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名詞解釋)

荷(名詞解釋)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4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荷,多音字,hé、hè,何,表示扛在肩上。荷,表示把葉子或花朵扛在肩上。讀hé音,浪漫,荷葉田田;讀hè音,一下子就沉重起來。

1.hé,植物名。科屬:睡蓮科蓮屬。多年生水生植物根莖最初細小如手指,稱為蓮鞭。蓮鞭上無節,節再生鞭。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有蠟質白粉,背面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綿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成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

2.hè,承載。如”負荷“”荷槍實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荷
  • 外文名:Dutch
  • 學名:Nelumbo nucifera
  • 科屬:睡蓮科、蓮屬
  • 荷的起源: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
  • 荷之關聯:荷花、蓮子、荷葉、藕
  • 拼音:hé或hè
漢字,基本信息,字形結構,詳細解釋,古籍解釋,康熙字典,說文解字,說文解字注,音韻參考,植物,簡介,起源,文化,別稱,寓意,歷史,相關,方言,

漢字

基本信息

拼音:hé hè
注音:ㄏㄜˊ ㄏㄜˋ
組詞:荷(hé)蘭、電荷(hè)
簡體部首:艹 部首筆畫:3 總筆畫:10
繁體部首:艸 部首筆畫:6 總筆畫:13
康熙字典筆畫( 荷:13; )
五筆86:AWSK  五筆98:AWSK  倉頡:TOMR
四角號碼:44221  UniCode:U+8377 規範漢字編號:1826

字形結構

[ 首尾分解查字 ]:艹何(caohe)  [ 漢字部件構造 ]:艹亻丁口
[ 筆順編號 ]:1223212512
[ 筆順讀寫 ]:橫豎豎撇豎橫豎橫折鉤橫豎折

詳細解釋

荷hè
<名>
1.擔子。道德上、法律上或精神上的責任 [英burden;responsibility]。如:肩負重荷
2.電荷的簡稱 [charge]。如:荷質比
3.古澤名。又水名。也作“菏” [英the He River]
4.,澤名,見《夏書》。古本亦作荷。——《五經文字》5.扛。如:荷槍實彈(形容全副武裝,準備投入戰鬥)。
荷
6.另見hé
<動>背負肩擔。
《左傳·昭公七年》:“子產曰:‘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負荷。’”
《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
明 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一日,荷鋤而出,見田中有蛇兩頭,駭曰:‘吾聞兩頭蛇不祥之物,見者必死,吾其殆矣!’”
荷kē
苛細:繁瑣。
荷hē
通“訶”。查察;詰問。
2.見“荷荷”。
拼音: hé hè
筆畫: 10
部首: 艹
筆順編號:1223212512
hébāo ①隨身攜帶、裝零錢和零碎東西的小包。
②指衣服上的兜兒。
〖例句〗小明的荷包被零食塞得鼓鼓的。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胡歌切《集韻》《韻會》《正韻》寒歌切,𠀤音何。《爾雅·釋草》荷,芙渠。《注》別名芙蓉,江東人呼荷。《詩·鄭風》隰有荷華。《傳》荷華,扶渠也。
又《陳風》有蒲與荷。《箋》芙渠之莖也。《埤雅》荷,總名也,華葉等名具眾義,故以不知為問,謂之荷也。
又《本草》薄荷,莖、葉似荏而長。
又地名。《吳志·裴松之傳》吳圍成陽都尉張喬於揚荷橋。
又《集韻》居何切,音歌。水名,與菏同。注詳菏字。
又《廣韻》胡可切。《左傳·昭七年》其子弗克負荷。《注》荷,擔也。《論語》有荷蕢而過孔氏之門者。《疏》荷,擔揭也。《晉書·輿服志》八座尚書荷紫,以生紫為袷囊,綴之服外。
又通何。《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釋文》河可反。
又《國語補音》負荷之荷亦音河。《嵆康詩》昔蒙父兄祚,少得離負荷。因疏遂成嬾,寢跡此山阿。《潘岳·詩》位同單父邑,愧無子賤歌,豈能陋微官,但恐沗所荷。
又通苛。《前漢·酈食其傳》握齱好荷禮。《師古注》荷與苛同,苛細也。
又怨怒聲。《通鑑》梁武帝口苦,索蜜不得,再曰荷荷。
考證:〔《爾雅·釋草》荷,芙渠。《注》別名芙蓉,江南人呼荷。〕 謹照原文江南改江東。〔《詩·小雅》何蓑何笠。《傳》揭也。《箋》何可反。〕 謹照原文箋何可反改釋文河可反。

說文解字

【卷一】【艸部】荷
芙蕖葉。從艸何聲。胡哥切

說文解字注

(荷)扶渠葉。今爾雅曰。其葉蕸。音義雲。眾家無此句。惟郭有。就郭本中或復無此句。亦竝闕讀。玉裁按。無者是也。高注淮南雲。荷夫渠也。其莖曰茄。其本曰蔤。其根曰藕。其華曰夫容。其秀曰䓿萏。其實蓮。蓮之藏者菂。菂之中心曰薏。大致與爾雅同。亦無其葉蕸三字、葢大葉駭人。故謂之荷。大葉扶搖而起。渠央寬大。故曰夫渠。爾雅假葉名其通體。故分別莖華實根各名而冠以荷夫渠三字。則不必更言其葉也。荷夫渠之華為䓿萏。䓿萏之葉為荷夫渠。省文互見之法也。或疑闕葉而補之。亦必當曰其葉荷。不嫌重複。無庸肊造蕸字。又案屈原、宋玉、楊雄皆以芙蓉與芰荷對文。然則芰者蔆之葉。蔆者芰之實。蔆之言稜角也。芰之言支起也。從艸。何聲。胡哥切。十七部。

音韻參考

[ 上古音 ]:歌部喻三母,hai
[ 廣 韻 ]:胡歌切,下平7歌,hé,果開一平歌匣
[ 平水韻 ]:下平五歌·上聲二十哿
[ 粵 語 ]:ho4ho6
[ 閩南語 ]:ho5,hoD5,o1索引參考 [ 古文字詁林 ]:01冊,第14部,艸部,193[ 故訓彙纂 ]:1936|2014.10[ 說文解字 ]:編號0433,第01卷下,艸部第193字[ 康熙字典 ]:頁1032第13

植物

簡介

荷 ,植物名。別名:蓮花、芙蕖、芬陀利花、水芝、水芸、水目、澤芝、水華、菡萏、水旦草、芙蓉、水芙蓉、 玉 環、六月春、中國蓮、六月花神、藕花、靈草、玉芝、水中芙蓉、水宮仙子、君子花,天仙花、紅蕖、溪客、碧環鞭蓉、鞭蕖、金芙蓉、草芙蓉、靜客、翠錢、紅衣、宮蓮、佛座須。學名:Nelumbo nucifera 。科屬:睡蓮科、蓮屬。多年水生植物。根莖最初細小如手指,稱為蓮鞭。蓮鞭上有節,節再生鞭。根莖(藕)肥大多節,橫生於水底泥中。葉,盾狀圓形,表面深綠色,有蠟質白粉;背面灰綠色,全緣並呈波狀。葉柄圓柱形,密生倒刺。花單生於花梗頂端、高托水面之上,有單瓣、復瓣、重瓣及重台等花型;花色有白、粉、深紅、淡紫色或間色等變化;雄蕊多數;雌蕊離生,埋藏於倒圓錐狀海棉質花托內,花托表面具多數散生蜂窩狀孔洞,受精後逐漸膨大成為蓮蓬,每一孔洞內生一小堅果(蓮子)。花期6月~9月,每日晨開暮閉。果實成熟期9月~10月。 荷花的根莖種植在池塘或河流底部的淤泥上,而荷葉挺出水面。 在伸出水面幾厘米的花莖上長著花朵。荷花一般長到150厘米高,橫向擴展到3米。荷葉最大直徑可達60厘米。引人注目的蓮花最大直徑可達20厘米。
荷花荷花
荷葉荷葉
別名有蓮、蓮花、芙蕖、芙蓉、菡萏、藕花、水芝、水芸、澤芝、玉環、水華、六月春等等,難以窮盡。詩經中有“彼澤之陂,有蒲菡萏”之句,離騷中有“制芰荷以為衣兮,集芙蓉以為裳”之句,爾雅中稱之為芙蕖,本草經中稱水芝,《本草綱目》中稱水華,群芳譜中稱水芙蓉。還有其它如古今注、采芳隨筆、說文解字、類腋輯覽等以及歷代詩人的詩中都有荷不同的美稱,實難窮盡。

起源

古植物學家研究化石證實,一億三千五百萬年以前,在北半球的許多水域地方都有蓮屬植物的分布。那時候,正值巨型爬行動物恐龍急劇減少的後期,它在地球上生長的時間比人類祖先的出現(200萬年前)早得多。前蘇聯A.H.克里斯托弗維奇《古植物學》(1965)稱,蓮屬化石發現於北美北極地區和亞洲阿穆爾河流(即黑龍江)的白堊紀及歐洲和東亞(庫頁島)、日本的漸新世和中新世地層中。那年月,地球上氣溫比現在溫暖,蓮屬植物約有10~12種,五大洲均有分布。後冰期(Ice Age)來臨,全球氣溫下降,使得不少植物滅絕,另一些植物被迫漂遷,完全打破了原來的地理分布狀況。遭此劫難,蓮屬植物倖存2種,分布範圍縮小了。分布在亞洲、大洋洲北部者為中國蓮(Nelumbo nucifera),漂遷至北美洲的為美洲蓮(N.lutea)古植物學家還研究指出,在日本北海道、京都發掘的更新世至全新世(200萬年前)的蓮化石,和現代的中國蓮相似;在中國柴達木盆地發掘的1000萬年前荷葉化石,和現代中國蓮相似。70年代中國石油化學工業部石油勘探開發規劃研究院與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渤海沿海地區早第三紀孢粉》一書記載:在遼寧省盤山、天津北大港、山東省墾利、廣饒及河北省滄州等地發現有兩種蓮的孢粉化石。第三紀熱帶植物地理區內的我國海南島瓊山長昌盆地地層中,也發現有蓮屬植物的化石。現我國黑龍江省扶遠、虎林、同江、尚志等縣的湖沼地,仍有原始野生蓮分布。以上說明蓮是冰期以前的古老植物,它和水杉(melasequoiagly plostroboides)、銀杏(Ginkgo biloba)、中國鵝掌楸(Liriodendron chinese)、北美紅杉(Sequoia sempervirens)等同屬未被冰期的冰川噬吞而倖存的孑遺植物代表。

文化

我國是世界荷花重要的原產地之一,荷花文化燦若星河,源遠流長。千百年來,無數騷人墨客為之心神相系,夢魂縈繞,於是或揮毫潑墨,或淺唱高歌,從而留下了浩如煙海,汗牛充棟的詩書畫文,其中不乏無價墨寶,千古絕唱。
我國最早的詩歌總集《詩經·鄭風》中寫道:“隰有荷花”。
南朝《西洲曲》中寫道:“採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李璟《浣溪沙》中寫道:“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綠波間。”
宋朝大詩人楊萬里曾有詩云:“畢竟西湖六月中,風光不與四時同;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宋代大學者、理學創始人周敦頤愛蓮說》中寫道:“水陸草木之花①,可愛者甚蕃②。晉陶淵明獨愛菊③。自李唐來④,世人甚愛牡丹。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⑤,濯清漣而不妖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⑦,香遠益清⑧,亭亭⑨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⑩焉。予謂菊,花之隱逸者①①也;牡丹①②,花之富貴者也;蓮,花之君子①③者也。噫①④!菊之愛①⑤,陶後鮮有聞①⑥。蓮之愛,同予者何人?牡丹之愛,宜乎①⑦眾矣。
(注釋:①愛蓮說:選自《周元公集》。著有《太極圖說》《通書》等“說”,是古代論說文的一種體裁,可以說明事物,也可以論述道理。②蕃(fán):多。③晉陶淵明獨愛菊:陶淵明(365-427),一名潛,字元亮,東晉潯陽(現在江西省九江縣)人,東晉著名詩人。他獨愛菊花,常在詩里詠菊,如《飲酒》詩里的“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向來稱為名句。④自李唐來,世人甚愛牡丹:唐朝以來,人們很愛牡丹。李唐,指唐朝。唐朝的皇帝姓李,所以稱為“李唐”。世人,社會上的一般人。唐人愛牡丹,古書里有不少記載,如唐朝李肇的《唐國史補》里說:“京城貴游,尚牡丹……每春暮,車馬若狂……種以求利,一本(一株)有直(同“值”)數萬(指錢)者。”⑤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我單單喜歡蓮花,喜歡它從污泥里生出卻不被沾染。予,我。淤泥,池塘里積存的污泥。⑥濯(zhuó)清漣而不妖:經過水播的。濯,洗滌。清漣,水清而有微波的樣子,這裡指清水。妖,美麗而不端莊。⑦不蔓不枝:不牽牽連連的,不枝枝節節的。⑧香遠益清:香氣越遠越清。益,更,越。⑨亭亭:聳立的樣子。亭亭淨植,筆直的潔淨的立在那裡。⑩褻(xiè)玩:近前把玩。褻,褻瀆不尊重.①①隱逸者:隱居的人。封建社會裡,有些人不願意跟統治者同流合污,便隱居避世。①②牡丹,花之富貴者也:牡丹是花中的“富人”。①③君子:道德高尚的人。①④噫(yī):嘆詞,相當於“唉”。①⑤菊之愛:對於菊花的愛好。①⑥鮮(xiǎn)有聞:很少聽到。鮮,少。①⑦宜乎:宜,應當,這裡和“乎”連用,有“當然”的意思。主題:表現作者用自己的思想影響他人;潔身自好的生活態度,不求富貴,“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
宋代著名女詞人李清照《一剪梅》中寫道:“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
《採蓮》南朝·梁·吳均
錦帶雜花鈿,羅衣垂綠川。問子今何去,出采江南蓮。遼西三千里,欲寄無因緣。願君早旋返,及此荷花鮮。
《詠荷詩》江洪
澤陂有微草,能花復能實。碧葉喜翻風,紅英宜照日。移居玉池上,托根庶非失。如何霜露交,應與飛蓬匹。
《採蓮曲》隋·殷英童
蕩舟無數伴,解纜自相催。汗粉無庸拭,風裙隨意開。棹移浮荇亂,船進倚荷來。藕絲牽作縷,蓮葉捧成杯。
《古風(其二十六)》唐·李白
碧荷生幽泉,朝日艷且鮮。秋花冒綠水,密葉羅青煙。秀色粉絕世,馨香誰為傳?坐看飛霜滿,凋此紅芳年
結根未得所,願托華池邊。
《採蓮曲》南朝梁·劉孝威
金槳木蘭船,戲采江南蓮。蓮香隔浦渡,荷葉滿江鮮。房垂易入手,柄曲自臨盤。露花時濕釧,風莖乍拂鈿。
《採蓮曲》北宋 蘇軾
城中擔上賣蓮房,未抵西湖泛野航。旋折荷花剝蓮子,露為風味月為香。
國畫《荷》 潘天壽國畫《荷》 潘天壽
《折荷有贈》唐·李白
涉江玩秋水,愛此紅蕖鮮。攀荷弄其珠,蕩漾不成圓。佳人彩雲里,欲贈隔遠天。相思無因見,悵望涼風前。
《荷花》李商隱
都無色可並,不奈此香何。瑤席乘涼設,金羈落晚過。回衾燈照綺,渡襪水沾羅。預想前秋別,離居夢棹歌。
《蓮花》溫庭筠
綠塘搖灩接星津,軋軋蘭橈入白苹。應為洛神波上襪,至今蓮蕊有香塵。
《一剪梅》北宋·李清照
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花自飄零水自流
一種相思,兩處閒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蘇幕遮》北宋·周邦彥
燎沉香,消溽暑。鳥鳥雀呼睛,侵曉窺檐語。葉上初陽乾宿雨,水面清圓,一一風荷舉。
故鄉遙,何日去?家住吳門,久作長安旅。五月漁郎相憶否?小楫輕舟,夢入芙蓉浦。
《採蓮曲》李亞如
藕田成片傍湖邊,隱約花紅點點連。三五小船撐將去, 歌聲嘹亮賦採蓮。
《芙蓉》清·鄭板橋
最憐紅粉幾條痕,水外橋邊小竹門。照影自驚還自惜,西施原住薴蘿村。
《藕鄉隨思》現代·暇文
曉別安宜古鎮頭,藕鄉水泗盪輕舟;岸柳染綠清溪水,荷香沁沏金色秋。
異鄉落泊傷窮亂,故里重歸喜景稠;政通人和富由起,芙蓉仙子欣來游。
山光忽西落,池月漸東上。散發乘夕涼,開軒臥閒敞。荷風送香氣,竹露滴清響
欲取鳴琴彈,恨無知音賞。感此懷故人,中宵勞夢想。
《浣溪沙》薛昭蘊
傾國傾城恨有餘,幾多紅淚泣姑蘇,倚風凝睇雪肌膚。吳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宮殿半平蕪,藕花菱蔓滿重湖。
乘彩舫,過蓮塘,棹歌驚起睡鴛鴦。游女帶香偎伴笑,爭窈窕,兢折團荷遮晚照。
《浣溪沙》李璟
菡萏香銷翠葉殘,西風愁起碧波間。還與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細雨夢回雞塞遠,小樓吹徹玉笙寒。多少淚珠無限恨,倚欄桿。
《採桑子》歐陽修
荷花開後西湖好,載酒來時,不用旌旗,前後紅幢綠蓋隨。畫船撐入花深處,香泛金卮,煙雨微微,一片笙歌醉里歸。
臨江仙》歐陽修
柳外輕雷池上雨,雨聲滴碎荷聲。小樓西角斷虹明。闌乾倚處,待得月華生。
燕子飛來窺畫棟,玉鉤垂下簾旌。涼波不動簟紋平。水精雙枕,畔有墮釵橫。
甘草子》柳永
秋暮,亂灑衰荷,顆顆真珠雨。雨過月華生,冷徹鴛鴦浦。
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個單棲情緒!卻傍金籠共鸚鵡,念粉郎言語。
《蝶戀花》晏幾道
初捻霜紈生悵望。隔葉鶯聲,似學秦娥唱。午睡醒來慵一晌,雙紋翠簟鋪寒浪。雨罷苹風吹碧漲。
脈脈荷花,淚臉紅相向。斜貼綠雲新月上,彎環正是愁眉樣。
永遇樂》蘇東坡
明月如霜,好風如水,清景無限。曲港跳魚,圓荷瀉露,寂寞無人見。紞如三鼓,鏗然一葉,黯黯夢雲驚斷。夜茫茫,重尋無處,覺來小園行遍。天涯倦客,山中歸路,望斷故園心眼。燕子樓空,佳人何在?空鎖樓中燕。古今如夢,何曾夢覺,但有舊歡新怨。異時對,黃樓夜景,為余浩嘆。
《滿庭芳》黃庭堅
修水濃清,新條淡綠,翠光交映虛亭。錦鴛霜鷺,荷徑拾幽萍。香渡欄乾屈曲紅妝映、薄綺疏欞。
風清夜,橫塘月滿,水淨見移星。堪聽,微雨過,姍藻荇,便移轉胡床,湘簟方屏。
練靄鱗雲旋滿,聲不斷、檐響風鈴。重開宴,瑤池雪滿,山露佛頭青。
《南柯子》《唐宋諸賢絕妙詞選》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聲啼鳥怨年華,又是淒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那年沽酒那人家?
《菩薩蠻》魏夫人
紅樓斜倚連溪曲,樓前溪水凝寒玉。蕩漾木蘭船,船中人少年。荷花嬌欲語,笑入鴛鴦浦。波上暝煙低,菱歌月下歸。
《浣溪沙》張元乾
山繞平湖波撼城,湖光倒影浸山青,水晶樓下欲三更。霧柳暗時雲度月,露荷翻處水流螢,蕭蕭散發到天明。
《念奴嬌》姜夔
鬧紅一舸,記來時嘗與鴛鴦為侶。三十六陂人未到,水佩風裳無數。翠葉吹涼,玉容銷酒,更灑菰蒲雨。嫣然搖動,
冷香飛上詩句。日暮,青蓋亭亭,情人不見,爭忍凌波去?只恐舞衣寒易落,愁入西風南浦。高柳垂陰,老魚吹浪,
留我花間住。田田多少,幾回沙際歸路。
《燕歸梁·風蓮》蔣捷
我夢唐宮春晝遲,正舞到,曳裾時。翠雲隊仗絳霞衣,漫騰騰,手雙垂。忽然急鼓催將起,似彩鳳,亂驚飛。
夢回不見萬瓊妃,見荷花,被風吹。
《水仙子·詠江南》張養浩
一江煙水照晴嵐,兩岸人家接畫檐。芰荷叢一段秋光淡,看沙鷗舞再三,卷香風十里珠簾。畫船兒天邊至,酒旗兒風外颭,愛煞江南!

別稱

蓮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芙蓉、六月春、水芸、紅蕖、水華、溪客、碧環、玉環、鞭蓉、鞭蕖、水旦等。
來歷有:
(1)以其外形特徵命名: 荷花:李時珍《本草綱目》解釋說:“蓮莖上負荷葉,葉上負荷花,故名。”芙蓉:亦稱“夫蓉”。漢辭典《爾雅》解釋道:“芙蓉之含敷蒲也。”另《說文解字》云:“未發為菡萏,已發為芙蓉。”李時珍也說,芙蓉就是“敷布容艷之意”,難怪漢代文學家司馬相如把他的妻子卓文君比作是出水的芙蓉。
(2)以其生長習性命名:水芝、水花、水芸、水旦、水目、澤芝:由於荷花是多年生宿根水生植物,故古人其歸為水草類,取名多為“水”字起頭。三國文學家曹植在他的《芙蓉賦》中稱讚到“覽百卉之英茂,無斯華之獨靈”,把荷花比喻為水中的靈芝。
(3)以荷花聖潔高雅的氣質命名:君子花、凌波仙子、水宮仙子、玉環等。據《北夢瑣言》記載:唐代元和年間(806~820年)蘇昌遠居吳中(今蘇州),邂逅一位素衣粉臉女郎,贈給他一枚玉環,不久,他發現自己庭院的水池中有荷花盛開,花蕊中也有一枚同樣的玉環,但“折之乃絕”,後人由此又稱荷花為玉環。
荷花原基著生於藕帶處芽內、幼葉基部的背面。花單生、兩性。萼片4~5,綠色, 花開後脫落;營長桃形、桃形或圓桃形,暗紫或灰綠色;花有單瓣、復瓣、重台、千瓣之分,色有白色、深紅、粉紅、紫紅及黃、綠等。花期6~9月,單朵花期只3~4天,多展開 午閉,千瓣類能開10天以上;花徑最大可達30厘米,小者不足10厘米;雄蕊60~450枚或 瓣化,花葯之附屑物多黃色,花絲白色;校頭頂生,子房上位,心皮多數分離,散生於碗 形、喇叭形的綠色花托內。花謝後膨大的花托稱蓮蓬,上有3-30個蓮室,發育正常時,每 個心皮形成一個橢圓形小堅果。有時心皮"泡化"或瓣化,不能形成果實。
古人詩畫中多以白色、紅色為多。在碧水翠葉的襯托下,荷花格外清純與脫塵,故唐代大詩人李白有詩讚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在月光渲染下的荷花,因魚游而搖曳,形成清新而有生趣的美景,難怪南朝詩人謝眺留下了“魚戲新荷動,鳥散余花香”之句。每當夜雨初收,曉風拂過碧水,墨綠色的荷葉圓潤如拭,一朵粉紅的荷花出水而立,在風中微微顫動,顯得雍容嬌羞,宋朝的山水畫家米友仁為之吟出 “溪上新荷初出水,花房半弄微紅”的妙詞,一個“弄”字得新荷含苞初放之神韻。

寓意

(1)荷花。荷花“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比喻不與世俗同流合污的君子。
(2)蓮子。“蓮子”同音“連子”,有早生貴子的意思。“蓮子”又同“憐子”(“憐”,憐愛;“子”,你),有愛你之意。

歷史

一、荷的起源
“荷”被稱為植物的“活化石”,是被子植物中起源最早的植物之一。
在人類出現以前,大約一億零四千五百年前,地球大部被海洋、湖泊及沼澤覆蓋。當時,氣候惡劣,災害頻繁沒有動物,大部分植物被淘汰,只有少數生命力極強的野生植物生長在這個貧瘠的地球上。其中,有一種今天我們稱為“荷花”的水生植物,經受住了大自然的考驗,在我國的阿穆爾河(今黑龍江)、黃河、長江流域及北半球的沼澤湖泊中頑強地生存下來。大約過了九千年,原始人類開始出現。人類為了生存,採集野果充飢,不久便發現這種“荷花”的野果和根節(即蓮子與藕)不僅可以食用,而且甘甜清香,味美可口。漸漸地,“荷花”這一人類生存的糧食來源便深深地印刻在我們的祖先---原始人類的心中,成為人類生存的象徵。一直到公元前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時代,隨著農耕文化的出現,人類對荷花開始了進一步的了解。當時的人類為了生活上對水的需求,一般都定居在河岸湖畔或有天然泉水的沼澤地帶,而這些地帶恰是野生荷花主要的分布區域。從出土文物看:在河南省鄭州市北部大河村發掘的“仰韶文化”房基遺址,發現室內檯面上有炭化糧食和兩粒蓮子,經測定,距今有五千年的歷史。人類在不斷的生產勞動中,對朝夕相處的荷花的生長習性、生存環境等積累了豐富的感性認識,為中國古老的荷花文化的產生髮展奠定的良好的基礎。
二、荷文化的形成
荷文化的形成---西周至春秋戰國時期的荷花文化自公元前11世紀起,中國從漫長的奴隸制社會進入了封建制時代---西周。荷花也在這時期里從湖畔沼澤的野生狀態走進了人們的田間池塘。《周書》載有“藪澤已竭,既蓮掘藕。”可見,當時的野生荷花已經開始作為食用蔬菜了。到了春秋時期,人們將荷花各部分器官分別定了專名。我國最早的字典,漢初時的《爾雅》就記有:“荷,芙蕖,其莖茄,其葉,其本密,其畫菡,其實蓮,其根藕,其中菂,菂中薏。”對荷花的了解已有一定的概念。 荷花以它的實用性走進了人們的勞動生活,同時,也憑藉它艷麗的色彩,幽雅的風姿深入到人們的精神世界。我國最早的詩歌集《詩經》中就有關於荷花的描述“山有扶蘇,隰與荷花。”“彼澤之陂,有蒲有荷”。荷花作為觀賞植物引種至園池栽植,最早是在公元前473年,吳王夫差在他的離宮(即現在的蘇州靈岩山)為寵妃西施賞荷而修築的“玩花池”。春秋時期青銅工藝珍品“蓮鶴方壺”(通高118厘米,故宮博物管藏)則從美術方面,反映了荷花對時代精神所起的重要作用,這件工藝珍品取材於真實的自然界,荷花花紋概括形象,龍和螭躍躍欲動。可見,荷花被神化的龍、螭及仙鶴一樣,成為人們心目中崇高聖潔的象徵。
三、荷文化的發展---秦漢至南北朝時期的荷花文化
秦漢之前,諸侯割據,戰爭頻繁,勞動人命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秦始皇於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國,結束了混戰局面。在這個統一大帝國里,荷花文化得到了全面發展,逐步滲透到農業、經濟、醫學、宗教、藝術等各個領域。 漢朝是中國農業空前發展的一個時期,也是對荷花的栽培發展發生了重要的作用。漢以前,我國的荷化品種均是單瓣型的紅蓮。到了魏晉,出現了重瓣荷花。南北朝時期又發展有千瓣(並蒂)荷花。 西漢開始,中國的官私營商業迅速發展,豐富了各地區的商品種類,對荷花的傳播分布有著重要意義。江陵、合肥、成都等地的特產--蓮藕均通過這些中心商市進入北方,從根本上擴大了荷花的分布區域.使北方人民進一步認識荷花了解荷花,從而極大的提高了荷花的栽培技藝。北魏賈思勰的《齊民要術》記有“種藕法”:“春初掘藕根節,頭著魚池泥中種之,當年即有蓮花。”;又有“種蓮子法”:“八月九日取蓮子堅黑者,於瓦上磨蓮頭令皮薄,取墐土作熟泥封之,如三指大,長二寸,使蓮頭平重磨去尖銳,泥乾擲於池中重頭泥下,自然周皮,皮薄易生,少時即出,其不磨者,皮即堅厚,倉卒不能也。”可見,當時南北兩岸的中原地區荷花的栽培技術已是相當高超了。 我國的醫學從秦漢起開始了新的發展。漢朝神農在嘗遍百草後,總結出一套治病良方,即《本草經》,又稱《神農本草經》,其中就有蓮藕藥用保健功能的描述。東漢譙縣華佗,是我國醫學史上著名的神醫,他在手術前,先給病人飲麻沸散,使其失去知覺,刳割腹背後縫合傷口,最後塗敷以藕皮等製成的膏藥,四五天后便可癒合。荷花遂成為我國醫藥寶庫中不可多得的一枝奇葩。 南北朝時期,樂府歌辭逐漸盛行,由此產生了眾多優美的採蓮曲謠。其中有《採蓮曲》(又稱《採蓮女》、《湖邊採蓮婦》)等,歌舞者衣紅羅,系暈裙,乘蓮船,執蓮花,載歌載舞,洋溢著濃烈的生活氣息,是我國廣大人民最喜愛的民間傳統歌舞之一。
四、荷文化的興盛---隋唐至明清時期的荷花文化
隋唐以後,荷花的栽培技藝進一步提高,有關荷花的詩詞、繪畫、雕塑、工藝等荷文化內容更加豐富多彩;在飲食文化中,荷花已進一步成為人們養生保健的名貴補品。同時荷花憑藉它的色彩艷麗、風姿綽約進入了私家園林。如長安城外東南隅有秦漢時宜春苑,隋朝建都長安後,更名為芙蓉園;南宋都城臨安(今杭州市)的曲院風荷。尤其是經過貞觀之治後,荷花的套用越來越廣泛,成為工藝美術家創造的靈感來源。如隋唐時期的瓷器、銅鏡等的裝飾多採用蓮花花紋;金銀器上,尤其是盤邊緣,多飾以富麗的蓮瓣紋,整個風格華麗而真實。宋代的染紡業較唐代有更高的發展。著名女畫家兼工緙絲的朱克柔創作的荷花緙絲圖案,“古淡清雅”、為一時之絕作。明清的木版年畫多採用“連(蓮)貴子”、“連(蓮)年有餘(魚)”等荷花吉祥圖案,來表達人們的思想願望。 在我國的藝術繪畫史中,荷花的藝術精品更是豐富多彩。最著名的是南宋畫院吳炳的《出水芙蓉》,生動細膩的刻畫了荷花清新脫俗的優雅氣質。還有明末畫家張子政的“芙蓉鴛鴦圖”。
五、荷文化的光大---近代荷花文化
自鴉片戰爭以後,尤其是新中國成立後,廣大勞動人民當家做主,荷花也成為美化人們生活、陶冶情操的珍貴花卉,被譽為十大名花之一。孫中山先生,周恩來總理等多次提倡大力發展荷文化,並把友誼的種子傳播到友好的鄰邦。1918年,孫中山先生東渡日本,帶去了九顆遼東半島普來店出土的蓮子,經過精心培育,古蓮子栽植成功。1963年,大賀將一百顆大賀蓮種子,送給中國科學院院長郭沫若。1979年4月,鄧穎超副委員長訪問日本,參觀鑒真主持建造的奈良唐招提寺時,森本孝順長老將中、日兩國專家,培育的唐招提寺蓮、孫文蓮、中日友誼蓮的蓮藕捧交給鄧穎超副委員長。

相關

蓮子
荷花的果實俗稱蓮子,青熬時果皮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深藍色。果皮表面有氣孔和保衛細胞, 表皮下有堅固而緻密的柵欄組織,氣孔下有一條氣孔道,成熟蓮子果皮的氣孔道縮得很小, 不讓空氣和水分自由出入,甚至能阻止微生物進入。這種特殊的組織結構,就保證了蓮子 的長壽。它可埋在地層中千百年,而不致損壞,甚至還可用來播種發芽。
荷葉
荷的葉從初露到盛展直至殘枯,詩人畫家均要大肆渲染。小荷初露之時,宋代的楊萬里便留下“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的詩句。荷葉盛展時,又是這個楊萬里寫下了“接天蓮葉無窮碧”的名句。荷葉的殘枯,是在唐代詩人來鵠的“一夜綠荷霜剪破”中開始,飛霜剪破了秋荷,秋雨在殘破的荷葉上留不住晶瑩的水珠,只能擊打出“留得殘荷聽雨聲”的枯荷聽雨的音樂之聲來,最後,池水乾涸,枯敗的荷葉在“藕葉枯香折野泥”中溶於大地,歸於大地。荷葉中提取的荷葉鹼已經成為時尚減肥一族的首選。
荷的根莖,在土中生長後,形成甜而脆的藕,藕之色雪白,內部如網眼空心,形如美人潔白的素腕。若將藕折斷,則藕斷而絲連,纏綿不斷。藕既能食用又可觀賞,生於污泥中的藕,卻偏偏是“根是泥中玉”,讓人驚奇。驕陽似火的三伏天,人們覺得唇乾舌燥,心煩意亂之時,可去荷塘邊散步,臨池賞荷。來一盅清涼的蓮藕湯或蓮子羹,以解內熱,在陣陣飄來的荷風中,吸吮一縷縷淡淡的蓮香,暑氣在不知不覺中消散,從而,伴你度過浪漫休閒的夏日。

方言

晉語片區中,“荷”(讀hě上聲)意為承擔、搬動,也引申為一般的“拿”、“攜帶”。這是晉語非常普遍的口頭語。“荷不動”,就是拿不動的意思。
這個用法也很古老,漢朝張衡《東京賦》有“荷天下之重任”句,東晉詩人陶淵明詩曰“帶月荷鋤歸”亦為此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