文化人物。以下簡而分記:
  • 江漢(四十八世):字紀南,二十二歲中天順壬年(公元1462年)文魁,明登成化壬辰八年(公元1472年)進士,授戶部主事升員外郎中,欽差敕魯王及雲南賑濟,簡放湖廣寶慶府致仕。七歲能文,郡守袁公十公器重,後果為旌甲科軔發之人。江漢為官慈祥,愛民如子。著虛舟(號)文集十卷行世。生於公元1441年,卒於公元1501年,享年61歲,入祀鄉賢祠。
  • 江溥(四十八世):字紀源,明成化丙午(公元1486年)科舉人,弘治元年(公元1488年)進士,官授河南淆川縣教渝,未終人歸,杜門教子,施才敦族,樂道輕勢,非公事不履宮庭。當時,知府顧、薛等官員深敬之,臨卒登門蔚唁不已。江村遠近受惠者眾,普為傳誦。生於公元1447年,卒於公元1509年。去世後二十餘年,被朝廷追贈為順天府推官。
江文敏江文敏
  • 江文敏(四十九世,江漢次子):二十歲中弘治甲子(公元1505年)進士。初授南陽推官,敕南京刑事、貴州司主事,升員外郎中,歷任河南、河北道及松潘等處糧儲兵備副使。生於公元1484年,卒於公元1523年,終年四十歲。入祀鄉賢祠。著《獅山文集》十卷,《麓堂詩話》四卷,《校五徑七書》二十卷行世。
  • 江廷寄(五十一世):二十八歲中明辛酉(公元1516年)科舉人,明隆慶戊辰(公元1568年)進士。官工部郎中,因督修“慈寧”、“慈慶”兩宮有功,任湖廣分巡道升按察司使司,布政司參議。
  • 江志伊(1859-1929):旌德新學創始人。自幼從父在浙江奉化讀書,19歲補生員(秀才)後回旌。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中進士,授翰林院編修,順天鄉試同考官,補貴州思南知府。.後分別任教於安徽蕪湖第二農業學校、省立第五中學。晚年在旌創新學,在江村創辦公立養正初等國小堂,設有男女兩部,開本縣女子新學之先河,著有《沈氏玄空學》四卷和《農書述要》十六卷。《金螯江氏宗譜》修訂發起和有功之人。

民國五要員

江紹傑(1877-1932): 清光緒甲辰科進士。日本法政大學畢業。歷任吏部學治按教習,京師高等審判廳推事,江蘇省高等檢查廳檢查長,蘇州府知府,蘇州民政長,江蘇高等審判廳廳長,政治會議議員,參議院議員,安徽安慶道道,民國安徽省省長。
江朝宗(1861-1943):冊名世堯,因排名第四,世稱“四先生”。是北洋軍閥重要人物。早年家貧棄學習商。清光緒十年(1884年)赴台參與抗擊法軍,被升任海軍管帶。1915年,袁世凱復帝制,成立“等極大典籌備處”,江為該處成員之一。1917年黎元洪任其為代理總理,12天后宣布卸任。自命前清遺老、民國偉人、社會名流。
江紹傑江紹傑
江辛(1873-1946):光緒癸優貢,旋中本科舉人,並欽點主事。1911年加入孫中山同盟會,先後參加辛亥革命、廣州起義、省港大罷工和北伐戰爭等。北伐後任安徽省教育廳三科科長,省督學;安徽大學文牘,寧郡第八中學校長,宣城師範校長等職。1906年,江辛和清翰林院編修、教育家、族人江志伊創辦官立旌陽高等國小堂,為旌德縣第一所新學。民國初年,政府曾委派江辛任穎上縣知縣,因其不願從政而未赴任。江辛終身從事教育、愛好書法、詩歌,有《寧屬六縣聯中校歌》(江辛作詞)留世。詞為“宣州淪陷寇氛張,校址遠徙旌西鄉。四山環繞好風光,弦歌不輟武維揚。生徙分集志堅強,分校宣涇並飛翔。誓滅頑敵驅豺狼,千秋萬歲中華長!”其長子江康世、次子江強世均為教育工作者,堪稱“教育世家”。
江康世(1908-1946):字慎園,著名教育家。南京中央大學政法系畢業,獲碩士學位。曾任蕪湖一中訓育主任,宣城四中訓育主任。1936年在宣城縣創辦寧屬六縣聯中,任校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後,江康世在其父江辛,族人等幫助下,於1938年初,將原六縣聯中的校印和部分淪陷區的師生,帶到旌德江村,艱苦創業,恢復了寧屬六縣聯中,任六縣聯中校長。在江康世擔任校長的八年間,六縣聯中在江村共培養學子八千餘人。寧屬六縣聯中也成為當時皖南最有名氣的學校之一。
江紹銓(1883-1954):名亢虎,是“中國社會黨”領袖,著名學者。1921年以中國社會黨代表身份出席在莫斯科召開的共產國際三次代表大會。次年在莫斯科參加遠東革命政黨大會,會晤了列寧、托洛茨基、布哈林等。江紹銓主要著作和文集有《洪水集》、《縛虎記》、《新俄遊記》、《台灣追記》、《南洋巡迴記》、《天憲管窺》、《中國近代元首印象記》、《中國社會改革》、《江亢虎文存初編》、《江亢虎最近言論集》、《江亢虎博士演講錄》等。

現代五江氏

公元1923年濟陽江氏金螯派宗譜脫稿時,江村獲大學學士以上學位的已有17人,其中博士4人,江紹銓、江紹原一對兄弟博士,是江村繼“父子進士”之後的又一歷史輝煌。這裡僅擇有代表性的五人簡述:
江紹岳(江漢、石溪):1870~1933。出生後跟隨父親遷至江蘇省江都縣仙女廟(原江都市仙女鎮,今揚州市江都區仙女鎮)。自幼聰穎好學,早年曾隨姐丈朱右村赴皖南應試秀才,後至江都丁溝鎮名醫周雲溪處學習中醫,6年業成,懸壺於江都縣頭橋鄉(今揚州市廣陵區頭橋鎮,原揚州市邗江區頭橋鎮)岸頂河房太和堂藥店、仙女廟。由於醫術精湛,且常為貧苦病人送醫施藥,深受病家稱道。 善詩文,著有《夢筆生花館詩集》,醫德尤隆,為左鄰右舍及饑寒窮苦者治病療疾,予之以買藥,從不收取分文,眾口呼之為:“江神仙”(江石溪諧音,江都話諧音)、“救命人”。揚州吳道台宅第內的揚州中醫博物館內有關於他的介紹。
江冬秀(1890—1975):原名端秀。現代著名學者胡適夫人。江冬秀父世賢,清末布政司經歷加二級,早逝;母呂賢音,清光緒進士、翰林院編修呂佩芬(旌德廟首人)之女。江冬秀與胡適兩家相距四十里,原即沾親帶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胡江兩家聯姻。胡適訂婚後,即先後赴上海、美國求學,時經十年尚未結婚。民國六年(1917年)胡適回鄉赴江村會晤江冬秀。胡適在外多年,江冬秀雖未婚嫁,卻常往胡家侍奉婆母,以盡媳責,令孝母的胡適頗為感激。民國七年(1918)除夕,胡適在績溪家中與江冬秀舉行文明婚禮。民國三十年(1941年),江冬秀由上莊回江村省親時,見楊桃嶺一帶古道年久失修,坎坷難行,遂慨然捐資修復,至今猶為鄉里感懷。解放後與胡適雙雙病逝於台灣。
江紹源(1898—1963):宗教學和民俗學家。早年畢業於北京大學,兩次赴美留學,獲芝加哥大學碩士、加利福尼亞大學哲學博士學位。歸國後,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從事民俗翻譯和研究,是《語絲》發起人和主要撰稿人之一。與魯迅交往甚密。建國後,江出任江西大學教授。1956年後從事編輯工作。著作有《中國古代旅行之研究》、《宗教的出生和長成》(譯)等。江澤涵(1902—1994),中國數學界泰斗,代數拓樸學主要創建人。江澤涵1922年考入南開大學數學系,1930年獲美國哈佛大學博士學位。1931年夏回國任北京大學教學系教授。從1935年中國數學會成立時起,江澤涵就一直擔任副理事長。1983年起任名譽理事長。195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數理學部學部委員。1981年80高齡時加入中國共產黨。
江澤涵江澤涵
江澤涵是著名的拓撲學家。他是把拓撲學引入中國的第一人,是我國代數拓撲學的主要創建人。他出版的《拓樸學引論》是中國人自己編寫的第一本拓撲學教材。江澤涵是著名的教育家,他為中國的數學教育事業,傾注了畢生的心血。他最重要的貢獻是對不動點理論的研究,並於1979年出版專著《不動點類理論》,從而使我國不動點理論的研究在國際上處於領先地位。
江澤佳:1920年11月生於湖北漢口。祖父江紹宗,曾任清湖北黃安知事。父親江世輝,曾任安徽省水利處處長。江澤佳於1943年畢業於重慶大學工學院電機系;1949年加拿大麥吉爾大學電機系研究生畢業,獲碩士學位。旋迴重慶大學任教。1982年12月任重慶大學校長,博士生導師。現為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工學)學科評議組成員;全國電子學會理事,全國電機工程學位理事。中國高等教育學會理事。著有《電路原理》、《網路分析的狀況變數法》,譯有《線性電路理論》等。

當代人物

江澤民,男,漢族,1926年08月17日出生,江蘇省揚州市人。1943年起參加地下黨領導的學生運動,1946年04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47年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電機系。
江澤民江澤民
曾任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中國共產黨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
江春澤 1935年3月30日出生於旌德縣江村。1956年復旦大學經濟系本科畢業,1965年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系研究生畢業。1962年執教於復旦大學經濟系,1966年到1973年在中國人民大學蘇聯東歐研究所研究蘇聯經濟,1984年至1986年在美國進行學術訪問。1993年經國家學位委評審任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系博士生導師。在40多年的經濟學生涯中,江春澤發表過300餘篇論文。江春澤是中共十五大報告的起草專家之一。
江春澤江春澤

自然景觀

聚秀湖,水有水的嬌柔,水有水的情韻。她清麗而不華不艷,濃妝且不媚不俗,它似一方寶硯,湖水氤氳,文氣香馨,是江村千年不竭的文脈之源,又如一張滿弦的霸王弓,直射出江村人的傑出才智和膽氣;更像一位婉約的江南處子,清塵多姿。多想探撫一下聚秀湖,體味一次冰清玉潔、切膚入肌的快意,觸覺一回聚秀千年的爽涼,但憑清洌的湖水浸潤我幾近乾涸的心田……村口聚秀湖,又稱荷花塘,為人工開鑿,面積十餘畝,湖內遍種蓮藕,每年春夏,荷葉滴翠,荷花縱放,清風徐來,花香萬縷。遊人觀之,不忍離去。
聚秀湖聚秀湖
聚秀湖,江村的湖,一池有形有色有神有韻的水。湖水在輕柔地呼喚。惟其清澈,水才映出這般碧綠瓦藍;惟其幽麗,水才映出這般超塵脫俗;惟其活潑,水才映出這般嬌柔飄逸;聚秀湖。

黃高曉日

村東數里,有黃高峰,海拔1143米,山上有韭菜岩,山腰有石磴數百級。北峰之東有風洞、水洞、火洞諸勝,峰巔為日出之地,每逢天晴,一輪紅日噴薄而出,象大姑娘一樣羞羞答答冉冉升起,繼而騰空,光芒四射,給人一種清新溫暖之感,令人心曠神怡。江氏第五十七世孫起龍有詩讚曰:晴雲蒸曉日,曙色太華巔,莫道扶桑遠,黃峰別有天

箬嶺晴雪

村之西南,有一箬嶺山,山背面為歙縣地界。該山山勢峭拔嶙峋,奇峰突兀,黃山峙其右,白岳峙其左,金鰲峙其中,立村口觀之,諸峰煙霧環繞,嚴冬雪後,銀裝素裹。雪後放晴,銀光一片,如同明鏡耀眼,又同銀緞披蓋。江氏金鰲派宗譜有詩喻曰:“白龍昨夜清興發,散舞天花飛玉屑,一輪紅日醉蓬萊,箬嶺峰頭飽晴雪。”

天都聳翠

1917年6月,受命於中華民國代理國務院總理的江氏金鰲派後裔江朝宗有詩讚曰天都:“行到江南景色殊,煙鬟個個擁天都,千林列秀迎朝日,為訪仙人問有無”。天都系黃山天都峰,距江村數十里,天氣晴朗之際,若站立村頭遠眺,可望天都山峰高聳,古松依稀,此謂天都聳翠也。

金鰲飛瀑

金鰲山立於村東,形同屏障,系江氏金鰲派始祖江韶定居之地。此山亘古連綿,峰巒回合,山水清明,後遇山洪暴發,山崩地裂,從上到下出現了一條數十丈的溝壑,岩石裸露,草木不生,遠遠看去,象一道飛流直下之瀑布,自然形成一大景觀,故稱金鰲飛瀑。後人作詩讚曰此景:“白練橫空響翠濤,雪花飛舞戲金鰲,山靈竟獻雲嵐秀,引得詩人賦興豪。

豸頂桃花

披星戴月插桃花,要與天孫斗雲錦。”這是民國初代總理江朝宗讚美豸頂桃花之絕句。豸頂山位於村北,山上桃樹成蔭,年年春季桃花盛開,漫山紅遍,芳香飄逸,蜂飛蝶舞,宛如陶淵明的《桃花源》,怪不得江公讚美豸頂桃花敢與天孫雲錦比美。

茆龍紅葉

茆龍山位於金鰲山下,山上山下楓林參天,深秋時節楓葉經霜,自成紅色一片,其景致十分蔚偉壯觀,名人有詩稱讚:“山自東來號茆龍,秋深紅葉秀靈鐘,此人妙趣誰能識,共道斑斕景萬重。”

獅山暮雨

獅山位於村口,形同雄獅俯臥。年年春天天氣無常,傍晚時下起細雨,如同掛絲,與村中炊煙溶為一體,朦朦隴隴,有詩讚曰:“暮煙起山中,暮雨來山外,一塔持其間,欲分還復會,煙雨兩模糊,朦朦不可繪

羊崗夕照

--羊崗俗稱羊山,距村西三四里,與村口聚秀湖和文昌塔相對,是村人觀日落之處,該山石岩裸露,大小不一,遠看象羊群遊牧。特別是西陽西照,文昌塔倒影聚秀湖中,水天一色,別有一番風景。為此有詩讚頌:“怪石類羊群,明湖塔影長,夕陽無限好,月影吐高崗。”

雙溪夜月

村口獅山與象山兩側,各有一條小溪,源於金鰲山麓,潺潺流水繞村而過,匯入聚秀湖,如同雙龍拱珠,形成獨特風景,江氏金鰲派宗譜有詩讚頌:“眾山環拱繞雙溪,中有幽居萬綠齊,玉笛何人吹夜月,銀河倒掛接天低。

聚秀荷風

逕曲溪深翠依空,清芬幾陣送荷風,披襟且向池邊立,萬疊雲山一鑒中。”這是一首讚美聚秀荷風的詩篇。村口聚秀湖,又稱荷花塘,為人工開鑿,面積十餘畝,湖內種遍蓮藕,每年春夏,荷葉滴翠,荷花怒放,幾陣清風徐來,送去花香萬縷,遊人觀之,不忍離去,此情此景不亞於現代散文學家朱自清描繪的《荷塘月色》。

老街

江村老街源起溥公祠,止於江氏宗祠,長350米左右,寬2-3米。沿街有數十家商店,大多為前店後坊式,呈明清風貌。高高馬頭牆,青青蝴蝶瓦,清新典雅。防火牆上瓦片有虎臉,有笑臉,表情各異。一般經商家用笑臉瓦,商人和氣生財,笑口常開,才能廣進財源;為官之家用嚴肅臉孔的瓦,因為官家金口玉言,少說為妙。村中古石板道沿街曲延,串連全村大街小巷,總長約22公里,如此之長,堪稱一絕。

江村老街有三絕


其一,凹凸不平,有的歷經千年風雨人跡已破損不全,石板道兩旁結滿塵泥和草根鮮苔。古石板道在全村古祠堂和牌坊間彎曲伸展,腳踏古石板道,一路望去,呈現一派古風古貌;
江村-老街江村-老街
其二,江村老街有一大特點,三、四百米,並不算太長,但一眼望不到頭。老街街道彎曲成三段,不成一條直線。這看似偶然,卻凝聚了古人的智慧,是精心設計之作。其中原因:江村老街呈南北走向,冬天寒風北來,凜冽刺骨,街道若筆直一條線,風將從街頭刮向街尾,不利經商。老街彎成三曲,不但“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且,隔斷經商,互不干擾,又相互連通防風、防火、防寒,如此匠心,可謂獨具一格;
其三,所謂街,一般設在鎮以上,經商及各種公共活動形成規模的地方,人流量相對集中和大。一個村,有一條自古形成的“街”實為古村落一絕。

文化傳承

一個具有深厚歷史文化底蘊,一個我們不敢怠慢的村落,一個歷經滄桑的村莊。說她是一個智者,說她是一個哲人都不過分。像江村這樣一個發育完備的村莊有著都市裡難以想像的綿密的社會生活,那是文化、歲月和個體境遇共同形成的溫馨家園。江村的鄉土建築是一個完整的系統,它由交通建築、居住建築、慈善建築、文教建築、崇祀建築、宗教建築等許多系統組成。散落的石板、路亭、古道,老牆;四水歸堂並雕樑畫棟的民居;水口、水系;廟宇、古塔、書屋、義塾;祠堂、族譜、牌坊、祖墳等等是對子系統的詳盡註解。在這個鄉土社會裡,封建家長制維繫著宗族的利益,體現了族人的權威、力量和文化。通過“江村現象”管中窺豹,對了解中國社會數千年的文明史提供了一個不可多得的標本。江村先人們數代的心血使得這一方水土更加有了靈氣和風韻,江村先人們依靠民間力量如此持久,如此沉靜自信地規劃和建設自己的村莊,不能不讓今人嘆服。毫不誇張地說是千年積累的智慧與財富、千年相承的生活秩序、千年沉澱的歷史文化的共同結晶。說她是一棵樹,她沐浴了千年的陽光,經歷了千年風雨,記錄了無以數計的江氏子孫的喜怒哀樂。江村村莊的建設,特別是公共生活和個人生活經歷了精心規劃和長期調適,比如水口的建設就是一代代人圍繞規劃長期奮鬥的結果,至於村莊水系及道路建設同樣體現了極強的規劃性。而讓規劃作為整個村莊目標代代相襲,最根本的是宗族制度,祠堂族規是那個時代最高的法律代言人。一但人口數量超過村莊的承受能力,人反受其累,江村村居達八萬人口,不說戰亂與遷徙,自然與人的矛盾十分尖銳,同類相殘的史實一一有案在冊。反面的事實同樣證實了自然與人應和諧相處。耕讀文化在江村已經滲透進泥土,散發於空氣,張揚其歷史文化不僅是一種自豪更是一種責任。
江村民俗江村民俗

交通指南

旌德江村公交線路

宣城客運總站每天都有班車前往旌德。旌德客運總站每天定時都有班車前往江村。

旌德江村自駕線路

周邊城市至江村景區旅遊線路
南京→江村
南京→馬鞍山→蕪湖(205國道)→涇縣→蔡家橋(205國道)→江村
杭州→江村
杭州(徽黃高速)→黃山市→黃山風景區→譚家橋下高速(205國道)→江村
上海→江村
線路一:上海→湖州(宣廣高速)→廣德→宣城→涇縣→蔡家橋(205國道)→江村
線路二: 上海→湖州(宣廣高速)→廣德→寧國→鴻門→旌德→江村
合肥→江村
合肥(合銅黃高速往銅陵方向)→譚家橋→江村
其他城市前往江村客運乘坐京福高鐵至旌德站-旌德客運總站-江村
江村與周邊城市的距離
旌德縣——江村34公里
涇縣——江村70公里
績溪——江村80公里
譚家橋——江村15公里
黃山風景區——江村35公里
太平(黃山區)——江村35公里
合肥——江村238公里
南京——江村245公里
上海——江村420公里
杭州——江村280公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