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營養素及其缺乏或過多症

營養不良是當前世界範圍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超過其他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與營養不良的發生關係極為密切,克服營養不良現象,需要全社會努力。

簡介,營養缺乏,營養過剩,

簡介

營養素的缺少或過多及其代謝障礙造成的機體營養失調。主要表現為營養缺乏營養過剩營養不良是當前世界範圍的主要公共衛生問題之一,對人類健康的威脅超過其他環境因素。社會經濟因素與營養不良的發生關係極為密切,克服營養不良現象,需要全社會努力。

營養缺乏

營養缺乏由於營養代謝的負平衡,機體內缺少一種或一種以上的營養素,首先表現為體內組織營養素含量減少或濃度下降,繼而發生化學變化和功能改變,最後導致營養缺乏病。
營養缺乏大致分為兩類:①原發性營養缺乏病。由膳食中的營養素不足造成;②繼發性營養缺乏病。原因較多,包括:機體對營養素的攝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障礙;機體對營養素的需要量增加;機體排泄營養素增多;體內營養素分解加劇等。其中以營養素攝入不足和吸收不良為引起營養不良的主要原因。尤其是機體處於生長發育、妊娠、授乳和疾病狀態時,對營養素的需求增加,若營養素的攝取不足,更易造成營養不良。
當前比較常見的營養缺乏病主要有: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鈣缺乏症、鋅缺乏症、乾眼病、佝僂病、腳氣病、維生素B缺乏症、癩皮病、巨幼細胞性貧血等,其中蛋白質熱能營養不良、缺鐵性貧血、單純性甲狀腺腫和乾眼病,被稱為世界四大營養缺乏病。
克服營養缺乏是一項重大而複雜的社會任務,需要動員社會各界的力量,採取綜合措施,才能確實奏效,比如發展農業生產,開發新的食物資源和發展食品工業,加強文化衛生教育,發展衛生保健事業,增強全民的身體素質等等。其中加強營養科學的研究、教育和實際工作,大力普及營養知識,養成合理的飲食習慣等,是預防和糾正營養缺乏必不可少的重要環節。

營養過剩

營養過剩機體攝取的營養素超過了本身的需要,多餘部分在體內蓄積並引起病理狀態。當前,營養過剩造成的疾病主要包括:攝入的熱能超過機體需要形成的肥胖症;攝取過量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引起的高脂蛋白血症和高甘油三酯血症;另外,由於土壤、水和農作物中硒元素含量過高引起的硒中毒症;水中氟元素過高造成的氟中毒症等。一般認為雖然也是由於營養素攝入過多引起,但不被列入營養過剩范籌。其中肥胖症、高脂蛋白血症及其引起的繼發性疾病對人類健康的威脅更為嚴重。
克服營養過剩的主要措施是:加強普及營養學知識,宣傳平衡合理營養的重要意義,建立良好的飲食習慣,避免攝入過多的營養素,保持營養素攝入和消耗的平衡狀態,特別要加強對中、老年人和兒童等特定人群的針對性宣傳教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