簿層層析

簿層層析

薄層層析是一種簡便、快速、微量的層析方法。一般將柱層析用的吸附劑撒布到平面如玻璃片上,形成一薄層進行層析時一即稱薄層層析。其原理與柱層析基本相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簿層層析
  • 外文名: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
  • 特點:簡便、快速、微量
  • 屬性:層析方法
  • 原理:與柱層析基本相似
  • 拼音:bo ceng ceng xi
特點,吸附劑,展開劑,特殊薄層,套用,試驗套用,操作步驟,

特點

薄層層析在套用與操作方面的特點與柱層析的比較。定性分析糖的層析方法主要是紙層析和薄層層析法。

吸附劑

薄層層析用的吸附劑與其選擇原則和柱層析相同。主要區別在於薄層層析要求吸附劑(支持劑)的粒度更細,一般應小於250目,並要求粒度均勻。用於薄層層析的吸附劑或預製薄層一般活度不宜過高,以Ⅱ~Ⅲ級為宜。而展開距離則隨薄層的粒度粗細而定,薄層粒度越細,展開距離相應縮短,一般不超過10厘米,否則可引起色譜擴散影響分離效果。
簿層層析

展開劑

薄層層析,當吸附劑活度為一定值時(如Ⅱ或Ⅲ級),對多組分的樣品能否獲得滿意的分離,決定於展開劑的選擇。中草藥化學成分在脂溶性成分中,大致可按其極性不同而分為無極性、弱極性、中極性與強極性。但在實際工作中,經常需要利用溶劑的極性大小,對展開劑的極性予以調整。

特殊薄層

針對某些性質特殊的化合物的分離與檢出,有時需採用一些特殊薄層。
① 螢光薄層:有些化合物本身無色,在紫外燈下也不顯螢光,又無適當的顯色劑時,則可在吸附劑中加入螢光物質製成螢光薄層進行層析。展層後置於紫外光下照射,薄層板本身顯螢光,而樣品斑點處不顯螢光,即可檢出樣品的層析位置。常用的螢光物質多為無機物。其一是在 254nm紫外光激發下顯出螢光的,如激潔的矽酸鋅。另一種為在365nm紫外光激發下發出螢光的,如銀激化的硫化鋅硫化鎬。
② 絡合薄層:常用的有硝酸銀薄層,用來分離碳原子數相等而其中C一C雙鍵數目不等的一系列化合物,如不飽和醇、酸等。其主要機理是由於C一C鍵能與硝酸銀形成絡合物,而飽和的C一C鍵則不與硝酸銀絡合。因此在硝酸銀薄層上,化台物可由於飽和程度不同而獲得分離。層析時飽和化合物由於吸附最弱而Rf最高,含一個雙鍵的較含兩個雙鍵的Rf值高,含一個三鍵的較含一個雙鍵的Rf值高。此外,在一個雙鍵化台物中,順式的與硝酸銀絡合較反式的易於進行。因此,還可用來分離順反異構體。
③ 酸鹼薄層和PH緩衝薄層:為了改變吸附劑原來的酸鹼性,可在鋪制薄層時採用稀酸或稀鹼以代替水調製薄層。例如矽膠帶微酸性,有時對鹼性物質如生物鹼的分離不好,如不能展層或拖尾,則可在鋪薄層時,用稀鹼溶液0.1~0.5NNa0H溶液製成鹼性矽膠薄層。例如豬屎豆鹼在以矽膠為吸附劑時,以氯仿-丙酮甲醇(8:2:1)為展開劑Rf<0.1,採用鹼性矽膠薄層用上述相同展開劑,Rf值增至0.4左右。說明豬屎豆鹼為--鹼性生物鹼。

套用

試驗套用

薄層層析法在中草藥化學成分的研究中,主要套用於化學成分的預試、化學成分的鑑定及探索柱層分離的條件。
用薄層層析法進行中草藥化學成分預試,可依據各類成分性質及熟知的條件,有針對性地進行。由於在薄層上展層後,可將一些雜質分離,選擇性高,可使預試結果更為可靠。
以薄層層析法進中草藥化學成分鑑定,最好要有標準樣品進行共薄層層析。如用數種溶劑展層後,標準品和鑑定品的Rf值、斑點形狀顏色都完全相同,則可作初步結論是同一化合物。但一般需進行化學反應或紅外光譜等一種儀器分析方法加以核對。
薄層層析法探索柱層分離條件,是實驗室的常規方法。在進行柱層分離時,首先考慮選用何種吸附劑與洗脫劑。在洗脫過程中各個成分將按何種順序被洗脫,每一洗脫液中是否為單一成分或混合體,均可由薄層的分離得到判斷與檢驗。通過薄層的預分離,還可以了解多組分樣品的組成與相對含量。如在薄層上摸索到比較滿意的分離條件,即可將此條件用於乾柱層析。但亦可以將薄層分離條件經適當改變,轉至一般往層所採用洗脫的方式進行製備柱分離。利用薄層的預分離尋找柱層的洗脫條件時,假定在薄層上所測得的Rf值一樣品在柱層中的比移率(R)。這是由於在薄層展開時,薄層固定相中所含的溶劑經過不斷的蒸發,而使薄層上各點位置所含的溶劑量是不等的,靠近起始線的含量高於薄層的前沿部分。但若嚴格控制層析操作條件,則可得到接近真實的Rf值。用薄層進行某一組分的分離,其Rf值範圍,一般情形下為0.85>Rf>0.05。此外,薄層層析法亦套用於中草藥品種、藥材及其製劑真偽的檢查、質量控制和資源調查,對控制化學反應的進程,反應副產品產物的檢查,中間體分析,化學藥品及製劑雜質的檢查,臨床和生化檢驗以及毒物分析等,都是有效的手段。

操作步驟

薄層層析的操作步驟:
1.點樣:
樣品溶解:將樣品溶於展開劑極性相近、揮發性高的有機溶劑。
⑵ 薄層點樣:用毛細管(0.5mm以下)或用專業點樣器進行點樣。
點樣的要求:樣點位置應在距離底邊1-1.5cm處;點樣量適當;樣點直徑小於2-3mm;間隔反覆點樣;多個樣點時,間隔為2cm且處於同一條直線上。
經驗做法:可先在PCTLC點上不同量的樣品,並展開、顯色後觀察分離情況,以此確定最佳樣品用量。
2.展開:當樣點上的溶劑充分揮乾後,將薄層放置在密閉容器中,使適當的展開劑從薄層的一端向另一端進行浸潤展開的過程。
要求:密閉容器可選用層析缸、標本缸、標本筒等;展開方式有上行法、下行法之分,展開方向有單向、雙向、多次展開等。詳見P33。
注意事項:先懸空飽和、再入液展開;樣點不能泡在展開劑中;薄層浸入時不能歪斜進入。
3.顯色:用適當的方法或者適當的顯色劑處理薄層,使其上可能已經分離的各成分斑點顯示出來,以方便計算各個斑點的比移值,從而提供定性定量的依據。
顯色的基本步驟是:一看、二照、三碘、四顯,螢光背景也常見。詳見P34。
4.比移值的計算與定性、定量:展開結束後,經過各種顯色操作後,樣品中各個成分的斑點可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分離,為了表達各成分的相對位置(極性)通常以比移值作為稱量斑點位置的指標。比移值的符號為Rf:
Rf=(斑點中心與原始樣點之間的距離)/(溶劑前沿與原始樣點之間的距離)
注意事項:薄層層析的Rf 值受多種因素影響,即使嚴格按照實驗要求做了,結果的重現性仍較差。因此,薄層定性時常與標準品一起點樣進行對比分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