練何故居

練何故居

練何,(公元598年戊午至公元668年戊辰),字子俊,本姓東,乃伏羲後裔。粵稽洪荒甫辟,生民渾噩,姓氏未著。自太昊嗣興帝,號伏羲,伏羲氏以木德王其姓風氏。民之有姓,實自此始。厥裔羲仲帝堯時,命掌東方,青陽之令,易風姓為東方氏,取義青陽,曾稱濟陽為郡。東方氏三傳有東不訾者,蓋帝舜七友中人,居太原墟,因帝呼為東友,即更其覆,而仍相傳為東,由居太原,故又易其郡為太原。東不訾九十六代嗣裔東何,乃漢仕郎中涇州東富公二十七代元孫,本貫河北道懷州河內縣趙栿里(今河南省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以河內為郡。公智勇超群,於唐貞觀時為總管府錄事參軍,貞觀十八年(公元644年)十一月庚子日(農曆十一月三十日),詔與李勣伐高句麗,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五月甲申日(農曆五月十七日),獻火攻策遼東城,(史書又稱遼州)遂破之,有功回朝,於貞觀十九(645)年十月戊午日(農曆十月廿三日),在臨渝關的漢武台刻石記功會上,唐太宗以“精練軍戎”之譽,賜姓練,封岐山侯,封三世恩榮世襲騎尉將軍。欽差大臣兵御尚書大總管李勣贊曰拜題:“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練公趙氏夫婦生育二子:練舜麒,練舜麟。麒襲職騎尉將軍。麒公有友欽、友明、友文、友思四子,欽公襲職騎尉將軍。欽公子賢相,亦襲職騎尉將軍。

基本介紹

記載,紀念碑,落成,

記載

據《練氏族譜》記載,到河南省沁陽市尋根。《練氏族譜》記載:“練何世居懷州河內縣”,即今河南省沁陽市,葬縣西北邊20多公里外的“紫金壇”上(即今神農壇),二世及旁三世、四世,“葬三尖山、芝嶺”,沁陽市有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練氏後人查閱《懷慶府志》、《沁陽市志》等文獻資料,發現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三地均在今沁陽市紫陵鎮境內,與《練氏族譜》記載相符。始祖練何葬河內縣紫金壇,河內縣三尖山葬2世練舜麒練舜麟、4世練賢開,河內縣芝嶺葬3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4世練賢相及5世練裔聰夫人江氏。
練何將軍廣場
唐朝功臣練何將軍唐朝功臣練何將軍
2015年7月12日,江蘇東台練海兵、河南永城練冰倩,赴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他們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徐國慶、張聯防、劉中平、馬學鋒、張曉忠、杜寶、何趁鳳和張珍10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尋練何墓。並在三尖山尋找2世練舜麒練舜麟、4世練賢開的墓地,在芝嶺尋找3世練友欽、練友文、練友思、練友德、練友善、4世練賢相及5世練裔聰夫人江氏的墓地。
河南省沁陽市尋根河南省沁陽市尋根
這是練氏後裔第六次到沁陽市尋根謁祖。2005年6月3日,中華練氏宗親聯誼會會長練天漢、副會長練雨松、秘書長練其林和練洪金一行4人首赴沁陽尋根問祖的起因,是練何第53世後裔練其林(廣州市人)依據《練氏族譜》記載:“練何世居河內縣(今沁陽市),葬縣西北20餘公里的紫金壇(1999年更名為神農壇)上,2世及旁3世、4世、5世,葬三尖山芝嶺”,但是到沁陽市公安局查閱戶籍,未發現有練姓人名存在。2007年7月3日,二赴沁陽尋根的是練其林和練觀城,他倆在市志辦,查閱《懷慶府志》、《沁陽市志》等文獻資料,儘管未能發現有關練氏的古今信息,但找到了有紫金山、紫金壇、三尖山、芝嶺(均在今沁陽市紫陵鎮內)名字的記載,與練氏譜載相符合,因此認定了神農壇就是練姓始祖練何的仙居之地。他倆登上紫金壇,表達了尋根幽思。2014年2月2日,三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曰東、練曰林、練曰南、練文貴、練錦浩、練文燕、練文芳、練文秀、練思甫、練思辰、練思源、練思均、練俊傑、練絲帛和練絲柬15人。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四赴沁陽尋根的有練湅繒練時日練貞辰練絲帛練其素一行5人,2015年3月22日,五赴沁陽尋根的有四川大竹練易林,他們到紫金壇祭拜始祖練何。
練何將軍墓練何將軍墓
據悉,2014年農曆十月廿三“練誕節”,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徐國慶、杜寶、蘇玉棟、董亞平、馮師飛、鄭文亮、秦小明、申順、張聯防和朱小雨11人的熱情接待和同行。2015年3月22日練氏尋根謁祖沁陽紫金壇練何墓得到沁陽市疾控中心職工吳有福及其朋友李建國、郭世河、申順、董亞平、趙磊光、徐國慶、、劉中平、吳天福、杜寶、楊軍、梁紅、任玉環、張麗萍、楊三元、馬學鋒和他兒子等19人熱情接待和同行紫金壇公祭練何。

紀念碑

楊帆
1月21日上午,“唐代歷史名人練何故里紀念碑揭碑慶典”在沁陽市紫陵鎮趙寨村北廣場舉行。練何55世後裔—廣東省中山市板芙鎮湖州村的練鴻佳先生積極倡議並慷慨出資,希望建立先祖練何故里紀念碑。這一倡議,得到了沁陽市多位仁德之士的熱情回響。沁陽市的文化志願者及當地民眾參加了揭碑儀式。
練何故里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紀念碑的落成,是沁陽市挖掘和保護歷史名人資源、弘揚歷史傳統文化的又一舉措,沁陽神農山將成為全國近30萬練氏後裔尋根拜祖的勝地。同時,練姓回沁交流,也會大大充實沁陽市及沁陽神農山風景區的文化內涵,提升其知名度,有利於促進當地的文化和經濟發展。
練何(公元598~668年),字子俊,原名東何,唐懷州河內(今沁陽市)趙寨村人,唐太宗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他才思敏捷,智勇超群。因精練兵戎有素,並得到李世民的重用,為唐王朝訓練了一批又一批的精兵,為征藩平亂中出奇制勝。
唐太宗時代,高句麗、新羅、百濟等雖然是臣服於唐王朝的藩屬之邦。但它們占據著遼東和朝鮮半島,互相之間舊有宿仇,唐王朝多次派使臣進行調停,仍不能得到平息。
貞觀十八年(644年)十一月,唐太宗李世民決定親帥天師討伐高句麗,東何隨君出征。貞觀十九年(645年)五月十七日,在攻伐遼東城時,李世民得到前方稟報:“李勣將軍已把遼東城包圍得水泄不通,由於城牆堅固、高大,仍無法攻下。”遂令東何帶領“鐵騎”隨駕臨陣,馳援兵部尚書李勣。東何到達遼東城下後,經過細緻觀戰,即向李勣將軍建議藉助風力,以火攻城。得到李將軍認可後,東何遂趁著敵兵不備之機,帶領敏捷士兵爬上城牆,點燃了西南城樓。傾刻間,整個遼東城一片火海,守城的敵兵許多被大火燒死,僥倖存活的也紛紛投降。這次戰役,唐朝大軍殺敵萬餘人、俘敵萬餘人,俘獲百姓四萬多人,繳獲戰勝品無數。遼東城之役大捷,成為唐太宗李世民親征高句麗以來最滿意的一次戰役。時值月中,皓月當空,李世民登臨城頭,眼望滿月,詩興大發,遂詠詩曰《遼城望月》。  貞觀十九年(645年)夏曆十月廿三日,唐太宗李世民在臨渝關內的漢武台舉行刻石記功慶典活動,慶祝討伐高句麗勝利班師,並對官兵論功行賞。東何因“精練軍戎”有素、獻火攻計策有功,被唐太宗賜姓為“練”,封為岐山侯。兵部尚書李勣將軍贊其曰:“舜友賢裔,岐山侯第,貞觀恩及, 賜姓啟宇,詩書冠冕,詒謀濟美。”後來練何便把李勣將軍的讚詞作為子孫後代的排行字輩。東何隨太宗討伐高句麗及受封賜姓,在《中國人名大辭典》、《四庫全書》、《中國通史》、《資治通鑑》、《尚友錄》、《舊唐書》、《新唐書》、《列卿錄》等史書中均有記載。
因此,練何為中華練氏得姓始祖。《練氏家譜》記載:妣趙氏,封一品夫人,與夫合葬於懷州河內縣紫金壇(今沁陽市神農壇)。練何生二子:練舜麒練舜麟。練舜麒生四子:練友欽、練友明、練友文、練友思。練友明由懷州遷入閩建州(今浦城縣仙陽鎮練村),又傳16代練乾譽遷建寧府(今建甌市玉山鎮),傳至22代練詒嘉遷新淦縣三洲鎮(今峽江縣水邊鄉三洲里練村),傳至28代練淵文遷居福建武平縣象洞鄉洋貝村,傳至32代練元龍明初遷廣東梅縣,後遷興寧市甘專村。清乾隆年間,練氏46代練慶廷遷居台灣苗栗縣頭份鎮,子孫繁衍已十餘代,遍及台、閩、粵、港、美洲及澳洲等地。  練氏得姓至今已有1370年歷史,繁衍後裔57代,分布在全國各地及海外,近千個聚居地,人口約30萬多人,在中華姓氏人口排名251位。練氏近年來海內外中華練氏聯誼會人士曾遠赴沁陽市神農山尋根謁祖。
中華練氏宗親會還把東何受封練姓的農曆十月廿三日確定為公祭日,每年的農曆十月廿三,練氏聚居的廣東、福建、江西、廣西、江蘇、台灣及海外等地,都要在當地練氏宗祠舉辦拜祭活動,並選派宗親代表到沁陽市神農山拜祭得姓始祖練何。
練何故里練何故里
練何故里練何故里

落成

本報訊(記者王龍卿、楊帆、張正義)
2016年1月21日良辰吉時十一點三十分,主持人張正義宣布:沁陽市趙寨村歷史名人練何故里紀念碑揭幕慶典開始……沁陽市紫陵鎮黨委書記張鴻海、趙寨村黨委書記張明、神農山風景管理局副局長孟強為紀念碑揭幕致辭
據悉,練何故里紀念碑的落成,是紀念歷史名人、弘揚傳統文化的重要舉措。從此以後,三十萬練氏後裔拜謁始祖時,可以尋根落腳,盡享鄉鄰親情。同時,練姓回沁交流也會大大充實沁陽市及神農山的文化內涵,提升其知名度,有利於促進文化和經濟的發展。
練何故里練何故里
練何,原名東何,唐貞觀年間任總管府錄事參軍,因智勇超群,功績卓著,深受唐太宗賞識。公元645年,東征高句麗,獻火攻策,破遼東城,被唐太宗以“精練軍戎”恩賜姓練,封岐山侯。史書記載,練何堪稱練姓始祖,居懷州河內縣趙栿里(今沁陽市趙寨村),仙逝後同夫人安葬於紫金壇(今神農山神農壇)。這樣一位歷史名人,本是沁陽市的光榮,更是趙寨村的光榮,怎奈歲月久遠,文史碑記湮滅無存,千古名人幾乎無人提及。
近些年來,練氏後裔的尋根問祖活動引起沁陽市有關部門的重視,對練何的探究、紀念活動相繼展開。2015年,練何五十五世後裔——廣東省中山市練鴻佳先生,積極倡議並慷慨出資,希望建立先祖練何故里紀念碑,這一倡議得到了沁陽市多位仁德之士的熱烈回響,才促成了練何故里紀念碑的落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