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務職能

財務職能是指企業財務在運行中所固有的功能。財務的職能源於企業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係,表現為籌資、用資、耗資、分配等過程中的管理職能,包括:財務預測財務決策財務計畫財務控制、財務分析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財務職能
  • 外文名:Financial Responsibilities
  • 相關概念1:財務本質及財務職能
  • 相關概念2:財務目標與財務職能
  • 相關概念3財務環境與財務職能
概述,相關概念,內容,職能拓展,分析職能,傳統問題,職能轉變,

概述

傳統的財務職能理論在引入產權思想後,以財務分層理論為基礎,從財務管理主體(所有者和經營者)角度來研究財務職能更具科學性,從該角度定義的財務職能更傾向於使所有者和經營者為實現企業目標而共同進行的財務管理所具有的職責和功能。把所有者的財務職能定義為決策、監督、調控,經營者的財務職能為組織、協調和控制。 “二權分立”更好地使財務職能得以迅速實現,提高了效率。

相關概念

1.財務本質及財務職能。財務本質是關於財務工作實踐具有根本規定性的範疇,是對財務對象、財務屬性、財務職能、財務特徵的高度概括。財務研究的核心問題是企業的資金如何運動,如何處理企業與各方面的經濟關係。財務本質和職能有機聯繫在一起。財務本質決定財務職能,財務職能是財務本質的具體體現。
2.財務目標與財務職能。
財務目標是財務管理活動的起點和終點,它不僅統領財務套用理論,而且還是聯繫財務基礎理論和套用理論的紐帶。而財務職能是由財務本質所決定的,其內涵是如何實施財務管理,高效地組織企業的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是財務管理達到其目標的前提,有了明確的職能才能更好地實現目標。
3.財務環境與財務職能。
財務環境是企業從事財務管理活動過程中所處的特定時間和空間。財務環境既包括企業理財所面臨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文化等巨觀環境,以及企業自身管理體制、經營組織形式、生產經營規模、內部管理水平等微觀環境。就所有企業來說,其巨觀財務環境是相同的,但每一個企業的微觀財務環境則是千差萬別。企業財務職能的發揮在特定的環境中進行並受環境變化的影響和制約,同時對於環境的形成和變化也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

內容

財務本質決定財務職能。財務職能是指財務本身所具有的特有功能。
(一)籌資職能
財務首先是一種本金的投入活動。由於企業再生產過程是不斷進行的,本金在再生產過程中不斷投入與周轉。企業本金投入的數額是由生產經營要素形成的規模與本金周轉速度所決定的。這就要求財務不斷籌集投入所需的本金,使財務具有籌資職能。籌資職能的內容主要包括籌資量的確定、籌資渠道的選擇以及相聯繫的本金所有權結構的最佳化。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籌資渠道與方式是多種多樣的。發揮財務籌資職能,是進行財務組織的前提,也是企業再生產過程進行的前提。隨著企業再生產規模的擴大,財務籌資的規模也要擴大,籌資職能更顯重要。
(二)調節職能
財務是一種經濟機制,對再生產過程具有調控功能。
財務作為本金的投入活動,本金投入的規模與方向,一方面受制於生產經營要素形成的規模與結構,另一方面當本金籌集量(可供量)一定時,為執行資產所有者調整結構的決策或貫徹國家有關巨觀調控的政策措施,通過本金投向與投量的調整,使企業原有的生產規模與經濟結構(技術結構、產品結構等)發生調整,這是財務調節職能的主要內容。在生產經營成果的形成與實現方面,財務作為企業本金的投入活動,通過最佳化本金配置,進而調節資源配置,達到提高經濟效率與效益的目標,也是財務調節職能的重要內容。發揮財務調節職能,是調整企業經濟行為並使之合理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國家巨觀調控政策作用於企業微觀活動的重要連線裝置。
(三)分配職能
財務作為企業本金的收益活動,當取得貨幣收入後,要按照上繳流轉稅、補償所得稅、繳納成本、提取公積金與公益金、向投資者分配利潤等順序進行收入分配,這就是財務分配職能的基本內容。財務分配的對象是企業在一定時期內實現的全部商品價值的貨幣表現額(C+V+M)。由此可見,財務分配不僅是資產保值、保證簡單再生產的手段,同時也是資產增值、實現擴大再生產的工具。財務分配還是正確處理滿足國家政治職能與組織經濟職能的需要,處理所有者、經營者、勞動者等幾方面物質利益關係的基本手段。財政分配、信用分配、保險分配與企業的關係,是以財務分配為紐帶來連線的。財務分配職能是使財務範疇與其他經濟範疇相區別的又一重要特徵之一。
(四)監督職能
財務作為企業本金的投入收益活動,對企業生產經營與對外投資活動具有綜合反映性。一方面,財務活動反映生產經營要素的形成、資源的利用與生產經營及對外投資的成果,能揭示企業各項管理工作的問題;另一方面,財務關係集中反映國家行政管理者、所有者、經營者和勞動者等之間的物質利益關係,能揭示在這些關係處理中存在的問題。為了合理組織財務活動,正確處理財務關係,國家制定了有關財稅、金融、財務法規,所有者與經營者也制定了各種有關財務決策方略與內部管理制度。財務管理必須按國家與所有者及經營者的有關規定實施財務監督,使這些規定得以執行,這就是財務監督職能的基本內容。財務監督是保證企業財務活動的有效性和財務關係處理合理性的重要手段,是國家財稅監督、信用監督和其他巨觀經濟監督措施得以落實到企業的重要橋樑。
正確認識財務職能,充分發揮財務的作用,促使企業經濟活動的良性循環,實現企業經濟發展速度與效益相結合,是企業財務管理的基本任務。明確了企業財務職能,才能明確從什麼方向去發揮財務的作用,促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同時,不同的財務職能的發揮,影響著財務管理必須採用不同的管理方法,這對財務學科建設也有重要的意義。

職能拓展

財務職能與財務本質、財務環境、財務目標等均屬財務基礎理論問題。因此伴隨著財務環境的變化、內涵的豐富和目標管理價值管理等管理理論的發展,財務的職能在決策、監督、調控、組織、協調和控制基礎上,必然要進行創新。這樣才能使財務的職能完成由傳統管理向現代管理、由生產管理轉向風險管理、由面向過去轉變為面向未來,在企業的經營管理中發揮更為重要的作用。
1.資本運營、資源配置職能。
資本運營、資源配置職能是伴隨企業的巨觀管理理念而出現的,通常和企業的戰略管理思想緊密聯繫在一起。企業可以通過資本運營,將本企業的各類資本和資源與其它企業的資本進行流動與重組,實現生產要素的最佳化配置和產業結構的動態重組,使企業的運行處於最佳狀態,提高資本運營效率的目標,實現自有資本的不斷增值。比如,通過資產和債務重組、資產股權置換,以及資產剝離等形式,盤活不良資產,最佳化資本結構,提高資產質量;通過買殼上市達到整合企業資源降低成本、迅速上市籌集資金等目的。企業還可以進行併購重組,壯大公司的規模和實力,實現產業結構的日趨合理;或進入新興行業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或達到規模經營,實現經營協同、管理協同、財務協同和價值協同共贏。
2.財務分析預測職能。
現有的財務分析職能要求企業財務人員合理運用各種財務分析方法和分析工具去分析公司財務報表中的有關資料並得到相關結論。經過擴展的財務職能需要企業從兩個方面進行財務預測分析,一方面運用財務指標分析體系了解企業償債能力營運能力、獲利能力、成長能力等;另一方面運用杜邦財務分析體系等進行企業綜合財務分析,運用計量學和模糊數學的思想工具,綜合剖析經營管理中的薄弱環節,以及存在的問題,以便提出確實可行的彌補措施,減少企業的風險。財務預測分析除了評價企業過去的經營業績,了解企業目前的財務狀況外,更主要是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趨勢。降低決策的盲目性,提高數據的精確性,為實現財務管理目標提供保證。
3.財務信息服務職能。
資訊時代,客觀上要求企業的財務職能具備財務信息的收集、儲備、處理和服務職能。目前,國內許多企業信息化管理落後,財務部門不能及時準確地為管理者提供可靠的決策支持,導致企業的財務風險增加。此外,資訊時代的迅猛發展也導致了虛假信息大量泛濫,這就要求企業的財務管理工作者具備豐富的知識和經驗,保證有價值的信息能在系統內部實現資源共享,為企業的財務決策提供支撐和服務。
財務風險是企業在整個財務活動過程中,由於各種不確定性導致企業蒙受損失的機會和可能。企業在行使財務風險控制職能時不能一味追求低風險甚至零風險,而應本著成本效益原則把財務風險控制在一個合理的、可接受的範圍之內。企業應該依託財務管理,建立風險預警模型,通過對經營槓桿係數財務槓桿係數複合槓桿係數等預警指標的計算、分析和識別可能出現的經營風險、財務風險和投資風險等,恰當評估所面臨風險的發生機率、風險強度、風險分布、將來可能造成的損失,積極構想迴避、轉移或分散風險等風險防範和控制方案,加強風險防範,將可能遭受的損失降到最低限度,達到以最小的成本來保障最大收益的目的,增強企業自身的環境適應能力、應變能力和抗風險能力,實現企業價值最大化

分析職能

財務功能離不開財務的本質,又受財務的環境影響,同時也是達到財務目標的前提。從這三個方面來看財務職能。  其一,從財務本質看財務職能。財務職能是由財務的本質所決定的,它是財務本身所固有的本質屬性,是本質的具體化。對於財務職能的不同認識,主要是由於對財務本質的認識不一致所造成。
有關財務本質的不同觀點不同程度上反映了財務的某種特性。有一種觀點認為在現代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企業財務管理正在向參與決策,加強事前、事中控制的職能發展。因此,現代企業財務具有財務決策、財務控制兩個基本職能,在這兩個基本職能中引申擴大為規劃未來財務活動、監控財務活動過程、分析財務活動結果、協調財務關係等職能。這些職能相互獨立、依序進行,又相互交叉、相互制約。對企業財務活動的每一項內容,如資金籌集、資金投入、資金耗費、資金收益分配等,均應行使這些職能。
在研究財務職能時要注意,財務職能可以細化成多個,但其基本職能是組織企業資金運動和處理企業與各方面的財務關係。組織企業資金運動和處理企業與各方面的財務關係,則應將財務職能同財務管理內容如籌資、投資、分配等活動區別開來,將財務職能同財務管理環節(方法)如計畫、控制等區別開來,將財務職能同財務管理原則如財務協調等區別開來,將財務職能同資金運動規律如墊支資金、增值等區分開來。
其二,從財務目標看財務職能。財務職能是由財務本質所決定的,但財務職能又是財務所能達到目標的前提。財務目標是企業在特定的理財環境中組織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所要達到的目的,是整個財務管理工作的出發點和歸宿。財務職能的內涵則是如何實施財務管理,即如何組織企業的財務活動,處理財務關係,提高資金的使用效益,以達到既定目標。
營利企業的目標是盈利,圍繞這個終極目標,企業就有了一系列的過程目標如:企業的生存,避免出現財務困境和破產;擴大企業規模,擴大市場占有份額,戰勝競爭對手;開發新產品,降低成本,獲取最大利潤,保持利潤的穩定增長,促進企業的發展。企業財務目標與企業目標應是一致和相關的。企業的生存目標要求財務管理部門保持以收抵支和償還到期債務的能力,減少破產風險,使企業能夠長期、穩定地生存下去。企業的發展離不開資金,要求財務管理部門能籌集到企業發展所需資金。因此現代企業財務應提倡一種以資本保值、增值為前提且財富積累最大、企業總價值達到最高的目標。這樣的財務目標既反映了投資者的投資願望,也符合建立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要求。
其三,從財務環境看財務職能。財務環境是企業財務管理賴以生存的土壤,是企業開展財務活動的舞台。從系統論的觀點看,環境是存在於研究系統之外的對研究系統有影響作用的一切系統的總和。財務管理是一個系統,對該系統有影響作用的一切系統的總和,便構成財務管理的環境,即對企業的財務活動和財務管理產生影響作用的一切因素的總和。財務環境既包括巨觀的理財環境也包括微觀的理財環境,其中巨觀的理財環境主要是指企業理財所面臨的政治、經濟、法律和社會文化環境,微觀環境主要是指企業的組織形式及企業的生產、銷售和採購方式等。
財務環境對企業財務活動的影響有些是直接的,有些是間接的。就財務職能而言,其內涵與外延總是伴隨著經濟、科技、文化、法律、市場經濟體制等環境因素的變化而不斷發生變化。財務環境在一定程度上限定了財務的功能作用。在不同的財務環境下,人們對財務職能的認識、評價是不同的。財務的基本職能絕不是一成不變的,其發展變化既取決於企業財務所處環境的變化,又取決於人們的思想認識水平。因此,研究財務職能應從不同環境角度把它看做是特定歷史發展階段在一定的組織之下思想、理論、方法相協調所形成的一體化關係的集合體。
從影響財務職能的因素來看,企業面臨的競爭環境更加激烈,財務的職能越來越重要,所要迎接的挑戰也越來越大。企業管理模式正在發生變化,相應的也要求財務職能作出改變。財務職能中的決策支持作用日益突出,更多地滲透到財務決策中,要求財務成為核心管理活動,有待更深入的研究。

傳統問題

1.未能聯繫戰略經營、資源配置和績效進行科學的定位  傳統的財務職能強調以預算控制技術來管理組織,預算編制的周期很長,在一些經營領域通常要花費6-8個月的時間.儘管業務經理耗費了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但預算仍沒有將資源配置與總量產出、價值的增加及競爭力聯繫起來。更為常見的是,資源的配置僅僅反映哪一個人在過去的一年中擁有哪種資源或哪個經理在組織中的權力範圍等情況。在傳統的以預算為主導的機制中,為了把成本控制在規定的預算水平之內,通常每個月進行一次檢查,卻很少關心各個成本中心或經營整體對產品或服務的需求變化。
2.未能充分套用現代化的網路、信息技術
許多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裝備計算機的公司,既沒有將財務管理及交易記錄系統有關的其他資源管理和公司經營戰略有機結合起來,也沒有迎頭趕上技術的變化.隨著經營環境的改變,已越來越難以進行有效的記錄,維護成本也日漸提高,而且難於改造。其結果是許多財務系統或業務過程趨於封閉,要花費大量成本較高的人工進行維護。
一項調查顯示,在接受調查的財務人員中,約有83%的人使用記賬程式來編制賬簿,僅有13%的人使用企業信息系統。目前,超過75%的財務人員認為個人電腦對業務至關重要,45%的業務人員充分利用了便利的網路資源,其餘的人則僅僅使用個人電腦來編制賬簿及其他一些基本的財務記錄[3]。從原始數據的錄入到會計報表的編制都要依賴大量的人工,依然是很多公司的標準模式。這些與業務記錄和傳統職責相聯繫的會計業務通常要耗費財務部門80%以上的人力資源,僅僅留下20%的資源用於公司增值活動,這無疑阻礙了企業競爭力的提升。
3.“向後看”的財務管理方法
傳統財務部門控制的績效管理系統通常表現出以下特徵:強調內部,忽略外部;注重對經營歷史的回顧,缺乏對未來的預測;反映的僅僅是經營的職能和結構,而不是經營的過程;注重投入,不注重產出;基於公司變革前的核算方法;強調傳統服務導向,忽略價值增加導向。
4.自上而下的控制圈文化
直到20世紀90年代初,大多數公開發行股票的公司仍強調股票價格波動的短期成果,僅僅看重股票價格的提高和年終分紅,而不注重長期戰略、未來成長和價值創造。這種傾嚮導致了高級經理基於用傳統方法收集來的財務和會計信息進行管理,而這些信息又為下一輪工作制定計畫並指導實際工作。這就促使他們通過人為操縱經營過程,誘導消費者來達到自己的目標。

職能轉變

在財務職能轉變過程中,由於網路化進程的發展和整合了的公司計算機系統的引入,以往耗費時間的交易記錄將大為減少,其成本相應降低到原來的1/3。財務職能轉變必須以占財務職能50%的決策支持、控制和全新的價值增值活動等職能的實現為重點;需要對傳統的財務和監督活動重新設計,以便達到把目前成本降低一半的目的。  1.展示以客戶為中心、以服務為導向的能力。
在新的世紀,每個組織的各個部門將盡力展示他們以最佳方法和最低廉的成本所提供的價值.像財務部門一樣,組織中的其他部門將轉向以服務為導向、以客戶為中心,向客戶提供服務。轉變後形成的全新的財務職能要在整個經營領域內推動變革,為公司其他部門做出表率。財務部門要在其他部門之前率先實行變革。這種變革不僅僅引進和學會新技術、使用新工具,更多地涉及到經營理念的轉變。這就要求財務部門以靈活多樣、迅速反應的方法,運用新近發展的技術提供全新的服務。
2.應對技術發展的挑戰。
近年來,技術發展對財務職能影響十分深刻,不僅表現在運行方法的變革上,還表現在對傳統組織結構的改變上。這種變革導致如下結果:記賬過程和數據收集過程本身都實現了自動化;網際網路的使用,例如電子商務,給財務職能的擴張帶來了新機遇。
很多組織在建立和維護連線全公司的系統上不惜投入巨資,一些組織開始運用ERP系統,另一些組織則設法使以往的系統與中間件系統建立聯繫[4]。一旦將原有系統連線起來,投資即轉向支持網路的系統,以便與組織的網路進行連線,從而可以將經營的信息及時送達供應商和客戶,並將有關原料訂購或產品供應信息在公司內部迅速傳遞.典型的情景是:客戶所下的訂單通過作業流程技術自動傳遞並送達供應商,以便向供應商相應提供所需投入的要素,而結賬通過電子轉賬系統實現。財務人員會發現,他們僅僅在出現意外情況時才能有用武之地。
3.由記賬職能轉向增值職能。
由於使用了新計算機技術,會計流程縮短2/3,會計核算成本大大降低,而決策支持和控制活動將向以價值增加為主,並將占到全部財務活動的一半。因而,今後財務部門至少要將50%的努力集中於價值的創造、競爭力的提高。這一變化將不可避免地使那些曾經滿足於把大量時間花費在記賬和一些技術細節上而不承擔任何風險的財務人員無所適從。
4.引入非財務的和質量的績效衡量標準。
資訊時代已不同於工業時代,他以知識經濟與創新、一體化、全球化和個性化為特徵,市場競爭空前激烈。傳統的、僅以財務指標來評價企業績效是不全面的,不符合經濟發展的要求。主要表現在:財務業績評價指標由於太“財務數據化”而不能與企業正在進行的作業活動相聯繫,因而不能有效地提供管理和決策所需的信息。以非財務的和質量的指標評價來彌補財務指標評價的不足,正是當今資訊時代的要求。
5.控制整合信息和績效管理戰略。
新技術的發展意味著,在組織內制定一個完整的信息戰略是可能的.不僅如此還意味著可以有一個供組織所有人員使用的統一的績效管理系統,而不會出現由不同部門收集數據所造成的相互衝突的情形。決策的制定以可信的且可以降低風險的信息為基礎,並由新一代財務人員用大量時間來實施這項至關重要的活動。整合的系統還需要與組織內各層次的績效相聯繫,才能實現組織目標[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