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20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

紀20《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錯版票),因名稱有誤而收回,外流約數千枚,現為珍郵,拍賣價格不菲。1953年4月,郵電部決定重新印製發行“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並於當年10月5日正式發行,全套郵票仍為4枚,圖案也與原來的錯版票相同,只是刷色做了調整,志號仍為紀20。 該郵票設計者:孫傳哲;雕刻者:劉國桐;印製: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分廠。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紀20《偉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
  • 設計者:孫傳哲
  • 雕刻者:劉國桐
  • 印製: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分廠
  • 數量:4
  • 發行時間:1953.10.5
  • 發行機構:國家郵電部
簡要概述,郵品樣板,錯版,修改版,郵品資料,背景介紹,

簡要概述

紀20《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錯版票)全套4枚。第一枚郵票圖案為毛澤東史達林克里姆林宮塔樓上;第二枚圖案為列寧在第二次全俄蘇維埃代表大會上講話;第三枚圖案為列寧運河入口處的史達林像;第四枚圖案為史達林在演說。錯版爭議在“蘇聯”二字。1953年4月,國家郵電部決定重新印製發行“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並於當年10月5日正式發行,全套郵票仍為4枚,圖案也與原來的錯版票相同,只是刷色做了調整,志號仍為紀20。

郵品樣板

錯版

修改版

郵品資料

郵票原名稱:紀20《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錯版票)
郵票修改名稱:紀20《偉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
郵品類型:“紀”字郵票
全套枚數:4
發行機構:國家郵電部
發行時間:1953.10.5
版別:雕刻版 P14
郵票規格:(94)(95)42×24mm (96)(97)24×42mm
整張枚數:(94)(95)84(7×12) (96)(97)84(12×7)
齒孔度數:14
設計者:孫傳哲雕刻者:劉國桐
郵票編號/票圖名稱/面值/發行量(萬枚)
(94)/中蘇友好(4—1)/800圓(50年代幣值)/600
(95)/十月革命歷史(4—2)/800圓(50年代幣值)/600
(96)/共產主義建設(4—3)/800圓(50年代幣值)/500
(97)/史達林和平政策(4—4)/800圓(50年代幣值)/700
原畫作者:
(94)[原蘇聯]阿 吉利洛夫
(95)[原蘇聯]維 謝洛夫
(97)[原蘇聯]格 別列卓夫斯基 沙根
印刷廠:北京人民印刷廠營業分廠

背景介紹

【錯票簡介】
新中國成立後,我國郵電部曾三次發行紀念十月革命的郵票。1953年10月5日發行“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編號紀20,晚發行了11個月,因為首次印製的郵票標題有誤,印成“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多了“蘇聯”二字。郵電部發現這一錯誤後,立即急電各地郵局停止發售。當時只有湖南省德陽等郵局因故未能及時收到通知,結果出售了半個月,成為新中國郵票中的珍品。後經修改,重新印刷,發行日期也就不得不推遲了。錯版和正版郵票的圖案完全相同,只是畫面換了顏色。1953年4月,郵電部決定重新印製發行“偉大的十月革命三十五周年紀念”郵票,並於當年10月5日正式發行,全套郵票仍為4枚,圖案也與原來的錯版票相同,只是刷色做了調整,志號仍為紀20。
【發行花絮】
郵票圖稿經徵求中蘇友好協會總會意見,定名為“偉大的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郵票總局同時設計了紀念郵戳,送到中央辦公廳審核,中央辦公廳要求加上“蘇聯”二字,因此郵票名稱改為“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這套郵票圖稿幾經變更,未能在11月7日前印完。於是發行日期改為1953年2月14日中蘇友好同盟互助條約簽訂紀念日。並1953年1月31日《郵電部公報》上刊登了發行“偉大的蘇聯十月革命35周年紀念”郵票的通令。上海郵局接到郵電部通令後對郵票名稱提出意見,中宣部在答覆中指出:紀念十月革命已規定了口號,並無“蘇聯”二字,因為先進行十月革命,然後產生的蘇聯,這套郵票應停止出售。當時郵票已分發到各地郵局,只等2月14日發售。據統計當時全國已有一百多個郵局出售了四萬多枚。湖南省漏發了停售通知,該省出售的最多。重印的郵票於1953年10月5日發行。1997年4月20日中國“嘉德”春季拍賣會,一套新票,上品,底價5.5萬~6萬元(人民幣),以5.5萬元(人民幣)成交。
【俄國十月革命簡介】
1917年11月7日(俄國舊曆10月7日),在俄國發生了人類歷史上一次最偉大的社會革命,史稱“十月社會主義革命”。這次革命推翻了資產階級臨時政府,無產階級在俄國掌握了國家政權。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衝破了資本主義世界的一統天下,建立了世界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實現了從資本主義社會主義過渡的根本轉變,開創了世界無產階級革命的新時代。毛澤東曾高度評價這場革命:“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不只是開創了俄國歷史的新紀元,而且開創了世界歷史的新紀元。”十月革命打碎了民族壓迫的枷鎖,各民族仿效俄國,紛紛建立了自己獨立的共和國或自治共和國,也稱蘇維埃共和國。從1917年12月到1921年初,烏克蘭白俄羅斯喬治亞等國建立了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各蘇維埃共和國在抗擊外國武裝干涉和國內的反革命叛亂中,結成了軍事政治同盟,建立了統一的軍事指揮部和經濟管理機構。1920年秋到1921年初,俄羅斯聯邦先後與其他蘇維埃共和國簽訂條約,將對外貿易、郵電等部門合併,進一步密切了彼此之間的關係。1922年 8月,俄共(布)中央成立了由史達林領導的委員會,研究把各蘇維埃共和國聯合成統一整體的問題。列寧建議所有獨立的蘇維埃共和國在自願聯合又保留其平等權利的基礎上,成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蘇聯的建立是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成果,它不僅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而且對東方被壓迫民族的解放鬥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蘇聯的建立也改變了世界戰略格局的面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