薊馬科

薊馬科

薊馬科為纓翅目的1個大科,觸角6~9節,第3、4節上有叉狀或簡單感覺錐,前胸通常無明顯縱縫,前翅端部尖。雌蟲產卵器發達,向腹面彎曲。世界性分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薊馬科
  • :動物界
  • :纓翅目
  • 亞科:薊馬亞科 針薊馬亞科
  • :花薊馬屬 薊馬屬 帶薊馬屬
  • 形體特徵:觸角6~9節
  • 影響:對棉花、菸草、水稻有害
簡要介紹,形態特徵,生活習性,防治方法,代表物種,棕櫚薊馬,生物學特性,檢驗和鑑定,西花薊馬,生物學特徵,檢驗和鑑定,

簡要介紹

薊馬科下分兩個亞科:薊馬亞科(Thripinae)和針薊馬亞科(Panchaetothripinae)。花薊馬屬(Frankliniella)、帶薊馬屬(Taeniothrips)和薊馬屬(Thrips)是本科的3個大屬,其中包括多種重要農業害蟲。如稻薊馬在中國江淮流域以南稻區為害水稻;花薊馬為害花卉和棉苗;煙薊馬為害菸草、棉花等作物;禾薊馬為害水稻。
薊馬科薊馬科

形態特徵

纓翅目(Thysanoptera)約5,000種昆蟲的統稱。形小,長約1.5∼3公釐(最小者0.6公釐,最大者15公釐),能鑽入最小的花中及莖和樹皮上的小縫中。取食植物汁、腐敗有機質、真菌、蟎類或其他小昆蟲。體細長,白色至褐色或黑色。身上有六角形花紋或棘等。頭狹,觸角9節(有時因癒合而節數減少),生於眼前方。口器銼吸式,呈圓錐形,不對稱;右側上齶退化;下齶變形為螫針;下齶及下唇均有分節的司感覺的突起(須)。有或無翅。翅膜質長條形,翅脈少,有緣毛(後緣者較長)。休息時翅覆於腹上而不摺疊。足跗節有胞狀器(故本目舊稱胞足目〔Physapoda〕)以利攀爬。前足基節有嵴,可與股節的距相摩擦而發聲。腹長而扁(尤其是管尾亞目),11節,但末節退化,第一及第八節有氣門。管尾類腹部背側有S形剛毛,翅休息時伸入其緣毛中以固定。
鋸尾類雄體腹部末節為圓形,雌體腹部末端腹側裂開至第八腹節。管尾類腹部末端管狀。睪丸及附屬腺體位於腹部後半部。外生殖器包括成對的附肢及不成對的陽具,均可縮入腹內。錐尾類雌體具2對鋸狀片組成的產卵管。有8條卵巢管及球形、常有色的受精囊。雄體壽命短於雌體。成熟後即交配。偶見孤雌生殖,許多種中罕見雄蟲或完全沒有。纓翅目多為卵生,少數管尾類卵胎生。卵長,卵圓形至腎形,產出前占據母體2∼3腹節的長度。錐尾類用鋸狀產卵管將卵產於植物組織內,管尾類將卵產於樹皮下、花間及葉鞘,或黏於葉及樹皮表面。3∼16日孵化。

生活習性

生活史介乎漸變態和全變態之間。在漸變態,若蟲經數齡轉變為成蟲,在此數齡期間其外形和食性均似成蟲。具特徵性的尾鬃。錐尾類的二期幼蟲變成前蛹,管尾類的幼蟲經成原蛹階段而為前蛹。數小時至數日後前蛹變為蛹。蛹藏於土礫、植物中或繭內。梨薊馬等1年1代,蔥薊馬1年數代。纓翅目廣泛分布於世界熱帶及溫帶地區。日間活動,常緊貼於葉脈或裂縫中。
澤蔥薊馬、唐菖蒲薊馬、小麥薊馬和溫室薊馬傳播植物病毒,為害植物的花、果和葉,在溫暖地區可引起蟲癭及卷葉病。少數種食蟎及介殼蟲等害蟲,有些能幫助傳粉及腐殖土的形成。其天敵有其他昆蟲(包括同目)、蟎、鳥、蠑 尚未成蟲的薊馬螈、蜥蜴等。大雨、風及塵土等環境因素亦對之產生有害影響。

防治方法

1、油桐造林時適當密植,形成不適於薊馬生息的環境,抑制蟲口增殖。
2、蟲害嚴重的桐林,可於蟲口迅速增殖前10日(8月中旬前後)用40%樂果乳油原液塗乾,藥效可保持1個月,既省工,又不傷害天敵。
3、用40%樂果乳油、50%馬拉硫磷乳油、50%殺螟松乳油1000~1500倍液或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或50%久效磷乳油1500~2000倍液噴霧防治。
4、苗圃用3%呋喃丹顆粒劑50~80g/m2施於苗床下以保護苗木。

代表物種

棕櫚薊馬

棕櫚薊馬(Thrips palmi Karny)為多食性害蟲,是菸草、芝麻、豇豆、豌豆、辣椒、黃瓜、甜瓜、西瓜和葫蘆科作物上的害蟲,其他具經濟重要性的寄主還有菊花、馬鈴薯、大豆、仙客來和紅門蘭屬及溫室中多種觀賞植物。
棕櫚薊馬棕櫚薊馬

生物學特性

棕櫚薊馬分布在北界附近的野外蔬菜上不能越冬。僅能在日本南部小部分地區溫室外越冬。25ºC溫度下,卵到卵一個生活周期僅為17.5天。其生活周期與大多數植食性薊馬科生活周期有細微差別。成蟲從土中羽化,飛到植株花上或葉片上並產卵。幼蟲鑽入土中發育,化蛹,從而完成一個生活周期。口器為特有的刺吸式口器,引起的植物受害類型總是銼吸式受害。

檢驗和鑑定

被害症狀: 棕櫚薊馬可在寄主植物的心葉、洞穴、縫隙中發現。檢查時,可見葉背面特別是沿中脈和葉脈兩邊有銀色光澤的危害斑。嚴重危害植物可造成葉片白化或黃化,萎縮,端梢收縮,果實有疤及變形的症狀。個別可在多種植物所有部位發現該蟲。形態特徵:棕櫚薊馬很容易同花卉上的黃薊馬相混,後者為一種常見的經濟意義不大的世界性害蟲,二者需在顯微鏡下觀察來區別。棕櫚薊馬的特徵如下: 雌成蟲長度約1.3mm,體軀光亮,黃色,有黑色剛毛;腹部第2背片有4根側剛毛;單眼三角區外有單眼間剛毛;腹部第8片兩性均有完整的櫛狀突起。

西花薊馬

西花薊馬Franj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 是一種食性極複雜的害蟲,已記載的寄主有66科的240多種植物,主要有杏、桃、油桃、李、玫瑰、石竹花、豆類、番茄、辣椒、葫蘆科作物等。在美國的寄主還有胡蘿蔔、棉花、葡萄柚、葡萄、蔥等。在歐洲,一般在溫室作物上危害,其寄主範圍不斷地擴大,但最普通的寄主是菊花、扶朗花屬、玫瑰。
西花薊馬西花薊馬

生物學特徵

在美國的溫室內,該蟲可全年繁殖,每年可達12至15代,15ºC下完成一代需要44天,30ºC下需要15天即可。每雌產卵20~40粒,產卵前期在15ºC下是10.4天,20~30ºC下2~4天,20ºC時繁殖力最高。該蟲將卵產於葉、花和果實的薄壁組織中,有時也將卵產於花芽中。27ºC下卵期約4天,15ºC下卵期可達13天。乾燥情況下卵易死亡。幼期4齡,前2齡是活動取食期,後2齡不取食,屬於預蛹和蛹期。1齡若蟲孵化後立即取食,27ºC下歷期約1~3天,2齡若蟲非常活躍,常尋找隱蔽場所取食,歷期從27ºC的3天到15ºC的12天。2齡若蟲逐漸變得慵懶,蛻皮變為假蛹,這段歷期在27ºC下為1天,15ºC下為4天,化蛹場變化大,一般在土中,也可能在花中。蛹期2~9天。新羽化雌蟲在前24h內相當安靜,但成熟時變得極端的活躍,在室內條件下雌蟲存活約40天,也可長達90天,雄蟲壽命約為雌蟲的一半。產卵前期約3天,但幾乎終生均可產卵。27ºC下每天產卵約0.66~1.63粒。在一個種群內,雄蟲數量通常為雌蟲的4倍。雄蟲由未受精卵發育而來,未受精卵產自未交配雌蟲。

檢驗和鑑定

危害症狀:西花薊馬危害的主要症狀包括葉面褪色和在被害處的齒痕。在觀賞植物的葉面上會出現銀色,畸形,生長受阻及褐色腫塊。“Halo斑點”是薊馬危害的另一類症狀,由白色組織包圍的小黑點傷疤組成。該蟲以銼吸式口器取食植株的莖、葉、花、果,導致植株枯萎,造成褪色和開放的花上及花梗上有瘡疤,使芽變形。同時還傳播番茄斑萎病毒在內的多種病毒,對農作物具有極大危害性。形態特徵:成蟲棕黃色,腹背板有黑色的中間區域;頭不伸過複眼;觸角第3節的基柄部位不呈銳三角節狀膨大;第3對單眼鬃位於單眼三角內,鬃長約為基間距的2倍;眼後主鬃長,幾乎與第3對單眼鬃相當;眼後頰後面略窄;前胸背板前角鬃長和前緣鬃相當;前翅透明;後胸背板有鐘感覺器和網狀紋;腹第8背板後緣梳毛完整、長,著生於寬基上;第9背板B1鬃遠短於B2鬃。
該蟲可隨植株或切花傳播。在分布區內,幾乎所有觀賞類花卉均有夾帶西花薊馬的可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