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二歲而孤,母貧無依,在適長山朱氏。既長,知其世家,感泣辭母,去之南都,入學舍。晝夜苦學,五年未嘗解衣就寢。若夜昏怠,轍以水沃面。往往饘(zhān)粥不繼,日昃(zè)固始食。遂大通“六經”之旨,概然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文言文,譯文,注釋,人物簡介,名篇賞讀,閱讀訓練,

文言文

譯文

范仲淹兩歲時就失去父親,家中貧困沒有依靠,母親改嫁長山朱氏。長大後,知道出身家世,感動哭著辭別母親,離開到南都,進入學堂。不分日夜刻苦學習,五年不曾解開衣服好好睡覺,常常發昏疲倦,就用冷水沖頭洗臉,經常連頓稀粥都吃不飽,每天要到太陽過午才開始吃飯。終於博通《六經》的要領,對天下有慷慨抱負,他經常對自己說:“讀書人應當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

注釋

⑴孤 :幼年喪父
⑵適 : 古時指女子出嫁
⑶世家: 家世
⑷去 : 離開,離去
⑹饘粥:饘(zhān);稠粥
⑸南都: 今河南商丘
⑺昃:昃(zè);日偏西
⑻寢 : 睡覺
⑼或 : 有時
⑽怠 : 疲憊睏倦
⑾輒 : 就,於是
⑿六經: 儒家的六部經典著作,指《》《》《》《》《》《春秋
⒀旨 : 要領

人物簡介

范公:指的是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 - 范仲淹范公祠即范仲淹紀念祠。
范仲淹故事
范仲淹 (989 ~ 1052 )
范仲淹,字希文。和包拯同朝,為北宋名臣,吳縣(今屬江蘇)人,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少年時家貧但好學,當秀才時就常以天下為己任,有敢言之名。曾多次上書批評當時的宰相,因而三次被貶。宋仁宗時官至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元昊反,以龍圖閣直學士與夏竦經略陝西,號令嚴明,夏人不敢犯,羌人稱為龍圖老子,夏人稱為小范老子。1043年(宋仁宗慶曆三年)范仲淹對當時的朝政的弊病極為痛心,提出「十事疏」,主張建立嚴密的仕官制度,注意農桑,整頓武備,推行法制,減輕傜役。宋仁宗採納他的建議,陸續推行,史稱「慶曆新政」。可惜不久因為保守派的反對而不能實現,因而被貶至陜西四路宣撫使,後來在赴潁州途中病死,卒諡文正。
范仲淹喜好彈琴,然平日只彈履霜一曲,故時人稱之為范履霜。他工於詩詞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政治內容,文辭秀美,氣度豁達。他的《岳陽樓記》一文中的“先天下人之憂而憂,後天下人之樂而樂兩句,為千古佳句。也是他一生愛國的寫照。
大家都知道,范仲淹不是博山人,而是蘇州吳縣人,博山是范仲淹的母親謝氏的娘家,也就是說他的外祖母家在博山。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故了,那時他的母親還很年輕,便衝破世俗的束縛,帶他改嫁到了長山縣(今淄博市周村一帶)的朱氏家中,少年時代的范仲淹,在朱家經常受到虐待,他的母親感到非常傷心,便把他護送到博山的荊山寺讀書學習,後人敬佩他的政績和節操,便在他少年讀書學習的地方建祠紀念。
范仲淹,字希文,蘇州吳縣人,他生於宋太宗端拱二年(公元 989 年),卒於宋仁宗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終年六十四歲。仁宗時,他武官曾任樞密副使(大致相當於國防部副部長),文官曾任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是一位出將入相,文武兼備的人才。他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軍事家和文學家。
范仲淹雖是蘇州吳縣人,但他卻是出生在徐州。他的老家是蘇州。范仲淹兩歲的時候,他的父親病逝,幼小的范仲淹便隨其母親改嫁,來到了長山縣的朱氏家中,少年時期的范仲淹是在一種十分艱苦的境遇中度過的。 他在博山的荊山寺刻苦攻讀。
范仲淹在范泉邊勤奮學習。他的學習生活非常艱苦。范仲淹在追憶他的少年生活時這樣寫到: " 我過去和一姓劉的同學,在少年時代的學習生活都是極為艱苦的,每天煮兩升粟米粥,冷了,切成四塊,早晚吃二塊。把鹹菜切碎,加半杯醋,少量鹽,燒熟當菜,就這樣的生活過了三年多 " 。雖然范公少年時代的生活非常艱苦,但他學習勤奮,胸有大志。曾有人在一座靈祠中聽到范仲淹的禱問: " 我將來能當宰相嗎? " 神說不能。又問: " 我不能當宰相,做個良醫如何? " 或當宰相,或當良醫,工作性質雖然不相同,但為民造福卻是相同的。范仲淹不做宰相就做良醫的思想,確實是那個時代知識分子思想的精華。 " 毅然出走 " 是說范仲淹在二十歲時得知自己的身世,毅然離家出走,到南部 " 應天府書院 " 讀書學習。當時他的母親哭著追出去很遠,他甚至都沒回頭看一眼心愛的母親。在南部應天府書院,他 " 晝夜苦學 " ,五年未嘗解衣就枕的舒適生活,寒冬臘月,讀書睏倦了,就用冷水洗臉,再繼續讀。日常生活也非常艱苦,經常吃不上飯,他就以喝粥充飢,一位南都官員的兒子和他是同學,非常同情他,便把他學習勤奮、生活艱苦的情況告訴了父親。父親便叫兒子把官府為自己準備的飯菜送一份給他,他婉言謝絕了,並說: " 我吃粥慣了,一吃好吃的,就要以吃粥為苦了 " 。就這樣他在南部應天府後院寒窗苦讀五年。
經過五年“人所不堪”“自刻益苦”的生活,大中祥府八年(公元 1015 年)范仲淹考中了進士,這年他二十六歲,做官後,他清正廉潔,辦事公正。
范仲淹考中進士做官後,一直在低職位上徘徊,沒有對國家重大問題的參決權,意志得不到發揮,才能得不到展示,於是他在乾興元年(公元 1022 年)也就是他三十四歲時,向當時的樞密副使張知白毛遂自薦,以圖大展宏圖,實現自己的強國、富民之夢。 " 鹽倉治水 " ,是說范仲淹受命到泰州西溪鹽倉帶領廣大災民治理海堤的情節。當時,泰州西溪一帶的海堤嚴重損壞,多年沒修,秋天大風暴雨,潮水湧入,原來的沃土漸漸變成了鹽鹼地,五穀不收,老百姓逃荒要飯,遠走他鄉的就有三千多戶,范仲淹見此慘狀,非常痛心,便建議修復海堤,為民解憂。此事得到了朝廷的恩準,於是他便帶領廣大災民開始了鹽倉治水工程,經過一番艱難困苦的治水大戰,全長一百五十多里的海堤修成了,逃亡的災民也陸續返回了家園,范公關心災民疾苦的這一舉動,深得廣大災民的好評。
范仲淹大膽直言,抨擊時弊,幾度遭貶。天聖五年(公元 1027 年),范仲淹升任秘閣校理,出於以天下為己任的責任感,曾幾次大膽直言批評章獻太后垂簾聽政帶來的弊端,因此而被貶為通判;章獻太后去世後,仲淹又被召入京,任左司諫,但不到一年,又因批評仁宗皇帝廢除皇后,被貶知睦州。景祐二年,又晉升為國子監,因批評宰相呂夷簡用人不當,再次被貶知饒州,可以說是“三出京城 ”三起三落。
范仲淹以百姓疾苦為己任,帶領百姓在蘇州治理水患。范仲淹被貶到地方為官,仍以百姓的飢苦為己任,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百姓的事就是自己的事,為百姓辦了許多好事,在蘇州為治理水患,他帶領百姓挖渠、築堤、引導太湖水入海,並治理了其他的江河、湖泊,消除了水患,受到了百姓的敬仰和愛戴。
康定元年(公元 1040 年),宋朝與西夏關係日趨緊張,因戰事需要,范仲淹被調任為陝西經略副使,協助軍事長官韓琦,負責北部地區的軍事防務,他親自到邊關延州視察,看到的是番不容樂觀的景象,他便向朝廷提出要求,將自己調往邊關延州,親臨戰場指揮作戰。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到了延州之後,他首先抓了邊軍整訓,在精兵的同時,嚴整軍紀,並對邊關城塞進行了修復和重建,使邊關局勢有了很大改觀。
范仲淹對敵戰略的正確。為了堅守邊關,仲淹加緊安排修築城寨,慶曆二年(公元 1042 年)他親自指揮修建了馬鋪城,切斷了西夏與少數民族的往來,使西夏官兵處於孤主無援的地位,不敢輕舉妄動,由於仲淹守邊有功,朝廷又將他提升為觀察使,但仲淹為確保邊關萬無一失,他曾三次辭讓觀察使,受到了宋兵和邊關的尊敬和愛戴。
慶曆三年(公元 1043 年),這年范仲淹五十五歲,由於他在邊關抵禦外來侵略立下了汗馬之功,朝廷又將他提升為參知政事(相當於副宰相),這次的升遷,為范促淹實現自己青年時代改革朝政,富民強國的理想創造了一個良好的條件,這年九月,仁宗皇帝在天章閣召見了范仲淹,他提出了著名的《答手詔條陳十事》的改革方案。天章閣是真宗皇帝所建,屬於內禁重地,從來沒有在此召見過朝臣,此次召見范仲淹,足見仁宗皇帝對他的重視和對他寄予的後望。
范仲淹與改革家們大展宏圖,改革朝政。范仲淹在《答手詔條陳十事》中提出了十項改革內容,即:明黜陟;抑僥 幸 ;精貢舉;擇長官;均公田;厚農桑;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這十件事抓住了北宋真宗和仁宗兩朝政治積弊的要害。 " 慶曆新政 " 方案於慶曆三年十月相繼頒布實施,首先改革的是官制,後全面展開。
轟轟烈烈的慶曆新政從慶曆三年十月至次年八月,不到一年的時間,由於 " 慶曆新政 " 觸動了保守派官僚的自身利益,加之慶曆新政準備不足,也帶來了某些副面影響,在奸臣和宦官的勾結下,很快就以失敗而告終,范仲淹因此而被罷免參知政事。
范仲淹被貶之後,先後又在邠州鄧州、青州等地做過地方官。在這期間,他仍然為官清廉,盡職盡責,千古名篇 " 岳陽樓記 " 就是在這一時期寫成的。其中的精華之句: " 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 " 至今仍廣泛傳頒,激勵後人。皇祐三年(公元 1051 年),這年先生已63歲,老病一身,他向朝廷請求,到潁州任職,藉以休養,朝廷批准了他的請求(因潁州歷來是北宋大臣退閒之地)。皇祐四年(公元 1052 年),仲淹帶病上路,但身體每況愈下,不得不中途在徐州診治,同年夏天,范老先生因病與世長辭,終年64歲。他64年前,在徐州出生,64年後又同一地方與世長辭,用自己坦蕩的一生,將生命的起點和終點連在了一起,劃成了一個蘊含豐富的句號。
先生的一生治國有略,教子有方,他的兩個兒子先後都成了宋朝的宰相,繼續為實現他富民強國的遠大理想而努力奮鬥。

名篇賞讀

岳陽樓記 范仲淹
慶曆四年春,滕(téng)子京謫(zhé)守巴陵郡。越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zhǔ)予(yú)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fú)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shāng),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yǐ)。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yín)雨霏霏(fēi),連月不開,陰風怒號(háo),濁浪排空;日星隱曜(yào),山嶽潛(qián)形;商旅不行,檣(qiáng)傾楫(jí)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qǐng),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zhǐ)汀(tīng)蘭,郁郁青青(jīng)。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xié)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jiē)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yé)?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歟?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閱讀訓練

1. 給下列句中加粗的字注音並釋義。
粥而讀 音:dàn 義:吃
以水沃面 音:zhé 義:往往,總是
③食不 音:jǐ 義:供應
④乃至被受貶 音:chán 義: 說別人的壞話
⑤由參知政事謫守鄧州:音:zhé 義:降職
2.“每以天下為己任”的正確譯句是( b)
A. 每天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的責任。
B. 常常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C. 常常把天下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任務。
D.每天把治理國家大事作為自己應盡的責任。
3.下面的句子譯成現代漢語。
①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有時夜裡疲憊睏倦,常常用冷水洗臉。
②妻子衣食僅自足而已: 妻子和孩子的穿的吃的,只是自己滿足自己的罷了。
③遂大通六經之旨,慨然有志於天下: 於是,精通了六經的主旨要義,他慷慨激昂地立下為國家做一番事業的大志。
4.這段文字的層次已在文中劃出,請簡要歸納層意。
① 年少家貧而胸有大志。
② 做官後因直言而遭降職。
③ 刻苦自勵而心憂天下。
5.“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所作《岳陽樓記》中的名句,與該文一樣,此句在本文中起了(點明範仲淹胸懷大志)的作用。
6.文中表明少年范仲淹身世、家境的句子有“二歲而孤”、“家貧無依”;
表明他發憤苦讀的句子是“或夜昏怠,輒以水沃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