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黃公

夏黃公

夏黃公,本姓崔,名廣,字少通,鄞縣(今浙江寧波)人。一說本是齊國人,因隱居夏里修道而得名。

夏黃公為秦漢之際一位著名隱士,與隱士綺里季東園公甪里先生並稱為“商山四皓”。秦末天下大亂,四位老人為躲避戰亂而隱居商山漢高祖曾召夏黃公入廷為官,輔佐太子(即後來的漢惠帝劉盈)。

基本介紹

  • 本名:崔廣
  • 別稱:夏黃公
  • 字號:字少通
  • 所處時代:秦漢之際
  • 民族族群:漢族
  • 出生地:鄞縣(今浙江寧波)
  • 主要成就:“商山四皓”之一
人物傳說,歷史記載,主要事跡,命名紀念,歷史年紀,

人物傳說

夏石公秦時曾為朝庭的博士,後來回故里隱居,並在鄞西一帶行醫。四皓隱士夏黃公,為東周、秦、漢時的著名三朝儒學文人之一。他因與東園公、甪里先生、綺里季三人在秦朝時不滿秦始皇的焚書抗儒暴行,遂在秦及漢初同時隱居於陝西的商山,故被世人並稱為“商山四皓”。又因四人都是“年皆八十有餘,鬚眉皓白,衣冠甚偉。”故也稱“四皓隱士”。他們的事跡經常進入歷代文獻對《易經》中的相關“貞壽、頤壽、隱德、嘉遁”等詞義註解或條文解釋,“鬚眉皓白”一詞,也因他們的“四皓”而出。

歷史記載

據《史記》記載:劉邦曾多次相邀他們四人出仕,但都被拒絕。後劉邦欲改立戚氏所生的趙王如意為太子,呂后聽了很著急,張良就獻策請來了四皓以輔助太子,終於使太子的地位得以保住。但在太子劉盈即位漢惠帝後,朝政大權旁落其母呂后,四人預感報國無望,就又重歸深山隱居。後來夏黃公終老夏禹故里(四明山石鈕村),葬於姚江南岸的覆船山(今河姆渡村的福壽山)。為了永世紀念他的功德,鄉民將夏黃公墓的渡口,歷世稱為夏墓渡(“河姆渡”實際為“夏墓渡”的方言誤音)。
夏黃公石刻像夏黃公石刻像
大隱為古句章的發祥地之一,因傳為大禹的石鈕村故里,故有“夏里”之稱。“夏黃公”實際是“夏里黃公”的一種簡稱,故也有“大里黃公”的稱呼。
《陳留志》中稱黃公姓崔,名廣字少通,齊人。隱居夏里修道,故號夏黃公;
三國虞翻的《答王府君》中,“則黃公定鄞人,非齊人也”;
《廿四史》中也認為,陶淵明詩句有“黃綺之終南”、杜甫詩句有“黃綺終辭漢”的一說,則黃為姓無疑;
《會稽地誌》中稱為“大里黃公”;
《甬上耆舊傳》中說,縣西二十五里地名為黃公林,相傳為漢黃公隱處,即古之大里也;
四明談助》載,大隱山本名句章,以大里黃公居此,故稱大隱;
《慈谿志》先賢人物記載為“荒周時四皓大理(同里)黃公”;
王渥在《大隱山即事》中也有云:“此亦四明真福地,當年曾隱夏黃公。
涼生古井春波綠,秀擁層巒夕照紅。”凡此種種,都已能證明夏黃公在歷史上是確有其人的,並可初步斷定為是東周戰國時期,跨秦到漢初的著名歷史人物。

主要事跡

劉邦登基後,立長子劉盈為太子,封次子如意為趙王。後來,見劉盈天生懦弱,才華平庸,而次子如意卻聰明過人,才學出眾,有意廢劉盈而立如意。劉盈的母親呂后聞聽,非常著急,便派自己的哥哥建成侯呂釋之去請開國重臣張良出面。呂釋之對張良說:“您是皇上的親信謀臣,現在皇上想要更換太子,您豈能高枕而臥?”張良推辭道:“當初皇上是由於數次處於危急之中,才有幸採用了我的計策。如今天下安定,情形自然大不相同。更何況現在是皇上出於偏愛想要更換太子,這是人家骨肉之間的事情。清官難斷家務事啊!這種事情,就是有一百個張良出面,又能起什麼作用呢?”呂釋之懇求張良務必出個主意。張良不得已,只好說:“這種事情,光靠我的三寸不爛之舌恐怕難以奏效。我看不如這樣吧!我知道有四個人,是皇上一直想要羅致而又未能如願的。這四個高人年事已高,因為聽說皇上一向蔑視士人,因此逃匿山中,不作漢臣。然而皇上非常敬重他們。如果請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書信,多帶珠寶玉帛,配備舒適的車輛,派上能言善辯之人去誠懇聘請他們,他們應該會來。然後以貴賓之禮相待,讓他們經常隨太子上朝,使皇上看到他們,這對太子是很有幫助的。”於是呂氏兄妹和太子當真把這四個後人稱之為“商山四皓”的老人請來了,把他們安頓在建成侯的府邸里。
在一次宴會中,太子侍奉在側,四個老人跟隨在後。劉邦突然見那四個陌生的老人,都已八十開外,鬍鬚雪白,衣冠奇特,非常驚訝,問起他們的來歷,四人道出自己的姓名。劉邦聽了大吃一驚:“多年來我一再尋訪諸位高人,你們都避而不見,現在為何自己來追隨我的兒子呢?”四個老人回答:“陛下一向輕慢高士,動輒辱罵,臣等不願自取其辱。如今聽說太子仁厚孝順,恭敬愛士,天下之人無不伸長脖子仰望著,期待為太子效死,所以臣等自願前來。”劉邦說:“那就有勞諸位今後輔佐太子了。”四人向劉邦敬酒祝壽之後就彬彬有禮地告辭而去。劉邦叫過戚夫人,指著他們的背影說:“我本想更換太子,但是有他們四人輔佐,看來太子羽翼已成,難以動他了。呂雉這回真是你的主人了!”戚夫人大哭。劉邦強顏歡笑:“你給我跳楚舞,我為你唱楚歌。”劉邦便以太子的事件即興作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翼以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又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

命名紀念

①寧波鄞州區古林鎮,古林原來叫做作黃公林,以紀念商山四皓之一的夏黃公。
③浙江奉化黃賢森村
④浙江奉化黃甘嶺。樓岩鄉印家坑村西北1公里。《光緒奉化縣誌·山川》“黃公過此,飲水而甘。”故名。
遺蹟
黃公林廟,距今已有兩千餘年的歷史。現存為清代建築,位於古林鎮古林村。據舊志記載:廟本祀黃姑。康熙間毀於火,鹹豐九年重建,改祀漢夏黃公。光緒二十九年重修。由門樓、前廳、中廳、後廳組成的連四進建築。縱進深70.6米,通面寬24.1米,總面積1700平方米,為寧波規模宏大的廟堂建築之一。

歷史年紀

七國爭雄成形於公元前403年;東周末年約為公元前256年
七國並列於公元前256年到221年;秦朝大統於公元前221年到206年;初漢劉邦到劉盈為公元前206年到194年。其中七國至秦只有35年的歷史,整個秦朝只有15年的歷史,漢初劉邦到劉盈也只有12年的歷史,四個時期跨朝相加為62年。夏黃公至劉盈元年時稱為八十齡皓首,其約十八歲前是可算在東周末期的。所以《慈谿志》定位於“荒周”先賢(以出生年代為準),相對還是比較正確的,但稱之為戰國、秦、漢人也無不可。夏黃公是當前慈谿志中有記載的最早名人,其同漢朝的鄉賢名人尚有從事王修、主簿鄭雲、梁宏、孝子董黯等。其實黃公名字前還可列入越國大夫文種,文種助越王勾踐從越國都城之一的勾余城起,最後成就了吳越大國的霸王偉業。而夏黃公的隱居墓葬地勾(同句)章大城,正是為了永久性地彰(同章)顯勾踐的伯爵功勳而建。文種因為是文(同汶)溪人,這才進入宋建慈谿孔廟的“忠義孝弟(同悌)祠”鄉賢神主牌位(慈城原還有文種巷流傳紀念)。可能因為文種是何地人的歷史說法較多,夏黃公也欠確全名又有齊人一說,故作為寧波地區(於勾余、勾章演變而來)最早的全國名人,這才有些根據不足。但無論如何“勾章”作為“越王勾踐”的功勳大城,“黃墓渡”因“黃公墓”而得名,都是現代寧波不可忽視的重大文化名人遺產之一。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