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老

衰老

指機體對環境的生理和心理適應能力進行性降低、逐漸趨向死亡的現象。衰老可分為兩類:生理性衰老和病理性衰老。前者指成熟期後出現的生理性退化過程,後者是由於各種外來因素(包括各種疾病)所導致的老年性變化。兩者實際很難區分。總之,衰老是許多病理、生理和心理過程的綜合作用的必然結果,是個體生長發育最後階段的生物學心理學過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衰老
  • 外文名:aging
  • 分類:生理性  病理性
  • 實質規律:一種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
  • 相關因素:年齡、身體健康因素等
詞語釋義,詞語信息,詳細解釋,衰老的定義,衰老的實質,衰老特徵,衰老生理表現,衰老的特性,理論和原因,延緩衰老方法,

詞語釋義

詞語信息

詞目:衰老
拼音:shuāi lǎo

詳細解釋

[old and feeble;decrepit;senile] 年老而精力、體質衰弱
《東周列國志》第一百六回:“臣聞:‘騏驥盛壯之時,一日而馳千里,及其衰老,駑馬先之。’今鞠太傅但知臣盛壯之時,不知臣已衰老矣。”
  1. 年邁體衰,精力不濟。
    《史記·貨殖列傳》:“﹝ 陶朱公 ﹞後年衰老而聽子孫,子孫脩業而息之,遂至巨萬。”
    明 劉基 《題老翁騎牛圖》詩:“勿言衰老筋力薄,有牛可放殊不惡。”
    葉聖陶 《未厭集·夜》:“從她那動作的滯鈍以及步履的沉重,又見得她確實有點衰老了。”
  2. 指年邁體衰精力不濟的人。
    《禮記·月令》:“﹝仲秋之月﹞是月也,養衰老,授几杖,行糜粥飲食。”
    唐 張喬 《贈頭陀僧》詩:“如今竹院藏衰老,一點寒燈弟子燒。”
    清 嚴有禧 《漱華隨筆·宋太宗》:“寒暑迭變,不覺漸成衰老。”
  3. 猶衰敗。
    晉 乾寶 《搜神記》卷十八:“ 魏郡 張奮 者,家本巨富,忽衰老財散,遂賣宅與 程應 。”

衰老的定義

從生物學上講,衰老是生物隨著時間的推移,自發的必然過程,它是複雜的自然現象,表現為結構的退行性變和機能的衰退,適應性和抵抗力減退。在生理學上,把衰老看作是從受精卵開始一直進行到老年的個體發育史。從病理學上,衰老是應激和勞損,損傷和感染,免疫反應衰退,營養失調,代謝障礙以及疏忽和濫用藥物積累的結果。另外從社會學上看,衰老是個人對新鮮事物失去興趣,超脫現實,喜歡懷舊。
衰老

衰老的實質

伴隨生命發生、發展過程中的一種活動,是機體從構成物質、組織結構到生理功能的喪失和退化過程。衰老過程是從受精卵到死亡之間持續發生的,只是到了一定的階段衰老的特徵才比較明顯地顯現出來。人體衰老過程中的生理變化主要體現在機體組織細胞和構成物質的喪失,機體代謝率的減緩,機體和器官功能減退。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延緩衰老卻是可能的。合理飲食,平衡營養是延緩衰老、延長壽命的重要措施之一。

衰老特徵

(1)有時間的依賴性。
(2)是生物體內所有細胞、組織、器官和整體普遍存在的現象。
3)是由自然趨勢所造成的內生性變化。

衰老生理表現

衰老的主要生理表現是:
(1)形態變化。包括:①細胞變化。主要表現為細胞數的逐步減少。②組織與器官的變化。由於內臟器官和組織的細胞數量減少,從而發生萎縮、重量減輕。③整體變化。隨著年齡的增長,體形和外形出現變化,如頭髮變白;皮膚彈性降低,出現皺紋,出現老年斑;牙齒鬆動脫落,耳聾、眼花、駝背,身高逐漸縮短等。
(2)生理功能減退。包括:①心血管系統功能的衰退。如心肌纖維逐漸萎縮,心肌細胞內老年色素(脂褐質)沉積,心瓣膜變得肥厚硬化、彈性降低等。②呼吸器官老化。表現為肺容量降低,呼吸功能明顯減退,代償能力降低。③消化系統的變化。主要是口腔、胃腸功能減弱,牙齦、牙齒髮生萎縮性變化。④肌肉骨骼運動系統變化。主要表現在隨年齡增長,肌纖維變細、彈性降低、收縮力減弱;骨骼中有機成份減少,無機鹽增多,因而致使骨的彈性的韌性降低,易骨折等。⑤神經系統變化。主要表現為腦細胞的某種程度的喪失;神經傳導速度降低;老年人的動作遲緩,反映靈活性減弱等。
(3)主要感覺器官功能減退。如視覺、聽覺、嗅覺、味覺、皮膚感覺(包括觸覺、溫覺、痛覺)能力減退。此外,老年人心理運動反映也相應遲緩。

衰老的特性

衰老本身有6大特性。①普遍性:即一切生物體都會發生衰老。②內在性:衰老過程是生物體內自發的必然過程,即是生活在最適宜的環境中也會逐漸衰老。③進行性:衰老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不斷發展的過程。④有害性:衰老使生物體的生理機能降低,增加了生病和死亡的機會。⑤個體差異性:在同一類生物中,不同個體間衰老的進程是不同的,尤其在生命的後期,這種差異性更為明顯。只有那些衰老較慢的個體才有可能獲得長壽。⑥可干擾性:衰老雖然是內在的自發過程,但外界條件可以加速或延緩這種過程的進行。如環境溫度可以改變動物的壽命。正因如此,人們才有可能通過改善生活環境去謀求長壽。生理學角度看,衰老是由新陳代謝減退而引起的。新陳代謝是生命活動的基本特徵之一,它包括合成代謝和分解代謝兩方面。如果機體的合成代謝高於分解代謝,人就會生長發育,這就是童年期和青年期;如果這兩個代謝過程的速度基本平衡,人就到了中年期和壯年期,這個時期人體的變化較小;假若分解代謝高於合成代謝,人就開始衰老,如果新陳代謝一旦停止,人的生命活動也就結束了。在人的一生中,上述變化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衰老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在人的一生中,由於內在或外在的原因,使衰老過程提早發生,這就是早衰。早衰是病理老化,它將影響人的壽命。人到老年期雖然容易發生病理性老化,但並非每個人都必定要發生。因此生理性老化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規律,而病理性老化則是可以防止和推遲的。為了同衰老進行鬥爭,人們曾對衰老的機制進行了廣泛的研究。但是,至今為止有關引起衰老的機制尚未徹底搞清楚。

理論和原因

衰老(Aging or Senescence)這個詞意味著隨著年齡增加,機體逐漸出現的退行性變化。衰老的普遍性、內因性、進行性及有害性作為衰老的標準被普遍接受。自19世紀末套用實驗方法研究衰老以來,先後提出的學說不下20餘種,很多學說並沒有得到實驗研究的支持。目前的研究認為,衰老由幹細胞衰退、DNA退化、飲食精神因素、衰老基因活躍等是綜合因素的結果,仍未形成統一的衰老理論。
體細胞突變學說
該學說認為在生物體的一生中,誘發(物理因素如電離輻射、X射線、化學因素及生物學因素等)和自發的突變破壞了細胞的基因和染色體,這種突變積累到一定程度導致細胞功能下降,達到臨界值後,細胞即發生死亡。支持該學說的證據有:X線照射能夠加速小鼠的老化,短命小鼠的染色體畸變率較長命小鼠為高,老年人染色體畸變率較高;有人研究了轉基因動物在衰老過程中出現的自發突變的頻率和類型,也為該學說提供了一定的依據。
然而,該學說也有解釋不了的事實,如衰老究竟是損傷增加還是染色體修復能力降低,該學說無法解釋;另外,現代生物學證明基因的突變率為10-6-10-9 /細胞/基因位點/代,如此低的突變率不會造成細胞的全群死亡,而按該學說要求細胞應有異常高的突變率;衰老是突變造成的,轉化細胞在體外能持續生長,就此而言,轉化細胞應不發生突變,事實卻並非如此。
自由基學說
衰老的自由基學說是Denham Harman在1956年提出的,認為衰老過程中的退行性變化是由於細胞正常代謝過程中產生的自由基的有害作用造成的。生物體的衰老過程是機體的組織細胞不斷產生的自由基積累結果,自由基可以引起DNA損傷從而導致突變,誘發腫瘤形成。自由基是正常代謝的中間產物,其反應能力很強,可使細胞中的多種物質發生氧化,損害生物膜。還能夠使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交聯,影響其正常功能。支持該學說的證據主要來自一些體內和體外實驗。包括種間比較、飲食限制、與年齡相關的氧化壓力現象測定、給予動物抗氧化飲食和藥物處理;體外實驗主要包括對體外二倍體成纖維細胞氧壓力與代謝作用的觀察、氧壓力與倍增能力及抗氧化劑對細胞壽命的影響等。該學說的觀點可以對一些實驗現象加以解釋如:自由基抑制劑及抗氧化劑可以延長細胞和動物的壽命。體內自由基防禦能力隨年齡的增長而減弱。脊椎動物壽命長的,體內的氧自由基產率低。但是,自由基學說尚未提出自由基氧化反應及其產物是引發衰老直接原因的實驗依據,也沒有說明什麼因子導致老年人自由基清除能力下降,為什麼轉化細胞可以不衰老,生殖細胞何以能世代相傳維持種系存在這些問題。而且,自由基是新陳代謝的次級產物,不大可能是衰老的原發性原因。
自由基學說自由基學說
生物分子自然交聯學說
其主要論點是:機體中蛋白質,核酸等大分子可以通過共價交叉結合,形成巨大分子。這些巨大分子難以酶解,堆積在細胞內,干擾細胞的正常功能。這種交聯反應可發生於細胞核DNA上,也可以發生在細胞外的蛋白膠原纖維中。目前有一些證據支持交聯學說。皮膚膠原的可提取性以及膠原酶對其消化作用隨增齡降低,而其熱穩定性和抗張強度則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強了;大鼠尾腱上的條紋數目及所具備的熱收縮力隨年齡的增高而增加,溶解度卻隨年齡增高而降低。這些結果表明,在年老時膠原的多肽鏈發生了交聯,並日益增多。該學說與自由基學說有類似之處,亦不能說明衰老發生的根本機制。
該學說在論證生物體衰老的分子機制時指出:生物體是一個不穩定的化學體系,屬於耗散結構。體系中各種生物分子具有大量的活潑基團,它們必然相互作用發生化學反應使生物分子緩慢交聯以趨向化學活性的穩定。隨著時間的推移,交聯程度不斷增加,生物分子的活潑基團不斷消耗減少,原有的分子結構逐漸改變,這些變化的積累會使生物組織逐漸出現衰老現象。生物分子或基因的這些變化一方面會表現出不同活性甚至作用徹底改變的基因產物,另一方面還會干擾RNA聚合酶的識別結合,從而影響轉錄活性,表現出基因的轉錄活性有次序地逐漸喪失,促使細胞、組織發生進行性和規律性的表型變化乃至衰老死亡。
生物分子自然交聯說論證生物衰老的分子機制的基本論點可歸納如下:其一,各種生物分子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著時間推移按一定自然模式發生進行性自然交聯。其二,進行性自然交聯使生物分子緩慢聯結,分子間鍵能不斷增加,逐漸高分子化,溶解度和膨潤能力逐漸降低和喪失,其表型特徵是細胞和組織出現老態。其三,進行性自然交聯導致基因的有序失活,使細胞按特定模式生長分化,使生物體表現出程式化和模式化生長、發育、衰老以至死亡的動態變化歷程。
隨年齡增長,對生命重要的大分子有交聯增多傾向,或在同種分子間或在不同分子間都可能產生交聯鍵從而改變了分子理化特性,使之不能正常發揮功能。細胞外的膠原蛋白進行交聯已如前述,此說則構想胞內大分子如核酸、蛋白質也會進行交聯,但迄今在體內還未見證實。把交聯視為衰老的原發性因素也只是一種推測,然而這畢竟是研究衰老中值得探索的一個途徑。
衰老的免疫學說
衰老的免疫學說可以分為兩種觀點:第一,免疫功能的衰老是造成機體衰老的原因;第二,自身免疫學說,認為與自身抗體有關的自身免疫在導致衰老的過程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衰老並非是細胞死亡和脫落的被動過程,而是最為積極地自身破壞過程。
從衰老的免疫學說可以看出免疫功能的強弱似乎與個體的壽命息息相關,迄今的研究表明機體在衰老的過程中確實伴有免疫功能的重要改變:
1、個體水平
伴隨衰老免疫功能改變的特點是對外源性抗原的免疫應答降低,而對自身抗原免疫應答增強。據Whittingham報告,用抗原免疫後,老年人抗體效價比年輕人呈現有意義下降。此外隨衰老自身抗體的檢出率升高。細胞免疫也隨增齡而降低。
2、器官、組織水平
人類的胸腺出生後隨著年齡的增長逐漸變大,13-14歲時達到頂峰,之後開始萎縮,功能退化,25歲以後明顯縮小。新生動物切除胸腺後即喪失免疫功能,年輕動物切除胸腺後,免疫功能逐漸衰退,抗體形成及移植物抗宿主反應下降。
3、細胞、分子水平
老年動物和人的T細胞功能下降,數量也減少。隨年齡的增長,機體對有絲分裂原刀豆蛋白A(con A)、植物血凝素(PHA)及抗CD3抗體的增殖反應能力下降。這是衰老的免疫學特徵之一。伴隨老化,細胞因子的分泌有明顯的改變。在T細胞的增殖中IL-2的產生和IL-2受體的出現是很重要的,老年人IL-2產生減少,IL-2受體,特別是高親和性受體的出現亦減少。
自身免疫觀點認為免疫系統任何水平上的失控都可以導致自身免疫反應的過高表達,也從而表現出許多衰老加速的證據。
免疫系統控制衰老也有許多相反的證據。小鼠中有一種長命的近交品系—C57BL/6,它的抗核抗體的比例及胸腺細胞毒抗體的含量相對較高,但未顯示較高程度的免疫病理損傷。裸鼠是一種先天性無胸腺無毛綜合症的小鼠,其T細胞免疫功能極度缺乏,以至於可以接受同種異體甚至異種移植物,這種小鼠如果飼養在普通條件下可致早期死亡,但是在無菌條件下飼養其壽命不低於正常鼠。如果在通常的飼養條件下切除新生小鼠的胸腺,死於3月齡左右,若將其置於無菌的環境中,大多數可以活得更長久。可見免疫系統雖然對生存期可以產生影響,但並非決定因素。免疫學說將免疫系統說成是衰老的領步者及根本原因所在,然而至今尚無明顯的理由說明免疫系統隨齡退化的原因,免疫系統的增齡改變也均是衰老導致的多種效應的表現,應該視為整體衰老的一部分,而不是衰老的始動原因。
端粒學說
端粒學說由Olovnikov提出,認為細胞在每次分裂過程中都會由於DNA聚合酶功能障礙而不能完全複製它們的染色體,因此最後複製DNA序列可能會丟失,最終造成細胞衰老死亡。
端粒學說端粒學說
端粒是真核生物染色體末端由許多簡單重複序列和相關蛋白組成的複合結構,具有維持染色體結構完整性和解決其末端複製難題的作用。端粒酶是一種逆轉錄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是以自身RNA為模板,合成端粒重複序列,加到新合成DNA鏈末端。在人體內端粒酶出現在大多數的胚胎組織、生殖細胞、炎性細胞、更新組織的增生細胞以及腫瘤細胞中。正因如此,細胞每有絲分裂一次,就有一段端粒序列丟失,當端粒長度縮短到一定程度,會使細胞停止分裂,導致衰老與死亡。
大量實驗說明端粒、端粒酶活性與細胞衰老及永生有著一定的聯繫。第一個提供衰老細胞中端粒縮短的直接證據是來自對體外培養成纖維細胞的觀察,通過對不同年齡供體成纖維細胞端粒長度與年齡及有絲分裂能力的關係觀察到隨著增齡,端粒的長度逐漸變短,有絲分裂的能力明顯漸漸變弱;Hastie發現結腸端粒限制性片段的長度隨供體年齡增加逐漸縮短,平均每年丟失33bp的重複序列;植物中不完整的染色體在受精作用中得以修復,而不能在已經分化的組織中修復,這在較為高等的真核生物中也證實了體細胞中端粒酶的活性受抑制;精子的端粒要比體細胞長,體細胞缺失端粒酶活性就會逐漸衰老,而生殖細胞系的端粒卻可以維持其長度;轉化細胞能夠通過端粒酶的活性完全複製端粒以得永生。但是許多問題用端粒學說還不能解釋。體細胞端粒長度與有絲分裂能力呈正比,這一點實驗已經證實了,而不同的體細胞其有絲分裂能力是不盡相同的,胃腸黏膜細胞的分裂增殖速度就比較快,神經細胞分裂的速度就比較慢。曾有人就不同年齡供體角膜內皮細胞的端粒長度進行研究發現角膜內皮細胞內端粒長度長期維持在一個較高的水平,而端粒酶卻不表達。另外,Kippling發現,鼠的端粒比人類長近5-10倍,壽命卻比人類短的多。這些都提示體細胞端粒長度與個體的壽命及不同組織器官的預期壽命並非一致。生殖細胞的端粒酶活性長期維持較高的水平卻不會象腫瘤那樣無限制分裂繁殖;端粒長度由端粒酶控制,那何種因素控制端粒酶呢?生殖細胞內端粒酶活性較高,為什麼體細胞中沒有較高的端粒酶活性。看來端粒的長度縮短是衰老的原因還是結果尚需進一步研究。
神經內分泌學說
激發各種生理功能的信息在衰老中有重要作用。信息來源不外內分泌與神經,早在19世紀就有一種理論強調衰老源於性激素的缺乏,性腺移植成為風靡一時的復壯手術。其實衰老未必源於激素的缺乏,而可能是各種激素的平衡失調所致,維持激素平衡有賴於神經內分泌的反饋機理,衰老個體對反饋的敏感性下降,有人認為反饋的中心在下丘腦,這裡接受反饋信息,然後轉為激素反應,觸發機體的生長、成熟和衰老。因此認為在下丘腦有所謂“衰老鐘”,實驗證明給老年性周期停止的雌鼠注射刺激下丘腦神經分泌的化學物質——左旋多巴則可恢復生殖周期,反映了老年下丘腦神經遞質兒茶酚胺的缺陷。
衰老機體的變化衰老機體的變化
另一方面也有人認為不是激素本身,而是靶細胞上的受體缺陷導致衰老,例如有些激素調控細胞對營養物的吸收與代謝,它們的受體在衰老時顯著減少,以致老年人對營養的利用能力下降。
還有一種見解,認為一種激素對另一種激素的功能可以通過未知方式進行阻斷。例如有人從切除垂體使老年大鼠部分地復壯,推測垂體有某種激素可干擾體細胞對甲狀腺素的利用,復壯是源於這種干擾的解除,但迄今還不知垂體是否確有這類“死亡激素”。
神經內分泌說涉及激素與神經遞質作用的許多方面,現代的實驗根據還是有限的。

延緩衰老方法

延緩皮膚衰老的科學方法和原則
抗衰老護膚美容
在做好清潔、防曬、保濕、…的同時,聯合使用抗氧化、抗自由基、促進再生、細胞保護因子等產品,就可以保持肌膚年輕。
龍眼首烏羹龍眼首烏羹
食療延緩衰老,減少錯誤飲食習慣
水果代替蔬菜
水果和蔬菜都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為此,許多人以為,只要每天吃些水果,不吃或少吃蔬菜也無妨。其實,蔬菜是僅次於糧食的人體必需的食物,它更能有效地促進人體吸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三大營養素。人如果僅食動物食品,蛋白質吸收率為70%;若兼食蔬菜,則吸收率可達90%以上。再者,蔬菜中含特有的植物粗纖維能刺激腸道蠕動,起到助消化、防腸癌之作用。
速食麵代替早餐
  1. 經常食用速食麵替代早餐,對人體健康和發育都是很不利的。因為,維持人體正常生理代謝需要六大要素,而速食麵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其他營養成分很少。因此,如果長期以速食麵代替早餐,會導致頭暈、乏力、消瘦、心悸、精神不振等,嚴重者可出現體重下降,肌肉萎縮等營養缺乏之表現。
新鮮蔬菜代替冷藏蔬菜
  1. 如果是指剛從菜地里採摘下來的新鮮蔬菜,這種說法沒有任何問題。但事實上我們吃到的蔬菜大都沒有那么新鮮了,通常都是儲存了幾天的,其維生素也在儲存的過程中逐漸地損失掉。相反,冷藏的蔬菜就能保持更多的維生素,因為蔬菜採摘之後冷藏,能很好地防止維生素的流失。
礦泉水代替白開水
  1. 很多人說礦泉水中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就不再喝白開水,全用礦泉水代替,但是礦泉水也會受到土地中有害物質的污染。近日,荷蘭科學家對瓶裝礦泉水進行了分析,結果發現礦泉水更容易受到危險微生物和細菌的污染。儘管這些細菌可能並不會對健康人的身體造成太大的威脅,但對那些免疫力較弱的人來說,瓶裝礦泉水中的細菌可能會造成相當大的危險。
畜肉代替魚肉
  1. 只吃豬肉,少吃或不吃魚肉是多數漢族人的習慣。雖然兩者的蛋白質含量和吸收率差異不大,但脂肪的構成卻有很大差異。魚的脂肪含有較多的某種多不飽和脂肪酸,這種脂肪酸對兒童的大腦發育和預防心血管疾病起著有益的作用。而畜肉,尤其是牛羊肉,脂肪酸以飽和為主,過多攝入不利於健康。
紅糖代替白糖
  1. 紅糖和白糖都是由甘蔗或甜菜提取出來的,紅糖的製作工藝較白糖稍微簡單一些,其中所含的葡萄糖和纖維素也較多,而且釋放能量較快,吸收利用率也更高。但是,紅糖的味道不如白糖那么甜,人們在喝茶和咖啡時自然而然就會多放些,所以其實紅糖有時候比白糖更危險。
補藥代替營養品
  1. 不少人在醫生建議加強點營養時,卻往往去服用各種補藥。然而,專家指出,補藥不可代替營養品。胺基酸是常見補藥,但若不是進食困難,則不必套用,盲目輸胺基酸不僅可致過敏反應,對於腎功能不好者,還可能導致肝昏迷、尿毒症的發生。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長期服用維生素a、d丸可發生維生素a中毒,出現骨痛、嘔吐、瘙癢、脫髮等。因此,加強營養,應從調節飲食入手,切勿濫用營養品。
營養品代替天然食品
  1. 很多人越來越重視營養,這是好事,但濫用營養品,好事就變成壞事。把蛋白粉當飯吃,把維生素當水果和蔬菜,認為吃了這些營養品,身體就會長保健康。更有不少人認為,維生素類藥物對身體有益,多吃點無妨,實則不然。例如,大量的維生素c與腎結石形成有關,加強營養,原則上應從飲食調節入手。如果飲食不夠,確需補充時,應該由相關專家給予建議,切不可濫補。
適量運動延緩衰老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是保持健康、延緩衰老的有效措施之一。所以,自古至今養生學上都積極主張運動。 有人認為,人到老年才開始運動為時已晚,其實不然。經國外運動生理學家研究證實:“老年從事體育運動的效果雖然要比年輕人小得多,但只要投入,並通過適量負荷的體育運動,機體的生理機能和組織狀態都能得到明顯的改善。”因此,任何老年人,只要堅持適量的體育運動,對健康和長壽都是有益的。 但老年人參加體育運動要注意以下幾點:
1、在運動前先到醫院全面檢查一下身體,
2、循序漸進,運動量逐漸增加,掌握好適度的運動量。專家認為,老人每天堅持30分鐘的輕鬆運動,每周5次,運動後每分鐘的心率,加上自己的年齡數,不超過170,這就是最適度的運動量。另外,在運動結束後5分鐘內,感到心跳、呼吸基本恢復正常,全身舒適且無疲勞感,這也說明運動量是適度的。
3、選擇合理的運動項目。慢跑、快走、游泳是耐力鍛鍊,可使心臟保持健康;太極拳、跳舞、保健操等柔韌性鍛鍊,可活動肌肉、韌帶及筋腱,防止關節僵硬及疼痛;肥胖老人最好做老年減肥健美操
4、選擇運動時間。鍛鍊時間選擇在下午較為安全。5、持之以恆,貴在堅持。
6、運動前須做好準備活動,激烈運動後不要突然停頓下來。最好慢走2分鐘後再停下來休息。運動後也不要立即洗澡,至少要等5分鐘後。洗澡時最好用熱水,以保全全。
堅持適量飲水延緩衰老
加強運動加強運動
人體細胞中水的成分很大,人的生死過程也可以說是間接的脫水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