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暮冥冥

薄暮冥冥

薄暮冥冥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bó mù míng míng,意為傍晚時天色昏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薄暮冥冥
  • 讀音:bó mù míng míng
  • 近義詞:薄暮蒙蒙
  • 出處:宋·范仲淹岳陽樓記
出處,解釋,原文,譯文,

出處

宋·范仲淹岳陽樓記》:“薄暮冥冥,虎嘯猿啼。”

解釋

傍晚時天色昏暗。

原文

慶曆四年春,滕子京謫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廢具興。乃重修岳陽樓,增其舊制,刻唐賢今人詩賦於其上。屬予作文以記之。
予觀夫巴陵勝狀,在洞庭一湖。銜遠山,吞長江,浩浩湯湯,橫無際涯;朝暉夕陰,氣象萬千。此則岳陽樓之大觀也。前人之述備矣。然則北通巫峽,南極瀟湘,遷客騷人,多會於此,覽物之情,得無異乎?
若夫淫雨霏霏,連月不開,陰風怒號,濁浪排空;日星隱曜,山嶽潛形;商旅不行,檣傾楫摧;薄暮冥冥,虎嘯猿啼。登斯樓也,則有去國懷鄉,憂讒畏譏,滿目蕭然,感極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瀾不驚,上下天光,一碧萬頃;沙鷗翔集,錦鱗游泳;岸芷汀蘭,郁郁青青。而或長煙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躍金,靜影沉璧,漁歌互答,此樂何極!登斯樓也,則有心曠神怡,寵辱偕忘,把酒臨風,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
時六年九月十五日。
范仲淹《岳陽樓記》
范仲淹,生於公元989年,死於公元1052年。字希文,蘇州吳縣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死後謚“文正”,世稱“範文正公”。(吳縣就是今天的蘇州)。他出身貧苦,其父范墉任節度掌書記。(其父范墉死時他剛兩歲)。青年時借住在一座寺廟裡讀書,常常吃不飽飯,仍然堅持晝夜苦讀,五年間未曾脫衣睡覺。中進士以後多次向皇帝上書,提出許多革除弊政的建議,遭到保守勢力的打擊一再貶官。後來負責西北邊防,防禦西夏入侵很有成績。一度調回朝廷擔任樞密副使、參知政事的職務,可是在保守勢力的攻擊與排擠下,於宋仁宗慶曆五年又被迫離開朝廷。他以六十四歲的人生,矢志不渝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張,深受當世和後人稱道。文章和詩詞俱脫俗超凡,是其心志和情感的形象外化。有《范文正公文集》傳世。 寫《岳陽樓記》時正在鄧州做知州。
范仲淹像范仲淹像
《岳陽樓記》的著名,首先是因為它的思想境界崇高。和它同時的另一位著名的文學家歐陽修在為他寫的碑文中說,他從小就有志於天下,常自誦曰:“士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也。”可見《岳陽樓記》末尾所說的“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范仲淹一生行為的準則。孟子說:“達則兼善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已成為封建時代許多士大夫的信條。范仲淹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正貶官在外,“處江湖之遠”,本來可以採取獨善其身的態度,落得清閒快樂。可是他不肯這樣,仍然以天下為己任,用“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兩句話來勉勵自己和朋友,這是難能可貴的。
一個人要做到先憂,必須有膽、有識、有志,固然不容易;而一個先憂之士當他建立了功績之後還能後樂,才更加可貴。這兩句話所體現的精神,那種吃苦在前,享樂在後的品質,在今天無疑仍有教育意義。

譯文

慶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降職任巴陵郡的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順利,百姓和樂,各種荒廢的事業重新興辦起來。於是(滕子京)就重新修建岳陽樓,擴大它原有的建築規模,把唐代名家和現代人的詩賦刻在它的上面,(並)囑託我寫文章來記述(重建岳陽樓)這件事。
我看那巴陵郡的優美景色,全在洞庭湖上。洞庭湖銜接著遠處的山,吞吐著長江,水波浩蕩,寬闊無邊。早晴晚陰,景象千變萬化。這就是岳陽樓的雄偉景象,前人的記述很詳盡了。既然如此,(從這裡)向北面直通巫峽,南面直通瀟湘,降職遠調的官員和失意詩人,大多在這裡匯聚,觀賞自然景物而觸發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像那連綿不斷的雨紛紛灑落,一連幾個月不放晴,陰冷的風怒吼著,渾濁的浪沖向天空,太陽和星星都隱藏起光輝,山嶽隱沒了形體;桅桿倒下,船槳折斷,商人和旅客不能來往;迫近傍晚天色昏暗,猛虎在咆哮,猿猴在哀啼。(商人和旅客)登上這座樓,就會產生離開國都懷念家鄉的感情,擔心(人家)說讒言、懼怕(人家)譏諷的心情,滿眼看到的都是蕭條冷落的景象,感慨到極點而悲傷起來。
到了春風和煦,陽光明媚的時候,湖面平靜,沒有驚濤駭浪,天色湖光相接,一片碧綠,廣闊無際;沙洲上的鷗鳥時而飛翔,時而停歇,美麗的魚兒游來游去;岸上香草,小洲上的蘭草,香氣濃郁,顏色青翠。有時大片煙霧完全消散,皎潔的月光一瀉千里,波動的光閃動著金色的光芒,靜靜的月影像沉入水中的玉璧。漁人的歌聲一唱一和,這樣的樂趣哪有盡頭!(這時)登上這座樓,就會感到心胸開闊,心情愉快,榮耀和屈辱一併都忘了,拿著酒杯迎風暢飲,真是喜氣洋洋啊!
唉!我曾經探求古時品德高尚的人的思想,或許不同於(以上)兩種心情,為什麼呢?(是因為古時品德高尚的人)不因為外物(的好壞)和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身居朝廷的高位就為他的百姓擔憂;(不在朝廷做官而)退身江湖的遠地就為君主擔憂。這進入朝廷做官也擔憂,不做官也擔憂。雖然如此,那么,什麼時候才快樂呢?他一定會說“在天下人憂之前先憂,在天下人樂之後才樂”吧。唉!(如果)沒有這種人,我同誰一道呢?
寫於慶曆六年九月十五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