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陵縣

鄢陵縣

鄢陵縣隸屬於許昌市,位於河南省中部,千里伏牛山脈東方,萬里母親河黃河南側。西靠長葛市建安區,北與開封市,東與周口市,南與漯河市接壤,在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漢魏故都許昌東。截至2018年,鄢陵縣下轄12個鎮,386個行政村(社區),總人口66.7萬人,耕地面積99.6萬畝,總面積866平方公里。

早在盛唐時代,鄢陵境內就出現了大型綜合園林植物的栽培,北宋時期更有皇家園林在此落戶。李白、蘇軾、范仲淹等歷史文化名人,曾多次蒞鄢尋古賞花,留下千古傳誦的絕唱。清代詩人汪琬曾有詩云:“鄢陵野色平於掌,也有江南此景無”。

鄢陵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西距國家交通大動脈京廣鐵路、京港高鐵京港澳高速公路20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70公里,311國道橫穿東西,219省道縱貫南北,蘭南高速、許亳高速在鄢陵交匯。

鄢陵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鄢陵縣花卉苗木種植種植面積達60萬畝。2011年被農業部、國家旅遊局認定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鄢陵縣
  • 外文名稱:Yanling County
  • 別名:花都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中國華中
  • 下轄地區:安陵鎮,柏粱鎮,陳花店鎮等12鄉鎮
  • 政府駐地:人民路916號
  • 電話區號:0374
  • 郵政區碼:461200
  • 地理位置:河南省許昌市
  • 面積:871.6平方公里
  • 人口:66.7萬人(2018年)
  • 方言:北方方言-中原官話-鄭許片
  • 氣候條件:暖溫帶季風氣候,四季分明
  • 著名景點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植物園,臘梅園
  • 機場:北距鄭州新鄭國際機場70公里
  • 火車站鄢陵南站(在建)
  • 車牌代碼:豫K
  • 行政代碼:411024
  • GDP:275.9億元(2016年)
  • 人均GDP:4.45萬元(2016年)
  • 財政收入:10.3億元(2016年)
歷史沿革,先秦時期,春秋戰國,秦漢時期,魏晉時期,隋唐時期,五代時期,宋元明清,民國時期,建國前,建國後,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氣候,地形地貌,水文,自然資源,土地資源,礦藏資源,植物資源,動物資源,水資源,人口,經濟概況,概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事業,文化事業,醫療衛生,社會保障,政治,交通運輸,鐵路規劃,鄢陵南站,公路規劃,風景名勝,歷史名人,

歷史沿革

先秦時期

約8000年前,鄢陵縣先民們便開始繁衍生息。周初周武王伐紂滅殷後,封陸終第四子求言於鄶(今鄭州),別封於鄢,故名鄢國。

春秋戰國

春秋屬鄭地。公元前770年,鄭武公滅鄢,廢鄢國為鄢邑,改為鄢陵,因城築在一南北向土陵上,故名。
公元前575年(周簡王十一年)晉國和楚國為爭奪中原霸權,在鄢陵(今河南省鄢陵縣)發生的戰爭。在戰爭中,晉軍善察戰機,巧妙指揮,擊敗同自己長期爭霸中原的楚國,進一步鞏固了自己在中原地區的優勢地位。鄢陵之戰是春秋戰國經典戰役之一,這場戰爭後,晉、楚兩國都逐漸失去以武力爭霸中原的強大勢頭,中原戰場開始沉寂下來。
戰國時期,鄢陵屬韓又屬魏。公元前375年,韓哀侯滅鄭,鄢併入韓。公元前365年,魏惠王從山西安邑遷都大梁(今開封),魏強韓弱,鄢陵遂屬於魏。公元前318年,魏襄王封其弟為安陵君,鄢仍屬魏。

秦漢時期

鄢陵鄢陵
秦鄢陵屬潁川郡。
西漢始置鄢陵縣(治所今城北古城村),屬豫州潁川郡;漢武帝時,鄢陵改屬陳留郡;王莽實行“新政”(公元8年)後,廢鄢陵縣,更鄢陵為左亭,屬豫州潁川郡許縣
東漢屬豫州刺史部潁川郡。三國魏屬潁川郡。西晉屬豫州潁川郡。

魏晉時期

東晉十六國時期,後趙前燕屬豫州潁川郡,前秦屬東豫州潁川郡,後秦屬豫州潁川郡區域,均無鄢陵縣建置。
南北朝時期,宋仍無鄢陵縣建置,境域屬豫州潁太守管轄,北魏置鄢陵縣屬司州潁川郡。東魏屬鄭州許昌郡。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廢鄢陵縣,其地入許昌縣

隋唐時期

隋開皇七年(公元587年)復置鄢陵縣(治所今安陵鎮),屬許州
開皇十六年(公元596年)改屬洧州。大業二年(公元606年)復屬潁川郡。
唐初屬潁川郡。武德四年(公元621年),鄢陵屬洧州。
貞觀元年(公元627年)改屬河南道許州,為上縣。

五代時期

五代十國梁時鄢陵屬東京開封府。
後唐改屬許州忠武軍。
後晉、後漢、後周均屬東京開封府。

宋元明清

宋鄢陵屬京畿路開封府,為畿縣。
金鄢陵屬南京路開封府。
元鄢陵屬河南江北行省汴梁路開封府,為中縣。
明鄢陵屬河南省開封府。
清沿襲明制,鄢陵仍屬河南省開封府

民國時期

民國元年(1912年)3月,鄢陵直屬河南省。
民國五年(1916年),鄢陵改屬豫東道。
民國十三年(1924年),復屬河南省。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第五行政督察區(治所許昌)。

建國前

1947年4月,建立中共鄢扶縣委、縣人民政府(治所扶溝),屬豫皖蘇邊區一專署。同年10月1日,鄢陵縣城解放。12月,建立中共鄢陵縣委、縣人民政府,隸屬豫皖蘇邊區五專署。
1949年3月,劃屬河南省許昌專員公署。

建國後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鄢陵屬許昌專員公署。
1970年,改屬許昌地區。
1986年,改屬許昌市至今。

行政區劃

2013年,鄢陵縣轄8個鎮、4個鄉:安陵鎮馬欄鎮柏梁鎮陳化店鎮望田鎮張橋鎮、南塢鎮、陶城鎮只樂鎮大馬鎮、彭店鎮、馬坊鎮。縣人民政府駐安陵鎮人民路中段。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鄢陵縣位於河南省中東部,東經114°02′~114°19′,北緯33°46′~34°14′。東鄰周口市扶溝縣,南接周口市西華縣,北毗開封市尉氏縣,西南與漯河市臨潁縣相連,西北及西與本市的長葛市、建安區接壤。南北長57.5公里,東西寬20.87公里,總面積871.6平方公里。
縣城安陵鎮西北距省會鄭州市110公里、新鄭國際機場70公里,北距開封市80公里,西距許昌市、京廣鐵路36公里、京珠高速公路30公里,西南距漯河市70公里,東南距周口市70公里。

氣候

鄢陵縣屬亞溫帶季風性氣候。一年四季分明,氣候特點是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雨量集中,秋季晴朗清爽,冬季寒冷乾燥。

地形地貌

鄢陵縣地處華北平原腹地,屬黃河泛濫和雙洎河沖積而成的沖積平原。境內地勢西北高東南低,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地面坡度1/30000~1/80000,海拔高度50米~65米(個別崗陵74米),相對高度15米。
平原
鄢陵縣境內雙洎河以北地區為黃河、雙洎河沖積而成的黃土崗及黃泛沙土區,偏東北方向,黃泛後風積而成的帶狀沙丘,多呈南北條狀,相對高差5米~15米,面積66.5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7.6%,主要分布在彭店、馬坊、柏梁等鄉鎮;縣中部地區,地形起伏,以緩平高地、平地為主。緩平高地為河流沖積而成的相對較高的地形,多呈西北東南條狀,相對高差3米~8米,頂寬1公里~7公里,由頂向兩側微傾斜。平地是河流沖積的緩平地區,相對高差不大,帶狀崗地和零星崗冢分布其間,走向不一,分割形成一些封閉或半封閉的局部窪地。面積448.9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51.7%,主要分布在彭店、馬坊、安陵、柏梁、陳化店、馬欄、大馬、只樂、張橋等鄉鎮。
窪地
鄢陵縣東南和南中部,為緩坡窪地,地上、地下徑流排泄都較困難,面積316.2平方公里,占全縣面積的36.3%,主要分布在只樂、望田、南塢、陶城等鄉鎮。
崗陵
鄢陵縣境內有龍形崗、郜村崗、大勝崗、半截崗、楊河崗、鳳凰崗、孝子崗、屈崗、鹼崗、樂陵崗、彭祖崗、左家崗、文家崗、太平崗、三崗、追崗、野崗、河崗等。部分崗陵經黃水淤塞、民眾挖土,已失去脈絡痕跡,或成為孤立的土丘。

水文

鄢陵縣河流有:雙洎河、康溝河、清流河、二道河、大浪溝等大小20餘條,河流多為季節河,均屬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
雙洎河:雙洎河發源於新密市翟溝,流經新密市、新鄭市、長葛市、尉氏縣,於鄢陵縣范家村西入境,流經李家、古城、彭店、孫村、朱家至扶溝縣大李莊入賈魯河,全長179公里,流域面積1693平方公里,境內長14.8公里,流域面積21平方公里。
清流河:系潁河左岸一支流,發源於縣域屯溝西,系下游段。黃泛以後,紅旗橋以下,全部淤塞。新中國成立後,幾經治理,得到疏通。流經屯溝、關莊、周橋至西華縣李灣入潁河,境內長13.1公里,堤壩長26公里,先後匯入的河流有:汶河、大浪溝、沒底溝、二道河、玉帶河、一道溝及一道河故道、洪淤溝、馬欄新溝、汨羅江等12條河道,下游易受潁河水頂托,洪澇災害較為頻繁。
康溝河:康溝河發源於中牟縣,經尉氏縣境,於鄢陵縣戴崗村北入境,流經孫莊、官莊、劉莊、栗園、殷坡、洪溝入賈魯河,全長53.8公里,流域面積595.3平方公里,境內長7.5公里,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該河在鄢陵境內地勢較高,土質鬆散,含沙量大,河床淤積,入境處和出境處急轉彎,汛期洪峰高,來勢猛,堤身單薄,是鄢陵縣歷代主要防洪河道。
賈魯河:賈魯河發源於新密市山區,全長246公里,流域面積5896平方公里,由彭店鄉的王鐵東入境,流經范莊、油坊東出境,流經鄢陵3公里,流域面積僅有7.6平方公里。
汶河:汶河發源於長葛市董村鄉大柳樹王村,屬於沙潁河水系,流經柏梁鎮、安陵鎮匯入境內的大浪溝。該河全長37.65公里,流域面積251平方公里,在縣境內長12.2公里,流域面積有80平方公里。
二道河:二道河發源於長葛市東南,在縣境經陳化店鎮、大馬鄉匯入清流河,全長23.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境內長12.75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三道河:三道河發源於許昌縣陳曹北,在鄢陵縣境內經陳化店鎮在大馬鄉匯入二道河。全長29.5公里,流域面積66.4平方公里,境內長12.7公里,流域面積27平方公里。
玉帶河:位於縣城西南20公里處,流向西北東南,兩個源頭分別源於陳化店鎮的喬莊西北和只樂鄉的崔莊西北方,流經莊劉、呂屯東入二道河。該河全長15.3公里,流域面積39.8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土地資源

鄢陵縣主要是由古黃河泛濫和雙洎河沖積而成的平原地區。境內被第四系的鬆散沉積物所覆蓋,構成現代成土母質的基礎。全縣耕地99.6萬畝,占總土地面積的76.4%,人均耕地1.62畝。耕地中有水澆地76.9萬畝,占耕地面積的77.3%;有旱地22.3萬畝,占耕地面積的22.4%;有菜地26706畝,占耕地面積的0.3%。

礦藏資源

縣境地表為第四紀地層復蓋,下覆地層從元古界至新生界均有分布,其中古生界石炭系、二迭系分布尤為廣泛,新生界第三系遍布全區,厚度可觀。據此地質特徵,一些沉積礦產,尤其是煤、鋁土礦、耐火黏土、石灰岩,還有石油、鹽、鹼等,具有成礦的條件和前景。尚未有重要礦床發現。

植物資源

鄢陵縣地處中原,氣候溫和,適宜多種植物生長,是典型的農業大縣。自然植被以鹽生和沙生植物為主,草甸植被次之。人工植被以小麥、雜糧兩年三熟植被為主,一年兩熟小麥、玉米類雜糧植被次之。境內分布有大面積木本與草本植物間作的植被,鄢陵縣是北方最大的花卉苗木生產基地,絕大多數為落葉闊葉林樹種,夏綠的特徵較為突出。

動物資源

境內動物區係為乾旱平原類型。在動物地理區劃上,屬古北界華北區和東洋界華中區的過渡地帶,南北方動物種類均有分布。境內動物有脊椎、節肢、軟體、環節、線形、扁形、腔腸、原生等種類。脊椎動物又有哺乳、鳥、爬行、魚等類別,節肢動物有昆蟲、甲殼、蛛形、多足等類別。

水資源

鄢陵縣地表水多年平均過(入)境水量25371萬立方米,為年均自產地表水8359萬立方米的3倍,河水資源數量可觀,但時程分配不均,過(入)境河流多受上游制約,開發困難大,攔蓄能力差,利用率低。對地表水的開發利用,主要是河閘攔蓄和機電灌站提灌兩項。
地下水境內地表岩性鬆散,降水容易滲入,地層儲水條件好,且補給周期短,易於富集,形成地下水。淺層水為含水層底板埋深30米~50米,能直接接受大氣降水補給的潛水,它的分布主要受沉積岩和地貌條件的控制,縣域內自陳化店鎮向南經只樂鄉到陶城鄉一帶,為黃泛主流向,地下水資源補給以降雨入滲為主,此外為各種水體的補給,中深層地下水補給困難,實際全為消耗性開採。年平均淺層地下水資源量為1.14億立方米,為地表水資源0.71億立方米的1.6倍。水質境內淺層地下水98.1%符合飲用和灌溉標準,礦化度在2克/升以下。

人口

2011年,鄢陵縣總人口為65.12萬人,城鎮常住人口54.93萬人。縣境內除漢族外,有回、壯、滿等少數民族12個。少數民族人口總數達844人,比2000年的1162人,減少318人。人口最多的少數民族依次為回族(804人)、苗族(10人)、壯族(10人)、維吾爾族(8人)、滿族(7人)、藏族(3人)和蒙古族(2人),回族的總人口占全縣少數民族總人口的95.26%。少數民族主要集中在馬坊鄉411人,安陵鎮217人,只樂鄉112人,三鄉(鎮)總計740人,占少數民族總人口的87.68%。全縣少數民族女性人口有424人,男性人口的420人,人口性別比(以女性人口為100)為99.06,比全縣總人口性別比105.85低6.79%。
2017年末,鄢陵縣總人口67.17萬人,常住人口56.75萬人。城鎮化率41.1%,比上年高1.9個百分點。出生率13.0‰;死亡率7.0‰;自然增長率6.1‰。

經濟概況

概述

2017年,全縣生產總值完成305.9億元,增長6.6%。固定資產投資315.8億元,增長13.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4.1億元,增長12.1%。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0.8億元,增長11.8%;其中稅收收入7.9 億元,增長12.5%。

第一產業

鄢陵農業和花卉經濟發達,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和優質棉生產基地縣。盛產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菸葉等,花卉是鄢陵一大特色,截至2013年,鄢陵縣花卉種植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花木之鄉”,“北方花都”,被譽為“中國花木第一縣”。2004年,鄢陵縣畜牧業跨進“河南省畜牧強縣”。
鄢陵臘梅鄢陵臘梅
2013年,全縣花卉苗木面積52.4萬畝,品種達2400多個,擁有各級各類花木園林企業612家,從業人員18萬多人,經紀人8000多人,花木產業年產值達22億元以上,形成了綠化苗木、盆景盆花、鮮花切花、草皮草毯四大系列產品,成為全國最大的花木生產、銷售集散地,花卉主產區農民人均純收入達7600多元。鄢陵縣園區水電路等基礎設施基本配套,有來自北京、寧夏、甘肅、上海、浙江、湖北、安徽、河北、內蒙古等地的59家省內外企業入駐,其中面積在500畝以上的有27家,1000畝以上的有7家,共落實花木面積36600畝,栽植花木6200萬株,總投資達3.48億元。到2013年年底,通瓜菜面積發展到18萬畝,特別是三櫻椒麵積發展到13.8萬畝。相繼建成2000畝的蓮魚共養基地,1000畝的大棗基地,2000畝的櫻桃採摘基地。建成各類規模養殖場1983個,養殖小區40個,產值達13.5億元,被授予“全省現代畜牧業發展重點縣”。
截至2013年,鄢陵縣已有5個農產品基地通過省級無公害基地認證,面積2.5萬畝,無公害農產品市場占有率達40%以上。

第二產業

截至2012年12月底,鄢陵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304億元,同比增長18.6%;完成增加值68.9億元,同比增長18.5%,增速居許昌市第2位。紡織、裝備製造、箱包皮具、食品、木製品等5個傳統特色產業實現增加值51.5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的74.7%,5個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21%,高於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速2.5%。
2012年,該縣企業服務工作辦公室共收集企業有關用地、融資、手續辦理等問題85個,;為9家企業進行項目備案;為13家企業申報困難企業認定;組織16家企業開展產品產銷對接,簽訂供貨契約金額達2.2億元;邀請天交所等保薦機構對4家企業進行上市輔導;認真篩選華創科技、華元電工、金鐘皮具等7家企業組織申報國家和省級企業發展項目專項資金。
鄢陵縣主要有紡織、食品、建材、機電、化工五大主導產業。姚花春酒業集團,年產原酒10000噸,產品先後榮獲省優部優、國際博覽會金獎,法國巴黎世界名優酒金獎。花都紡織有限公司、鄢陵水泥集團有限公司、植豐全元化肥有限公司等一批企業集團的產品已成為省級和國家級名牌產品。全縣鄉鎮企業個數超萬家,從業人員7.6萬人,已成為全縣農村經濟新的增長點。

第三產業

鄢陵旅遊業發展迅速,以發展花卉苗木為主的生態旅遊資源,已建成了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花都莊園、花都溫泉度假區、陽光生態旅遊度假區、中國臘梅園、花卉長廊、千畝蓮池賞荷園、萬畝櫻桃園、花鄉農家樂、陳化店茶文化一條街等精品景區景點。
2013年,鄢陵縣實施“6652”投資促進計畫,開展“1131”招商引資行動,62個重點項目完成投資78.68億元,占年度計畫的102.6%,帶動產業集聚區和名優花木園區固定資產投資分別達到91億元、22億元;城市綜合改造、中技樁業、辰宇光電等一批打基礎、增優勢的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建業集團、奧信集團、雲南綠眾源、北京匯源等知名企業落戶鄢陵。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2011年,鄢陵縣參加中招的考生有3418人,優秀率達6.73%;參加高招的考生有4389人,本科(三本)上線人數1751人(其中:普通類一本上線166人,二本上線650人,三本上線1477人,體育、藝術類本科上線274人),上線率41.76%,比2010年提高了11.45%。
2012年,鄢陵縣民生支出占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76%。完成5所公辦幼稚園建設任務,成功創建“省級職業教育強縣”。截至2013年鄢陵縣改造學校危房9.1萬平方米,落實在校困難生補助資金1136萬元。

文化事業

2011年,鄢陵縣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已全部建成,其中馬坊、馬欄、彭店、安陵、大馬、只樂、望田7個文化站已投入使用,2011年新建的陳化店、張橋、南塢、陶城、柏梁5個文化站主體已經完工,配套設施正在陸續購置中。
2012年,鄢陵縣完善12個鄉鎮綜合文化站配套設施,累計建成386個農家書屋,“送文化進企業”榮獲國家“農民工文化服務示範項目”。

醫療衛生

2011年,全縣醫療保險參合農民564531人,參合率達98.19%。人口計生工作被評為國家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試點縣。
截至2011年,鄢陵縣隸屬事業單位有鄢陵縣人民醫院、鄢陵縣中心醫院、鄢陵縣中醫院、鄢陵縣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鄢陵縣婦幼保健院、鄢陵縣衛生學校、鄢陵縣衛生執法監督所、鄢陵縣精神病醫院和12個鄉鎮衛生院。衛生系統共有在職職工2358人,其中高級職稱88人,中級職稱332人。2011年,鄢陵縣建成21所標準化村衛生室,全縣386個行政村基本全覆蓋。
縣圖書館年均新購277教育科技文化圖書4000餘冊、發展讀者500人、借閱達2萬餘人次。

社會保障

2011年,鄢陵縣企業養老保險、機關事業養老保險、失業保險、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實現參保總人數分別為21000人、3537人、23500人、31258人、14090人、18940人,基金征繳額分別為5522萬元、781萬元、674萬元、3251萬元、101萬元、75萬元
2012年,鄢陵縣覆蓋城鄉的社會保障制度基本建立,醫療保險、社會養老保險和新農合參保率均達到98%以上,農村“五保”集中供養率穩定在60%以上。

政治

中共鄢陵縣委副書記、鄢陵縣人民政府縣長:李東嶺
中共鄢陵縣委常委、鄢陵縣人民政府常務副縣長:韓宏濤
鄢陵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張國志、趙峰、靳喜民、蘇喜玲、王林
截至2018年

交通運輸

鄢陵縣境內,311國道和許(昌)鄲(城)鐵路貫穿東西;許尉高速、省道237、325、219從境內穿過。

鐵路規劃

(1)三洋鐵路:長約26公里,在鄢陵城區西南部、大馬鎮境內設鄢陵站
(2)鄭合高鐵:長約24公里,在鄢陵城區西南部、大馬鎮境內設鄢陵南站。
(3)許鄢城際輕軌:規劃建設許鄢城際輕軌,銜接至鄭合高鐵鄢陵南站,加強許昌與鄢陵的快速交通聯繫。

鄢陵南站

鄭合高鐵鄭阜高鐵,鄭州—周口—阜陽—合肥):鄢陵南站
鄭阜高鐵2016年12月將正式開工,建設總工期為4年,2020年12月完工,全線共投資約431億元。
鄭阜高鐵鄭阜高鐵
鄭阜鐵路貫穿河南省東南部、安徽省西北部,線路起自鄭州南站,經由鄭州市開封市尉氏縣)、許昌市周口市後,抵達阜陽市,新建線路長度約276公里。
根據公示方案,全線計畫設車站11座,河南省境內車站8座,分別為鄭州南站許昌北站鄢陵南站扶溝南站西華站周口東站項城北站沈丘北站;安徽省境內有車站3座,分別為界首南站臨泉站阜陽西站

公路規劃

(1)高速公路:規劃形成蘭南高速機西高速永登高速和許昌北繞城高速圍合中心城區的高速公路網路,打造中心城區外圍高速交通環,構築對外聯繫的快捷立體交通網路。
(2)幹線公路:鄢陵縣幹線公路建設措施為:以一級和二級道路構建“六橫、兩縱”的公路主骨架,並以一般縣道和鄉村道路為補充,構建網路化的城鄉路網體系。

風景名勝

鄢陵縣境內有許由隱耕處、許由墓尹宙碑、醉翁亭碑、乾明寺塔興國寺塔甘羅古柏、曹操議事台、曹彰墓等。
許由墓
許由墓許由墓
許由墓在中原腹地的許昌市鄢陵縣,至今尚存四千五百餘年前的上古賢人許由墓冢一座。據史學家考證,許由繫上古高士,是海內外許氏之先祖。後人敬稱其墓冢為許由墓。海內外許氏華人紛紛到箕山尋根問祖,成立許氏聯誼會,並決定聯合世界各地許氏後裔於每年9月4日祭祖。許由墓的確切位置在登封市區東南15公里處的箕山之巔東北端,呈圓形,直徑約20、高約6米,用雜石沙土堆壘而成。
乾明寺塔
乾明寺塔位於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城西北隅。乾明寺舊址,始建於隋仁壽四年(604年),北宋重建,明代重修。從塔的結構和形制看,為北宋中晚期建築。六角十三級樓閣式磚塔,高約38米。下為青磚塔基,塔每層檐下均砌磚斗拱,並辟有券門,假窗和佛龕,塔內有台階可供攀登。第二層塔身嵌塔銘,第三層塔身一周嵌琉璃佛像雕磚8塊。塔頂為銅質寶珠塔剎。塔前有明隆慶元年(1567年)碑刻1通。1986年11月,公布為河南省文物保護單位。
鄢陵縣
尹宙碑
尹宙碑是中國東漢重要碑刻,全稱“漢故豫州從事尹君之銘”。刊於東漢熹平六年(177),碑額篆書,已斷裂,僅存“從”“銘”2字,碑高2米,寬0.93米。元代皇慶元年(1312),鄢陵縣達魯花赤修孔廟時在洧川發現,移置孔廟內,不久又沒入土中。明萬曆(一說嘉靖)年間洧水泛漲岸崩而石復出,重置於孔廟。碑文隸書,共14行,滿行27字。文中記述了尹宙一家世系及歷仕官職,其後附有讚頌銘詞。碑文字型方勁古拙,結體疏闊清朗,筆姿秀逸雄渾,是漢隸的代表作之一。有一字不損的明拓本傳世。
鄢陵臘梅
臘梅是我國特產的傳統名貴觀賞花木,有著悠久的栽培歷史和豐富的蠟梅文化。唐代詩人李商隱稱蠟梅為寒梅,有“知訪寒梅過野塘”句。《姚氏殘語》又稱蠟梅為寒客。蠟梅花開春前,為百花之先,特別是虎蹄梅,農曆十月即放花,故人稱早梅。蠟梅先花後葉,花與葉不相見,花開之時枝幹枯瘦,故又名乾枝梅。蠟梅花開之日多是瑞雪飛揚,欲賞蠟梅,待雪後,踏雪而至,故又名雪梅。又因蠟梅花入冬初放,冬盡而結實伴著冬天,故又名冬梅。
鄢陵臘梅鄢陵臘梅
蠟梅主要分布於黃河流域以南地區,各地均有栽培,秦嶺地區及湖北有野生。栽培品種較多,據趙天榜《中國蠟梅》一書所載:蠟梅有4個品種群,12個品種型165個品種。它們中間有純黃色、金黃色、淡黃色、墨黃色、紫黃色,也有銀白色、淡白色、雪白色、黃白色,花蕊有紅、紫、潔白籌。其中最佳者為河南鄢陵縣所產的鄢陵蠟梅,素有“鄢陵蠟梅冠天下”之譽。代表品種有‘素心蠟梅’:《鄢陵文獻志》稱‘鄢陵素心蠟梅’,其心潔白,濃香馥郁。因其花開時不全張開且張口向下,似“金鐘吊掛”,故又名金鐘梅。
興國寺塔
興國寺塔,位於鄢陵縣城南5公里馬欄鎮,以寺而故名。塔坐北向南,西臨窪地,東臨新建興國寺南牆,南臨大路,北為民房。興國寺塔為磚石結構六角九層樓閣式建築,高27米,由塔基、塔身、塔剎三部分組成。塔基周長20米,高1米,厚寬1米,經加固後寬為3米。塔身每層均裝飾斗拱、椽檐、綬花,塔檐外伸為1米,有門龕6個。鐵質塔剎,塔內中空,原有木棚板,久已無存一層塔身南、北面辟半圓形拱券門。一層南門內築有塔心室,北門內築有台階,由此門登台階可上至第二層南門(龕)出,繞塔檐半周至第二層北門(龕),登台階可上至第三層。可從第三層塔內用雙足登塔壁攀至第七層。塔身外部結構嚴謹,筆直崇秀,為典型的北宋建築。該塔對研究宋代古建築和佛教活動有很好的參考價值。
花都溫泉度假區
花都溫泉度假區位於河南省鄢陵縣陳化店鎮西,占地1036畝,建築面積57792平方米,南依311國道,西鄰京珠高速公路20公里、京廣鐵路25公里,北距新鄭國際機場65公里。
花都溫泉度假區花都溫泉度假區
度假區以陳化店鎮豐富優質的礦泉水為依託,度假區的深井礦泉水不僅水溫達到63度以上,且富含多種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其中微量元素鍶和偏矽酸的含量均超過天然礦泉水水質的國際標準,長期飲用和沐浴,具有軟化血管、降低血壓、調節神經等功效,並可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骨關節病及神經功能紊亂等引起的多種疾病。
區內主要景點有豪華泡湯別墅、大型林中露天湯池群,水上樂園、成人玩具坊、華佗百草園、奇花異卉園、蠟梅園、飲食文化園、茶酒樓、會議中心、獨立式度假別墅等。
花博園
鄢陵花博園鄢陵花博園
鄢陵國家花木博覽園(鄢陵花博園)建成於2002年9月,占地面積1500畝,整個園區分為博覽會展區、蠟梅文化展示區、生態科普展示區、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區、休閒度假區、遊樂區、系列景觀區等十三大功能區域。主要區域有主會場、會展中心、熱帶植物盆景展示廳、怡園、名優花木展示區、水生植物展示區、旅遊接待服務區、百年紫薇園、春夏秋冬園、科普示範園以及人工山水系建設等。整個園區共開發建設景點200餘個,綠化種植蘇鐵類、銀杏類、松柏類、紫薇類、花草類、水生花卉等2800個品種。
鄢陵花博園2004年被國家評為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2005年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2009被確定為河南省服務業特色園區。2002年在此舉辦了八屆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暨鄢陵生態旅遊節。

歷史名人

庾亮(289年~340年)東晉政治家、文學家。字元規。東晉穎川鄢陵人。歷仕東晉元帝明帝成帝三朝。庾亮是東晉玄言派的代表人物。庾亮曾參與討平王敦之亂,為明帝所親信。明帝去世,受遺詔與王導共輔成帝,任中書令,執掌朝政。後歷任平西將軍豫州刺史、江荊豫三州刺史等職,握重兵。
阮籍(公元210-263年)字嗣宗,《晉書》稱其為“陳留尉氏人”,實為鄢陵縣彭店鄉阮寨村人。阮籍曾為步兵校尉,世稱“阮步兵”,與嵇康齊名,為“竹林七賢”之一。他素懷政治抱負,因與當權的司馬集團有矛盾,為朝廷所不容,便採取避世態度,佯狂處世,退居鄉間,對酒當歌。他平生崇尚竹子的空靈高潔,在阮寨村的自己家中遍種綠竹,邀請詩友,狂飲後賦詩抒志,追求一種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生活情趣。
鄢陵縣
許由為堯舜之師,他以辭堯禪讓、隱居箕山、掛瓢洗耳而聞名於世,是中國歷史上有文獻記載的第一位隱士,被譽為隱士鼻祖。許由拒絕榮祿、謙讓隱退的高風亮節,對中國隱士文化乃至道家文化的形成產生了重要影響,成為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一部分。從許由開始形成的隱士之思想、志趣和情懷等,形成了中國知識分子的精神品格。
尹宙,字周南,河南鄢陵人。博通經傳,官至豫州(治在今安徽亳縣)從事。尹宙是東平相的玄孫,會稽太守的曾孫,富波侯相的孫子,守長社令的長子。尹宙歷任郡主簿、督郵、五官椽、功曹、守昆陽令、州辟從事等官職。官場生涯中,尹宙始終不以官職的顯赫卑微為榮辱,以一顆平常之心,履行好自己的職責和義務。漢靈帝熹平六年(177年)四月他因病逝世,終年62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