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丕矩

張丕矩

張丕矩(1877年~1965年),字季方,清末庠生、山東省文史館館員,清末民初鄒縣大峪口村(今鄒城市田黃鄉大峪口村)人,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入庠。

1905年畢業於鄒縣師範傳習所。從28歲起至近八旬,從事教育工作約50年。

1955年11月18日,在鄒縣第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上,被選為鄒縣人民委員會委員,並連任二至五屆縣人民委員會委員。

1957年被山東省文史研究館聘任為館員。

基本介紹

  • 本名:張丕矩
  • 字號:字季方
  • 所處時代:清末
  • 出生地:今鄒城市田黃鄉大峪口村)
  • 出生時間:1877年
  • 去世時間:1965年
  • 主要成就:當選為鄒縣人民委員會委員
主要成就,公益事業,

主要成就

張丕矩1908年在鄒縣田黃社創辦田黃初等國小堂。1913年任鄒東勸學所員,1917年任縣勸學所所長。當時軍閥混戰,土匪猖撅,辦學非常困難,他仍鞏固了一批學校,還在鄒縣高等國小門外辦露天學校,招收成年人入學。同年,他主編《鄒縣地理志》共二十三章。1921年被選為鄒縣教育會會長,並任縣立女子國小校長。1925年任縣通俗講演所所長,後受聘於匯泉永商號於仲華家任家庭教師。1930至1937年,先後在城前村、水泊村、莫亭村、柳下邑、姜家窩等國小任教師。1938年鄒縣淪陷後,曾應聘任書院國小校長,因不願為日本人效勞,任職僅兩個月就憤然辭職。後在城內商人王警洒家任家庭教師。1938年在王警泅資助下,他同四哥張家禎在文廟內創辦崇孟學社,執教6年。1942年他曾參與編寫《郭里地理志》。1944年後受聘任滋陽縣師範和滋陽縣中學教師,併兼設在滋陽縣的天主教神學院教員。1950年回家鄉時己73歲高齡,這時農村正大辦冬學,他自薦當掃盲教員,教家鄉農民識字。為此《大眾日報》作了題目為《老秀才為山區教育獻餘熱》的報導。1957年被選為鄒縣人民委員會委員。1958年被山東省文史研究館聘為館員。

公益事業

他熱心公益事業,1915年任勸學員時,向縣圖書館捐購書刊數十種;1924年任縣立女子國小校長時,將薪金人洋100元(約半年的工資)捐給學校作維修費,省公署獎給銀色三等褒章。他特別崇敬孔子和孟子,為刻立孔孟誕生地兩塊石碑,他四處奔走,多方集資,歷時3年終將“兩聖碑”刻立於鄒縣火車站下。1964年他身患重病,臨終前對如何處理自己一生收藏的書籍作了安排,將較有價值的書刊捐給省圖書館,將教科書及考古材料捐給曲阜師範學校,其餘書籍一律捐給鄒縣文物保管所。其藏書包括經書、教科書、兵書、藥書、報紙、雜誌、名人字畫、讀書筆記等。張一生從事教育,學生遍及鄒、滕、兗、泗等地。1965年病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