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

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

《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是2009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邱勇、王以明。

基本介紹

  • 書名: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
  • 作者:邱勇 王以明
  • 出版社:人民軍醫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年10月1日
  • 頁數:525 頁
  • 開本:16 開
  • ISBN:7509129354, 9787509129357
  • 語種:簡體中文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序言,

內容簡介

《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內容簡介:近年來脊柱外科手術技術和影像學技術的發展令脊柱脊髓畸形的診治獲得長足的進步,但脊柱脊髓畸形的多樣性及其病因的複雜性令其診斷和治療仍然較困難。編者在總結自己長期大量的臨床實踐經驗和相關研究的基礎上,廣泛汲取國內外最新成果和經驗,編撰了這本《脊柱脊髓畸形一影像學與臨床》。全書500餘頁,分為兩大部分22個章節,共涉及100餘種脊柱疾患。第一部分著重介紹各類脊柱脊髓病變與畸形,包括脊柱先天性畸形、發育性畸形、各類綜合徵性疾病導致的脊柱畸形(結締組織疾病、代謝性疾病或神經肌肉源性疾病),以及罕見疾病合併的脊柱脊髓畸形,疾病年齡跨越嬰幼兒、青少年、成人以及老年退變性疾患;第二部分討論脊柱腫瘤及腫瘤樣病變與畸形。《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突破傳統教科書以文字描述為主、難於理解的缺點,以大量的影像學資料為主,並對相應疾病的流行病學資料、臨床表現、影像學特徵、臨床診斷和治療方法作精煉的描述,輔以相關的病理學資料,內容直觀易懂,實用性強,適合各級骨科、影像科、神經科醫師及其他相關專業人員閱讀參考。為了與國際上脊柱外科臨床研究和病例討論要求相接軌,《脊柱骨髓畸形:影像學與臨床》中所有的脊柱X線片(除特殊註明外)均為後前位片,即:X線片的左側即為患者的左側,右側即為患者的右側。另外,所有脊柱腫瘤病例、脊柱感染病例均有手術病理證實。

圖書目錄

第一部分 脊柱和脊髓病變與畸形
第1章 脊柱胚胎學
第2章 神經系統發育異常
第一節 Chiari畸形
第三節 先天性皮毛竇
第四節 皮樣囊腫和表皮樣囊腫
第六節 椎管內畸胎瘤
第七節 脊髓縱裂
第八節 腸源性囊腫
第九節 椎管內脂肪瘤
第十節 骶前脊膜膨出
第十一節 蛛網膜囊腫
第十二節 脊神經根周圍囊腫
第十三節 Currarino綜合徵
第3章 骨骼系統發育異常
第一節 先天性脊椎形成障礙
第二節 先天性部分脊椎重疊
第三節 先天性脊椎分節不良
第六節 先天性脊柱前凸
第七節 先天性椎管狹窄
第九節 骶骨發育不良
第十節 脊柱裂
第十一節 先天性寰樞椎脫位
第十二節 先天性齒狀突發育不良
第十三節 先天性寰枕融合
第四節 先天性寰椎後弓缺如
第五節 先天性多節段神經中央聯合不連
第十六節 顱底凹陷症
第十七節 先天性高肩胛症伴脊柱側凸
第十八節 顱鎖骨發育不全伴脊柱側凸
第4章 胸廓發育不良綜合徵
第5章 脊柱側凸概述
第一節 脊柱側凸術語
第二節 軀幹脊柱平衡評估
第三節 脊椎旋轉評估
第四節 脊柱側凸的影像學評估
第五節 生長潛能評估
第六節 脊柱側凸術後假關節
第七節 脊柱側凸術後失代償
第八節 脊柱側凸後路術後曲軸現象
第6章 特發性脊柱側凸
第一節 特發性脊柱側凸自然史
第二節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Lenke分型系統
第三節 青少年特發性脊柱側凸的PUMC分型系統
第7章 青少年腰椎崩裂和(或)滑脫伴脊柱側凸
第8章 休門氏病
第9章 神經肌源性脊柱側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Chiari畸形和(或)脊髓空洞伴脊柱側凸
第三節 脊髓脊膜膨出伴脊柱側凸
第四節 大腦性癱瘓伴脊柱側凸
第五節 Friedreich共濟失調伴脊柱側凸
第六節 脊髓灰質炎伴脊柱側凸
第七節 進行性神經性腓骨肌萎縮症伴脊柱側凸
第八節 脊肌萎縮症伴脊柱側凸
第九節 先天性多關節攣縮症伴脊柱側凸
第十節 進行性肌營養不良伴脊柱側凸
第10章 成人脊柱畸形
第一節 成人特發性脊柱側凸
第二節 成人退變性脊柱側凸
第三節 退變性胸腰椎/腰椎後凸
第四節 成人腰椎平背綜合徵
第11章 神經纖維瘤病合併脊柱側凸
第一節 I型神經纖維瘤病
第二節 Ⅱ型神經纖維瘤病
第12章 結締組織疾病合併脊柱側凸
第一節 馬方綜合徵與類馬方綜合徵
第二節 Ehlers—Danlos綜合徵
第三節 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不良
第四節 脊柱纖維結構發育不良
第五節 成骨不全
第13章 黏多糖貯積症合併脊柱側凸
第14章 骨軟骨發育不良合併脊柱側凸
第15章 腫瘤或腫瘤樣病變合併脊柱側凸
第16章 強直性脊柱炎合併脊柱畸形
第一節 強直性脊柱炎胸腰椎或腰椎後凸畸形
第二節 強直性脊柱炎頸椎後凸畸形
第三節 強直性脊柱炎伴寰樞椎半脫位
第四節 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伴病理性骨折
第五節 強直性脊柱炎後凸畸形伴椎間盤炎
第17章 其他原因導致的脊柱畸形
第一節 類風濕關節炎伴發寰樞椎半脫位
第二節 陳舊性胸腰椎骨折伴發後凸畸形
第三節 外傷性脊髓空洞症和脊髓囊腫
第四節 脊柱結核伴發後凸畸形
第五節 醫源性脊柱後凸畸形
第六節 瘢痕攣縮性脊柱側凸
第七節 褐黃病伴發脊柱側凸
第八節 青少年腰椎間盤突出症伴發脊柱側凸
第九節 兒童脊柱骨折後伴發脊柱側凸
第十節 兒童腰椎間盤炎伴發脊柱側凸
第二部分 脊柱和脊髓腫瘤及腫瘤樣病變與畸形
第18章 脊柱腫瘤概述
第19章 骨結構腫瘤
第一節 血管瘤
第二節 骨樣骨瘤
第三節 成骨細胞瘤
第五節 骨巨細胞瘤
第六節 骨軟骨瘤
第七節 軟骨肉瘤
第八節 骨肉瘤
……
第20章 神經組織腫瘤
第21章 神經附屬組織腫瘤
第22章 轉移性腫瘤

作者簡介

王以朋,1 956年7月出生於吉林省長春市。1 982年畢業於白求恩醫科大學,畢業後分配至北京協和醫院工作。1989-1991年在美國肯德基州立大學醫學院Shriners醫院,完成Fellowship培訓。1991-1995年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醫學院骨科和生物力學實驗室進行基礎研究,完成博士後訓練。現任北京協和醫院副院長、教授、博士生導師。
自工作以來及在美國學習期間,一直致力於脊柱側凸、後凸的矯形、側凸分型、選擇性融合、胸腰彎/腰彎前路與後路矯形效果比較、上胸彎的識別與處理等方面的研究。在骨科常見病、多發病及疑難病的診斷和治療方面具有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擅長脊柱外科、關節外科及骨質疏鬆症的臨床診治。對脊柱側凸、後凸的臨床診治;脊柱腫瘤的切除固定:脊柱結核的治療;脊柱骨折椎管狹窄、脊柱滑脫的減壓、復位、內固定;頸椎病以及腰椎問盤突出症等各種脊柱疾病的治療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經驗。
學風嚴謹,勤於鑽研,先後在國際著名脊柱外科雜誌“Spine”及國內多種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評述1 00餘篇。參加編寫《骨科手術學》(第3版)《脊柱外科新手術》(第1版、第2版)《骨科效率手冊》、《關節疾病怎么辦》、《脊柱側彎外科學》等多部著作。兼任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骨科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北京骨質疏鬆學會副主任委員、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脊柱學組委員、骨質疏鬆學組副組長、AOSpine中國理事、SDSG中國部成員等。是中華骨科雜誌、中華外科雜誌、J of Orthopedicsurgety and Reseatch等多刊編委。作為項目負責人主持國家級及省部級科研項目多項,對特發性脊柱側凸、早發性脊柱側凸等疾病進行了深入研究。作為主要參與人,曾榮獲國家級及省部級科技獎項多項。已培養多名研究生。
邱勇,男,1960年出生,1988年畢業於蘇州醫學院獲碩士學位,1989年赴法國留學,師從Cot rel和Dubousset兩位現代脊柱外科學界大師。1997年回國後在南京鼓樓醫院創建了脊柱外科,現任鼓樓醫院骨科、脊柱外科主任,南京大學醫學院博士生導師:兼任美國脊柱側凸研究會會員(SRS)、國際CD脊柱外科學會會員(Groupe InternationaI CD)、國際脊柱功能重建學會會員(SAS)、法國脊柱側彎研究會會員(G roupe dEtude ScoIiose de France)、中國醫師協會骨科醫師分會副會長、中華醫學會骨科學分會常務委員、中國康復醫學會脊柱脊髓損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等學會任職,以及《European Spine Jou rnal》(歐洲脊柱外科)雜誌編委、《spi ne》脊柱(中文)雜誌副主編、《中國脊柱脊髓雜誌》副主編、《中國骨與關節外科》雜誌副主編、《中華骨科雜誌》常務編委、《中華外科雜誌》編委等社會任職。 邱勇教授長期從事脊柱外科臨床和基礎研究工作。在國內外發表多篇高質量學術論文,其中SCl收錄論文2 7篇:參編專著2 6部。獲得中華醫學科技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教育部提名國家科技進步獎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4項,市級科技進步獎3項,江蘇省醫學新技術引進獎9項。結合中國國情對脊柱側凸三維矯形技術作了符合中國患者的技術改進,尤其在特發性脊柱側凸發病機制的研究中獲得豐碩成果,受到國際學術界高度關注。自歸國12年來已為全國各地的近4 000餘名患各種高難度脊柱疾患的病人進行了矯形手術,獲得滿意療效。積極參與社會公益和慈善事業,為邊遠貧困的殘疾兒童提供免費治療和不計費用遠赴西藏、內蒙、廣西等地進行慈善手術。先後榮獲“中國醫師協會第二屆中國醫師獎”“全國勞動模範、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等光榮稱號,許多事跡被中央電視台、江蘇電視台、健康報、楊子晚報等主流媒體廣泛報導。

序言

近年來脊柱外科尤其脊柱畸形外科矯治水平不斷提高,脊柱外科相關腫瘤及腫瘤樣病變的診斷和治療也取得長足進步.脊柱畸形和腫瘤這兩類疾病尤其注重術前的影像學評估,同時隨著CT和MRI的更新換代,脊柱外科的影像學診斷手段得到迅速發展。因此一本將脊柱畸形和腫瘤的影像學與臨床緊密結合著作必定會對脊柱外科醫師、影像診斷醫師、神經內外科醫師、腫瘤科醫師、放療科醫師的臨床工作有極大的指導價值。
本書著重突出影像學的評估和診斷,為了方便讀者理解、記憶,對疾病的描述更加直觀、形象,此書對每種疾病均配上圖片和說明來描述其影像學特徵性表現,因而此書500餘頁,有一半篇幅是圖片構成;在此基礎上,綱要式地列出對臨床套用有直接指導價值的病因學、診斷與鑑別診斷、臨床表現、自然史與預後、治療方法,使得讀者在短時間內對某一疾病有一個全面系統的認識。本書從脊柱外科和影像學臨床醫生的角度來解讀各種脊柱疾病的影像學特徵.更重要的是書中還同時提出各種評估方法和影像學特徵的臨床實際意義,這樣的一次嘗試目的就是想讓這本書成為臨床醫生和影像診斷醫生的一本工具書;臨床醫生可以把它當作一本影像學圖譜;影像診斷醫生可以把它當作臨床指導手冊。
作為一本注重影像學直觀表現的臨床指導專著,編者在籌劃之初就認識到影像學資料的廣泛、全面、系統和圖片高質量的重要性,以及脊柱畸形自然史的長期追蹤和矯治的遠期隨訪對臨床經驗積累的巨大幫助。為此編者用數十年的時間精心收集整理了一個脊柱外科多媒體臨床資料庫,目前已包含6 000餘例各類脊柱疾患影像學和臨床資料,本書圖片素材均來自這一資料庫。所以在這本書中,讀者可以看到很多非常珍貴和少見的影像學資料,如特發性脊柱側凸5 0年的自然史追蹤和世界文獻報導不超百例的Gorham病伴脊柱側凸。水滴石穿,集腋成裘,希望編者的點滴積累能對讀者的臨床工作有所幫助。
為了保證本書的公正、客觀和科學,本書還邀請了在脊柱外科領域擁有極高造詣的邱貴興院士作為主審,他高屋建瓴、精益求精、一絲不苟的審閱和修改保證了本書較高的學術水準,在此筆者表示由衷的感謝!
在本書的編寫和配圖過程中.南京鼓樓醫院和北京協和醫院脊柱外科的同仁傾注了大量寶貴的精力、時間和智慧,尤其是馬薇薇醫師,沒有她日積月累、不畏繁瑣對每例手術病例細緻地收集整理.本書無法成文。殷剛、陳文俊、李衛國醫師及邵翔博士也做了不少工作,我們對他們的辛勤付出和支持萬分感謝!
此書是筆者和全體編委數十年的心血和經驗總結,修改十餘次,歷時三載方與讀者見面,一方面是由於編者工作的耽怠,另一方面也是想把此書做到儘量精緻完美。由於才疏學淺,此書如還存在瑕疵和錯誤,敬請指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