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縣

鄒縣

鄒縣現在稱為鄒城,簡稱“鄒”,古稱“鄒魯聖地”,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地處東經116°44′30"-117°28′54",北緯35°9′12"-35°32′54"。

位於山東省南部,北依孔子故里曲阜市、南望滕州市。全市總面積1616平方公里,轄3個街道、13個人口115萬。春秋戰國時期為鄒國國都,同魯國並稱為“鄒魯聖地”,為文化興盛之地。秦朝始置鄒縣,三國時期屬魏國,明、清先後隸屬濟寧府兗州府。鄒城市屬暖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山東省省轄縣(市)之一,行政區劃屬濟寧

鄒城是戰國時期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代表人物孟子故里,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東方君子之國,鄒魯聖賢之鄉”的稱譽,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新興能源工業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十佳投資創業城市,中國經濟百強縣(市)第31位(2015年)。[1]

鄒城市交通便利,京滬高鐵穿過城區東部,民國元年通車的津浦鐵路(今京滬鐵路)縱貫南北,新石鐵路橫穿東西,104國道、京台高速公路等10餘條公路幹線遍布全境;境內白馬河與京杭大運河相連,水上運輸可直達江浙滬一帶。

2015年12月,鄒城被列為第二批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地區。[2]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鄒縣
  • 外文名稱:Zoucheng City
  • 別名:鄒魯聖地,孔孟之鄉 
  • 行政區類別:縣
  • 所屬地區:山東省濟寧市
  • 下轄地區:3街道13鎮
  • 政府駐地:千泉街道平陽東路2699號
  • 電話區號:(+86)0537
  • 郵政區碼:273500
  • 地理位置山東省西南部
  • 面積:1616平方公里
  • 人口:115萬
  • 方言官話-中原官話-蔡魯片
  • 氣候條件:溫帶海洋性氣候
  • 著名景點孟府孟廟孟母三遷祠嶧山
  • 機場:曲阜機場
  • 火車站鄒城站
  • 車牌代碼:魯H
  • 地區生產總值:869.0億元(2016年)
簡介,歷史淵源,禮儀之邦,資源豐富,土地資源,水資源,生物資源,礦產資源,交通發達,基礎設施,旅遊勝地,鄒城歷史,歷史大事,文公遷都,秦皇東巡,尼山書院,清朝地震,津浦鐵路,政府成立,鄒西會戰,撤縣設市,鄒城特產,

簡介

鄒縣現在稱為鄒城,簡稱“鄒”,古稱“鄒魯聖地”,位於山東省西南部, 地處東經116°44′30"-117°28′54",北緯35°9′12"-35°32′54",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誕生地,素有“孔孟桑梓之邦,文化發祥之地”之美譽,現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新興能源工業基地、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綜合實力百強(縣)市、國家級旅遊名城。鄒城市區位於市境偏西北部,人文、自然景觀和諧,山、水、城一體,獨具特色,是全市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和迅速崛起的魯西南經濟重鎮。

歷史淵源

鄒城市歷史悠久。鄒,戰國時國名,其中心地域在今山東省鄒城市境內,故國國都在今鄒城市南部嶧山之陽。
遠古:據城南6公里處的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遺址――野店遺址考古發現,早在六千年前,這裡就有先民勞動、繁衍、生息。鄒城市境內新石器時代遺址達20餘處。
夏、商、周時期:夏代,這裡屬《禹貢》所稱九州中的“徐州”之域。商代屬奄國。西周初期,周克商滅奄,封顓頊之後陸終第五子晏安之苗裔俠於此,國號“邾”,又稱“邾婁”,曹姓,附庸於魯國。
春秋、戰國時期:俠以下至儀父始見於《春秋》。《春秋》記載的第一個歷史事件就是:“隱公元年(公元前772年)三月,公及邾儀父盟於蔑。”魯文公十三年(公元前614年),邾文公卜遷於嶧,在嶧山之陽建都。在《春秋》記載的200多年歷史中,邾國參與諸侯國間朝聘會盟近50次,戰爭征伐40多次。因北杏之會附從齊桓,進爵為子。戰國中期,“邾”改稱為“鄒”。戰國末期,鄒國為楚所並。古邾國曆時700多年,傳29世。
秦、漢朝:秦統一中國後,廢分封,置郡縣。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分天下為36郡,在邾國故地設鄒縣,隸薛郡。縣治在邾國故城。
西漢,實行郡國制,郡、國之下轄縣。
三國、晉、南北朝:三國時,騶縣屬魏。此後,“騶”又寫作“鄒”。
晉代,仍設鄒縣,隸魯郡。東晉初,兗州刺史曾鎮鄒山。
南北朝時期,鄒縣初屬劉宋
北魏,仍設鄒縣,隸魯郡。
北齊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撤銷高平、平陽兩縣,將接近鄒縣的境域併入鄒縣,並將鄒縣與魯郡治所由嶧山之陽的故治遷至崗山之陽的今鄒城市治。
隋、唐時期:隋代,設鄒縣,隸魯郡。唐代,設鄒縣,隸兗州魯郡上都督府。
宋、元、明、清時期:北宋,設鄒縣,隸京東西路襲慶府。
金代,設鄒縣,隸山東西路滕州。
元代,設鄒縣,隸山東東西道宣慰司益都路滕州。
宋仍舊。金改為滕州,屬兗州。元隸益都路。
明代,設鄒縣。洪武初隸濟寧府。洪武十八年(1385年),濟寧府降為州,兗卅升為府,鄒縣又隸兗州府。
清代,設鄒縣,隸山東承宣布政使司兗州府。
鄒城
近、現代:1912年2月,廢府後鄒縣屬岱南道,1914年6月屬濟寧道,1925年屬兗濟道。1927年廢道後直屬山東省。
抗日戰爭中,山東建立了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政權。為適應抗日鬥爭新形勢的需要,1939年3月,以津浦鐵路鄒縣境內段為界,分為鄒東、鄒西兩個縣級行政區,8月在鄒西建立了鄒縣抗日民主政府,隸屬於蘇魯豫區黨委所轄之湖邊地委,12月在鄒東建立了鄒東辦事處,隸屬於山東分局第一區黨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1940年1月,鄒縣抗日民主政府由鄒西遷至鄒東,與鄒東辦事處合併,仍稱鄒縣抗日民主政府,先後隸屬於山東分局第一區黨委第三地委政府工作部、中共魯南第一地委政府工作部。1943年9月,鄒縣隸屬山東省魯南行政區第一專區。1944年10月,設立鳧山縣,轄鄒縣落陵、太平、石牆、郭里4個區(1946年4月至10月,撤鳧山縣期間又劃回鄒縣)。1945年8月,隸屬山東省魯南行政公署第一專署,於10月將鄒縣十一區撤銷,十二區劃歸曲阜縣;將第三、七、九區和蘆山區劃歸泗水縣。1948年8月建魯中南行署後,鄒縣屬魯中南行署第四專署,並成立鄒縣人民政府,將澹臺墓至小疃一帶及泗河以西共46個村劃歸滋陽縣(今兗州區)。
新中國
1949年,屬滕縣專區(駐地滕州市)。
1953年7月滕縣專區搬遷到濟寧成立濟寧專區,改屬濟寧,8月,撤銷白彥縣,將其城前區91個村莊及尚河區80個村莊劃歸鄒縣。
1956年3月,撤銷鳧山縣,其石牆、郭里、太平3個區的33個鄉、176個村莊又劃歸鄒縣;同時把郭里區北部的北薄、南薄兩鄉及黃路橋、路家莊、小莊、馬坡等村莊劃屬新設的微山縣。
1958年10月,將香城公社原唐林、黨山、瓦峪、西南嶺4個小鄉的33個村莊及看莊公社的唐樓、後棗、榆園、張莊、楊莊、小萬院6個村莊劃歸滕縣。
1959年,東安上村由曲阜縣劃歸鄒縣。
1960年12月,將尼山水庫區的蘇家村、趙家村、王家村、劉家樓、東魯源、西魯源、黃土、李家寨8個村劃歸曲阜縣。
1968年9月,又將尼山水庫區的張馬莊、新村、南王、東龍、西龍、長座、東官、西官、顏母莊、宮家樓10個村劃歸曲阜縣。
1983年10月,撤濟寧地區設濟寧市,鄒縣為濟寧市所轄縣。
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撤銷鄒縣,改設鄒城市,為山東省直轄,濟寧市代管的縣級市。

禮儀之邦

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孟子的故鄉,至今鄒城火車站保留著碑,書有“孟子誕生地”。

資源豐富

土地資源

鄒城市土地總面積l616平方公里,折合2419458.3畝,為濟寧市總面積的15.7%。人均占有2.16畝,低於全省、濟寧市平均水平。其中,耕地94.4萬畝,占總面積的39%,人均0.84畝。

水資源

鄒城市現屬淮河流域南四湖湖東區水系。境內有水庫111座,其中大型水庫1座,小(一)型水庫20座,小(二)型水庫90座。鄒城市多年平均水資源蘊藏量約為5.11億立米。地下水主要分布在中心店鎮—北宿鎮—太平鎮一帶的鄒西水源地和以唐村鎮為中心的唐村水源地;地表水主要為東部山丘區、西南低山區水庫、塘壩蓄水。

生物資源

  • 植物:鄒城市屬於華北生物區系,其植被屬於暖濕帶夏綠林帶,原始植被山丘為闊葉林,平原為草甸植被,現已被人工栽培作物,林木和田間雜草所取代。栽培農作物種類約70個,品種200餘種。木本維管植物資源種類繁多,鄒城市共有45個科,80個屬,120餘種。用有中草藥植物100餘種。
  • 動物:畜禽養殖種類主要有牛、馬、驢、騾、豬、羊、兔、雞、鴨、 鵝、鴿子、鵪鶉、豹、美洲狐等。野生獸禽類主要有野兔、黃鼠狼、狐狸、狼、獾、灰喜雀、麻雀、山雞、啄木鳥、燕子、貓頭鷹等。鄒城市屬淮河水系,具有淮河水系的典型魚類,共有魚30餘種,其中養殖魚類主要有鰱魚、鱅魚草魚、青魚、羅非魚、雜交鯉等。

礦產資源

礦產資源以煤炭、花崗石、石灰石為主,其次為黃沙高嶺土石英石、大理石、重晶石等。
煤炭資源:鄒城市是全國特大型企業兗州礦業集團的所在地。本市區域內煤田分布,南起唐村,北至東灘長約30公里,東從嶧山斷層西至皇甫逆斷層,寬約15.67公里,藏煤面積357平方公里,地質總儲量41億噸。
花崗石:花崗石儲量大、品種多、質量優、開採條件好。總儲量超過20億立方米,有“鄒城紅”、“鄒城綠”、“鄒城青”等六個稀有優質品種,主要分布在鄒東的城前、張莊兩鎮,嶧山、香城、田黃等鎮也有較大儲量。
石灰岩:石灰岩儲量豐富。分布廣泛且相對集中,主要分布在鳧山山系、昌平山系和尼山山系。鄒城市探明儲量148.5億噸,氧化鈣含量較高,一般在48%—52%,是理想的溶劑灰岩、水泥灰岩和建築石材。
脈石英:脈石英在張莊、城前、看莊等鎮都有分布,估計儲量在50萬噸以上,為省內獨有礦種。
大理石:大理石主要分布在鳧山、昌平山、鳳凰山系,估計儲量為94.5億噸。
重晶石:重晶石儲量15萬噸,主要分布在田黃、城前一帶。
黃沙:黃沙幾乎各鎮街都有分布,且質地優良。千泉、鳧山、鋼山、嶧山、北宿、大束等鎮街儲量較大。鄒城市儲量6000萬噸以上。
煤矸石粉煤灰,年排放量約400萬噸,有待綜合利用。

交通發達

104 國道和京滬鐵路橫穿鄒城市區,建成通車的京滬高速公路也從市郊經過,東西向有直通港口的兗石鐵路。鄒城分別與臨近的濟寧、兗州、曲阜日漸融合,形成衛星城之趨勢。 通訊發達:有大容量的程控電話和行動電話網,電話、手機非常普及,同時開通數據交換和網際網路業務,寬頻網路普及到每個小區,企業和個人上網非常普遍,建成專門的教育網、政務網路、電子商務網路。

基礎設施

境內有多個高級賓館,兗礦集團外招、鄒城擇鄰山莊和鄒城國際大酒店三處星級賓館,全市水、電、煤氣一應俱全,有設施先進可承擔國家比賽的游泳館和國家標準的鄒城體育場,西郊建有大型污水處理廠,市內多個大型商場、超市、批發市場,有著良好的購物環境,西部開發區和東部開發區給鄒城帶來無限商機,東城新區正在建設當中。

旅遊勝地

鄒城市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甲類對外開放地區和旅遊勝地。
風景名勝
主要有:以天然形成的奇山怪石為主體的鐵山公園、體育公園、嶧山風景名勝區,以水見長的鐵西公園、唐王湖公園、孟子湖風景遊覽區及素有“鄒城會客廳”之稱譽的人民廣場、文化廣場等。其中,嶧山風景名勝區為省級風景名勝區。
文物古蹟
境內現有各類文物古蹟517處。其中:
古遺址175處,主要有野店遺址、邾國故城遺址漆女城遺址、棲駕峪遺址、鬥雞台遺址、北鳧山犁耙峪遺址、晚照寺遺址、灰城子遺址、城前遺址等。
古墓葬107處.主要有孟林、漢魯王墓、明魯王墓、萬章墓南宮适墓、西晉劉寶墓、金烏林答將軍墓、廟東古墓、王看九女築墳、興泉墓群等。
古建築132處,主要有孟廟、孟府古建築群、重興塔、孟母三遷祠龍山玉皇殿、大園戲樓、小石石拱橋、顏母祠、潘氏家祠等。
石窟寺及石刻33處,主要有鐵山摩崖石刻崗山摩崖石刻葛山摩崖石刻、嶧山石刻、鳳凰山唐代石窟佛造像、黃山宋代十八羅漢洞造像、後圬山壽峰寺碑刻群等。
近現代史跡及其他70處,主要有白蓮教農民起義遺址、尼山區抗日烈士紀念碑、孔子孟子誕生聖地碑、抗日烈士鄭師文紀念碑、烈士陳清松墓碑、鄒城烈士陵園、石牆雙慶揚水站等。
各類文物史跡中,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處,山東省文物保護單位6處,濟寧市文物保護單位11處,鄒城市文物保護單位35處。

鄒城歷史

鄒城必將走在時代的前列。
氣勢磅礴鄒魯之歌
東方君子國,鄒魯聖賢鄉,炎黃初始興華夏,儒墨並顯潤中華,尋根溯源發軔地,謁祖朝聖共一家。啊,鄒魯!啊,鄒魯!你是我民族的根,你是我中華的魂!
謙謙君子國,徐徐鄒魯風,文教興盛比當年,科技發達亦稱雄,儒墨同化鄒魯人,德高學優技藝深。啊,鄒魯!啊,鄒魯!你是我中華的典範,你是我文明的結晶!
浩浩君子國,鄒魯春潮湧,東臨大海西沿運,鄒魯煤電好冶金,大鋼重機開新天,再造中華制高點。啊,鄒魯!啊,鄒魯!你是我中華文明的縮影,你是我民族復興的宣言!

歷史大事

邾文公遷都嶧山之陽

文公遷都

邾文公是古邾國第十代國君。魯文公十三年(前614),邾文公卜遷於繹"。邾文公所處的時代,是我國歷史上奴隸制衰敗的時期,大國爭霸,戰爭頻繁。勢力單薄的邾國夾在齊、楚、宋、魯之間,經常受到戰爭威脅。邾文公不顧年老體衰和大臣勸阻,毅然將國都由邾瑕(今濟寧市南5公里處)遷至嶧山之陽(今鄒城市嶧山鎮紀王城村一帶)。
嶧山之陽地理形勢優越,易於防守,周圍河流縱橫,適於農業生產的發展。邾文公定都嶧陽後,減輕了戰亂威脅,邾國經濟得到迅速發展,同時奠定了鄒縣古代行政區劃的基礎。?
秦始皇東巡登嶧山;

秦皇東巡

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秦始皇東巡,登臨嶧山,並在山上立下第一塊記功碑,碑文由丞相李斯小篆撰寫,史稱秦嶧山碑
興建尼山書院

尼山書院

宋慶曆三年(1043)重修孔子廟時於尼山東麓新建書院。書院內設有講堂、學舍。元至順三年(1332)重修。元至元三年(1337)又著手擴建,移至孔子廟西,模仿國子監格局建成。明代廢毀。
康熙七年大地震。

清朝地震

清康熙七年(1668)六月十七日夜,鄒縣發生地震,震塌房屋,死亡百餘人;又震落嶧山上大石一塊。孟廟損毀嚴重。據傳亞聖殿前天震井即由本次地震所致。這是鄒城有史以來有文字記載的最大的一次地震。

津浦鐵路

1912年,縱貫南北的津浦鐵路建成通車,鄒城從此有了鐵路過境。

政府成立

【鄒縣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6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接管鄒縣,成立鄒縣人民政府,首任縣長張紹烈。

鄒西會戰

1975年8月,中共濟寧地區委員會開始組織鄒西農田基本建設大會戰。會戰主戰區在鄒縣西部,包括10個公社、77個管區、448個生產大隊、45萬人口、6700公頃耕地。會戰連續進行三年多時間,每年冬春組織全縣20萬人齊上陣,相繼鋪開510個戰場,先後治理了37個山嶺、15個大窪,改造了23條河流,並建成湖水東調等骨幹工程85項,建揚水站74處,新建和改善水庫9座,打機井2600眼,挖溝建渠1600公里,建設穩產高產田3500公頃,總投工6060萬個,搬運土石方8800萬立方米。

撤縣設市

1992年10月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政部山東省人民政府下達《關於山東省撤銷鄒縣設立鄒城市的批覆》;同月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向濟寧市和鄒縣人民政府下達《關於撤銷鄒縣設立鄒城市的通知》;同月18日,鄒城市舉行成立大會。自此,結束了鄒縣自秦朝以來兩千多年置縣的歷史,是鄒城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發展的新的里程碑。

鄒城特產

豬牙皂(G.officinalis Hemsl):本種近似皂莢,乾皮深灰黑色,縱裂較深,刺單一或分枝,呈圓錐狀,赤褐色,常見在老枝分叉處密集生長,小枝灰色,皮孔顯著,一回偶數羽狀複葉,有小葉6-16枚,緣具不規則細鋸齒,小葉柄深褐色密被絨毛。莢果兩型:小果鐮刀狀,肥厚無種子;大果扁平、直或略彎,有種子數粒。大、小果均具長喙。熟後紅棕色被霜粉。山東鄒縣特產樹種,莢果入藥。
香椿芽鄒城傳統名產。"瓦屋"是鄒城香椿芽出口東南亞地區的老牌商標。瓦屋,包括前瓦屋和後瓦屋兩個相鄰的自然村,自明清時開始培植香椿,歷經數百年發展,形成了自己的產品特點:其一,葉梗通綠,嫩尖兒稍紅,俗稱"綠芽子";其二,枝杈呈環抱狀,無開張;其三,香味濃郁純正,經久不變;其四,煮後為渾湯,養分含量高;其五,耐貯存,一年之內其色香味均不減,枝葉不散不落。若將樹株移至他鄉,這些特點即行消失,其產品的色香味亦大減。
城前板栗地處鄒城東部丘陵區的城前鎮,是鄒城板栗的集中產地,2007年全鎮栗樹面積11000畝,50萬餘棵,年總產量約110萬餘公斤。主要特點是個大,單果重約14克,果皮紅色,果肉微黃,香而甘甜,營養豐富。 元豐核桃產於鄒城市古路口鄉草寺村。元豐核桃果實呈橢圓形,外觀光滑,大小均勻。果殼單手輕捏即可破碎,果隔小而薄,果仁豐滿,能取仁或半仁,出仁率為55%,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沙河西瓜,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果瓤脆嫩,味甜多汁,含有豐富的礦物鹽和多種維生素。西瓜清熱解暑,對治療腎炎、糖尿病及膀胱等疾病有輔助療效。西瓜是夏天的典型水果,也是夏季的主要水果。鄒城市鳧山辦事處沙河頭出產的西瓜以瓤沙、味甜、水多、營養豐富而聞名。沙河頭種植西瓜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以其獨特的地理位置、優越的土壤條件、豐富的種植經驗形成了自有的風味特色。因此沙河西瓜遠銷各地。
灰埠大棗因產於灰埠村而得名,王村、張莊、城關等鄉鎮都有栽植。灰埠大棗包括長棗和圓紅棗兩個品種,具有個大、肉厚、糖分高、油質多、粘絲長等特點,堪稱鄒城一大特產。灰埠大棗色澤鮮艷,營養豐富,是製作多種食品的良好原料。
看莊土豆鄒城市看莊鎮素有"土豆、生薑、大蔥之鄉"的美譽,是無公害蔬菜生產專業鎮,生產"七賢寶"牌蔬菜達50多種,面積5萬多畝,年產各類蔬菜15萬噸,形成了三辣(蔥、姜、蒜)兩薯(土豆、毛芋)一韭菜的生產格局。元豐核桃 元豐核桃產於鄒城市古路口鄉草寺村。
元豐核桃果實呈橢圓形,外觀光滑,大小均勻。果殼單手輕捏即可破碎,果隔小而薄,果仁豐滿,能取仁或半仁,出仁率為55%,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富九山有機核桃
富九山有機核桃專業種植合作社位於鄒城市看莊鎮九山村,包括九山村、龍泉村等村共5000餘畝,畝產近300多斤。主要特點是個大,殼薄0.09mm,出仁率高,果身乾燥,桃仁片張大黃潤,核殼色澤白淨,肉質潔白含油量高,核桃施用農家有機肥料為主,獲得國家有機核桃認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