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四皓墓

《過四皓墓》是唐代偉大詩人李白途徑商州四皓墓時創作的一首五言詩。全詩共十六句八十字,讚頌了商山四皓的高風亮節,同時抒發了對時世的感慨。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作品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基本信息

【名稱】《過四皓墓
【年代】盛唐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排律
【出處】《全唐詩

作品原文

過四皓墓
我行至商洛⑵,幽獨訪神仙。
園綺復安在?雲蘿尚宛然。
荒涼千古蹟, 蕪沒四墳連。
伊昔鍊金鼎⑶,何年閉玉泉?
隴寒惟有月,松古漸無煙。
木魅風號去,山精雨嘯旋。
紫芝高詠罷⑷,青史舊名傳⑸。
今日並如此,哀哉信可憐。

注釋譯文

【注釋】
⑴四皓:指秦漢時期四位名士。《高士傳》:四皓者,皆河內軹人也,或在汲。一曰東園公,二曰甪里先生,三曰綺里季,四曰夏黃公,皆修道潔己,非義不動。秦始皇時。見秦政暴虐,乃退入藍田山而作歌曰:“莫莫高山,深谷透迤。曄曄紫芝,可以療飢。唐、虞世遠,吾將安歸?駟馬高蓋,其憂甚大。富貴之畏人,不如貧賤而肆志。”乃共入商、洛,隱地肺山,以待天下定。及秦敗,漢高聞而征之,不至。深自匿終南山,不能屈己。《太平寰宇記》:四皓墓,在商州上洛縣西四里。《雍勝略》:“四皓墓,在商州西四里金雞原。”
⑵商、洛,謂商山、洛水之間。
江淹別賦》:“鍊金鼎而方堅。”李善註:“鍊金為丹之鼎也。”
賈公彥周禮疏》:魅,人面獸身而四足,好惑人,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說文》:魅,老精物也。《抱朴子》:山精之形,如小兒而獨足,走向後,喜來犯人。人入山,若夜聞人音聲,大語其名曰“跂知”而呼之,即不敢犯人也。一名“熱內”,亦可兼呼之。又有山精,如鼓。赤色,亦一足,其名曰“暉”。《異苑》:《玄中記》:山精如人,一足,長三四尺,食山蟹,夜出晝藏。鮑照蕪城賦》:“木魅山鬼,野鼠城狐,風曝雨嘯,昏見晨趨。”
⑸江淹《上建平王書》:“俱啟丹冊,並圖青史。”李善註:“《漢書》有《青史子》,《音義》曰:古史官記事。”
【譯文】
我來到商山看洛水,到幽靜之處訪神仙。
甪里先生、夏黃公、東園公和綺里季如今在哪裡?只有山上的蘿藤依然茂密。
山上四座荒蕪的墳墓相連,成了千古荒涼的遺蹟。
他們當初在這裡鍊金丹,什麼時候金丹成而玉泉閉?
只有寒山映照著明月的冷光,千年古松也枝葉枯乾,失去了往日的氛氳。
山中只有妖魔鬼怪在興風作浪。
曾經高聲詠唱的紫芝歌已經停息,但是,高潔的英名卻萬古流傳。
現如今的政治局面酷似當年,歷史循環,讓人悲傷!

作者簡介

李白
(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世詩文千餘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李白像李白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