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一煙

顏一煙

顏一煙(1912-1997),滿族,女,現代著名作家、劇作家。北京人。中共黨員。1937年畢業於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1946年到佳木斯。先後任《人民戲劇》雜誌編委、主編,東北文藝工作團一團團委及編輯出版部部長、編輯、演員,東北電影製片廠編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顏一煙
  • 別名:顏毓芬
  • 國籍:中國
  • 民族:滿族
  • 出生地:北京
  • 出生日期:1912年
  • 逝世日期:1997年
  • 職業:著名作家、電影藝術家
  • 畢業院校:日本早稻田大學
人物簡介,人物履歷,主要作品,所獲榮譽,作品,個人,

人物簡介

顏一煙1912年生於北京,出身於滿族貴族家庭。早年曾在北京師範大學附小和附中讀書,後又轉到山西溫泉女子中學讀書,在中學期間便開始文學創作。1930年,顏一煙考入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中文系學習。1932年,她與同學一起創辦“未名小社”,並編輯《破曉》、《霜宮》等文藝雜誌。1933年,顏一煙轉到北京大學中文系讀書,1934年,又赴日本繼續求學。在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學習期間,曾擔任中華留日戲劇協會幹事、《東流》雜誌編委、中華留日左翼文化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等職。1937年抗日戰爭爆發以後,顏一煙回國後任上海留日同學救亡會理事,並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積極參加抗日救亡的宣傳工作。1938年,輾轉來到延安,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學習,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9年,顏一煙擔任魯迅藝術學院藝術指導科教員。1945年調東北文藝工作團做編劇工作。1948年,調東北電影製片廠任編劇。1950年,調中央電影局劇本創作所任編劇。1956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劇。歷任魯迅藝術學院藝術指導科教員,編譯處翻譯員,東北文藝工作團一團團委及編輯出版部部長、編劇、演員,東北電影製片廠編劇,中央文化部電影劇本創作室編劇,北京電影演員劇團編劇、演員,北京電影製片廠編劇。
絕大多數人不了解顏一煙的生平。但如果提起她是“八女投江”的原作者,一些上了年歲的人或許還有些印象。
如果只是寫一個大格格如何成為紅色作家,這樣的故事頂多只是有些傳奇,而如果你知道她筆下的“麟哥兒”(顏毓蘅)是與錢锺書、萬家寶(曹禺)並稱為清華三傑的人物,知道顏毓蘅後來選擇了在南開馬蹄湖沉湖自殺,知道原來著名音樂人高曉松的母親與顏家是表親關係,知道在上世紀動盪的幾十年里一個大家族中的眾多人物經歷了或左或右、或悲或喜的人生故事……面對這樣的陳舊人物,你也會唏噓不已。
據顏一煙自述:我生長在一個封建貴族家庭里,是所謂“皇親國戚”。我祖母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她偏疼我哥哥,管他叫“文曲星”,對我則恨之入骨,說我是“賠錢貨”,管我叫“掃帚星”,後來乾脆叫我“鹽丁兒”,意思是“嫌透了”(“嫌”和“鹹”諧音)。
1985年,顏一煙根據自己的親身經歷寫成了一部叫《鹽丁兒》的自傳體小說。這是一本當時流傳頗廣的“階級鬥爭教育讀物”,首印6萬冊,近年收入百年百部中國兒童文學經典書系,流傳頗廣。
顏一煙本名顏毓芳,生於1913年6月13日。顏一煙提到的“文曲星”是她同父同母的哥哥,學名顏毓蘅,1911年生在浙江道台府的後宅。因生下來即有俸祿,家人以為吉兆,就給他取小名叫“麟哥兒”。
顏毓芳的母親陸海笙,“是外祖父母的掌上明珠,二老捨不得把她嫁出去,就叫我父母長住在藩台府。” 宣統三年,顏毓芳的外祖父陸锺琦由浙江道台就任山西巡撫,上任途中的1911年3月18日,毓芳的表姐陸士嘉(原名陸秀珍)生在蘇州獅子林里中。1911年9月,剛到太原不久,陸锺琦及妻唐氏以及參加了同盟會的二兒子陸光熙被閻錫山等人槍殺。此時,武昌起義尚未發生。遭此家族劇變,陸秀珍的母親施桐君悲慟萬分,認為家人被害是陸秀珍“命硬”所克,很不喜歡她,經常偕她二哥住外祖父家,將小秀珍寄放在叔父家中。
毓芳格格的父母搬回顏家居住,同樣不受待見。顏毓芳的祖母是這個大家族的“老佛爺”,將滿清的滅亡遷怒於毓芳參加了同盟會的二舅陸光熙,斥責其母陸海笙說:“你們家出了亂黨,還有臉進我們家!”從此顏一煙的母親(顏稱其母為“奶奶”)過上了以淚洗面的日子。毓芳格格還沒有出世,祖母就說她是“掃帚星”,出世後祖母從不呼喚她的名字,而叫她“鹽丁兒”,但對哥哥“麟哥兒”則寵愛有加。
雖已“民國了”,但毓芳格格家的規矩絲毫沒改變。按照旗人的習慣,毓芳格格稱父親為“阿瑪”,傭人們稱父妾為“姨奶奶”。毓芳格格從小就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出入有汽車的生活,還有兩個專門伺候她的“婦差”(毓芳稱她們為“媽媽”),其中一個是乳母,另一個則日夜照顧陪伴著毓芳,負責她的日常生活和禮節教育。如,規定大家閨秀“笑不露齒”,她只好整天閉著嘴不笑;不許手掌托腮,因為“托腮招災”;禁止毓芳格格踢腿,因為王府格格把腿伸得那么遠,太不成體統。對這些繁文縟節,毓芳格格厭惡至極,卻也無可奈何。
按照顏一煙的自述,阿瑪不喜歡她的母親,回家之後便一頭扎進姨太太的屋裡吃喝玩樂。在這樣的家族環境中,毓芳格格和表姐陸士嘉一樣都養成了倔強、剛毅的性格。1931年5月21日,顏一煙在於天津女師讀書期間寫的《我的童年》一文中曾這樣感慨:“假如我有過童年,那么,她便是一朵未曾開過的花。隨她是玫瑰也好,薔薇也好,郊外的野丁香也好……總之,我明明白白地知道,在她還沒有開開時,便已經凋謝了。”
據顏一煙自述:祖母認為“官宦人家”的子弟,不能到外邊去上學,就在家裡設了三個書房,分教國文、算術和英文。祖母的重男輕女思想非常嚴重,她說“女子無才便是德”,只準我上國文課,讀些《女兒經》《女誡》《烈女傳》一類的玩意兒。
毓芳格格要和“麟哥兒”一起到書房念書,但祖母不讓去,“祖母不準我學算術和英文,老師就不敢放我進書房。我就只能不畏寒暑,每天站在書房的窗戶外頭偷聽英文和算術課。”除了聽窗戶根兒,毓芳格格還做過一件“出格兒”的事,跟著叔叔到江西會館看過“言三叔”(言菊朋)和“侗五大爺”(紅豆館主溥侗)的表演,從此迷上了京劇,為後來從事表演打下了最初的根基。
毓芳格格7歲那年,母親死了。兩年後,祖母老太太也過世了。父親續娶的是溥儀的族姐,又是段祺瑞的干女兒,“念過大書,進過洋學堂”,進門後更換新宅,趕走老人,安插心腹,控制財權,“豆腐嘴刀子心”,宮心十足。這位“新派兒”的繼母不亞於《紅樓夢》中的王熙鳳。
這位繼母名叫金熙。據顏毓蘅的兒子顏超回憶,“這位繼母生有一男二女。為了確立自己在家中的地位,也為了使自己的親生子女受到更多的照顧,繼母處處刁難父親兄妹。但父親對待同父異母的弟妹一視同仁,愛護有加。絲毫沒有因為受到繼母的薄待而將委屈轉嫁於他們。”而據顏一煙記述,不久哥哥被繼母送到瀋陽去讀書,“我也要求去上學,她說:‘要上就考五年級,考不上五年級就在家裡幹活。’”倔強的毓芳暗下決心,終於在11歲那年(1925年)考入了北師大附屬國小五年級。兩年後,又以年級第一的成績被保送進入北師大附中。
1928年,因父親帶著繼母和哥哥顏毓蘅去了奉天(即瀋陽),“把我遺棄在北京”,顏毓芳只好選擇到不收學費的北京溫泉女中就讀。為了維持生計,她開始寫作,並把名字改為顏一煙。自1928年至1933年,顏一煙先後在《華北日報》《新晨報》《世界日報》《北晨報》及天津的《大公報》等文學副刊上發表短篇小說及散文數十篇。其中,《我的童年》和《初夏》還曾被選入《當代女作家作品選》,成了一時的文壇新星。
表姐陸士嘉的求學經歷與顏一煙大抵類似:1923年至1926年,就讀於北京師大附中;在師大女附中高中部畢業後,考入不收學費的北師大物理系,成為該系唯一的女生。陸士嘉靠半讀書半教學館,堅持了四年學業。1937年“七七事變”前,與畢業於北洋大學的張維訂婚。“七七事變”後第九天,這對剛剛訂婚的年輕人登上南下的列車,又趕在上海“八一三”淞滬戰役前兩天,上了前往歐洲的最後一班英國輪船。
據女兒張克群回憶,陸士嘉直到1942年年初在德國獲得博士學位後,才與張維正式結婚,在1942年12月31日——這一年的最後一天,生下了張克群,即高曉松的母親。1946年回國之後,陸士嘉和張維先任教於天津北洋大學,後到清華大學任教。張維曾任清華大學副校長,而陸士嘉參與籌辦了北京航空學院。而高曉松在為母親的書寫的序中,曾這樣稱讚:“媽媽生在德國,長在中國,現在住在美國,讀書畫畫、考察古建,頗有民國大才女林徽因之風。”
1985年,錢锺書在致黃克的信中,講到當年清華大學學習的情況時稱:“顏先生的英語很好,他是南開轉學插班的,和他同時插班的還有兩位,其一就是曹禺同志,那時候曹禺的才華還‘深藏若虛’,單憑英語排列,班上數不著他。”錢锺書提到的顏先生,即顏一煙的哥哥顏毓蘅。1930年,顏毓蘅和曹禺一同由天津南開大學轉入清華大學外文系讀書。在清華,顏毓蘅(狗)與錢锺書(龍)和曹禺(虎)被譽為清華外文系“龍虎狗”三傑。
從清華大學畢業後,顏毓蘅到英國倫敦大學留學。顏家的大少爺不僅醉心於文學,也廣泛涉獵歷史、哲學、政治學等領域,並掌握日語、希臘語和義大利語等外語。後來,顏毓蘅在南開大學外文系任教,才學淵博,在南開又盛傳“狗尚如此,何況龍虎”之雅謔。
與顏毓蘅在1930年從南開轉入清華相反,這一年,顏一煙進入天津的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系,一度改名為顏玉芳。進入河北女師,打開了顏一煙的視野。當時學校開設的“文學概論”“文學史”“小說”“詩詞”“名著選讀”等課。據顧隨女兒顧之京回憶,讀書期間,教詩詞的顧隨先生曾將一方小硯贈給顏玉芳。
1934 年,從天津河北女師畢業後,顏一煙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抗戰爆發後,顏一煙回國,加入上海救亡演劇隊(先五隊後二隊),與金山、王瑩等人在武漢等地奔波,宣傳抗日救國。據《鹽丁兒》一書透露,顏一煙曾與冼星海談過戀愛,牽線的紅娘則是著名電影演員王瑩。
與表姐陸士嘉一樣,顏一煙也以事業為重婉言拒絕了冼星海。在《鹽丁兒》一書中,曾有這樣的描述:當著冼星海的面,顏一煙提出選擇戀人的條件,一是不要音樂家,二是不要廣東人。不要音樂家,顏一煙的解釋是:“當我冥思苦想結構一個作品的時候,旁邊有個人老是‘斗來米、斗來米’地在耳邊哼哼,我能寫得下去嗎?”而不要廣東人,顏一煙對冼星海的解釋是:“你想,我要是嫁一個廣東人,有個廣東姑娘來找他,他們當著我的面談戀愛我都聽不懂,那我不成了大傻瓜了嗎?”
1938年春,顏一煙前往延安。對於延安時期的生活,顏一煙的回憶大多是紅色的、明亮的。而據顏毓蘅的兒子顏超記述,其姑姑和姑父高羽在延安都經歷過“審查”。高羽因為有過一段被捕入獄的歷史,黨籍一直沒有得到恢復,進城之後,一直在北師大教書。關於顏一煙的情況,據顏超介紹,姑姑“也曾遭到長時間的審查和監禁”,“我想也許這段經歷給姑姑留下了永遠抹不掉的思維和心靈創傷。” 或許正是這樣的經歷,讓顏一煙在每次運動中都站在“革命左派”的最前沿,乃至後來成了一個激進的“馬列老太太”。
新中國成立時,顏一煙已是頗負盛名的紅色作家了。而此時,顏一煙的父親去了台灣,哥哥顏毓蘅在南開外文系任教。上世紀50年代初,顏一煙身著戎裝,帶著警衛員從東北解放區凱旋歸來到哥哥家小住。這是兄妹多年後第一次見面。據顏超回憶,“父親對姑姑悉心照顧,每天早早起床親自到外面去給姑姑買早點。”
真正讓顏一煙後來選擇“激進”姿態的最主要原因,或許與顏毓蘅突然的變故有關。據顏超在《懷念我的父親》一文中追憶:在1951年開始的高校知識分子思想改造運動中經過長時間的“反省”,轉年他的“檢查”還是沒能通過;1955年,從未曾參加任何黨派的他被定為肅反運動的審查對象。時在南開外文系任教的巫寧坤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一文中回憶,“一位資深的教授,在圖書館前的水塘中自沉”。圖書館前的水塘是南開大學的馬蹄湖,這個水塘一直以荷塘水色而聞名。這個含冤自沉的資深教授,即顏毓蘅。
據顏超記述:上世紀70年代初期,旅居美國的繼母所生的兩位姑姑經過許多曲折終於打聽到我們的下落。聯繫上之後,她們首先表達的是對父親手足之情的思念,並代已過世的她們的生母向我們後人致歉。
關於哥哥的突然變故,在顏一煙的文字中找不到任何記述。晚年的顏一煙享受優厚的老幹部待遇,獨自住在北影生活區一座樓的二層套房裡,生活極其簡樸,“穿著十分樸素,就像一個農家婦女”(1985年5月27日《光明日報》顏一煙採訪記),家中除了一張桌子、一把椅子外,連個簡易的沙發都沒有,忙於各種著述,直到1997年逝世。

人物履歷

1925年入北京師範大學附屬國小5年級,1927年畢業考試以第一名成績保送師大附中。1928年入溫泉女中;
1930年考入河北省立女子師範學院國文系;
1934年用英文答卷,考入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部。曾任中華留日戲劇協會幹事;中華留日左翼文化團體聯合會執行委員;
1937年回國,參加上海救亡演劇隊,先五隊後二隊;
1938年春自西安步行去延安,在抗大學習,同年9月入黨。12月調“抗大文工團”,任劇作組長;
1939年夏調魯藝藝術指導科任教員
1940年調編譯處任翻譯員‘
1944年調魯藝戲劇音樂系;
1945年東北文藝工作團任團委,編輯出版部部長;
1948年調東北電影製片廠任編劇;
1950年文化部電影劇本創作所編劇;
1956年調北京電影演員劇團任編劇、演員;
1963年調北京電影製片廠任編劇,曾任藝術委員會委員。

主要作品

著有電影文學劇本《中華女兒》、《一貫害人道》、《陳秀華》、《祁建華》、《烽火少年》(均已拍攝發行)等,話劇劇本《黃花崗》、《九一八以來》、《軍民一家》、《渡黃河》、《飛將軍》、《先鋒》、《秋瑾》,秧歌劇劇本《反巫婆》、《農家樂》、《血淚仇》,散文集《烽火明星》、《大海的女兒》,小說《我的童年》、《初夏》、《一個蒼蠅的夢》、《弟弟》,譯著《歌德論》《飢餓的人們》、《劇作法》、《給青年導演》,小說《老鼠的尾巴》,短篇小說集《保江山》等。

所獲榮譽

作品

1、《中華女兒》——電影劇本,影片於1950年獲第5屆回際電影節“為自由而鬥爭”獎,是新中國第一部在國際上獲獎的影片。1956年又獲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2、《上當》——話劇.]951年獲抗美援朝徵文“一等獎”;
3、《小馬倌和‘大皮靴’叔叔》——中篇小說,1980年獲全國少年兒童文學創作 等獎;
4、《師生會》——散文,獲“紅燭獎”徵文二等獎,
5、《鹽丁兒》——長篇小說,1988年獲全國優秀兒童文學獎;l990年獲全國優秀少年兒童讀物一等獎;
6、《揚眉吐氣》——散文,1990年獲“我看亞運”證文持等獎。

個人

1、1939年延安魯藝評為“模範工作者”;
2、1944年延安魯藝評為模範工作者;
3、1946年東北文藝工作團一閉評為;模範工作者;
4、1985年北京海淀區老齡委評為先進個人;
5、1988年獲海淀區老有所為精英獎;
6、1988年獲北太平莊地區精英獎;
7、1989年獲全國老有所為精英獎;
8、1990年被評為中直機關精神文明建設活動先進個人
9、1990年被評為廣播電影電視部優秀黨員;
10、l991年獲廣電部共建精神文明活動中成績顯著獎;
11、l991年獲廣電部老侖所為先進個人獎;
12、l991年獲首都精神文明建發獎章;
13、1991年獲中共中央組織部“老幹部先進個人獎”,參加了“全國老幹部雙先表彰會”;
14、1992年獲北京電影製片廠“精神文明先進個人獎”;
15、1992年獲政府特殊津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