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條灸

艾條灸,灸法之一,又稱艾卷灸。是將艾條點燃後置於腧穴或病變部位上進行熏灼的方法。也可在艾絨中加入辛溫芳香藥物製成藥物艾條,稱藥條灸。該法使用簡便,效果良好,為目前臨床所常用。艾條灸法已發展成純艾條灸、藥物艾條灸、隔藥灸和無煙艾條灸4種。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moxa stick  moxibustion
  • 就診科室:中醫科
作用及適應證,艾條的製作,施灸方法,與針灸的關係,

作用及適應證

灸法的作用有:
1.溫通經絡、祛除寒邪
可用治寒邪所致疾患。
2.引導氣血
有升提中氣或引氣下行,可治中氣下陷、肝陽上亢之證。
3.回陽固脫、補氣固本
治陽氣虛脫證。
4.行氣活血、散瘀消腫
能治療各種痛證和寒性癤腫等。灸法對慢性病、虛寒等證較為適合,如久泄、痰飲、水腫、痿證、痹證、腹痛、胃痛、陽痿、遺尿、疝、虛勞,崩漏、陰挺、中風脫證、外科陰疽、瘰癧、癭瘤等。

艾條的製作

1.無藥艾條
將艾絨24克平鋪在26厘米長、20厘米寬的桑皮紙(或質地柔軟而堅韌的細棉紙)上,捲成直徑1.5厘米的圓柱形,越緊越好,用膠水封口而成。有市售者。
2.藥物艾條
常用的有兩種處方:雷火神針處方(《針灸大成》)由沉香、木香、乳香、茵陳、羌活、乾薑、穿山甲、麝香少許組成;太乙神針處方(通用方),由硫磺、麝香、乳香、沒藥、松香、桂枝、杜仲、枳殼、皂角、細辛、川芎、獨活、穿山甲、雄黃、白芷、全蠍組成。取其中一方,將藥研細末和勻。以桑皮紙一張鋪平,取艾絨24克、藥末6克均勻鋪在紙上,然後卷緊如爆竹狀,外用雞蛋清塗抹,再糊上桑皮紙一層,兩頭分別留空紙3厘米許,卷緊即成。

施灸方法

艾條灸一般分為懸起灸和實按灸兩大類。
1.懸起灸
是將艾條懸放在距離穴位一定高度上進行燻烤,而不使艾條點燃端直接接觸皮膚。懸起灸一般用無藥艾條,有時也可用藥物艾條進行熏灸。
(1)溫和灸將艾條燃著的一端與施灸處的皮膚保持3厘米左右距離,使患者局部溫熱而無灼痛。每穴灸20分鐘左右,以皮膚出現紅暈為度。對昏迷或局部知覺減退者,須隨時注意局部溫熱程度,防止灼傷。近今有各種灸療架,可將艾條插在上面,固定施灸。這種灸法的特點是,溫度較恆定和持續,對局部氣血阻滯有散開的作用,主要用於病痛局部灸療。
(2)迴旋灸即將點燃的艾條一端接近施灸部位,距皮膚3厘米左右,平行往復迴旋施灸。一般灸20~30分鐘。這種灸法的特點是,溫度呈漸涼漸溫互相轉化,除對局部病痛的氣血阻滯有消散作用外,還能對經絡氣血的運行起到促進作用,故對灸點遠端的病痛有一定的治療作用。
(3)雀啄灸將艾條點燃的一端對準穴位,似鳥雀啄米狀,一上一下地進行艾灸。多隨呼吸的節奏進行雀啄。一般可灸15分鐘左右。這種灸法的特點是,溫度突涼突溫,對喚起腧穴和經絡的功能有較強的作用,因此適用於灸治遠端的病痛和內臟疾病。
2.實按灸
即太乙針灸和雷火針灸。太乙針灸是用純淨細軟的艾絨及硫磺、麝香、乳香等藥物,平鋪在40平方厘米大的桑白皮紙,取24克預先製備的藥粉摻入艾絨內,緊捲成爆竹狀,點燃一端,用布數層(一般為7層)包裹之後,然後立即緊按於穴位或患處,進行灸熨。灸冷則再燃再熨,如此反覆7~10次即可。雷火針灸的製法、作用和操作方法等大致與太乙針灸相同,其不同之處是配方。

與針灸的關係

提起艾灸,對此不是很熟悉的人便會認為是針灸,其實艾灸是針灸的一個分支,針灸包括針刺和艾灸,都是通過刺激人體穴位來達到治病養生的目的,針刺屬於物理療法,而艾灸的材料是由具有“百草之王”和“還陽草”美稱的“艾草”所制,因此艾灸可起到藥性治療與物理治療的雙重作用。
艾灸屬於外部自然療法,基本沒有副作用。在民間流傳著“多年頑疾,艾灸除之”的說法,意思是說艾灸對治療陳舊性頑疾有出乎意料的效果。《外台秘要》十四卷中記載:“是以御風邪以湯藥、針灸、蒸熨,皆能愈疾至於火艾,特有其能,針,藥,湯,散皆所不及者,艾為最要。”所謂“針所不為,艾之所宜”所講的便是其中的道理。
針刺主要是通過針具刺激人體穴位,會使人產生酸、麻、脹、痛感,而艾灸療法則是靠點燃的艾柱或艾條在人體相應穴位薰灼灸烤,加上其本身的藥理作用,使人產生暢快輕鬆之感,因此,建議一些害怕疼痛者選擇艾灸療法。
長期進行灸療可起到固本正陽,祛病養生,扶正祛邪,延年益壽的功效,非常適合寒性體質壯陽養生,每逢立夏剛過,天氣逐漸轉熱,是艾灸養生的最佳時期。古人云:冬病夏治,正當此時。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