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餐

藏餐

藏餐是西藏菜的統稱,用料廣泛,獨具特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燒羊、牛肉、糌粑酥油茶和青棵酒等,原料以牛、羊、豬、雞等肉食,以及土豆、蘿蔔類等蔬菜。

飲食以米、面、青稞為主。喜歡重油、厚味和香、酥、甜、脆的食品,調料多辣、酸,重用香料,常用烤、炸、煎、煮等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藏餐
  • 外文名:Tibetan cuisine
  • 別稱:བོད་ཀྱི་ཟ་ཆ།
  • 主要原料:糌粑、酥油茶、牛羊肉、米麵等
  • 是否含防腐劑:否
  • 調料:多辣、酸,重用香料
藏餐簡介,藏餐的主要原料,藏餐的製作,

藏餐簡介

林芝由於林下資源極為豐富,藏餐筵席也主要以松茸燒藏雞手掌參燉藏雞、蟲草燉鴨、烤藏香豬、青崗菌燒藏香豬及蕨麻米飯灌湯包子、蕎麥燒餅、手抓羊肉、土製血腸、土巴(藏式臘八粥)、風乾氂牛肉、優酪乳、奶茶、乳酪等食品組成,營養豐富,口感鮮美,質樸無華,飽含地方習尚。除此之外,林芝地區餐飲還融合了全國各地風味,常見的菜系主要有川菜粵菜魯菜等,其中以川菜最為普遍。

藏餐的主要原料

藏餐同時受中餐,尼泊爾、印度餐等影響。不同地區也有不同的食物,比如青海的藏餐除了有藏族特色外也受中餐的西北菜影響。較靠近尼泊爾,印度的南部藏區,藏餐中也有用咖喱烹飪的食物,比如拉薩的咖喱飯等。
藏餐的主要原料有糌粑、酥油茶、牛羊肉、青稞酒、茶葉和不同品種的奶製品。
糌粑糌粑
糌粑是藏族的主食,其原料為青稞或豌豆炒熟之後磨成的麵粉。糌粑營養豐富、味香耐飢、攜帶方便且易於保存。一般分為“乃糌”(青稞糌粑)、“散細”(去皮豌豆炒熟磨成)、“散瑪”(豌豆糌粑)、“白散”(青稞和豌豆混合磨成)四種。
酥油是從牛奶中提煉出來的。將奶汁倒入攪拌木桶或專用的陶器里,上下或左右用力攪拌數百次,使油水分離,上面浮出的一層淡黃色的脂肪就是酥油。之後用皮口袋包起來,或者家用,或者售出。《青海特產風味指南》中指出:“酥油的脂肪含量高達80%-90%,並含有蛋白質、鈣、磷、鐵、維生素A、核黃素、尼克酸等成分。每市斤酥油在人體中所產熱量可達4000卡上下。所以食用後能耐寒耐飢。”而藏區人民因為地處高原,氣候寒冷,這種高熱量的食物正好可以增強抵抗低溫的能力。酥油提煉出來之後與磚茶一起熬制,就可打出釅釅的酥油茶。
牛羊肉牛羊肉
牛羊肉是藏式肴饌中的重要原料。藏餐中的牛肉以高原氂牛肉為主,而羊肉大多是綿羊肉。氂牛肉肉色鮮紅,肉質細嫩,味美可口,低脂肪,高蛋白。人們常說的風乾肉,指的是風乾牛羊肉。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們口味變化的需求,風乾肉的種類越來越多,在製作時放進各種調料。除了各家自製外,不少食品公司也紛紛製作風味各異的風乾肉。
青稞酒是藏族同胞的日常飲品,不僅用來招待客人,家人平時也經常喝,古時候他們出門時要用瓶子或皮囊裝滿酒,揣在懷裡以備不時之需,走在路上即可解渴,又可用來和糌粑,用以解餓。
酥油茶酥油茶
飲茶也如用餐一樣,講究先長後幼、先賓後主。藏族有句諺語:“是仇人也不要只倒一杯茶”,說明忌諱客人只喝一杯茶。飲茶時不能太急、太快,不能一飲到底,要先輕輕地吹開茶上的浮油,分飲數次,絕對不能發出“呼呼”的聲響。喝完茶後,碗底要留一點兒茶,表示禮貌。

藏餐的製作

藏餐的製作方法有很多種,如煮、烤、蒸、炒、燉等。較為獨特的食品有:“夏卜欽”(生肉醬),選用無油牛肉(比如氂牛後腿上的肉,沒有脂肪為佳)為原料,將其剁成醬拌上辣椒醬,放入少許花椒、鹽水及野蒜末,味道鮮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