葈耳

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果實稱蒼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於人畜體上到處傳播,可入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葈耳
  • 類型:植物
  • 主治:久瘧不愈等
  • 別名蒼耳
葈耳,釋名,氣味,主治,歷史考證,

葈耳

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果實稱蒼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於人畜體上到處傳播,可入藥。
葈 xǐ
部首:艹,部外筆畫:9,總筆畫:12 ; 繁體部首:艸,部外筆畫:9,總筆畫:15
五筆86&98:ACKS 倉頡:TIRD
筆順編號:122542511234 四角號碼:44904 UniCode:CJK 統一漢字 U+8448
<名>
植物名 [the achene of Siberian cocklebur]。如:葈耳(即蒼耳。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果實稱蒼耳子,倒卵形,有刺,易附於人畜體上到處傳播,可入藥)
基本字義
● 葈
xǐㄒㄧˇ
◎ 〔~耳〕即“蒼耳”,一種草本植物,果實蒼耳子入藥,如“~~兮充房。”

釋名

亦名蒼耳、胡、常思蒼耳卷耳爵耳、豬耳、耳、地葵羊負來進賢菜道人頭、喝起草、野茄、縑絲草。

氣味

((實)甘、溫、有小毒。(莖、葉)苦、辛、微寒、有小毒。

主治

1、久瘧不愈。用蒼耳子或根、莖,焙過,研為末,加酒、糊做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十丸,酒送下。一天服二次。用生蒼耳搗汁服亦可。
2、大腹水腫,小便不利。用蒼耳子灰、藶末等分。每服二錢,水送下。一天服兩次。
3、風濕攣痹。用蒼耳子三兩,炒為末,又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咽下。
4、牙痛。用蒼耳子五升,加水一斗,煮取五升,乘熱含漱,冷即吐去另換熱汁。用莖、葉煮水含漱或水中加少量鹽都有效。
5、鼻淵流涕。用蒼耳子(炒)研為末,每服一、二錢,開水送下。
6、眼目昏暗。用蒼耳子一升,研細,加白米半升煮粥每天吃。
7、腫毒疔癤,無頭惡瘡。每年五月采蒼耳根葉數擔,洗淨,銼細,煮爛,去滓留汁,武火煎滾,艾火煎稠,攪成膏,密封收存。稱為“萬應膏”。用時取出敷貼患處。牙疼,用此膏敷牙。喉痹,用此膏舌或噙化。
8、諸風頭暈。用蒼耳葉,曬乾,研細。每服一錢,酒調下。若有嘔吐,則以蜜和藥末成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十日後病癒。
9、大風癧疾(麻風)。用嫩蒼耳、荷葉,等分為末。每服二錢,溫酒送下。一日服二次。又方:用蒼耳葉為末,以大楓子油和成丸子,如梧子大。每服三、四十丸,茶送下。一日服二次。
10、鼻血不止。用蒼耳莖葉搗汁一小碗服下。
11、痔瘡。用蒼耳莖、葉研細,每服一匙,水送下。
12、赤白痢。用蒼耳草不拘多少,洗淨,煮爛,把渣去掉,加蜜,武火熬成膏。每服一、二匙,開水送下。
附方:元代李杲說:“鼠粘子其用有四:治風濕癮疹,咽喉風熱,散諸腫瘡瘍之毒,利凝滯腰膝之風是也。”

歷史考證

【功用主治-卷耳的功效】祛風散熱,解毒殺蟲。
治頭風,頭暈,濕痹拘攣,目赤、目翳,風癩,疔腫,熱毒瘡瘍,皮膚瘙癢。
①《別錄》:治膝痛,溪毒。
②《藥性論》:主肝家熱,明目。
③《唐本草》:主大風,癲癇,頭風,濕痹,毒在骨髓,除諸毒螫,殺疳濕匿,主腰膝中風毒。
亦主猘狗毒。
④《本草拾遺》:葉挼安舌下,令涎出,去目黃好睡。
⑤《履巉岩本草》:去風活血。
⑥《綱目》:善通頂門連腦。
⑦《天寶本草》:去風解毒。
治肚大青筋,皮膚瘙癢,風濕症。
⑧《廣東中藥》II:治紅雲血癬,痰火核,感冒,鼻淵。
用法與用量
內服:煎湯,2~4錢;搗汁、熬膏或入丸、散。
外用:搗敷、燒存性研末調敷或煎水洗。宜忌
①《千金·食治》:不可共豬肉食。
②《唐本草》:忌米泔。
③《本草從新》:散氣耗血,虛人勿服。
選方
①治婦人血風攻腦,頭旋悶絕,忽死倒地,不知人事:喝起草嫩心,陰乾為末,如常酒服一大錢。
(《斗門方》)②治中風傷寒頭痛,又療疔腫困重:生搗蒼耳根葉,和小兒尿絞取汁,冷撮一升,日三度,(《食療本草》)③治中風頭痛濕痹,四肢拘攣痛:卷耳嫩苗葉一斤,酥一兩。
先煮卷耳三、五沸,漉出,用豉一合,水二大盞半,煎豉取汁一盞半,入卷耳及五味,調和作羹,入酥食之。
(《聖惠方蒼耳葉羹)④治赤白下痢:卷耳草不拘多少,洗淨,以水煮爛,去滓,入蜜,用武火熬成膏。
每服一、二匙,白湯下。
(《醫方摘元》)⑤治目上星翳:鮮蒼耳草,搗爛塗膏藥上貼太陽穴。
(《浙江民間草藥》)⑥治大風及諸風疾:蒼耳不以多少,碾為細末,用大風(子)油為丸,如梧桐子大。
每服三十丸至四十丸,用荊芥茶送下,不拘時候服。
(《履巉岩本草》)⑦治癩:嫩蒼耳荷葉各等分。
為末,每服二錢,溫酒調下。
(《袖珍方》)⑧治疔腫,出根:蒼耳燒作灰,和臘月豬脂封之。
(《本草拾遺》)⑨治熱毒攻手足,赤腫焮熱,疼痛欲脫:蒼耳草絞取汁以漬之。
(《千金方))⑩治中耳炎:鮮蒼耳全草五錢(乾的三錢)。
沖開水半碗服。
(《福建民間草藥》)⑾治疥瘡痔漏:蒼耳全草煎湯熏洗。
(《閩東本草》)⑿治風疹和遍身濕癢:蒼耳全草煎湯外洗。
(《閩東本草》)⒀治赤白汗斑:蒼耳嫩葉尖和膏鹽擂爛。
五、六月間擦之,五、七次。
(《摘元方》)⒁治花蜘蛛毒咬人:野縑絲,搗汁一盞服,仍以渣敷之。
(《摘元方》)⒂治蟲咬性皮炎:鮮蒼耳莖葉、白礬、明雄各適量。
共搗成膏,外敷螫咬處,固定。
(內蒙古《中草藥新醫療法資料選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