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古城

聚古城

《聚古城》:又名《古城會》,劇情以《三國志平話》中“古城聚義”和“斬蔡陽”兩節為素材,著名川劇曲目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聚古城》
  • 又名:《古城會》
  • 劇種:川劇
  • 素材:“古城聚義”和“斬蔡陽”兩節
戲曲淵源,戲曲雕塑,

戲曲淵源

《聚古城》:《關雲長古城聚義》,簡稱《古城會》,作者不詳,原作已佚,現演劇本為後人新作。劇情以古城聚義”和“斬蔡陽”兩節為素材。元時亦有《斬蔡陽》的劇目,在《三國志平話》中“斬蔡陽”與“古城聚義”緊相連屬,《古城會》《三國志平話》中“和《斬蔡陽》是一本戲中不同兩折。
三國故事改編成戲曲在舞台上演出最早可追溯到隋代,據《大業拾遺記》載,煬帝(604—618)敕學士杜寶修《水飾圖經》15卷,在曲江池大會群臣觀看,其中屬於三國故事的有5出。唐玄宗李隆基始創梨園,三國故事的劇目更加增多。北宋時有種影戲(疑為現今的皮影戲),即有關羽形象的出現。宋人張來(1054—1114)所著《明道雜誌》中記載:“京師有富家子,少孤專財,群無賴百方誘導之。而此子甚好看弄影戲,每弄至斬關羽,輒為之泣下,囑弄者且緩之。”元人陶宗儀所著《南村輟耕錄》中稱,金院本有《大劉備》、《赤壁鏖兵》、《罵呂布》、《襄陽會》等6種三國戲,每出戲中都有關羽的形象。進入元代,雜劇逐漸成為文學領域裡的主流,三國戲當是雜劇中的重要一類。據《元曲選》等古籍記載,以三國故事編寫的雜劇約60多種,而以關羽為主角且屬名家創作的就有10多種。

戲曲雕塑

雕塑“古城會”(局部),又名《聚古城》,取材於《三國演義》。關羽身陷曹營,三次請辭於曹,曹操不允。關羽只好掛印封金,保護二嫂闖過五關奔古城而去。曹將蔡陽領兵緊緊追殺,張飛拒不開城,聲言助鼓三通,先斬蔡陽,然後弟兄才能相見。關羽力斬蔡陽於馬下,張飛開城迎入,賠禮認罪,桃園弟兄又得聚會。
此幅雕刻作橫幅對稱性構圖,左右各雕戰馬一匹。馬上兩員大將,右面張飛圓眼怒睜,頜下滿是虬髯,手執“丈八蛇矛”;左面關羽紅臉,丹鳳眼、臥蠶眉,美髯飄灑胸前,手執單刀,正揮左臂作制止狀,毫無迎戰之態。雕刻藝人對關張二位大將的神態、衣著、戰馬、各執兵器刻畫細膩準確,馬前有二小卒在廝殺,其他陪襯人物均顯露局部,僅作為一種物象來充填畫面,起到豐滿、均衡的審美效果。雕刻藝人在《古城會》的情節處理上,顯然參照了《三國演義》的描寫,人物造型卻依照戲曲舞台的人物裝扮。此雕刻於萬源縣柳黃村張建成墓陪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