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

耳穴

耳穴就是分布於耳廓上的腧穴。也叫反應點、刺激點。當人體內臟或軀體有病時,往往會在耳廓的一定部位出現局部反應,如壓痛、結節、變色、導電性能等。利用這一現象可以作為診斷疾病的參考,或刺激這些反應點(耳穴)來防治疾病。

耳與臟腑經絡有著密切的關係。各臟腑組織在耳廓均有相應的反應區(耳穴)。刺激耳穴,對相應的臟腑有一定的調治作用。刺激耳穴的主要方法有:針刺、埋針、放血、耳穴貼壓、磁療、按摩等。人體某一部分有病時,就會反應在耳郭的一定部位上,這些部位就是耳針治療的刺激點,統稱為耳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耳穴
  • 外文名:auricular point
  • 讀音:ěr xué
  • 釋義: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區域
讀音,釋義,部位,療法,配圖,注意,

讀音

耳穴
ěr xué

釋義

(auricular point)是指分布在耳郭上的一些特定區域。

部位

20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加強了耳穴的研究與套用,耳穴治療的適應症不斷擴大,已由幾十種發展到100多種,耳針麻醉在中國針刺麻醉領域中占有相當比重。1982年中國成立了耳針協作組,1987年成立了全國耳穴研究會。1992年,發布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耳穴名稱與部位”。按GB/T13734-92國家標準,耳穴為91個。
耳穴分布規律與面頰相應的穴位在耳垂;與上肢相應的穴位在耳周;與軀幹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體部;與下肢相應的穴位在對耳輪上,下腳;與腹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艇;與胸腔相應的穴位在耳甲腔;與消化道相應的穴位在耳輪腳周圍等。

療法

毫針法:以直徑0?32毫米、長度13毫米毫針,直刺(也可根據耳穴部位的特點和病情需要進行斜刺或橫刺)相應耳穴,深度以4~8毫米有感覺即可。進針前須先行常規消毒,術者右手拇、食、中指持針,左手拇、食二指固定耳廓,取穴進針。進針後,小幅度捻轉或提插,並留針,留針時間根據需要決定(見毫針)。最後出針,並壓迫片刻,以免出血。②皮內針法:先將耳穴部皮膚常規消毒,然後將撳針埋於耳穴處,再在埋針處貼一小塊膠布(見皮內針)。③三棱針法(見三棱針)。④皮膚針法(見皮膚針)。⑤艾條溫和灸法(見艾條灸)。⑥敷貼法:一般用中藥王不留行子敷貼,也可用白芥子、急性子、綠豆等。也有用磁珠(磁鐵粉製成的圓珠)的。先行常規消毒,左手托住耳廓,右手用止血鉗將粘有上述圓形顆粒物的膠布對準所選耳穴貼壓,並用手指輕壓耳穴1~2分鐘。一般留壓3天,每天上、下午由患者自行輕壓敷貼部位各一次,每次1分鐘左右。此外,還有在耳穴上進行按摩、電針、磁療、藥物注射、雷射照射等方法。

配圖

1.耳中(膈) HX1
定位:耳輪角處,即耳輪1區。
套用:血虛血瘀血熱引起的皮膚疾患,頑固性的皮膚瘙癢、蕁麻疹。
2.直腸HX2
定位:耳輪腳棘前上方的耳輪處。
套用:便秘。
3.耳尖HX6、7
定位:耳廓向前對摺的上部尖端處。
套用:頭面五官科各種急性炎症,如麥粒腫目赤腫痛,咽喉腫痛,面神經炎,蕁麻疹,濕疹,痤瘡,皮膚瘙癢等。
4.風溪SF1、Zi
定位:耳輪結節前方,指與腕之間,耳舟1、2處交界處。
套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蕁麻疹,濕疹;指掌角化症;痤瘡。
5.交感 AH6a
定位:耳輪下腳的末端與耳輪交界處。
套用:植物神經功能紊亂諸證,失眠,多汗,顏面潮紅等。
6.子宮(內生殖) TF2
定位:在三角窩前1/3的凹陷處。
套用:月經不調,痛經,閉經,崩漏;白帶過多,盆腔炎黃褐斑,痤瘡;肥胖。
7.神門TF4
定位:三角窩內,對耳輪上下腳分叉處稍上方。
套用:失眠,多夢,心煩,疲憊;頭痛、面痛、齒痛;蕁麻疹,濕疹,瘙癢;戒斷綜合徵
8.盆腔TF5
定位:在三角窩後3/1的下部。
套用:帶下病,盆腔炎、附屬檔案炎。
9.腎上腺TG2P
定位:耳屏游離緣下部尖端。
套用:低血壓,氣血不足,面色晄白,頭暈眼花。過敏性皮膚病
10.皮質下 AT4
定位:對耳屏內側面。
套用:神經衰弱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神經性頭痛;身體虛弱。
11.對屏間 AT1、2、4i
定位:對耳屏游離緣的尖端。
套用:皮膚過敏、皮膚瘙癢。
耳穴穴位示意圖耳穴穴位示意圖
12.口 CO1
定位:耳輪腳下方前1/3。
套用:面癱。口腔炎,口角炎,口周痤瘡。
13.胃 CO4
定位:耳輪腳消失處。
套用:消化不良,腹脹;失眠、口臭;痤瘡,酒糟鼻;肥胖。
14.大腸CO7
定位:耳輪腳上方的前1/3處。
套用:便秘;肥胖;痤瘡。
15.腎 CO10
定位:對耳輪下腳下方的後部。
套用:早衰,脫髮;神經衰弱月經不調
16.肝 CO12
定位:耳甲艇的後下部。
套用:月經不調,痛經,經前期緊張症更年期綜合徵,癔病;黃褐斑,痤瘡。
17.脾 CO13
定位:耳甲腔的後下方。
套用:脾胃虛弱,氣血不足,形容失養枯萎;便秘,腹瀉,食欲不振;白帶過多,崩漏。
18.心 CO15
定位:耳甲腔正中凹陷處。
套用:神經衰弱;口舌生瘡,聲音嘶啞;癔病。
19.肺 CO14
定位:耳甲腔中央周圍。
套用:聲音嘶啞,咽喉炎;皮膚瘙癢,蕁麻疹,痤瘡,扁平疣;便秘。
20.三焦CO17
定位:耳甲腔底部,內分泌內側,耳孔外。
套用:便秘,腹脹;單純性肥胖。
21.內分泌 CO18
定位:耳甲腔底部,屏間切跡內。
套用:月經不調,痛經;更年期綜合徵;肥胖;黃褐斑,痤瘡。
22.面頰LO5、6i
定位:耳垂第5、6區交界線周圍區。
套用: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癱,面痛;痤瘡,黃褐斑,扁平疣

注意

除必須注意有關治療的各事項外,主要須防止耳廓感染和暈針。①針具、藥子、磁珠等器具必須嚴格消毒,耳穴局部皮膚常規消毒。②出針時,在局部塗以2.5%碘酒。如有出血,可先壓迫止血,再擦碘酒。③夏季敷貼藥子、磁珠時,耳穴不宜過多,時間不宜過長。④換貼藥子時,休息一天為宜,將耳部膠布膏痕跡擦淨,以免皮膚感染。⑤用皮內針三棱針皮膚針等刺激耳穴後,儘量不要淋洗耳廓局部。⑥如治療後耳穴局部紅腫、破損,或伴有少量滲出,則為耳廓皮膚感染。嚴重時可出現局部化膿、紅腫熱痛,伴惡寒發熱、血白細胞增加,為耳廓軟骨膜炎,需進行及時處理。皮膚感染可照射氦—氖雷射;或用清熱解毒中藥內服、外洗。耳廓軟骨膜炎可用艾條灸大椎、曲池或耳穴局部;積膿者應配合排膿方法;炎症顯著者可用抗生素或清熱解毒中藥。  適應範圍 ①各種疼痛性病症,如軟組織損傷、手術後疼痛、頭痛、面痛、脅痛、蛇丹、腰腿痛、關節痛。②各種內臟病症,如眩暈、失眠、陽痿、遺精月經不調、哮喘、泄瀉、便秘、癭、消渴、肥胖、小兒遺尿。③各種熱病,如感冒、百日咳丹痧瘧疾、痢疾等。④皮膚病和五官病,如風疹、濕疹、目赤腫痛、牙痛、口瘡、耳內流膿乳蛾、喉痹等。此外,還可用於戒菸、戒酒、戒毒和催產、催乳等。其中有許多病症可單獨用本療法,有的則宜配合其他療法進行治療。耳針療法還可用於外科手術麻醉(見針刺麻醉)。  禁忌症 ①外耳濕疹、潰瘍、凍瘡潰破等情況不宜用。②嚴重器質性疾病,如高度貧血、心臟病等不宜用。③婦女懷孕期間須慎用,有習慣性流產史的孕婦當禁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