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姓

練姓

練(Liàn 練)姓源出自東姓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柴里(“柴”同寨,讀zhai),(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

基本介紹

  • 本名:練姓
  • 別稱:練氏
  • 民族族群:漢族
  • 起源年代:唐貞觀19年(公元645年)
  • 始祖練何 
  • 姓氏排名:251
  • 全國人口:47萬
  • 起源:伏羲後裔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練何
  • 相關名人練何,練子寧,練台生,練子喬
  • 堂號:河內堂 
  • 郡望河內郡 
  • 堂聯:河內家聲遠; 岐山世澤長。
  • 練誕節: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
  • 發源地:唐朝懷州河內縣(今沁陽市)
簡介,起源,受姓始祖,各地分支,遷徙分布,練氏名人,練何,練定,練玉姑,練子寧,練蕃榜,練貞吉,練國事,練恕,練鋼,郡望堂號,堂號,家譜文獻,字輩排行,練姓宗祠通用聯,五言通用聯,七言通用聯,十四言通用聯,練誕節,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

簡介

練
上海市其餘各區縣的練姓居民數量較少,據新編《寶山縣誌》和《上海縣誌》記載:練姓居民寶山全縣1戶,上海全縣5名。1989年夏江西省新淦縣博物館的楊館長來滬曾對筆者講過,在全國範圍內練氏聚居地僅發現在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鄉的黎民村和上海市嘉定區侯家灣兩處。原籍侯家灣的美籍華商練偉康先生來信告訴筆者,他在海外已闖蕩了數十年,到過許多國家和地區,僅在印度尼西亞和中國台灣島各見過1戶練姓人。
練
在福建省龍巖市武平象洞鄉洋貝、岩前鎮靈岩、楊梅、上墩聚集了很多姓練的 起碼超過4000人 他們都是客家人 ,在廣東惠州市、梅州興寧市有很多練姓的,其中惠州市惠城區大嵐鎮有相當大部分是練氏家族,此地也是練氏家族最先開拓,後面才有其它姓氏進入,此地河內堂宗祠有數十所,是練氏宗親聚集地之一。江西贛州、吉安等地也有少數練姓人群。享有豫東明珠的河南永城市練姓族人有萬餘人,但網路上暫無相關可考信息,但據當地練氏族人介紹,永城市北以"練"字開頭的村莊總計18個.而全市則有將近30個以"練"字開頭的村莊,大部分都是練氏族人。廣西容縣石寨鎮鴨塘村有練氏聚居地。
練
侯家灣練姓人編纂的清代《練氏宗譜》和清光緒嘉定縣誌》、民國《嘉定縣續志》內曾記載了練姓的來歷和練姓人在歷代的部分經歷。據記述,練氏始祖練何乃唐代一員武將,本姓東,詔與李勣將軍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中為朝廷立下戰功而被唐皇晉升官職並恩賜改姓練。練氏後裔在唐、宋直至明初的各個朝代中,都有人任官職。至明朝建文四年(1402年),在聚居江西新淦的練氏後裔中,有官至御史大夫的練子寧和時任嘉定縣令的練達(字大亨,乃練子寧侄兒)。因練子寧與方孝孺(時任侍講學士)等人在“靖難之變”中極力反對燕王朱棣入京師奪帝位自立為明成祖,被斷舌磷死,並誅滅九族(方孝孺被誅滅十族)。當時練、方兩姓人被到處追殺,少數僥倖逃避者也被迫隱居改姓。
單說嘉定縣令練達遭叔父株連被迫與妻沈氏投瀏河自殺前夕,曾將已懷孕的妾黃氏託付給部屬郭元宗照顧,隱居於今嘉定區封浜鎮紀家村北境。後來黃氏生了兒子,改姓侯名居練。之後,侯居練的後代人丁興旺,逐漸形成了侯氏大族,居住的村莊因地處河流灣角而被稱為侯家灣。侯居練曾對後代有過讀書後不要當官的教誨,所以從“靖難之變”到清朝前期的三百餘年期間,雖然練達的後裔中出了不少的舉人、秀才,甚至考取進士,都未當官,除了在家務農外,大多從事行醫、教書等生涯。至清代乾隆中期,朝廷曾為“靖難之變”中被明成祖迫害者進行平反,其中練達被追封為“節愍公”,練氏後裔紛紛恢複姓練,但侯家灣的村名仍保留至今。
《說文》解字練《說文》解字練
練、湅,讀音作liàn(ㄌㄧㄢˋ)
練
練姓
出自東姓,為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東何,因功賜姓練。據《姓苑》記載,唐代總管府錄事參軍練何本姓東,跟從李勣將軍征伐高句麗,獻火攻戰術,破遼東城有功,於貞觀年間被賜姓練,其後代相傳姓練,稱為練氏。練氏得姓始祖:練何。

起源

始祖東何, 世居河內縣,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夏曆十月,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易東為練。
練氏圖騰練氏圖騰

受姓始祖

東何。據《百家姓》中記載,練氏始祖東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東何智勇超群,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詔協助大將軍李勣出征高句麗。征戰中,東何獻火攻計,大破遼東城。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東何為岐山侯賜姓練氏,就這樣,東何改名叫了練何。這樣一算,練姓距今已有1359年了。練先生的老家福建武平縣洋背村,在《百家姓》中也有記載:“練氏東何公得姓後,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浦城縣仙陽鎮練村),又傳16代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傳至22代練詒嘉遷峽江縣三洲(今峽江縣水邊鎮),傳至28代練淵文,字豪,任寧化教諭,再次從江西入閩,適值贛寇蔡五九作亂,攻陷寧化,豪公率眷屬沿山區走避,遷居武平象洞鄉洋貝村(今洋背村)開基繁衍。”傳至32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州市梅縣區,後遷興寧市甘專村,嗣裔分布廣東興寧、紫金、惠陽區、惠東、陸河、河源、博羅增城區信宜、高州、鬱南、雲浮、新興、陽春、陽江、陽東、四會、廣寧、鶴山、中山、廣州等四十多個市縣。遷入深圳龍崗區坪山鎮的練姓人,就是入粵興寧練元龍的第五子練思寧的後裔。清乾隆年間46代練慶廷遷居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子孫繁衍已十餘代,遍及台、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故練氏後人奉東何為練姓的受姓始祖。
練何真像練何真像

各地分支

練氏世系:
唐代,練何(東何)得姓之後,其孫練友明從河南第一次入閩建州(今福建建甌境內)。
傳至第十六代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
傳至第二十二代練詒嘉遷江西峽江縣三洲。
傳至第二十八代練淵文,字豪,授寧化教諭,再次從江西入閩。適值贛寇蔡五九作亂,攻陷寧化,練豪率眷屬沿山區走避,遷居武平縣象洞鄉洋貝開基蕃衍
傳至第三十二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至明洪武初年,練氏後裔逐漸遷往廣東,有的落居在興寧龍歸洞,有的在廣東惠陽等地。
清乾隆年間,第四十六代練慶廷,字芳飛,翻越叢山峻岭,渡汪洋大海登入台灣台中遷居苗栗頭份,披荊斬棘,耕耘斯土。子孫繁衍已十餘代,遍及台、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氏族繁眾,如星之耀,祖德宗功,先後輝映。
清嘉慶年間,在武平象洞的練氏後裔練蕃榜,字在君,率兒子練兆科,二個孫子和族親四十餘人渡海,去台灣省台北縣石門鄉乾華村開基發展。至1971年,因該村建核能電站徵用,遂分道他遷台灣各地。
為紀念他們在台灣省開基,其祠堂聯曰:“台山連線岐山業,淡水長流淦水風”。“思我祖別井離鄉,由汀武而適台灣,闢土開疆,克儉克勤新世澤;囑爾曹守成創業,自士農以及工賈,繼志述事,毋忘岐淦舊家風。”
其中說,始祖練(東)何,世居河南河內(今河南沁陽),智勇超群,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將軍伐高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唐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農曆11月,唐軍征伐高麗,東何在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農曆5月甲申日率軍攻破遼東城,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故易“東”為“練”。
由此推算,練氏至今已有一千三百餘年歷史,族人已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練氏聚居地,現已出現練(東)何後裔五十七代。

遷徙分布

練氏源出伏羲之後,始自東不訾第96代嗣孫東何公。於唐初貞觀年間,東何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奉詔助李勣將軍出征高句麗,東何獻火攻戰術,破遼東城有功,賜姓練,並封岐山侯,世居懷州河內縣。故東何為練氏的受姓始祖。練氏東何受姓後,其孫練友明遷建州府(今福建浦城)開始,又傳十六代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傳至第二十二代練詒嘉時,遷到江西臨江府三洲(今江西峽江);又傳至第二十八世孫練淵文,字豪,任福建寧化教諭,再次從江西入閩。適值贛寇蔡五九作亂,攻陷寧化,練淵文率眷屬沿山區走避,遷居福建武平縣象洞鄉洋貝村(今洋背村)開基繁衍;又傳至三十二世孫練元龍,明朝初期遷至廣東梅縣,後又遷至興寧。
練淵文真像練淵文真像
練元龍為入粵興寧的始祖,歷經六百餘年,人口將近七萬人。而今深圳龍崗區坪山鎮的練氏族人,就是入粵興寧練元龍的第五子練思寧的後裔。由於練何世居河南河內縣(今河南沁陽),故練氏族人以“河內郡”為望。在福建省聚居有“河內郡”、“丹陽郡”、“建安郡”三個支系的練氏,依“丹陽郡”和“建安郡”兩支系提供的現存譜料,此兩郡均是練何的後裔,只不過是因遺失了遷入“丹陽郡”和“建安郡”以前的具體世系譜料,遂而以“丹陽郡”、“建安郡”立譜而已。
歷史上練姓的遷徙與分布
宋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餘人,主要分布於福建,江蘇,廣東一帶。明朝時期,練姓大約有1萬3千人,當時江西成為練姓第一大省,約居住了練姓人口的40%。其次分布於福建、江蘇、安徽、湖北等地。
當代練姓的分布與圖譜
當代練姓的人口大約有29萬,為第二百五十一位大姓姓氏,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023%。自宋朝至今1000年中,練姓人口增加率是呈V形的態勢。練姓的第一大省為廣東,大約占全國練姓人口的40%。練姓在全國主要分布於廣東、廣西,這二省區集中了練姓人口的78%。其次分布在四川、浙江、貴州、福建、江西、河南等地。練姓在人群中分布頻率示意圖表明:在桂黔瓊、粵湘大部、江西南部、閩浙交接地區、湖北西南、重慶南部、四川東南、雲南東部,練姓占當地人口的比例大約為0.09%以上,中心地區可以達到2%以上,其覆蓋面積約占國土總面積的15%,居住了大約8%的練姓人群。

練氏名人

練何

練氏祖先練氏祖先
練何,字子俊,本姓東,是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

練定

練定,又名練及柄,字公權,北宋人。嘉佑(1056~1063)年進士,調和州烏江尉,再除福州司理,時呂惠卿居喪溫陵,聞定名及還朝,薦之為流內銓主薄,以外艱歸。

練玉姑

練玉姑,練寯,五代時浦城人,時稱練氏夫人

練子寧

練子寧(1350~1403),名安,祖籍三洲(今江西省峽江縣水邊鎮黃家村)人。子寧英邁超群,洪武十八年(1385)以貢士廷試對策,力言強國富民之道,擢為一甲第二名(即榜眼)。初授翰林修撰。後任工部侍郎。建文年間(1390~1402)改任吏部侍郎,以舉賢薦能為己任,政聲斐然。1403年,燕王臨政,定號永樂,子寧因對朱棣奪侄皇位有異議,遂被誅並族全家。弘治年間(1498- 1505)王佑搜其遺文,取名《金川玉屑集》刊刻傳世。《明史》有傳,載《中國名人大辭典》和《中國文學家大辭典》。
練子寧真像練子寧真像

練蕃榜

練蕃榜,字在君,清嘉慶年間在武平象洞的練氏後裔。練氏族人特於原鄉茂林社區建一座兩層鋼筋水泥宗祠,以供子孫祭祀和懷念祖德。

練貞吉

練貞吉,字石林,練國事之第三子13歲補博士弟子員,清順治八年(1651年)拔貢

練國事

練國事,字君豫,今河南永城人,明萬曆十年(1582年)正月生。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授沛縣知縣,調任山陽知縣。

練恕

練恕,字辛福,號伯穎。廷璜之子(1821-1838)被稱為神童少年史學家。編有史學專著《後漢卿表》,《五代史地理考》、《北周公卿表》、《西秦百官表》四篇,被收進《二十五史補編》。少年患咯血病,英年早逝。

練鋼

練綱真像練綱真像
練鋼,字從道,長洲(今江蘇蘇州)人。由鄉舉進入國子監。累官御史。郕王監國,上中興八策。也先將入犯,言不可和議,不可南遷,惟有于謙石亨可以主管中軍。有才辨,急於功名。景泰改元,上言時政五事。巡視兩淮鹽政。應詔上言八事。次年出贊延綏軍務。五年(1454)巡按福建,與按察使楊珏互相攻擊,被貶為邠州判官。久之死。

郡望堂號

由於練何公世居河南河內縣(現為沁陽縣)故練氏立“河內郡”。在福建省聚居有“河內郡”、“丹陽郡”、“建安郡”三支系練氏。依據“丹陽郡”和“建安郡”兩支系提供的現存譜料,存疑終於解開,此兩郡均是何公後裔,只不過是因遺失遷入“丹陽郡”和“建安郡”以前的具體世系譜料,而以“丹陽郡”、“建安郡”立譜而已。
河內郡:古以黃河以北為河內,以南、以西為河外,這是晉國人的觀點。楚漢之際置河內郡,轄今豫北的西部,治懷縣(今河南省武陟西南)。西晉移治野王(今河南省沁陽)。隋於野王為河內縣。隋唐河內郡即懷州。元懷慶路。明清懷慶府。河內縣之名不變,常為治所。民國政府時,改河內縣為沁陽。
丹陽郡:①古楚國原在丹陽,即今湖北省秭歸東南。楚文王東遷至今湖北枝江西,仍名其地為丹陽。②丹陽(楊)縣,秦置,在今安徽省當塗東北,唐併入當塗。③漢置丹陽(楊)郡,治宛陵(今安徽省宣城),三國吳移治建業(今江蘇省南京),隋滅陳後廢。煬帝又以蔣州(今南京)為丹陽郡。
建安郡:今福建省建甌,東漢末分侯官縣置。孫吳分會稽郡置建安郡,以建安縣為治所。福建與浙江分治始此。以後建安郡漸縮小為今福建省西北部。隋唐以閩州、建州為建安郡。

堂號

河內堂:以望立堂,是練氏的總堂號,河內即是今河南省河內縣,為練氏的發源地。
丹陽堂:以望立堂。
建安堂:以望立堂。

家譜文獻

練氏宗譜,(明)練子寧纂修,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始修木刻活字印本。

字輩排行

浙江縉雲練氏字輩:“億萬千百謙恭懋德仁義禮智文忠信賢良方英俊高明清廉”。
浙江景寧河內堂練氏字輩:“明國文日元秉學時忠章溫良奕世昌”。
福建、廣東練氏字輩:“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順星公庭粵科伯積德家子孫奕餘慶富貴享榮華成爾予琦元中華漢朝廷儒曰文思廣世永仕天明”。
河北燕山練氏字輩:“秦喜富貴和華…代千孫榮通順志靖讓永興旺有來應祖盛宗起奕世桂昌隆慶暖玉諧富祿發祥承美景禮儀長輝積懋財詩書文采家聲秀昆仲常存澤遠揚”。
貴州鳳岡河內堂練氏字輩:“聖邦承顯守英希公師光大逺文家發起卋紹虞唐秉忠懐祖志軆國繼宗方興仁和孝友昭德永隆昌”。貴州省鳳岡縣第二十一世孫練紹基表。

練姓宗祠通用聯

五言通用聯

河內家聲遠;
練氏對聯練氏對聯
岐山世澤長。
——佚名撰練姓宗祠通用聯
此聯為練氏宗祠通用堂聯

七言通用聯

青丘集表忠傳世;
金川院立祀妥靈
——佚名撰練姓宗祠通用聯
上聯典指北宋人練定,字公權。著有《青丘集》。下聯典指明代江西峽江人練子寧,名安,字子寧,洪武年間進士,歷官修撰、左副都御史、工部侍郎,惠帝時官御史大夫,與方孝孺並受重用。燕王朱棣攻人京城搶奪帝位,他被捕,不願屈服,與全家人一起被殺。遺文被編為《金川玉屑集》,文學家李夢陽又立金川書院來紀念他。
台山連線岐山業;
淡水長流淦水風。
——佚名撰台灣省台北縣石門鄉茂林社區練氏宗祠聯(1)
祠祀此支練氏開基始祖練蕃榜,字在君,率兒一子兆科,二個孫子和族親四十餘人渡海,去台灣省台北縣石門鄉乾華村開基發展。氏族人特於原鄉茂林社區建一座兩層鋼筋水泥宗祠,以供子孫祭祀和懷念祖德。

十四言通用聯

思我祖別井離鄉,由汀武而適台灣,闢土開疆,克儉克勤新世澤;
囑爾曹守成創業,自士農以及工賈,繼志述事,毋忘岐淦舊家風。
——佚名撰台灣省台北縣石門鄉茂林社區練氏宗祠聯(2)
全聯典指練氏始祖東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智勇超群,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詔與李勣將軍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有功,貞觀十九年(645年),唐太宗以“精練軍戎”封公為岐山侯賜姓練氏,故易“東”為“練”。受姓始祖練何公,為了讓子孫後代記住練氏由來,特將李勣將軍的讚詞:“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作為子孫輩行詩。在族譜上可以看到:何生舜、舜生友、友生賢、賢生裔、裔生岐、岐生山、山生侯、侯生第……的記載。

練誕節

練姓是我國的姓氏之一。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47萬,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第251位。唐太宗在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以“精練軍戎”賜東何姓練,封岐山侯。從公元645年農曆十月廿三日起,華夏大地、中華歷史上便有了練姓,練氏一脈相傳至今,已經1370年。練氏宗親定每年農曆十月廿三日為公祭練何將軍日,此日可簡稱為“練誕節”。
據練氏宗親會訊息說: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日,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練誕節”活動;這一天,他們還要選派宗親代表,不遠萬里來到河南省焦作市的沁陽市神農山,舉行“練誕節”相關紀念活動。

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

2015年7月12日,江蘇東台練海兵、河南永城練冰倩,赴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他們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徐國慶、張聯防、劉中平、馬學鋒、張曉忠、杜寶、何趁鳳和張珍10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尋練何墓。並在三尖山尋找2世練舜麒練舜麟、4世練賢開的墓地,在芝嶺尋找3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4世練賢相及5世練裔聰夫人江氏的墓地。
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
這是練氏後裔第六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2005年6月3日,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練天漢、副會長練雨松、秘書長練其林和練洪金一行4人首赴沁陽尋根問祖的起因,是練何第53世後裔練其林(廣州市人)依據《練氏族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葬縣西北20餘公里的紫金壇(1999年更名為神農壇)上,2世及旁3世、4世、5世,葬三尖山、芝嶺”,但是到沁陽市公安局查閱戶籍,未發現有練姓人名存在。2007年7月3日,二赴沁陽尋根的是練其林和練觀城,他倆在市志辦,查閱《懷慶府志》、《沁陽市志》等文獻資料,儘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找到了有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均在今沁陽市紫陵鎮內)名字的記載,與練氏譜載相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練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他倆登上紫金壇,表達了尋根幽思。2014年2月2日,三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曰東、練曰林、練曰南、練文貴、練錦浩、練文燕、練文芳、練文秀、練思甫、練思辰、練思源、練思均、練俊傑、練絲帛和練絲柬15人。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四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湅繒練時日練貞辰練絲帛練其素一行5人,2015年3月22日,五赴沁陽尋根的有四川大竹練易林,他們到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
河內紫金壇練何將軍墓河內紫金壇練何將軍墓
據悉,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徐國慶、杜寶、蘇玉棟、董亞平、馮師飛、鄭文亮、秦小明、申順、張聯防和朱小雨11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2015年3月22日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郭世河、申順、董亞平、趙磊光、徐國慶、、劉中平、吳天福、杜寶、楊軍、梁紅、任玉環、張麗萍、楊三元、馬學鋒和他兒子等19人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公祭練何。
“練誕節”練氏宗親赴神農壇公祭練何“練誕節”練氏宗親赴神農壇公祭練何
練氏從何來?上溯千年,大唐初始,練何將軍之後裔也。練何謂誰?伏羲苗裔,東不訾九十六代子孫也,唐貞觀時,任總管府錄事參軍,隨唐太宗征伐高句麗,獻火攻策,焚遼東城,破敵城垣,聲振夷邦,居功至偉。唐太宗念其功績,以“精練軍戎”,賜姓練氏,封岐山侯。李勣佳贊: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練何以讚詞為字,為子孫續輩,依次為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以昭祖德,永續家風。巍巍紫金壇,紫霧嵐煙,練何仙逝之地;挺挺鶴松,凜然蒼穹,練何崢嶸之氣象。河內家聲遠,岐山世澤長,天下一練,同祖同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