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未來書

致未來書

《致未來書》是用信仰感召人。該片收集整理了大量雨花台烈士留下的遺書、信件、詩詞,為觀眾講述了烈士們生前鮮為人知的真實故事。雨花台烈士的遺書、信件、詩詞,既是給親人和戰友留下的話,也是對後來者的深情告白和諄諄囑託。

信仰培育生長過程,實際上是“信、願、行”在循環往復中螺旋上升過程。“信”是堅信,“願”是自願,“行”是說到做到。真信方能真願,真願方能真行,真行方能證明所信。培育和確立信仰,最需要從“信”字入手。“一切思想不過是史料而已”。紅色記憶中凝聚著崇高理想信念和家國情懷,反映了共產黨人的歷史擔當,在“信”字上下功夫,直接途徑便是發掘和用好紅色記憶。深度尋找雨花台革命烈士遺物和遺蹟,探尋烈士崇高精神世界,用堅定信仰感召今人,就是在“以信啟願、以願啟行、以行證信”。歷史在變革、社會在轉型、多元價值觀在碰撞,信仰培育生長正受到嚴峻考驗。弘揚紅色記憶,光大信仰之光,應成為主流媒體和文化人更自覺的追求。

據介紹,為拍好《致未來書》,攝製組尋訪相關烈士人物故事達到50多位,奔赴近20個省份,行程達4萬多公里,還遠赴俄羅斯美國查找烈士資料,其中不少珍貴資料是首次公開。如此堅持“以史料發聲”,是對歷史負責,也是對信仰負責。唯有真實才能令人真信。挖掘紅色記憶,用信仰感召人,來不得半點馬虎。牢記職責使命,把更多紅色記憶變成“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作品,未來就會因信仰內化於更多人心裡而更有生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致未來書
  • 國家/地區:中國
  • 類型:紀錄片
  • 導演:張浩 
  • 製作公司:江蘇省廣播電視總台
  • 首播時間:2016年7月3日晚9點 
  • 播出頻道:央視科教頻道、江蘇衛視、央視紀錄頻道 
  • 播出時間:2017年7月3日晚9點
  • 線上播放平台:央視網
  • 每集長度:42分鐘
  • 播出狀態:已完結
作品信息,播出信息,相關事跡,

作品信息

《致未來書》著眼雨花台烈士留下的遺言、遺書、詩詞,選擇最能體現烈士精神的文字和話語,進行詳細展開和深度解讀,以此揭示革命先烈崇高的精神世界,宣傳和弘揚共產黨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拍攝過程中,攝製組在每一位烈士的名字後面都鄭重地寫上了他們的年齡,除了朱克靖和蕭萬才兩位烈士的年齡前面用了“時年”,其他烈士都用了“年僅”,這是因為,他們都沒有年滿50,其中絕大多數都是二三十歲。“在貴州赤水,我們到了袁咨桐的故居。為了到達這裡,我們先乘飛機,再轉汽車,在交通如此發達的今天,依然花費了十幾個小時的時間。很難想像,在這么偏僻的山區里,90多年前,一位僅有13歲的少年,在進步老師的帶領下,走出了大山,在馬列主義的感召下,奮起自強,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國家的命運。”《致未來書》總導演張浩說,“追尋著他們的足跡,挖掘湮沒於時間長河中的故事,弘揚他們的精神,這是作為後來者的我們,對他們表達敬意的方式。”
他們的生命終止在人生最絢爛的年華,讓人痛惜,更讓人感佩不已;他們用自己的青春熱血,證明了信仰的真實和力量,書寫了一曲信仰之歌。
他們的生命十分短暫,他們的精神穿透時空。

播出信息

首播日期:2016年7月3日―8日《探索發現》時段

相關事跡

雨花台革命烈士事跡
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後,把雨花台當成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的刑場,鄧中夏惲代英等無數優秀的中華兒女在雨花台被殺害。新中國成立後南京市政府在這裡建立了烈士陵園、革命烈士紀念碑和革命烈士事跡陳列館。雨花台烈士陵園依東崗和中崗而建。北側建花崗石陵門,門內為廣場。廣場南端有一巨型烈士群像雕塑。雕塑後即是當時國民黨殺害烈士的刑場之一,稱為“北殉難處”,在中崗的東麓和西麓,還有“東殉難處”和“西殉難處”。革命烈士紀念碑建在主峰山巔上,從雕像右側滑環陵大道而上,即可到達。原碑為奠基碑,碑上“死難烈士萬歲”六字是集毛澤東書跡而成。新建的紀念碑碑體上“雨花台烈士紀念碑”八個大字由鄧小平題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