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增長

穩增長

經濟新常態時代,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從速度向質量轉變,追求更為穩定的發展。從“十三五規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未來中國需要圍繞著“穩增長”這一關鍵字進行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穩增長
  • 外文名:Steady growth
  • 定義:一種持續穩定的增長趨勢
  • 要求: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等
  • 重要性:促進巨觀平衡,解決經濟運行問題
  • 作用:為民生,保護環境提供基礎條件
  • 影響因素:全球經濟復甦呈現遲緩態勢等
含義,重要性,影響因素,國內形勢,穩增長與發展關係,

含義

穩增長就是要堅持擴大內需、穩定外需,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努力克服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 苗頭性、傾向性問題,保持經濟平穩運行。也表示一種持續穩定的增長趨勢,多用來形容經濟發展狀況。2015年9月14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召開會議,部署10項舉措促投資穩增長。
穩增長

重要性

當前,我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多重因素作用的結果,既有金融危機的影響下經濟成長處於下行階段的周期性因素,也有處於產業轉型升級陣痛期的結構性因素;既有外部需求大幅減弱的因素,也有房地產調控和刺激政策退出後住房和汽車兩大消費龍頭低迷的因素;既有發展階段演進和經濟總規模擴大後增速逐步放緩的規律性因素,也有政府為了提高經濟質量有意調控增速的因素,可以說,把穩增長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是順應國內外經濟形勢變化的“自然之舉”,巨觀經濟政策這一變化的原因和重要性,具體來看:
1.促進短期巨觀經濟平衡
短期巨觀經濟平衡主要是在經濟成長和通貨膨脹間取得平衡。2011年我國通脹水平高企,政策著力點主要是控制物價過快上漲,穩物價成為巨觀調控的首要目標,進入2012年以來,隨著國內外經濟形勢的變化和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效果開始顯現,我國通脹形勢發生了很大變化,總體通脹壓力大為緩解。因此,影響當前巨觀經濟平衡的主要問題已經不再是價格過快上漲,而是經濟成長的下滑。
2.解決當前經濟運行問題
當前經濟運行中的一個突出問題是企業經營困難加大。2012年以來,我國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急劇惡化。1至5月,全國規模以上公益企業實現利潤同比下降2.4%,而2011年同期為正增長27.9%。其中鋼鐵行業是最困難的行業之一,4月份全國重點大中型鋼鐵企業利潤總額同比下降了96.65%。這就是鋼鐵企業準轉非鋼企業,是想靠“副業”來彌補鋼鐵主業的虧損。
3.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公布的數據顯示,2011中國人均GDP為5414美元,正處於從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邁進的關鍵時期。從日韓的經驗看,我國也必須繼續保持一段時期的高增長,才可以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進入高收入國家行列。因而在當前經濟成長速度不斷下滑的時候,有必要採取積極措施穩定經濟成長,以確保我國高速發展的進程不會中斷,從而為改善民生,結構調整和保護環境提供基礎性條件。

影響因素

我國經濟增速持續下行會引發一系列問題。當前,國內外環境變化既存在著不少有利條件,也面臨著一些挑戰。
一.我國具備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的條件
1.我國經濟的基本面良好;
2.政策調整空間較大;
3.世界主要經濟體政策調整方向對我國有利。
二.經濟運行中的不利因素
1.全球經濟復甦呈現遲緩態勢;
2.我國內需增長面臨多種因素制約;
3.新一輪產能過剩開始顯現。

國內形勢

絕大多數新興市場國家都因已開發國家的主權債務危機而受到經濟減速的威脅。從中期來看,主權債務危機是國際金融危機的延續,已開發國家實現“去槓桿化”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世界經濟擺脫低速增長至少要滿足兩個條件:一是完成“去槓桿化”進程;二是尋找到新的產業增長點。在當前世界經濟的調整期內,要讓中國經濟維持危機前的高速增長態勢顯然是不現實的。
在當前國內外經濟形勢比較複雜、中國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情況下,我們既要有憂患意識,也要增強信心,做好穩定經濟成長這篇大文章。通過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我們可以為迎接新一輪世界經濟成長提前做好準備。這也意味著中國在世界經濟復甦進程中的重大貢獻,意味著中國經濟將能在走出低谷後的世界經濟中發揮更大的積極作用。
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5年1至8月,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8.4%,對整體投資的貢獻率達27.7%,比去年同期上升5.7個百分點,是製造業、房地產、基礎設施三大投資領域中唯一貢獻率上升的領域,起到了穩定器的關鍵作用。
2015年以來,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全國發展改革系統把促投資穩增長作為全年工作的重中之重,迅速投放專項建設基金,緊緊抓住重大工程“牛鼻子”促進重點領域建設,充分發揮中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加強政銀企社合作對接,發揮企業債券支持重點領域建設的積極作用,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項目資本金制度,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加快建設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多措並舉形成穩增長的政策合力。
為促進穩增長,國家發改委提出10項舉措:一是迅速投放專項建設基金,通過發行債券籌集資金設立專項建設基金,直接注入項目資本金,支持看得準、有回報、不新增過剩產能的重點領域建設。二是緊緊抓住重大工程“牛鼻子”促進重點領域建設,大力推動11大類重大工程包建設。三是充分發揮中央政府投資的引導帶動作用,清理盤活存量資金,調整安排用於亟須支持的領域。四是加強政銀企社合作對接,建立政銀企社合作對接機制,為資金找項目、為項目找資金,強化投資項目資金保障。五是發揮企業債券支持重點領域建設的積極作用,降低企業債發行門檻,簡化審核審批程式,擴大企業債券融資規模。六是大力推行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做好PPP項目培訓、宣傳推介和示範引導工作。七是調整和完善固定資產項目資本金制度,促進形成更加合理的投資結構。八是統籌推進簡政放權、放管結合、最佳化服務。九是加快建設線上審批監管平台,形成部門、地方縱橫聯動協同監管的機制。十是多措並舉形成穩增長的政策合力,落實完善擴大消費的各項政策措施,發揮好消費穩增長的基礎作用。

穩增長與發展關係

以“穩”為主線保證經濟更高質量發展
要做到真正的“穩”,就不能好高騖遠,而是要結合實際情況將目標設定到一個合理位置,在實現這個目標的過程中,需要努力克服各種不穩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及時解決苗頭性、傾向性問題
■ 深圳特區報特約評論員 宋清輝
在經濟新常態時代,中國經濟已經開始從速度向質量轉變,追求更為穩定的發展。從“十三五規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精神也可以看出,未來中國需要圍繞著“穩增長”這一關鍵字進行發展。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穩增長一詞共提到了四次,第一次是出現在“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堅持穩增長、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中,穩增長出現在首要位置,表明它是實現“十三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的關鍵棋子。另外三詞出現在同一段,即“要堅持瞄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牢牢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不放鬆,科學確定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把握好穩增長和調結構的平衡,穩定和完善巨觀經濟政策,加大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要用新思路新舉措深挖內需潛力,持續擴大消費需求,發揮好有效投資對穩增長調結構的關鍵作用,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要大力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推進現代農業建設,著力抓好工業穩增長調結構增效益……”這意味著,穩增長需要從生產中來再到生產中去,以實現良性循環。如果沒有穩定的發展基礎、缺少穩定的產業作為支撐,改革會寸步難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