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

綠色壁壘是指在國際貿易領域,一些已開發國家憑藉其科技優勢,以保護環境和人類健康為目的,通過立法,制定繁雜的環保公約、法律、法規和標準、標誌等形式對國外商品進行的準入限制。它屬於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形式,已經逐步成為國際貿易政策措施的重要組成部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色壁壘
  • 存在領域:國際貿易領域
  • 內容:對國外商品進行的準入限制
  • 屬於:一種新的非關稅壁壘形式
概念解析,貿易發展,法律依據,發展差異,表現形式,綠色關稅,綠色市場,反補貼,國內標準,綠色標誌,進口檢驗,其他,作用,現狀,使用情況,涉及領域,對象,特點,影響,限制貿易,影響進出口,影響中國,對策,

概念解析

在當今國際經濟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的大背景下,國際貿易作為國際經濟一體化主要推動力之一,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各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愈加頻繁、關係愈加密切。同時,各國間的貿易競爭也達到了白熱化的程度。一些國家為了達到保護本國產業與市場的目的,採取了一系列貿易限制措施,其中綠色貿易壁壘是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已開發國家使用最頻繁的一種,也是當今國際貿易領域主要的貿易壁壘之一。
隨著技術性貿易壁壘的不斷發展,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s , GBs)已經成為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際上,在國際文獻中並沒有“綠色壁壘”一詞,綠色壁壘也稱為環境壁壘。“綠色壁壘”可以說是我國自己創造的一個新詞。在國際上並沒有權威的定義。我國有些學者提出的綠色壁壘概念,大多是從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利益立場提出的,具有一定的片面性。我認為,綠色壁壘是指那些為了保護生態環境而直接或間接採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通常,綠色壁壘應由進出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設定的各種環境保護措施、法規標準等,是對進出口貿易產生影響的一種技術性貿易壁壘
從實踐角度看,綠色壁壘主要包括國際和區域性的環保公約、國別環保法規和標準、檢驗和檢疫要求、綠色包裝與標籤要求、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誌等自願性措施、生產和加工方法及環境成本內在化要求等類型。

貿易發展

貿易與環境問題的產生使綠色壁壘的實施找到了合理藉口。減少污染,節約能源,合理利用資源已成為新的國際焦點。人們普遍認為,經濟成長的代價之一即是環境惡化,特別是自由貿易,則被看作是加速環境惡化的因素。各國因此而制定了一些相應的環境法規和貿易政策,希望通過政府對貿易進行一定的干預,以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事實上環境保護與貿易自由化二者之間本不存在不可調和的分歧甚至衝突,而是可以相互促進、共同發展的。合理的貿易自由化不僅不會對環境造成破壞,相反在環保方面,國際商品和服務貿易的進一步自由化可以發揮關鍵的作用。同時,一個健康安全的環境可以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和不斷擴大的貿易市場提供必需的生態環境資源。
綠色壁壘綠色壁壘

法律依據

GATT和WTO中的有關規定為綠色壁壘的實施提供了合法性。在關貿總協定成立之初,環境污染和環境破壞的問題尚未成為國際社會關注的焦點。隨著工業經濟的飛速發展,環境污染的日益嚴懲人們的環保意識才逐漸提高。1972年11月,在GATT中設立了一個“環境措施與國際貿易工作組”。進入1990年代後,隨著自由貿易與環境保護之間的矛盾的日漸激化。為了爭奪國際市場,保護國內市場,一些國家用國內環境法規或措施作為保護的手段;另一方面,環境污染的加劇,公眾對環境保護的強烈呼籲,國家不得不制定涉及生產、加工、運輸、銷售、包括進出口貿易在內的各個環節的環境標準和措施。1994年4月世界貿易組織決定成立一個貿易與環境委員會,協調貿易措施與環境措施之間的相互關係。

發展差異

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在科技、使得開發中國家的環境更加惡化;另一方面,又極力將環境問題與貿易條約機制緊密掛鈎,把環境問題作為新的貿易壁壘,從而抵消開發中國家資源與廉價勞動力方面的比較優勢,限制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以保持其在國際多邊經濟貿易領域的主導地位。這種以“環境保護”名義在國際貿易中引入所謂“環境條款”,藉以歧視乃至限制開發中國家的經濟發展及其產品的市場準入的做法使綠色壁壘迅速發展。

表現形式

目前國際上使用的綠色貿易壁壘主要有以下形式:

綠色關稅

進口國對可能造成環境威脅及破壞的進口產品徵收的一種進口附加稅
綠色壁壘綠色壁壘

綠色市場

進口國以污染環境、危害人類健康以及違反有關國際環境公約或國內環境法律、規章而採取的限制國外產品進口的措施。如1994年美國環保署規定,進口汽油中硫、苯等有害物質必須低於有關標準,否則禁止進口。③

反補貼

“綠色反補貼”、“綠色反傾銷”以及環境貿易制裁。一國懷疑進口產品的低價是由於接受了來自於出口國政府的環境補貼或未將生產過程中的環境成本內在化,對進口商品採取的一種限制措施或給予相應的制裁。

國內標準

推行國內PPMs標準及其他環保標準。要求進口商品必須達到。

綠色標誌

強制性綠色標誌(簽)、強制要求ISO 14000認證等。綠色標誌(簽)、認證制度本身是非強制性的,各類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需要而決定是否申請,但是如果進口國政府把通過認證規定作為進口商品的必要條件或國內企業對外合作的必要條件,對於想要出口到對方國家的產品來說,就必須選擇通過認證,取得標籤這條路。

進口檢驗

綠色貿易壁壘有很多是針對有毒有害物質的含量而設定的,為了達到限制進口的目的,進口國政府不惜重力研究制定了一整套嚴密的檢驗制度和繁瑣的檢驗程式,利用其先進的檢驗設備和條件對進口貨物實施檢驗,使進口貨物難以通過。

其他

要求回收利用、政府採購、押金制度等強制性措施。例如荷蘭政府規定啤酒飲料一律採用可以回收利用的包裝容器,實際上為進口的同類產品帶來了極大的麻煩。

作用

綠色壁壘除了能超保護生態環境的作用外,在貿易與環境甚至社會經濟發展方面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主要表現為:
(1)綠色壁壘是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保護生態環境,促使全球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是國際社會的共識。
(2)綠色壁壘是促進技術進步、促使優勝劣汰,從而有利於調整和最佳化產業結構。
(3)綠色壁壘是保障人民健康和安全的有效工具。通過運用綠色壁壘,限制甚至有害於人類健康和安全的產品的貿易,從而有利保護人類健康,提高生活質量。
(4)綠色壁壘是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的重要武器。建立有效的綠色壁壘體系可以幫助一國維護國家基本安全。環境污染與生態破壞損害人類生存與活動所領帶的自然支持系統,直接威脅到人類的生命與健康。尤其是全球性環境問題對所有國家的安全都構成現實威脅。因此,環境安全是最根本的安全問題,環境安全與軍事安全、政治安全及經濟安全等相互聯繫,互相作用,構成完整的安全概念。
(5)綠色壁壘是調節進出口貿易的重要槓桿。綠色壁壘措施在調節貿易方面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日趨增多和複雜的綠色壁壘措施正在對國際貿易產生越來越大的影響,成為各方關注的重點。通過建立綠色壁壘體系來調節貿易進出口,已經迫在眉睫。

現狀

使用情況

綠色貿易壁壘在近十年的時間裡被使用的頻率越來越高,成為繼反傾銷措施以後的又一重要的貿易措施。在全球4917種產品中,涉及紡織、成衣、化妝品、日用品、玩具、家具和家用電器等幾千種商品。又據中國首屆國際綠色化學高級研討會提供的資料,1997年我國至少有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環保因素而受阻。
綠色壁壘綠色壁壘

涉及領域

綠色貿易壁壘措施涉及的領域越來越廣泛。一方面綠色貿易壁壘本身也隨著社會經濟發展的需要在不斷調整和補充,出現了層出不窮、變化多端的綠色貿易措施,涉及包括環境保護,目前的綠色貿易壁壘不僅表現為環境技術規定、標準,而且這些規定的執行過程也逐漸成為外國商品進入市場的嚴重障礙,執行過程中的一些爭議往往導致曠日持久的調查和取證,導致成本大大增加並延誤了良好的商機。例如中國出口到韓國的活魚,就遭到長達45天的批批檢驗待遇,致使大量的活魚死在碼頭,幾乎無法再出口

對象

綠色貿易壁壘設定的對象國具有一定的針對性。綠色貿易壁壘往往針對那些新興的開發中國家,因其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能夠利用本國資源及勞動力的優勢大量生產並出口資源或勞動密集性的產品,其出口產品具備了一定的競爭優勢,容易對進口國國內同類產業形成威脅。所以,這類開發中國家的出口商品最易遭到來自於已開發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阻撓。

特點

綠色貿易壁壘措施具有動態性的特點。一國實施立即會引起其他國家的紛紛效仿,由一個設限國快速擴散到多個設限國,給出口國造成重大的打擊。
從以上分析可以看出,綠色貿易壁壘在當今國際貿易領域的廣泛使用,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國際貿易的正常開展以及各國經濟的順利發展。對於開發中國家、尤其是像我國這樣的外向型經濟發展中大國來說,綠色貿易壁壘無疑是一把“溫柔”的利刃,“溫情脈脈”地刺向開發中國家的經濟命脈。

影響

限制貿易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會對國際貿易的發展起到阻礙作用。設定綠色壁壘之後,受限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減少。但是如果在設定綠色壁壘之前,該類產品的國際貿易額有一定的增長速度下降,而並不必然導致國際貿易額絕對量的減少。
一般來講,農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工業製成品,勞動密集型產品貿易受到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技術密集型產品,同時開發中國家對外貿易受到已開發國家綠色壁壘影響的程度超過已開發國家本身,這種情況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國際貿易商品結構和地理方向的變化,阻礙和損害開發中國家對外貿易的發展。

影響進出口

綠色壁壘和其他貿易壁壘一樣,起到限制進口,引起進口國國內市場價格上漲和保護本國的市場和生產的作用。由於有污染的產品被綠色壁壘阻於國門之外,進口國消費者享受到更加健康、安全、清潔的產品,但由於產品價格上升,進口國的消費者必須以更高的價格購買所需的商品,而有關廠商卻從中獲得高額利潤。
綠色壁壘對出口國不同的生產廠商的影響是有所不同的。國內該類產品供給大大多於需求,短期內產品積壓,使得價格下跌,產量減少。消費者將得到價格上的實惠,但同時卻要承受使用有污染產品所帶來的副作用。

影響中國

近年來,我國對外貿易正面臨越來越多來自於已開發國家甚至開發中國家的綠色貿易壁壘的挑戰。總體來說,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出口市場份額、貿易機會、企業和商品信譽等方面都產生了不利影響,導致國外消費者對我國部分產品尤其是農產品食品信心下降,對我國出口造成長期的負面影響。從企業的出口成本和出口效益來看,由於綠色貿易壁壘多數是以環境標準和標誌的形式出現,要想實現其環境標準、獲取其環境標誌,就必須投入大量的資金和人力進行技術改造,改善環境質量;同時還將增加有關的檢驗、測試、認證和公關等手續以及相關的費用,從而使企業出口產品的成本大幅度上升,價格優勢大大削弱,喪失了國際市場競爭力,企業的出口效益日漸下降。從我國的對外貿易關係來看,由於遭遇了越來越多的綠色貿易壁壘,我國與主要貿易夥伴國之間的貿易摩擦不斷,稍有處理不當,就會影響到雙邊或多邊貿易關係,因此,必須恰當處理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對外貿易產生的衝擊。

對策

堅持可持續發展
我國是世界上最早制定21世紀議程的開發中國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是中國在未來和下一個世紀發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選擇”。在中共中央十五屆五中全會通過的《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建議》中指出:“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是關係中華民族生產和發展的長遠大計”。建議明確提出以可持續發展為主導的工業化模式,體現了可持續發展的內涵。
發展綠色產業
目前,中國的貿易依存度己高於美國、日本、印度和巴西,如果只注重提高開放程度,會因貿易條件的惡化,造成資源外流。因此應該提高我國貿易的質量,最佳化貿易結構,其中使產品符合環境標準是提高出口產品質量的重要因素。
(1)重視科技投入,發展綠色產業
既然綠色貿易壁壘是我國企業無法迴避的貿易問題,那么,利用綠色貿易壁壘帶給我們的啟示,提高我國產業的環保標準,發展綠色產業,實現體現人性化的生產和管理以及服務過程,就成為未來企業發展的方向,政府應該從巨觀上給予企業相應的引導和支持。
(2)以環境標誌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工業製成品質量的提高是突破國際市場環境壁壘的關鍵。因此應該在有條件的企業和產品中,推廣環境標誌的認證工作,以環境標誌為引導,提升工業製成品質量。
(3)結合IS014000標準,促進環境友好產品出口的貿易
IS014000系列環境標準作為一套科學有效的環境管理標準,其實施已成為國際潮流。但在我國,IS014000管理體系的實施還剛剛起步,需要進一步發展和推進。因此要儘快配置環境管理的硬體設備和完善各種法規,積極推行IS014000,使更多的企業生產符合國際環境標準要求,促進其產品進入國際市場。
建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
(1)收集、跟蹤國外的環境壁壘動態,同時加強對有關環境問題的公共技術的研究,建立諮詢點,便於為企業服務。
(2)加快我國相關產品標準和檢驗標準的研究制定工作,並與國際先進標準逐步接軌。應該投入必要的資金以完善檢測的技術條件,使部分有條件的專業檢驗機構通過國際認證以獲取直接頒發國際綠色通行證的授權,並力爭成為相關國際組織的成員。
(3)為確保國家安全、保護人民健康和環境,合理有效地保護國內主導產業幼稚產業,應參考國際規範,建立自己的環境壁壘體系。堅決禁止環境污染嚴重的產品(包括危險廢棄物和國外淘汰的嚴重污染環境的產品、技術和設備等)進口,加強進口商品檢驗和檢疫力度,防止危害人民安全的產品進入國內市場。
(4)建立我國綠色貿易壁壘預警及快速反應機制。認真研究綠色貿易壁壘對我國主要出口產品的影響,並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出口企業創造一個良好的出口環境。
重視環境法規的完善和對外協調
(1)建立健全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強化環境執法,真正實現環境成本內在化。從環境稅收立法入手逐步完善各項環保法規,使之向綠色產業傾斜,鼓勵清潔生產;環境立法應以預防為主,強化監督管理、尤其是政府的監督管理職能,對經濟活動中的違犯環境法規的行為要依法嚴懲。要建立一套綠色保障制度體系,在推進清潔生產的過程中,要注意處理好清潔生產工藝技術與成本間的關係,達到環境保護與降低生產成本目標的“雙贏”。
(2)應加強對外的公關協調工作。作為最大的開發中國家,我國應聯合其他開發中國家,利用各種國際公開場合反對已開發國家過於苛刻的環境壁壘要求,要求給予開發中國家相應的優惠政策,同時在制定新標準時應充分考慮開發中國家的實際情況,以保護髮展中國家的合法權益。
加強環境宣傳教育,樹立全社會的環境意識
已開發國家之所以能夠建立起符合嚴格環境標準的產業體系,並運用綠色貿易壁壘來阻撓開發中國家商品出口,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日漸高漲的公眾環保熱情和環保要求。我們就以全民環境教育為基礎,逐步樹立“誠實、守信、善待生命、善待自然”的倫理道德觀,積極倡導綠色消費和綠色生活方式,樹立“科學、合理、健康的需求”,摒棄“奢侈浪費、污染環境”的生活方式和消費理念。廣泛提高公眾的環境意識,為可持續發展奠定堅實的社會基礎。
發展生態紡織品應對綠色壁壘
生態紡織品既代表了全球消費和生產的新潮流,又可以成為已開發國家利用綠色壁壘限制進口的手段。隨著我國入世,綠色壁壘在紡織品服裝貿易中的地位日漸突出。因此,生態紡織品將是應對綠色壁壘、擴大國際市場份額的最佳途徑之一,將成為紡織行業內新的經濟成長點。
1997年5月,中國環境管理體系認證指導委員會成立,統一部署實施ISO14000系列標準的工作;1998年發布了GB/T17952、GB/T17953、GB/T2912紡織品禁用偶氮染料、重金屬及甲醛的檢測標準;2000年6月,頒布了《生態紡織品》環境標誌產品技術要求,2001年8月頒布了GB18401《紡織品甲醛含量限定》,另外《紡織品通用安全技術要求》也即將頒布。目前我國已發布了與紡織品安全性有關的國標近90項,其中紡織品耐色牢度試驗方法有70項,甲醛檢測方法標準2項,燃燒性能測試方法9項,酸鹼性檢測方法4項,禁用偶氮染料檢測方法3項,重金屬離子檢測方法1項。此外,截至2001年10月,TES-TEX瑞士紡織檢定有限公司上海代表處已在我國簽發“生態紡織品標準100”證書180張,約占全球的0.7%。雖然,我國生態紡織品取得了一定的發展,但總體上仍處於起步階段,與已開發國家還有差距,主要表現在:
1.外貿紡織服裝企業環保意識不強,對環境標誌的重要性認識不夠。目前大多數企業對“生態紡織品標準100”知之甚少,而已進行認證的企業主要是外商獨資或合資企業。這主要與宣傳不力、信息不靈有關。
2.生態紡織品開發力度不強。有些符合環保要求的紡織材料如:Lyoceli纖維、PLA纖維、Modal纖維還不上規模,有害染料的使用還沒有徹底被禁止。
3.紡織生態標準以及相關法律的制定相對滯後等。
我國紡織品服裝的主要出口市場在歐美日地區,退貨金額為1586萬美元;其中表內商品200批,占28.2%;表外商品504批,占71.6%。究其原因除了市場因素、規格不符、縫製不良外,大多都是與綠色壁壘有關。可見,發展生態紡織品可有效克服綠色壁壘,擴大市場份額。
2001年12月11日中國已正式加入世貿組織。按照《紡織品服裝協定》(ATC),到2005年我國將分四個階段逐步取消紡織品貿易配額的限制。前兩個階段主要是紗線和織物等初加工產品,今年起開始放在成品和服裝深加工產品上。對我國來說,今年將有51%的配額被取消,這意味著紡織品的出口渠道更加暢通。但是,受惠機遇與效果並不相等,如果不能應對綠色壁壘,那么對於有些企業而言,入世後受益的空間就會變小,這應當引起我們的足夠重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