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由根

葉神父青年時期即來中國傳教,他曾任大名儒家寨,長垣堂區的本堂司鐸,立志把一生奉獻給大名教區的傳教事業。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葉由根
  • 出生地:奧匈帝國的科希策
  • 出生日期1911年8月18日
  • 逝世日期2009年3月17日
  • 畢業院校:慕尼黑大學
  • 信仰:天主教
  • 所獲榮譽:台灣智障教育之父
早年,中國大陸,在台灣,嘉義縣,新竹,逝世,緬懷,評價,獲獎,名言,紀念文字,

百科名片

葉由根神父(Rev. Fr. Istvan Jaschko, S.J. also known as Stephen Jaschko)(1911年8月18日2009年3月17日),出生於當時奧匈帝國科希策匈牙利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醫師與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創辦人,被稱為台灣智障教育之父。
葉由根葉由根
出生:1911年8月18日 奧匈帝國科希策 逝世:2009年3月17日 台灣新竹縣
宗教信仰天主教 學歷慕尼黑大學
經歷:創辦聖家貧民醫院 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 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
獲獎:金質十字勳章 紫色大綬景星勳章 立法院厚生會第九屆醫療奉獻獎 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四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 靜宜大學榮譽博士學位 第七屆“吳尊賢愛心獎” 八德獎 褒揚令

早年

16歲就希望加入耶穌會。修習醫學,畢業於慕尼黑大學。

中國大陸

大名
不幸的是,解放後被遣返回國,但他捨不得離開中國,一直在中國寶島台灣日夜守望著他的第二故鄉——大名。
1936年奉主教召募,到中國傳教。先抵安徽學習中文。中文老師是一位前清秀才,根據匈牙利姓的發音取名為葉由根,似乎預言他會由此生根,留在中國。後轉往河北傳教,原本學醫的葉由根在上海修完神學之後又回到屬於大名教區的河北(今河南)長垣縣。1940年祝聖成為神父。當時中國戰亂多年,傷患眾多,需要醫院。他取得醫師資格,並在1949年透過紅十字會協助,葉神父在河北省開辦了第一家一百床規模的醫院。但由於醫師人手嚴重不足,葉神父大膽啟用六名年輕人當助手;他邊看診、邊教學,如今這六名學生在大陸,都已是正牌醫師了。
葉由根
葉神父熱情地在大陸服務,但戰後取得政權的中國共產黨卻不領情,不僅不歡迎外籍神職人員,葉神父後來更慘遭他創辦的醫院副院長鬥爭入獄。 背上莫須有的罪名,指稱葉神父曾責打一名爬牆進入教會菜園的中國小孩。葉神父笑說,這個罪名,實在太沒有說服力了。認識他的人都知道,他從不打孩子。後來得知,該名副院長是因父親被共黨抓去,不得不說葉神父的壞話,以求自我保護、也保障父親。悲天憫人的葉神父,對入獄也就釋然了,回想天天做苦工、打麻繩的獄中生活,他說自己心情並不苦悶,因為:“天主在我們心裡”。
1955年出獄後,葉神父被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驅逐出境至香港,隨即轉往台灣。改革開放以後葉神父仍不能進入中國大陸。一直到2000年時葉神父才能回到長垣,與當時彌撒儀式的輔祭們見面,40餘年的思念,終於得到安慰。
1990年,葉由根神父委託台灣孝女會李聰敏修女視察大名主母會,並帶來羅馬主母會總會長寫於大名主母會武永波姆姆的親筆信。
葉神父與孩子在一起葉神父與孩子在一起
1994年2月,在葉由根神父的倡導下,武永波姆姆開始收養老人和殘疾幼兒,成立安老院孤兒院。今天的大名思高教養院。

在台灣

嘉義縣

在嘉義縣東石鄉與另一位曾經在大名教區服務過的匈牙利裔晁金明修士合作開設貧民診所。葉神父說著匈牙利腔國語專門看診,晁修士在幕後負責配藥。由於完全免費,當時幫助翻譯的吳富美回憶,每天診所開張前,門前已排了上百人等候就醫。1961年與在加拿大傳教的弟弟葉步磊神父、美國耶穌聖心修女會的妹妹大葉(Hermine)修女,合力在台灣與國外募款募藥品,和晁修士一同開辦了鹿草“聖家醫院”。除了葉神父看病晁修士負責配藥之外,還聘請許多醫師駐診。後期因為醫師要求的薪水越來越高,葉神父曾經從匈牙利聘請教會醫師來鹿草,當時有位高醫師是心臟病權威,甚至遠從台南、高雄都有人來看病。該院設有八張床位,每天門診病患一百多名。當時葉神父除了免費看病,也拿向天主教會募來的錢接濟貧民;因為有的人不願接受,他就改買小豬,請民眾幫他將豬養大、賣了錢,再還他。雖然葉神父從來不打算把錢要回來,不過向他借小豬養的民眾後來都還了錢,讓他有能力幫助更多的人。葉神父因此讚嘆台灣人民有情有義有誠信。
早期照片早期照片
陸幼琴修女(前新店“耕莘醫院”院長、輔仁大學醫學院退休院長)於1970年應葉神父之邀,在聖家醫院當完全不支薪的外科醫師。當時的醫院設備相當簡陋,葉神父回匈牙利探親時只有一個陸醫師與一位護士,且村內只有一位助產士,所以她在“聖家醫院”服務的14個月內總共接生了120次。偶爾遇到產婦大量出血或是嬰兒手、腳先出來的緊張狀況,就要趕快送到嘉義市聖馬爾定醫院就醫,所幸皆能化險為夷。她記得,鹿草鄉有一名被子女棄養瞎眼駝背的老人,神父讓出教堂一個房間給他住,每天為他送三餐、帶他散步,悉心奉養十數年如一日,直到過世。
當時葉神父計畫回匈牙利探親,打包時,陸修女才發現他的內衣又黃又舊。後來還是教會幾個神父、修女掏腰包,才幫他買新的內衣褲。後來因中美斷交,修會擔心陸修女的安危,要求她返回美國。
1974年葉神父前往新竹,“聖家醫院”就交給晁修士負責。由於晁修士是藥劑師無法看診,因此商請國軍野戰醫院的醫官來看診,讓鹿草鄉民持續擁有良好照顧。一直到1983年左右,由於台灣經濟起飛,醫療服務資源漸增,市區、鄉鎮之間的交通也改善了,不常有病人上門,晁修士只好將“聖家醫院”關閉。
葉神父和孩子葉神父和孩子

新竹

葉神父1974年調到在新竹市的“香山天主聖三堂”服務。因看到智障兒童乏人照顧,流落街頭。
1975年在新竹市水源街以100美元創辦“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收容與教育智障兒童。葉神父親自給院童餵飯,一口接一口,長達三年。
1980年聘請赴美得到特殊教育碩士的陳寶珠擔任教務組長,後來“天主教仁愛啟智中心”由別的神父接手。1983年葉神父在新竹縣關西鎮另外創設“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請多年前曾經在嘉義貧民診所做過葉由根翻譯的吳富美擔任主任,由六名院生,增加到超過兩百名院生。華光不只收容養護重殘,且聘請專家施以特殊教育、職業訓練。項目包括農牧、手工藝、陶藝、簡易木工等等。
葉神父認為他們之中或許只有少數人能走進就業市場,但這些訓練可以讓這些智障者們專注埋首於工作中得到滿足。二十年來,華光先後教養了1000多名智障或多重殘障者,而在提供教養之外,葉神父還鼓勵智障兒童的父母們站出來,爭取孩子應有的權利。
在台灣尚未解嚴,民主運動仍被視為禁忌時,葉神父就曾以外籍神父身份,鼓勵家長、機構、團體,上書總統府立法院教育部內政部以及台灣省政府請願,希望政府重視智障兒生存權及教育權,給智障者家庭更多的協助。葉神父獲得了政府善意的回應,全台各地啟智中心一個個成立。葉神父以類似法國托利方舟社區(en:L'Arche)的模式經營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讓身心障礙者自然生活在正常的一般社區中,因此華光中心一直以開放的教養方式,讓智障者在純樸的關西客家小鎮生活,並獲得鎮民的接納與愛護,與社區民眾打成一片。
和藹可親和藹可親
葉神父並募款籌建“華光福利山莊”,作為成年智障者安養院。
2001年取得關西的一塊土地,完成山莊的規劃,第一期工程“由根山居”預定2011年完成啟用。

逝世

2009年3月9日葉由根神父因肺炎入住新店耕莘醫院,3月16日自行出院,
2009年3月17日3點37分病逝於家中。大體捐贈輔仁大學醫學院
2009年4月7日舉行葉由根神父追思彌撒,由新竹教區李克勉主教主禮,單國璽樞機主教證道。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臨頒發褒揚令,表揚他對台灣無私奉獻。馬英九表示草創仁愛啟智中心與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的葉由根神父,宏開台灣啟智教育之先河,今天明令褒揚是為政府緬懷耆碩的最高敬意。

緬懷

葉神父畢生牽掛著海峽兩岸的孤兒、智障兒。遠離大陸後,他的心中和祈禱中卻始終裝著大陸的福傳事業,條件剛剛允許後,葉神父便大力幫助河北邯鄲教區 創辦思高教養院。為此,當教養院的修女和孩子們驚聞葉神父逝世的訊息後,都非常悲痛。訊息傳來後的清晨,思高的修女和服務人員都參加了為葉神父舉行的追思彌撒。邯鄲教區四位神長共祭,本堂張伏恩神父主禮,深情追悼敬愛的葉由根神父。眾多修士、修女和教友也都前來參加了葉神父的追思彌撒禮儀。接著,又於上午 十時在張伏恩神父主持下,在思高教養院為葉神父舉行追悼儀式。邯鄲大名的李友明會長代表大名教會宣讀追悼詞、主母會黃海青會長代表修會發言致追悼詞、葉誕英代表思高教養院所有小朋友發言。事實上,葉神父一生致力於傳教工作,倡辦殘障中心。為此,思高的孩子都姓葉,都是葉神父的孩子。在葉神父的幫助之下,思 高的修女們加強培育特殊教育和康復訓練,所以思高的孩子們都接受了特教和康復,也使思高教養院由創辦初期的簡陋慢慢走上了正軌。
在葉神父已逝世1周年紀念時,天主教徒李聖傑到新竹縣關西鎮私立天主教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與院生同樂,共同宣布舉辦「樂來樂想念—葉神父百歲冥誕音樂會」。藉音樂紀念表示對葉神父的思念。
張伏恩神父主禮張伏恩神父主禮
大名堂區追思葉神父大名堂區追思葉神父

評價

在台灣,沒有人視葉神父為匈牙利人,而將他認作地地道道的台灣人。葉由根神父早已將台灣當成自己的故鄉,儘管創辦多所慈善機構,但對自己卻格外嚴謹。身上穿的夾克,還是當初來台時的;內衣褲也是破了自己補了又補,把每一份省下的錢,全都投入慈善事業中,給需要幫助的人。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公關組長感慨地表示,“很難想像有人可以如此的節儉,將畢生歲月和所有精力都奉獻給台灣這塊土地的人民,不少民眾就是受了葉神父的感召而投入志工事業”。“哲人日已遠,典 范在夙昔”,葉由根神父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無私無我的奉獻了近一甲子。生前,他常對華光的幹部說,“人,想自己愈少,就愈快樂”;“只要有心,一塊錢也能做善事”。為此,台灣媒體才會將葉神父與台灣現實熱門話題聯繫起來,指“葉神父的無私奉獻和想盡辦法將錢洗到國外,並且高喊‘愛台灣’的政治人物比較起來,這位將大愛種植在這塊土地上的匈牙利籍台灣人,更顯得平凡而偉大”。葉神父不是台灣人,但對台灣的愛與奉獻卻遠遠超過了絕大多數台灣人。葉由根神父的一生,“超越族群、超越種族、超越本土和外省,超越藍綠的人性光輝”。

獲獎

教宗頒發金質十字勳章
1997年4月15日中華民國總統李登輝親自頒授紫色大綬景星勳章以表彰他在中華民國犧牲奉獻六十餘年,積極推動社會福利工作,懸壺濟貧,對地區人民的醫療與服務所做的貢獻。
全國好人好事八德獎
1999年立法院厚生會第九屆醫療奉獻獎。
1999年第七屆“吳尊賢愛心獎”。
2000年周大觀文教基金會第四屆全球熱愛生命獎章,被譽為台灣史懷哲
2003年靜宜大學俞明德校長頒贈榮譽博士學位。
2009年4月7日中華民國總統馬英九親臨頒發褒揚令

名言

“只要有心,一塊錢就可以作善事。”
“人越少想自己,就越快樂。”
和平鴿和平鴿
“哪裡有需要,哪裡工作。”
“按著你的力量,每一天,光是一天,一天作你的力量就夠了,完成就是基督。”

紀念文字

我所居住的山區馬武督部落,原住民泰雅語意指資源豐美之境,有一個占地三點四公頃的山莊,是為一群身心障礙的孩子所建立的永久家園,名為“華光福利山莊”。
此山莊為群山綠林所環抱,還有一條清可見底的馬武督溪穿流其間,河的這岸連結對外公路,設有庇護工作室,以及對外開放的福利商店、實習餐廳,是山莊裡的孩子學習謀生技能的場所,也是和外界互動的視窗。
走過跨越馬武督溪的華光橋,便會進入另一個天地,這兒有綠樹蔽蔭的聖堂、紀念館,也有一棟棟風格各異的建築群,它們是這些特別孩子溫暖的家園,為紀念“葉由根神父”,而命名為“由根山居”。
資料圖:葉由根神父(1911年8月18日-2009年3月17日),匈牙利裔天主教耶穌會神父、醫師與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創辦人,被稱為台灣智障教育之父(圖源網路)
葉由根神父1911年出生匈牙利,1936年蒙召來到中國傳教,當他完成神職人員的陶成訓練後,便在河北大名服務,當時正值抗戰,戰火蔓延下,人民貧病交加,各種傳染病趁勢而起,在醫療資源極度匱乏的情況下奪去了數以萬計人們的性命,有醫學背景的葉神父無法坐視這樣的慘況,透過紅十字會的協助,在當時還屬河北省的長垣(現屬河南),設立了一所具有一百床的貧民醫院,以有限的資源救助了無數貧病的人們。
1955年,他結束在中國十八年的服務,隨即來到台灣地區,又選擇了當時最偏僻窮困的嘉義沿海地區落腳,繼續他傳教行醫的使命。在那沒有醫保的年代,很多家境貧窮的人,一旦染病沒錢醫治,便只能聽天由命。於是葉神父向國外尋求援助,募得許多醫療用品,免費為貧病的鄉民醫治,那時肺結核的病患特別多,他便請在加拿大也是神父的弟弟為他寄來新藥,治癒了許多病人。
在葉神父的診所里,每天都會湧進上百位病患,有時看診看到連吃飯都顧不上,助手提醒該休息了,神父總會說:“再看一個吧!病人沒拿到藥,回去咳一晚,會睡不好的。”就這樣一個又一個,非得把病人都看完了才肯休息。神父也十分關注鄉民們的需求,他除了設定幼稚園讓農忙的父母無後顧之憂,還主動申請路燈、辦簡易的儲蓄互助會、幫忙蓋豬圈、借錢養豬養牛……目的都是為了幫鄉親脫離貧困不便的生活,後來索性將診所擴大為“聖家貧民醫院”,嘉惠周邊貧病鄉民。
爾後隨著台灣經濟起飛,這貧民醫院完成了它的階段性任務,葉神父便於1975年被教會調至新竹地區服務。就在這段期間,神父接觸到了一些智慧型不足的孩子,他們不是在街頭遊走乏人照顧,就是被關在家裡與外面世界隔絕。在當時的社會氛圍里,家族中若有身心障礙的孩子出現,仿佛是件不光彩的事,也因此多半的親人會把孩子藏在家裡不讓他們出門,沒能力照顧的只好任他們在外面遊蕩。
神父看到這些孤立無援的孩子非常心疼,他始終相信“人”的價值,不在於財富權勢,更不在於上智下愚的區分,而是在於能否活出生命的光彩與尊嚴。
所以神父先後在新竹市區開辦了“仁愛啟智中心”,在關西鎮設定了“華光智慧型發展中心”,不止是收容這些孩子,還培訓特殊教育的師資,來教導孩子接受職能訓練,包括種植有機蔬果、烘焙麵包餅乾、縫製衣袋飾物……只要是孩子能勝任的技能,都請專科老師來教導。
有的孩子經過學習,甚至還能進入社會工作,如此一來不僅能自力更生,有的還改善了原生家庭的經濟狀況,就有一位院生靠著學來的技能在麵包店工作,以賺取來的工資完成了兩個夢想,一是為自己做了一套西裝,另外便是請親生哥哥出國旅行,在他四十五歲往生前還積蓄了一百多萬,最後家屬出於感念,把這筆別具意義的款項捐給了“華光”。
從1983年創設起,“華光”收容的孩子,數量一直在增加中,有許多院生也漸漸年長了,他們終有一天會老去,那么由誰來照顧呢?這是原生家庭父母共同的憂慮,也是神父一直心心念念的事,於是在取得大家的共識下,“華光”決定為這些孩子建立一個永遠的家園,經過二十多年的努力,終於在2011年8月18日葉神父百歲冥誕(神父於2009年以九十八歲高齡仙逝)這一天落成啟用。
資料圖:2009年,馬英九等人出席葉神父追思會(圖源網路)
“華光智慧型中心”及“華光福利山莊”的創立,都有賴神父堅定信念,山莊從購地到興建所需的龐大經費,除了有關部門的部分補助外,其他都得靠募款籌措,當時已高齡九十的葉神父,仍帶著大家四處奔波勸募,一次健行募款活動遇著惡烈天氣,神父仍堅持帶領大家兩天一夜的在風雨中走完全程。
我常和學生談到葉神父。他來到中國七十五年的時光,將一生都奉獻給我們,從一開始的貧民醫院到後來收容身心障礙的孩子,他照顧的不僅是貧病鄉民與這些永遠長不大的孩子,也照顧了無數的家庭,還為我們的社會扛下了許多負擔。
每當神父看到院裡的孩子時,總是誠摯地問候:“你快樂嗎?”因為他不僅希望這些孩子能安然生存,還要能活得快樂,因為他自己在做這些事時就是滿心喜樂的,這些孩子不是他的負擔,而是他的家人。
如今每當走進山莊,看著這些永遠長不大的孩子笑臉盈盈地和我打招呼,我都會在在想起這離鄉背井從遙遠國度來到我們身邊的異鄉人,這將一生都奉獻給我們的葉神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