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收復河西之戰

秦收復河西之戰

秦收復河西之戰是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30年(周顯王三年至三十九年),秦國收復被魏國奪取的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的作戰。

基本介紹

  • 名稱:秦收復河西之戰
  • 地點:河西地區(今山西、陝西兩省間黃河南段以西地區)
  • 時間:公元前366年至公元前330年
  • 參戰方:秦國,魏國
  • 結果:魏軍敗北,秦收復河西地區
  • 傷亡情況:秦國不詳,魏軍損失11萬
  • 秦國指揮官:庶長國、商鞅公孫衍
  • 魏國指揮官:公孫痤、公子卬、魏錯、龍賈
戰爭背景,戰爭過程,第一次戰爭,第二次戰爭,第三次戰爭,戰爭後續,

戰爭背景

魏國位於今山西省西南、陝西省東部及河南省中部及北部地區,是三家分晉後建立的諸侯國,自魏文侯魏斯執政以來,政治上重用李悝吳起西門豹等一批賢臣、名將,致力於國家與軍隊的改革,使國家日益富強。軍事上魏國聯合韓國、趙國,西擊秦,東擊齊,南擊楚,創建了由魏國領導而由韓、趙輔佐的中原霸權。
秦國是西部諸侯大國,自秦厲共公之後,國內頻繁更換君主,不能形成強有力的集權統治,亦未完成社會變革。公元前419年,欲向西擴張的魏文侯任用吳起為大將軍,於公元前408年成功奪取了秦國的河西地區,建立河西郡,成為秦國東進的心腹大患。為收復河西地區,秦國耗時近36年,歷經秦獻公秦孝公秦惠文王三位君主。

戰爭過程

第一次戰爭

公元前384年,秦獻公繼位後,進行了國內改革:取消國野界限,將在野農民按照軍事組織形式以五家一伍編入戶籍,使服兵役,擴大兵源,內地開始設定軍、政合一的縣級組織,便於徵集兵員;將國都由遠在關中西部的雍(今陝西省鳳翔縣),東遷至櫟陽(今陝西省西安市臨潼區東北),便於對魏作戰。
公元前366年,魏國在武城(今陝西省華縣東)築城,為秦所敗。秦國在洛陰(今陝西省大荔縣南)擊敗來援的魏、韓聯軍。公元前364年,秦獻公親率主力攻入魏河東腹心地區,在石門(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殲滅魏軍6萬,獲得大勝。魏國慘敗,諸侯震動,周顯王亦祝賀“獻公稱伯”。公元前362年,秦乘魏軍在澮水(今山西省翼城縣南)北岸與韓、趙聯軍大戰之機,派庶長國出兵攻魏,在少梁(今陝西省韓城市南)大敗魏援軍,俘其主將公孫痤,占領龐城(今陝西省韓城市東南)。
在秦、趙、韓三國的夾擊下,前365年,魏惠王被迫從安邑(今山西省夏縣西北)遷都大梁(今河南省開封市),同時修築河西長城(南起今陝西省華陰縣,經大荔西、澄城東、合陽北,在韓城南與黃河西岸相接),對秦採取守勢。秦軍一度圍攻陝城(今河南省陝縣),企圖切斷河東與魏新都大梁間的聯繫,但未成功。

第二次戰爭

秦獻公死後,其子秦孝公繼位,下令求賢。魏相家臣衛鞅(即商鞅),因未被重用離魏投秦,被秦孝公重用為左庶長,輔佐秦孝公進行改革。他以嚴吏峻法保障重農、重戰政策的執行。軍事方面實行軍功授爵制及臨陣有罪重罰等,將秦全國軍民納入戰爭軌道,有效地提高了軍隊戰鬥力。
公元前355年,魏在大梁以西修築了河南長城(南由今河南省密縣北境,經鄭州東、原陽南,向西與黃河南岸相接)。公元前354年,當魏軍分別在邯鄲(今河北省邯鄲市)、襄陵(今河南省睢縣南)與趙、齊作戰時,秦軍進攻魏河西長城重要據點元里(今陝西省澄城縣東南),殲守軍7千人,並攻占少梁。同時派公孫壯伐韓,深入韓地,占領上枳、安陵(今河南省鄢陵縣北)、山氏(今河南省新鄭市東北)並築城,插入魏、韓兩國交界地區。公元前352年,秦乘魏軍在桂陵之戰大敗於齊軍之機,由龐城東渡黃河,包圍了魏故都安邑,魏守軍降。公元前351年,商鞅率軍進圍固陽(今陝西省延安市東)。魏惠王立即派軍在固陽東修建了崤山長城(東南起崤山,西北至黃河),以阻止秦軍東進,保障河東地區與大梁的聯繫。
公元前350年,魏國陸續與齊、趙兩國講和後,遂集中兵力反攻固陽。秦孝公用商鞅以退為進之策,與魏惠王在彤(今陝西省華縣西南)會盟修好,將安邑及河西部分土地歸還魏國。為便於爾後東進中原,將國都又遷至鹹陽(今陝西省鹹陽市東北)。

第三次戰爭

公元前341年,魏10萬大軍在馬陵之戰被齊全殲,秦乘機於次年進攻河西,大敗魏軍,誘俘魏主將公子。公元前339年,秦軍再由龐城渡河進攻,於岸門(今山西省河津縣南)擊敗魏援軍,俘主將魏錯。同年,秦孝公死,秦惠文王繼位,殺商鞅,重用魏人公孫衍。公元前332年,秦惠文王派任命公孫衍(犀首)為大良造,率軍攻魏上郡重地雕陰(今陝西省甘泉縣南),經過兩年激戰,魏軍大敗,死傷達8萬之餘,主將龍賈被俘。魏國被迫於次年將河西地區的剩餘部分全部歸還給秦國。至此,秦全部收復了被魏奪占的河西地區。

戰爭後續

秦國收復河西地區之後並未因此停止攻魏。公元前329年,秦兩路出兵,北路以河西為基地,渡河攻魏河東,占領汾陰(今山西省萬榮縣西)、皮氏(今山西省河津縣西);南路以陰晉(今陝西省華陰縣東)為基地,沿黃河南岸原桃林塞通道,攻占曲沃(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南)及焦(今河南省三門峽市西),直抵魏崤山長城。次年,秦軍繼續攻河東,又占蒲陽(今山西省隰縣)。魏求和,將上郡15縣全部獻秦,黃河以西全為秦有。秦亦將曲沃及焦歸還魏國,不久又攻占陝城。至此,秦完全掌握了黃河天險,控制了東進中原的要道,戰略上居於優勢地位,奠定了進軍中原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