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嶼鄉

蘭嶼鄉

蘭嶼鄉,舊稱紅頭嶼,是台灣台東縣最東邊的一個鄉,位於台灣最東部,由蘭嶼小蘭嶼等島嶼組成,其最大島嶼為蘭嶼,因島上安山岩含大量硫化鐵而呈赤紅色,遠望如紅色人頭,故舊稱紅頭嶼;又因島上盛產名貴的蝴蝶蘭,後改名為“蘭嶼”,與鼓浪嶼江心嶼東門嶼並稱“中國四大名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蘭嶼鄉
  • 外文名稱:Lanyu,Orchid Island
  • 別名蘭嶼,蘭嶼島
  • 行政區類別:台灣省台東市
  • 所屬地區:中國華東
  • 下轄地區:4村,38鄰
  • 面積:48.3892平方公里
  • 人口:4,025人(2008年12月)
  • 氣候條件熱帶海洋性氣候
  • 機場蘭嶼機場
  • 當前掌控:中國台灣
基本概況,鄉簡介,位置,氣候,地形,地質,基本信息,地理位置,歷史沿革,行政,部落(村),政治參與,教育,高級中學,國民國小,人口民族,風景,對外交通,旅遊風情,旅遊概況,農業,漁業,

基本概況

鄉簡介

蘭嶼鄉是一個位於台灣東南外海,屬台灣省台東縣轄下的行政區,涵蓋蘭嶼小蘭嶼及其他零碎小島(礁)。蘭嶼達悟族語的名稱是“Ponso no Tao”,意為“人之島”,漢人閩南語音譯紅頭嶼或紅豆嶼,1947年因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西方國家早年稱蘭嶼為Botel Tobago。
蘭嶼地圖蘭嶼地圖

位置

位於台灣東南的太平洋中,在綠島的南方,南臨巴士海峽,與菲律賓巴丹群島遙遙相望,巴丹群島最北端的Mavudis島,距離小蘭嶼99公里,即東經121度5分,北緯22度間。面積48.3892平方公里。

氣候

蘭嶼鄉氣候為亞熱帶地區,屬海洋性氣候,年雨量常在3,000毫米以上,年降雨日數達224天。

地形

蘭嶼為火山島,最高點紅頭山海拔548公尺,大部分為山地,島上丘陵綿亘,溪流分歧,只有沿海部分為平地、海岸線曲折,熱帶林木遍布。

地質

蘭嶼的地質以角閃石的安山岩質熔岩及玄武岩質的集塊岩為主。無人島小蘭嶼則以黑雲母角閃石為主。

基本信息

舊稱
Ponso no Tao, 紅頭嶼
行政區管轄
台東縣
行政區類別
經緯度
東經121.05度,北緯22度
總面積
48.3892平方公里
戶數
1,256戶
人口
4,025人(2008年12月)
鄉長
周貴光
區劃
4村38鄰
郵遞區號
952
毗鄰
無(四面環海)

地理位置

蘭嶼鄉是一個位於台灣東南外海、東經121.05度、北緯22度,南鄰巴士海峽和菲律賓巴丹島相望、距離鵝鑾鼻41海浬、綠島40海浬、東方則為太平洋,蘭嶼鄉包含許多獨立的島群,像是小蘭嶼等等零碎小島,其中蘭嶼為最大島和唯一有人島,名稱的由來即鄉內最大島蘭嶼,鄉內的居民大多數為達悟族;蘭嶼原稱『Ponso no Tao』,是達悟族語『有人的島』,後來改稱紅頭與、紅豆嶼,因為在公元1947年島上盛產蝴蝶蘭而改名。

歷史沿革

蘭嶼鄉的歷史發展可源自於明朝萬曆46年,當時由張巒著《東西洋考》一書中稱蘭嶼為『紅頭嶼』,清朝時將蘭嶼併入版圖、隸屬恆春縣,公元1895年中國甲午戰爭戰敗、簽訂馬關條約後,台灣總督府在蘭嶼設立研究所並禁止民眾入島開發,當時日人稱蘭嶼居民為『yami』,是達悟族以前被稱作雅美族的由來;1923年日人設立蕃童教育所並從事鰹魚製造,台灣光復後於1946年成立紅頭嶼鄉公所,1947年更名為蘭嶼鄉,1967年政府撤除山地管制並正式對外開放蘭嶼,1928年台灣電力公司在蘭嶼建造低放射核能廢料儲存場,部分蘭嶼居民至今仍十分反對。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日本當局禁止一般人進入蘭嶼內開發,並設立研究區。
蘭嶼鄉
1897年,日本人鳥居龍藏第一次入內探勘,稱居民“yami”(雅美),這是達悟族以前被稱為雅美族的由來。
1946年,劃為山地鄉,成立“紅頭嶼鄉公所”。
1947年,藉盛產蝴蝶蘭的名義而更名為蘭嶼鄉。
1982年,台灣電力公司在蘭嶼建造低放射核能廢料儲存場,直到現在在鄉內仍然有不少反對的聲音。
1996年,達悟族人因懷疑台電運料船夾帶高放射核廢料而發動激烈抗爭,2002年1月17日立法院通過《離島建設條例》第十四條修正案(2月6日總統公布),規定:“蘭嶼地區住民自用住宅之用電費用應予免收”,其立法理由是:“增訂但書蘭嶼地區用電費用免收的規定,系基於達悟族人特別犧牲而給予的合理補(賠)償。”
  • 2012年8月28日,天秤颱風重創蘭嶼鄉,全島停電,環島公路斷,造成歷來最重災情。

行政

部落(村)

蘭嶼鄉內90%的居民為本地的達悟族人,其他為居民多自台灣本島移入。蘭嶼的祖先亦來自菲律賓巴丹島原住民。
達悟族人為大約800年前自現今菲律賓巴丹群島遷入,因此達悟族人跟巴丹人的語言及文化有許多共通的地方。達悟族人製作拼版舟,並在春夏季節出海捕撈飛魚,亦稱為“飛魚季”,因此蘭嶼有“飛魚的故鄉”之稱。拼版舟是由許多不一樣品種的樹木,製程木板再拼裝而成的,並非一體成型的獨木舟
達悟族名漢名註解
Yayu
行政規劃中的
Iraralay
朗島
行政規劃中的
Iranumilk
東清
行政規劃中的
Ivarinu
野銀
劃入東清村
Imourud
行政規劃中的
Iratai
漁人
1946年劃入紅頭村
Iwatas
伊瓦達斯
1940年劃入椰油村

政治參與

蘭嶼鄉民於2008年台灣地區立法委員選舉中投票率在台東縣中是倒數的,但是由其政黨票開票的結果可知,蘭嶼人不一定主流偏向中國國民黨(70.4%)或民主進步黨(9.6%),在12個參與的政黨當中,就有10個政黨得到超過1%,在所有鄉鎮中算是較特別的。新黨台灣團結聯盟皆超過4%,也許是因為抗核廢料的緣故,綠黨得票數在蘭嶼的占有率是全國第一。
2012年立委選舉,綠黨派出蘭嶼達悟族單親媽媽希婻.瑪飛洑參選不分區第一名。結果綠黨在蘭嶼得票35.76%(對比台灣得票率1.74%),是台灣得票率最高的地方。

教育

高級中學

  • 台東縣立蘭嶼高級中學

國民國小

  • 台東縣蘭嶼鄉蘭嶼國民國小
  • 台東縣蘭嶼鄉東清國民國小
  • 台東縣蘭嶼鄉朗島國民國小
  • 台東縣蘭嶼鄉椰油國民國小。

人口民族

蘭嶼鄉內90%的居民為當地的達悟族人,其他為居民多自台灣本島移入。

風景

  • 紅頭岩 :紅頭岩位於開元港北方不遠的一個小公園內,是一座伸入海中的小山,尾部山頭像一個人頭,無論是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非常逼真,因而得名“岩頭”。又由於夕陽照耀時,“岩頭”是赤紅色,所以也稱“紅頭岩”,
    坦克岩
    坦克岩位在靠珊瑚礁岸的岩石,此岩是由火山噴出的碎屑物堆積而成,形狀就像少了炮管的坦克車,因此而得名。岩上長滿了綠苔,岩石中有大洞穿透,可以看見當地的牛、羊穿梭其間,景致相當動人。更多>>
    :坦克岩是一處靠珊瑚礁岸的岩石奇景,整塊岩石如同一輛坦克車一般,上面長滿了綠色的苔蘚,岩石中有大洞穿過,運氣好的遊客可以看見當地的牛、羊穿梭其間,景致美不勝收。
    玉女岩 :玉女岩是一認中空岩石,又名陰陽石,岩石的形狀十分特殊,中間有一巨大空洞,裡面夾著一塊小岩石,奇異優美,被人們稱為“玉女岩”,
    雙獅岩 :雙獅岩也叫雙獅臥,位於東清到朗島之間的海濱,從遠處看就像兩隻獅子,面對面地臥在一起,樣子十分逗人。雙獅岩是火成岩地形的岩石礁塊,不易受自然氣候的影響而改變形狀。
    軍艦岩 :軍艦岩由一連串珊瑚礁岩所形成,形狀酷似兩艘停泊在海上的軍艦。據說第二次世界大戰時,美軍飛機誤以為這裡日本軍艦而猛烈轟炸。事隔多年,軍艦岩仍屹立海上,然而珊瑚岩上卻布滿千瘡百孔,仿佛飽經風霜的歷史老人在提醒著後人熱愛和平。
    東清灣 :東清變化位於江清村的海灣線上,是蘭嶼主要的漁港,居民捕漁的尖峰地。在柔和的陽光照耀下,海水澄藍,細沙潔白,珊瑚礁石奇形怪狀,將港灣及其腹地襯托得靜謐祥和、幽美迷人。
    龍頭岩 :龍頭岩位於大森林山東南邊,景致非常特出,尤其是表面的礁岩,坑坑窪窪,十分顯眼,好像是龍頭正在對天怒吼。最為奇妙的是,當夕陽餘暉射在龍頭上時,龍頭是某處會閃閃發亭,如同龍的眼睛一般,令人驚嘆。
    台東縣除了以上介紹的這些風景名勝和古蹟之外,還有東河休閒農場、泰源幽谷、都蘭海濱、天后宮、海山寺、台東海濱公園、夢紀湖、太麻金針山、利稻台地、埡口莊等景區景點。

對外交通

海運:由新發輪船運公司負責航運,每周定期行駛兩次,分別往來墾丁、台東富岡漁港、綠島,多為旅行團包船,也開放余票供一般民眾搭乘。
空運蘭嶼機場台東機場間設有每日6往復定期航線,由德安航空營運,使用19人座小飛機。
島上交通
陸運:蘭嶼鄉公所經營的大型客車每日行駛島內兩班次。

旅遊風情

旅遊概況

蘭嶼鄉豐富的海洋資源讓這裡成為夏日旅遊的絕佳地點,蘭嶼的環島旅行更是最熱門的旅遊方式,可從饅頭岩、玉女岩、蘭嶼燈塔、鱷魚岩、坦克岩、五孔洞、朗島村雅美族穴居屋、雙獅岩、軍艦岩、青蛙岩、母雞岩、情人洞、東清灣、鋼盔岩、象鼻岩、龍頭岩、老人岩、八代灣等等,玩遍蘭嶼的旅遊景點,體驗不同樂趣的蘭嶼風情、風風俗
蘭嶼島景點示意圖蘭嶼島景點示意圖

農業

  • 蘭嶼島耕地不多,居民不習慣種水稻,而多種甘薯芋頭,以此為主食,其他還有藤豆、瓜類、生薑、柑橘、鳳梨、龍眼、芒果、椰子。檳榔等,多為島上以大陸籍老兵為主的農場所經營,而雅美人仍以捕魚為主,捕撈魚類,多為自己食用。每至收穫季節,整個部落的人幾乎全部出動採收水芋,帶回村落存放一大堆,家家戶戶拿著容器排隊等候分配,高高興興地帶回家食用。

漁業

在蘭嶼,魚是雅美人獲得蛋白質的主要來源,他們把捕來的魚按顏色分為老人魚、男人魚和女人魚三種。最差的黑色魚給老人吃,灰綠色的魚給男人吃,紅黑花紋或白色的魚、也是最好的魚給女人吃。這是因為在雅美人社會中,女人要下田,要養育兒女,工作最繁重,應該吃最好的魚。而老人因年老體衰,不能從事生產,故只能吃最差的魚。他們認為這樣依能力而分配所得,是非常公平的。但飛魚則不分男女老幼,皆可食用。
每年4-6月是蘭嶼盛產飛魚的旺季,也是雅美人最忙碌的時候,他們有一種集體出海捕魚的傳統習俗儀式,每年一度,叫做“飛魚祭”。飛魚祭是雅美人最莊嚴隆重的祭祀,都是在黎明時舉行。舉行之日,一清早,一艘艘繪有五彩圖案的木船停放在海灘上,參加慶典的人圍攏在四周,由一長者主祭,以雞、豬為祭品供奉海神,祈求神的護佑和飛魚豐收。祭祀完畢,男的赤身,著丁字褲,劃獨木舟出海捕魚。捕捉飛魚經常是在晚上進行,他們在漁船中點著火把,將掛網放入海中,飛魚看到亮光就會自海面飛起,相繼躍入網中。兩個人劃的小獨木舟,一個晚上可捕到三五十條飛魚。整個飛魚季節,全島可捕獲百萬斤之多。漁船歸來後,岸上的壯丁蜂擁著幫忙把獨木舟推上海灘。婦女、小孩兒忙著剖魚、去鱗、曬魚乾,把這些飛魚曬成乾,可供一年食用。
山胞在新居落成或新船試航大典時,個個銀盔盛裝,聚集在主人房前,朗歌誦詞,宰殺豬羊,宴請親友。大船試航,體格粗壯的男人,合力舉船往空中拋,然後做法驅邪。婦女們則頭戴尖頂寬邊笠帽,身穿顏色鮮艷直條紋的衣裙,胸前掛滿長短不一的珍珠、瑪瑙等飾物,在海邊跳罕見的划船舞和頭髮舞。
在蘭嶼,經常可以看到一些青年男子在脖頸上帶著一串珠扣式的裝飾品,這是男子求偶的標誌。島上男多女少,女子的社會地位很高,享有絕對的配偶選擇權。雅美人採取一夫一妻制,每年在飛魚季節前後,各村未婚的青年男女,每晚都聚集在海灘上,徹夜歌舞,如雙方情投意合,表示願結為終身伴侶,則男子可住進女子家裡一個月,由女方家長考察其行為、品行、能力等情況,覺得滿意,方可結婚。
到過蘭嶼島的人都會覺得島上居民
居民是指:在本國長期從事生產和消費的人或法人,符合上述情況他國的公民也可能屬於本國居民。這時,居民可分為自然人居民和法人居民。自然人居民是指那些在本國居住時間長達一年以上的個人,但官方外交使節、駐外軍事人員等一律是所在國的非居民;法人居民是指在本國從事經濟活動的各級政府機構、企業和非營利團體,但是國更多>>
無憂無慮,悠然自得,這裡民風淳樸,與世無爭。四周儘是碧波白浪,蕉雨椰風,景色自然秀麗,沒有一絲人工雕琢的痕跡,住在島上,猶如身處世外桃源。
蘭嶼的雅美人因氣候關係及傳統的影響,過去男子僅在下身系一丁字帶,女子在胸前及腰間圍一方巾,曾被人稱為“裸人島”。在現代文明的影響下,除老年人外,年輕人著裝已與台灣本島一樣。島上居民的住房大都建在2米深的洞穴中,四周用石頭堆砌,房頂與地面齊平,上鋪石板,向海的一面留有出入口,颳風下雨時用一塊門板將洞口遮住,這種住房不僅能防颱風,而且可避高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