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雲(中國電影事業家)

蘇雲(中國電影事業家)

蘇雲,曾用名蘇懷法,山西陵川人。中國電影事業家。1925年出生。13歲時就參加了抗日宣傳隊,不久又加入晉東南八路軍太行山劇團。1941年後相繼在晉東南八路軍野戰政治部魯迅藝術學校美術系,普西北晉綏魯藝分院美術系學習木刻,版畫等。1943年,在晉綏十月劇社擔任舞台美術工作。1947年他參加西北工學隊赴東北,蘇雲利用這段時間系統地學習了電影生產工藝過程和電影攝影、洗印方面的知識。1948年,工學隊到達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1950年後,他相繼任技術處,製片處副處長、副廠長、廠長,黨委副書記等職。 1980年被選為吉林省文聯副主席,吉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雲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
  • 職業:中國電影事業家
簡介,生平,東影的工作,感情歷程,“創業”的勇氣,堅持不懈,榮譽,評價,

簡介

曾用名蘇懷法,山西陵川人。中國電影事業家。1925年出生。13歲時就參加了抗日宣傳隊,不久又加入晉東南八路軍太行山劇團。1941年後相繼在晉東南八路軍野戰政治部魯迅藝術學校美術系,普西北晉綏魯藝分院美術系學習木刻,版畫等。1943年,在晉綏十月劇社擔任舞台美術工作。1947年他參加西北工學隊赴東北,蘇雲利用這段時間系統地學習了電影生產工藝過程和電影攝影、洗印方面的知識。1948年,工學隊到達東北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前身)。1950年後,他相繼任技術處,製片處副處長、副廠長、廠長,黨委副書記等職。蘇雲文化程度並不高,但他憑著毅力勤奮學習,刻苦鑽研,終於成為一名電影技術的內行和電影生產、管理的專家。 在他擔任領導職務後,他並沒有忽視在專業方面的學習提高,不懂就問,虛心向創作人員、技術人員等生產第一線工作人員學習。他出國的機會較多,因此,他利用每次出國考察學習電影生產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製片管理上的好方法,回國後,他會寫出祥細的報告,對製片廠如何實行技術改造,設備更新,以及如何建立科學的管理系統提出自己的意見。 1980年他被選為吉林省文聯副主席,吉林省社會科學聯合會副主席,1985年任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書記處書記。

生平

1925 年生於山西省陵川縣一個農民家庭。他從小就受到革命思想的薰陶。在他十三歲的時候,八路軍開進他的家鄉,他參加了抗日宣傳隊,和十多個十二、三歲的孩子一起,在陵川晉城一帶進行抗日宣傳。時隔不久,他在晉城參加了八路軍太行山劇團,每天學唱歌、跳舞,學文化,經常為八路軍指戰員演出。
1941年,他被組織送進八路軍野戰政治部魯迅藝術學校美術系學習。在戰爭環境中,學習條件非常艱苦,而且學校經常遭到日寇的襲擊。他們一面參加反掃蕩鬥爭;一面擠時間上課、學習。在兩年的時間裡,他學習了木刻、版畫和美術理論知識,讀了一些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和文藝理論書籍,開闊了眼界,充實了頭腦。
與夫人合影與夫人合影
1942年5月,由於日寇的瘋狂掃蕩,學校決定遷往延安。當到達晉綏解放區時,學生們被留在晉綏“魯藝”分院。
1943 年初,為了適應戰爭環境,晉綏“魯藝”分院改成文化服務團,不久又改為七月劇社,到前線和敵後為抗日軍民演出。蘇雲在第二隊擔任舞台美術工作。
抗日戰爭勝利後,人民解放戰爭由戰略防禦轉入戰略進攻階段。考慮到需要培養更多的電影幹部以適應新形勢的要求,於是決定以延安的一部分電影工作者為基礎,並吸收晉綏解放區的部分文藝幹部,組成西北電影工學隊,前往東北電影製片廠學習和實習。蘇雲是西北電影工學從的成員之一。
1947年10月24日,蘇雲隨西北電影工學隊從晉西北的崞縣出發,向東北解放區行進。當到達晉察冀邊區時,由於交通受阻,停留了一段時間。他們利用這段時間,在華北電影隊的幫助下,比較系統地學習了電影生產工藝過程和電影攝影、洗印方面的知識,進行了沖洗電影膠片的實際操作。他們在水缸里進行顯影、定影,然後掛在繩子上,晾乾。他們就是在這樣艱苦的條件下沖洗了《毛主席在陝北》等新聞片。
1948年6月,西北電影工學隊衝破敵人的重重封鎖,到達東北電影製片廠。不久,蘇雲被任命為東影攝影科副科長。東影遷回長春後,他歷任技術處副處長、處長、副廠長,1978年被任命為廠長,兼任黨委副書記。
蘇雲只有高小文化程度,他靠刻苦勤奮的學習和在實踐中的鍛鍊,成為一名電影技術的內行和電影生產、製片管理的專家。他在艱苦的戰爭年代,就抓緊一切機會學習。進城以後,雖然擔負了繁重的行政工作,仍然擠時間堅持學習。從1949年到1953年,他以頑強的毅力,自學了數學、物理、化學。廠里組織的一些專業學習或講座,如攝影、美術、錄音、洗印等,他都積極參加,認真做筆記,不懂就問,一絲不苟。
1953年,他在北京參加了蘇聯專家辦公室的工作,又學到了許多電影企業管理方面的知識。擔任長影領導工作後,他仍然堅持學習,經常到生產第一線,向創作人員、生產人員、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工人學習。
他出國的機會較多。每次出國,他都抓緊時間考察和學習電影生產方面的先進技術和製片管理上的好方法。1956年,他隨中國電影代表團去捷克參加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時,參觀了捷克故事片廠、美術片廠、洗印廠,對這些電影廠的生產和製片管理做了認真的考察。他到蘇聯日本、印尼、英國、美國等國家訪問時,也都抓緊時間學習,並結合中國的實際進行研究。
1964年,文藝界極左思潮又一次抬頭,電影界身受其影響。在這種舉步維艱的時期,廣大電影工作者衝破風浪開拓電影題材新領域,一批優秀影片隨之湧現。大家所熟悉的《英雄兒女》、《兵臨城下》正是蘇雲擔任長影代理廠長是主抓生產的。這兩部影片藝術個性突出,在人性、人情的表達上有較大的突破。電影《兵臨城下》,反映的是解放戰爭中,在強大的軍事壓力下,在正確政策感召下,固守孤城的國民黨將領率部起義,孤城獲得解放的故事。
1966年,江青給這部影片橫加了“鼓吹議會道路”、“美化國民黨”等罪名,責令批判。文革中,蘇雲因此第一批被打成走資派,關進牛棚里,一次次被揪出來批鬥。直到1969年,因為精通電影生產和管理,蘇雲才復出工作。當時能拍的電影很少,全國人民只有八部樣板戲可看。1973年周總理根據民眾反映電影太少的意見,著手解決電影問題。蘇雲主抓的工業題材影片《創業》,就是在這種背景下,於1974年完成的。
在那個經歷浩劫的年代,人們似乎迷失了方向,不知道自己的信仰在何方。這部以大慶石油工人艱苦創業的真實故事改編而來的電影,象一道曙光振奮人心,再次把人們的幹勁兒都鼓起來。然而影片剛剛放映,江青就列出了十大罪狀,下令停止宣傳,責令長影領導和創作人員進行檢討。毛主席在收到編劇張天民的信後,看了一遍影片,感動得落了淚,並作了影片《創業》可以發行的批示。對此江青惱羞成怒,把蘇雲和主創人員叫到大寨,指責張天民告了她的狀,指責蘇雲在其中沒有起好作用。
粉碎了四人幫,電影界迎來了明媚的春天。北影、上影、長影三大電影製片廠共同把中國電影迎入一個新的時代。蘇雲廠長和長影人一起勾劃了長影新時期的璀璨畫卷。
1982年,電影《人到中年》的上映引起了轟動,並榮獲1983年金雞獎、百花獎、最佳影片獎。但人們卻想不到,這部影片的問世曾經是那么艱難,經歷了那么多風風雨雨。
在蘇雲的堅持下,《人到中年》終於在1982年問世,並好評如潮。此後蘇雲又主抓拍攝了《將軍》、《開國大典》、《七七事變》、《重慶談判》等影片。

東影的工作

蘇雲進入東影之後,先是跟著攝影科的大師們學習。這個時候,時年24歲的蘇雲一門心思想著多學點東西,儘早真正跨入電影藝術殿堂。當他興致勃勃地要跟著包傑徐肖冰他們去前線拍新聞紀錄片的時候,他被袁牧之留了下來。袁牧之希望蘇雲邊學習邊負責廠里的工作。他被任命為攝影科科長,開始了電影事業的管理工作。
1949年,東影由興山遷回長春,廠里的電影工作者們也迎來了創作的春天。還在興山的時候,于敏創作了《橋》和《趙一曼》,王震之完成了《白衣戰士》和《內蒙春光》(後更名為《內蒙人民的勝利》),伊明完成了《無形的戰線》,顏一煙創作出了《中華兒女》,陳波兒將舞台劇《電》改編為電影文學劇本《光芒萬丈》。一大批優秀的劇本相繼開拍。隨之,蘇雲主持的攝影科的工作也繁忙起來。在興山時,他們主要是為新聞紀錄片忙碌,現在加上了故事片這個重頭戲,真是忙上加忙!攝影科不僅管理著攝影器材和設備,而且設有編輯照片文字的照片組和印製照片的照相組。上接新聞攝影隊,下接製作幻燈片的洗印科和製造幻燈機的修理科。蘇雲深知自己所負責的部門對於影片的生產是多么重要,他要求每一個同志都要做好本職工作,保養好、維修好各類攝影機,確保每個攝影組有關物資和器材的及時供應。他還派出人員深入攝製組了解他們的需求,幫助他們排憂解難,確保影片生產的順利進行。
蘇雲是個非常細心的人。他經常到攝影棚里去看拍戲,除了學習還想著一旦攝影組需要什麼,自己可以應個急。有一次,他看到攝影棚里的照明燈因故爆滅,閃出火花,突然想到攝影機上膠片盒裡轉動的膠片,那可是易燃性的硝酸膠片!不由得憂心忡忡起來。之後,在全廠的管理委員會議上,他再一次強調安全防火,保證生產的順利進行。事也湊巧,那之後沒幾天,主樓的樓道里突然響起了“救火”的驚叫聲。只見二樓的還音室里冒出滾滾濃煙,一股刺鼻的味道蔓延開來。原來,正在為影片《橋》進行後期混合錄音的同志,因為夜以繼日的勞累,疏忽了操作規章,竟拿著樣片去開燈,豈料,閘門上的電火花將那膠片擊燃,隨即,放在還音室內的全部樣片猛然起火,燃燒起來……蘇雲所在的攝影科就在還音室的樓下,他見樓上發生了火情,立即意識到還音室還緊挨著倉庫,那裡面保存著數千部資料影片,均為易燃的硝酸片。一旦引燃,無異於引爆一個彈藥庫,其後果不堪構想。他一面吩咐科里的人趕快將庫房裡的攝影機和攝影器材向院子裡轉移,一面飛身上樓,拚命地呼喊著:“快搬資料庫里的資料片!快搬資料片!”他邊喊邊衝進了濃煙。蘇雲的喊聲,喚來了更多的人。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最後撲滅了火。結果影片《橋》的音帶樣片化為灰燼,這雖然影響了《橋》的後期製作,但不幸中的萬幸是,其他物資並沒有禍及,尤其是那幾千部資料片安然無恙。
這場火災給全廠職工敲響了警鐘。蘇雲認為,僅僅搞好電影的製作是不行的,廠里的規章制度建設也同樣重要。此後,就任廠長的蘇雲,一直很重視各種規章制度的建設,並且取得了顯著的收效。

感情歷程

蘇雲與著名配音演員向雋殊的戀愛。向雋殊出身非勞動人民家庭,所謂“社會關係複雜”,婚姻亦有過挫折。當年他們相愛時,在廠內是爆了一個大冷門,上上下下議論紛紛說什麼的都有,雙方都受到了很大壓力。有的領導怕因此影響蘇雲的大好前程,奉勸蘇雲另擇配偶。也有好心人給他介紹別的對象,還有一些女孩子向他表達愛慕之情,可蘇雲都不為之所動。向雋殊怕因此影響蘇雲的前程,忍痛向他提出分手。但蘇雲說:“他們所以反對,是因為他們都不真正了解你。你的決定我會尊重,不過今後我不會再考慮這件事了”。說這話時,他的眼裡含滿了淚水。
蘇雲寧可不升官也不願放棄真正的愛情,這在他這種經歷的幹部中是難能可貴的。他是個重感情敢于堅持獨立見解的人。後來半個多世紀的事實證明,蘇雲慧眼識珠,他們的婚姻是幸福的。不論是陽光燦爛還是風風雨雨,他和妻子相濡以沫,互助支持,各自為電影事業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們的婚姻也成為影壇佳話。

“創業”的勇氣

在文革中,蘇雲被關進牛棚,有人毒打了他。向雋殊帶著女兒藉故走進牛棚時,看見他正在擦洗身上帶血的傷痕,腦後的頸椎部位起了一個雞蛋大的血包。向雋殊又氣又疼地說:“怎么往死里打啊?”蘇雲卻用一種諒解的口吻說:“啊,小娃娃,小娃娃………”事後,他的頸椎留下了嚴重後遺症,經常頭暈。他明明知道是誰打了自己,但一直對夫人和兒女守口如瓶。直到臨終離去,家裡親人也不知到底是誰打了他。
1969年,蘇雲已被“三結合”當了廠革委會生產組長,管的還是生產副廠長那一大攤事。工、軍宣隊不懂業務,長影創作生產(主要是拍樣板戲電影)的重擔主要由蘇雲承擔。但此時蘇雲處境並不寬鬆。不抓生產,於心不忍,也是他性格做不到的;抓生產,又要時時謹防被扣上“以生產壓革命”的罪名。有一次,他在送樣板戲影片去京審查時,用補發的工資買了一塊表,回來後就被工、軍宣隊扣上“資產階級生活作風”的大帽子,要他在會上當眾做檢查。蘇雲認為此事沒什麼錯誤,又被扣上“對文化大革命態度不好”的帽子。

堅持不懈

就在這種處境下,許多老幹部採取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策略,有風吹草動就住進醫院。而蘇雲始終堅守崗位,不退縮,不放棄,領導全廠拍攝了《沙家浜》、《奇襲白虎團》、《艷陽天》、《青松嶺》、《戰洪圖》、《車輪滾滾》等影片,接著,他又以超人的膽識與眼光,策劃、組織、領導了影片《創業》的攝製。

榮譽

1985年,第五屆影代會上,蘇雲當選為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在每年的電影金雞獎的評選中,蘇雲堅持他一貫的尊重事實,敢講真話的工作作風,贏得了廣大電影家協會會員的讚許。1995年,從影近半個世紀的蘇雲從影協退下來,但他依然關心中國電影事業的發展,還擔任著影協顧問和中國電影基金會會長的職務。

評價

他最早邁入中國電影的新時代。
他的影片曾被江青列出十條罪狀。
他是原長春電影製片廠廠長。
北京地壇公園,每天早晨都有一位年過古稀的老人鍛鍊身體,平常人根本看不出,他曾經在中國電影界身居要職,他就是原長春電影製片廠廠長蘇雲。這位從太行山走出來的電影事業家,雖然電影膠片上沒有印他的名字,但一些優秀影片的誕生,中國電影的發展,都有著他不可磨滅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