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

薊馬

薊馬是昆蟲綱纓翅目的統稱。幼蟲呈白色、黃色、或橘色,成蟲黃色、棕色或黑色;取食植物汁液或真菌。體微小,體長0.5-2mm,很少超過7mm。

薊馬科Thripidae隸屬於纓翅目Thysanoptera薊馬總科Thripoidea,全世界已知276屬2000餘種,包括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和薊馬亞Thripinae 4個亞科。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複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濟害蟲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薊馬
  • 別稱:薊蟲
  • :動物界
  • :節肢動物門(Arthropoda)
  • 亞門:有顎亞門(Mandibulata)
  • :昆蟲綱(Isecta)
  • 亞綱:有翅亞綱(Pterygota)
  • :纓翅目(Thysanoptera)
  • 體長:0.5 mm-15mm
  • 體色:黃色、褐色、黑色
  • 卵長:0.1-1mm
  • 卵形狀:長橢圓形
  • 卵顏色:白色
  • 食物:植物或真菌
形態特徵,生活習性,品種分類,瓜薊馬,蔥薊馬,稻薊馬,西花薊馬,大姜薊馬,危害狀況,葉片受害,幼果受害,防治方法,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防治要點,

形態特徵

黑色、褐色或黃色;頭略呈後口式,口器銼吸式,能挫破植物表皮,吸允汁液;觸角6-9節,線狀,略呈念珠狀,一些節上有感覺器;翅狹長,邊緣有長而整齊的緣毛,脈紋最多有兩條縱脈;足的末端有泡狀的中墊,爪退化;雌性腹部末端圓錐形,腹面有鋸齒狀產卵器,或呈圓柱形,無產卵器。
稻管薊馬形態特徵稻管薊馬形態特徵
觸角5-9節,節Ⅲ-Ⅳ感覺錐叉狀或者簡單;下顎須2-3節,下唇須2節;翅較窄,端部較窄尖,常略彎曲,有2根或者1根縱脈,少缺,橫脈常退化;鋸狀產卵器腹向彎曲。

生活習性

薊馬一年四季均有發生,春、夏、秋三季主要發生在露地,冬季主要在溫室大棚中,危害茄子、黃瓜、芸豆、辣椒、西瓜等作物。發生高峰期在秋季或入冬的11~12月份,3~5月份則是第二個高峰期。雌成蟲主要進行孤雌生殖,偶有兩性生殖,極難見到雄蟲。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雌產卵22~35粒。雌成蟲壽命8~10天。卵期在5~6月份為6~7天。若蟲在葉背取食到高齡末期停止取食,落入表土化蛹。
薊馬的成長曆程薊馬的成長曆程
該科昆蟲廣泛分布在世界各地,食性複雜,主要有植食性、菌食性和捕食性,其中植食性占一半以上,是重要的經濟害蟲之一。它們常以銼吸式口器銼破植物的表皮組織吮吸其汁液,引起植株萎蔫,造成籽粒乾癟,影響產量和品質。
薊馬喜歡溫暖、乾旱的天氣,其適溫為23℃~28℃,適宜空氣濕度為40%~70%;濕度過大不能存活,當濕度達到100%,溫度達31℃時,若蟲全部死亡。在雨季,如遇連陰多雨,蔥的葉腋間積水,能導致若蟲死亡。大雨後或澆水後致使土壤板結,使若蟲不能入土化蛹和蛹不能孵化成蟲。

品種分類

本科約全世界已知280餘屬,2000餘種,分為4個亞科,包括鋸尾亞目中的大多數種類,植食性種類占大多數,食葉棲花,也有少數為捕食性。很多重要害蟲包含在本科內,世界性分布。在現代薊馬科分類研究工作中,廣為接受的是薊馬科分為 4 亞科的系統: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35 屬 125 種)、棍薊馬亞科Dendrothripinae(3 屬 95 種)、絹薊馬亞科Sericothripinae(3 屬 140 種)和薊馬亞科(225 屬 1700 種)。中國有薊馬科昆蟲 79 屬 315 種。
纓翅目昆蟲通稱為薊馬,全世界已知約6000種,中國已知約600種,主要有薊馬科和管薊馬科。在瓜果、蔬菜上發生為害的主要種類有瓜薊馬、蔥薊馬等,此外還有稻薊馬、西花薊馬等。以下介紹幾種常見薊馬:

瓜薊馬

瓜薊馬又稱棕櫚薊馬、棕黃薊馬,主要危害節瓜、冬瓜、西瓜、苦瓜、番茄、茄子及豆類蔬菜。成蟲、若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心葉、嫩芽、花器和幼果汁液,嫩葉嫩梢受害,組織變硬縮小,茸毛變灰褐或黑褐色,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瓜受害,果實硬化,瓜毛變黑,造成落瓜。
瓜薊馬瓜薊馬
瓜薊馬在廣西一年發生17~18代,世代重疊,終年繁殖,3~10月為害瓜類和茄子,冬季取食馬鈴薯等作物,每年有3個為害高峰期,即5月下旬至6月中旬,7月中旬至8月上旬以及9月,尤以秋季發生普遍,為害嚴重。瓜薊馬成蟲活躍、善飛、怕光,多在節瓜嫩梢或幼瓜的毛叢中取食,少數在葉背為害。雌成蟲主要行孤雌生殖,也偶有兩性生殖;卵散產於葉肉組織內,每雌產卵22~35粒,若蟲也怕光,到3齡末期停止取食,墜落在表土。

蔥薊馬

蔥薊馬又稱煙薊馬、棉薊馬,體型較大,體長約1.2~1.4毫米,體色自淺黃色至深褐色不等。年發生8~10代,世代重疊。蔥薊馬寄主範圍廣泛,達30種以上,主要受害的作物有蔥、洋蔥、大蒜等百合科蔬菜和葫蘆科、茄科蔬菜及棉花等。保護地栽培環境條件有利於薊馬的發生,由於其繁殖速度快,若不及時防治,會造成災害性危害,嚴重影響植株的生長及果實的品質。
蔥薊馬為不完全變態昆蟲,若蟲有4齡,後2齡處於不取食狀態,常被稱為“前蛹”及“蛹”,其實為3齡、4齡若蟲。成蟲較活躍,能飛能跳。怕陽光,白天多在葉蔭或葉腋處為害,陰天和夜間才到葉面上活動為害。雌蟲以產卵器刺入葉內產卵,1次產1粒,每頭雌蟲1生可產卵數十粒到近百粒。此外,雌蟲還可孤雌生殖。5-6月間卵期6-7天,初孵幼蟲群集為害,以後即分散。3-4齡為前蛹,前蛹期1-2天,蛹期4-7天,整個蛹期在土中度過。溫度適宜,完成一個世代約需20多天。蔥薊馬在溫暖、乾旱的氣候條件下發生嚴重。在蔥上發生的最適條件是氣溫23-28℃,相對濕度40%-70%。雨季到來,蟲口減少。

稻薊馬

稻薊馬寄主有稻、麥、游草、稗、看麥娘等,稻薊馬除上述寄主外,還可在玉米、高粱、甘蔗、菸草、豆類上寄生。稻薊馬成、若蟲銼吸葉片,吸取汁液,輕者出現花白斑,重者使葉尖卷褶枯黃,受害嚴重者秧苗返青慢,萎縮不發。稻管薊馬主要危害穗粒和花器,引起籽粒不實。若危害心葉,常引起葉片扭曲,葉鞘不能伸展,還破壞穎殼,形成空粒。
稻薊馬稻薊馬
稻薊馬在我國南方可終年繁殖為害,江淮稻區一年發生10~14代,以成蟲在看麥娘、李氏禾、芒草、麥類及稻樁上越冬。3月中旬,成蟲開始活動,先在麥類及禾本科雜草上取食、繁殖,4月下旬水稻秧苗露青後,成蟲大量遷往稻秧上,在水稻秧田及分櫱期稻田為害、繁殖,至7月中旬後,氣溫升高,水稻圓桿拔節後,蟲口數量急劇下降,大都轉移到晚稻秧田為害,以後再轉移到麥苗和禾本科雜草的心葉或葉鞘間生活,11月底成蟲進入越冬。成蟲性活潑,遷移擴散能力強,水稻出苗後就侵入秧田。天氣晴朗時,成蟲白天多棲息於心葉及卷葉內,早晨和傍晚常在葉面爬動。雄蟲罕見,主要營孤雌生殖。卵散產於葉面正面脈間的表皮下組織內,對著光可見產卵處為針尖大小的透明小點。秧苗4~5葉期卵量最多,多產於水稻分櫱期,圓桿拔節後卵量減少。初孵若蟲多潛入未展開的心葉、葉鞘或卷葉內取食。自第2齡起大部分群集在葉尖上為害,使葉尖縱卷枯黃。3、4齡隱藏在捲縮枯黃的葉緣和葉尖內,不再取食,也不大活動,直至羽化。稻薊馬不耐高溫,最適宜溫度為15~25℃,18℃時產卵最多,超過28℃時,生長和繁殖即受抑制。所以在長江流域6、7月份間發生多,為害重,尤以此2月氣溫偏低的年份易大發生。

西花薊馬

西花薊馬是一種世界著名的危險性害蟲,原產於北美洲,1955年首先在夏威夷考艾島發現,1980年前主要分布於美國北達科塔州與德克薩斯州以西,以及加拿大英屬哥倫比亞,曾是美國加州最常見的一種薊馬。但自1980年以後,該害蟲適應性顯著增強,不再局限於原先的生存環境,相繼擴散到荷蘭、丹麥、法國、芬蘭、日本等地,已成為一種世界性的重要害蟲。
危害花朵的西花薊馬危害花朵的西花薊馬
該蟲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同時還傳播包括臭名昭著的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其寄主範圍廣,食性雜,寄主植物多達500餘種,包括多種蔬菜、花卉、棉花等重要經濟作物,而且在其擴散過程中,其寄主植物種類一直在持續增加,呈現明顯的寄主譜擴張現象。遠距離擴散主要依靠人為因素如種苗、花卉調運以及人工攜帶等,在運銷途中即使遭遇不適的溫度、濕度等劣境,到埠後仍能存活並保持相當的活力,經過短暫的潛伏期後,就能在入侵地迅速適應成為當地的重大害蟲,造成農作物嚴重損失。我國南方各省和北方溫室的氣候條件均適合其發生危害,因此該害蟲存在著在我國更大範圍迅速擴散危害的可能。

大姜薊馬

在大姜上發生的薊馬多是黃薊馬,它的成蟲和若蟲銼吸大姜的心葉、嫩稍、嫩葉的汁液,使被害嫩葉變硬縮小,植株生長緩慢,嫩芽和嫩葉捲縮,心葉不能正常張開,出現畸形。黃薊馬每年4月開始活動,5-9月份為發生危害高峰期,以夏初最為嚴重。初羽化的成蟲具有向上、喜嫩綠的習性,且特別活躍,能飛善跳,行動敏捷,以後畏強光隱藏,白天陽光充足時,成蟲多隱蔽於葉腋或幼葉卷中取食,少數在葉背危害。
防治薊馬可以同時使用農藥防治和物理防治。點片發生時用5%啶蟲咪2000倍連續防治2-3次,可收到很好的效果。一定要注意打藥時間,下午光照不強時打藥,同時建議在藥液中加入50克紅糖,以充分提高防治效果。物理防治主要是利用薊馬對藍色敏感的特性,採取藍板誘殺:每畝地使用30×40厘米藍板20-25塊,離作物上部高出15-25厘米排放。

危害狀況

薊馬以成蟲和若蟲銼吸植株幼嫩組織(枝梢、葉片、花、果實等)汁液,被害的嫩葉、嫩梢變硬捲曲枯萎,植株生長緩慢,節間縮短;幼嫩果實(如茄子、黃瓜、西瓜等)被害後會硬化,嚴重時造成落果,嚴重影響產量和品質。
被薊馬危害的水稻被薊馬危害的水稻
有的種類可形成蟲癭,降低了園林植物的觀賞價值進而造成更大的經濟損失;更為嚴重的是有些種類還可傳播病毒病,如煙薊馬(Thrips tabaci)可傳播番茄斑萎病毒TSWV,嚴重危害番茄、菸草、萵苣、鳳梨、馬鈴薯等經濟作物;又如於2003年傳入我國的檢疫性害蟲-西花薊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它對植物造成多種危害,同時還能傳播番茄斑點萎蔫病毒TSWV、鳳仙斑點壞死病毒INSV和菸草條紋病毒TSV等,給農業生產帶來嚴重的經濟損失。另外該科薊馬有還有一些對人類有益的種類,有些種類可以捕食其它昆蟲,是天敵昆蟲,可用在生物防治上,如食蟎薊馬屬Scolothrips的塔六點薊馬Scolothrips takahashi捕食葉蟎及其卵,有些種類可以幫助植物傳播花粉,如牛角花齒薊馬Odontothrips loti。

葉片受害

嫩葉受害後使葉片變薄,葉片中脈兩側出現灰白色或灰褐色條斑,表皮呈灰褐色,出現變形、捲曲,生長勢弱,易與側多食跗線蟎為害相混淆。

幼果受害

表皮油胞破裂,逐漸失水乾縮,疤痕隨果實膨大而擴展,呈現不同形狀的木栓化銀白色或灰白色的斑痕。但也有少部分發生在果腰等部位。這類“疤痕果”大約可分成三類:一是距果蒂約0.5cm周圍,有寬2~3 mm的環狀疤痕;二是果面上有一條或多條寬1 mm左右的不規則線狀或樹狀疤痕;三是果面或臍部出現一個或多個鈕扣大小的不規則圓形疤痕。圓形疤痕常與樹狀疤痕相伴。在幼果期疤痕呈銀白色,用手觸摸,有粗糙感;在成熟果實上呈深紅或暗紅色,平滑有光澤。

防治方法

農業防治

早春清除田間雜草和枯枝殘葉,集中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成蟲和若蟲。加強肥水管理,促使植株生長健壯,減輕為害。

物理防治

利用薊馬趨藍色的習性,在田間設定藍色粘板,誘殺成蟲,粘板高度與作物持平。

化學防治

常規使用吡蟲啉、啶蟲脒等常規藥劑,防效逐步降低;目前國際上比較推廣以下防治方法:
1)水稻苗期薊馬、飛虱:推薦用噻蟲嗪類品種,進口品種銳勝30%噻蟲嗪懸浮種衣劑,國內試驗品種百瑞35%噻蟲嗪懸浮種衣劑;
2)蔬菜:茄果、瓜類、豆類使用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3000-5000倍灌根,減少病毒病的發生,同時減少地下害蟲危害,進口品種阿克泰,國內知名品種大功牛;
3)果樹:芒果等薊馬危害較重作物,可以使用25%噻蟲嗪大功牛噴霧,但要提高使用量,如800倍噴霧,同時可以微乳劑類的阿維菌素桶混使用。
4)菸草:移栽前灌根或者定植時噴根,可以使用吡蟲啉、噻蟲嗪、噻蟲胺;25%吡蟲啉1000倍、25%噻蟲嗪大功牛3000-5000倍。
5)高抗性薊馬,如:2014年廣西地區、壽光地區等豆角、茄類、辣椒等作物上的薊馬,種類繁雜,抗性奇強,常規噻蟲嗪、吡蟲啉等成分很難做出防治效果。

防治要點


1、根據薊馬晝伏夜出的特性,建議在下午用藥。
2、薊馬隱蔽性強,藥劑需要選擇內吸性的或者添加有機矽助劑,而且儘量選擇持效期長的藥劑。
3、如果條件允許,建議藥劑熏棚和葉面噴霧相結合的方法。
4、提前預防,不要等到泛濫了再用藥。在高溫期間種植蔬菜,如果沒有覆蓋地膜,藥劑最好同時噴霧植株中下部和地面,因為這些地方是薊馬若蟲棲息地
5、薊馬施藥小技巧:薊馬的活動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葉薊馬,(在南方稱頭薊馬)在葉上或者生長點上活動,一種是花薊馬,在花里活動,如果是葉薊馬,觀察活動規律,看什麼時間段多就什麼時間打藥,如果是花薊馬,一定要早起9點前施藥,因為早起花是張開的,打藥的時候用噴霧器托著向上打,效果是最好的,如果下午打花薊馬,花朵已經閉合,效果沒有早起打好,如果是早起打的話,當天下午看就會死蟲70%以上,第二天下午看的話基本死完,藥有兩種殺蟲方式,一種是觸殺,一種是胃毒,行業行業規矩是能觸殺不胃毒,也就是儘量做觸殺,觸殺不到的才靠胃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